新常态下宿迁基层渔技推广体系建设思考
2016-03-28姜雪照颜怀宇威陈浩成郭伟成
○姜雪照 颜怀宇 王 威陈浩成郭伟成
区域渔业
新常态下宿迁基层渔技推广体系建设思考
○姜雪照颜怀宇王威陈浩成郭伟成
面对渔业产业新常态,宿迁市农委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市基层渔技推广服务体系进行了专门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提供如下建议。
一、目前我市基层渔技推广体系现状
1. 县级站现状:每个县区均设立了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全市共有5个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共有39人,从事水产技术推广人员21人,专技人员占比54%。按技术职称分: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12人;按学历程度分:大学本科以上17人,大专7人,中专4人;按年龄分:30岁及其以下4人,30-50岁之间15人,50岁及其以上9人;人员经费方面:泗阳县、泗洪县和宿豫区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沭阳县和宿城区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经统计水产推广业务经费泗洪县为5万元,泗阳县为5.7万元,宿城区为0.6万元,其他县区无水产技术推广业务经费。
2. 乡镇级现状:由于重视不够、经费短缺和机构改革,全市目前尚无专门设置乡镇级水产站,只有混岗于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的渔技人员,全市共有104个乡镇(街道办),其中共有43个乡镇农技综合服务中心设置水产专业技术岗位或者配备渔技人员,共有渔技人员68人。乡镇级渔技推广人员按地域分:泗洪县23人,占全市乡镇渔技人员34%;泗阳县12人,全市占比18%;沭阳县17人,全市占比25%;市区16人,全市占比24%。按技术职称分:中级职称17人,初级职称44人,无高级职称。按学历程度分:大学本科以上11人,大专38人,中专18人。按年龄分:30岁及其以下1人,30~50岁之间54人,50岁及其以上13人。人员经费为全额拨款,各乡镇均无水产技术推广经费。
二、基层渔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宿迁是水产大市,境内有两湖(洪泽湖、骆马湖)三河(大运河、淮河、沂河),河湖密布,水产养殖规模居全省前列,盛产银鱼、青虾、螃蟹等50多种水产品,是江苏重要的淡水渔业主产区之一,是闻名中外的“水产之乡”“螃蟹之乡”。但是相对于拥有水域面积350余万亩,养殖面积109.72万亩(含稻田养殖)而言,全市县、乡两级渔技人员不到100人。无论从资金投入、人员配备、设施设备等各方面看,都与水产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一系列原因导致基层渔技推广服务体系存在“只可养兵、不能打仗”现象,基层渔技人员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正常的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难以开展,渔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弱化,渔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型渔业装备技术在我市无法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渔业机械化应用率和渔业生产科技含量不高,水产养殖仍以消耗自然资源的粗放式生产为主,严重制约我市现代渔业发展。我市基层渔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 机构性质方面:部分地区重视不够,沭阳县和宿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机构性质目前仍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这与公益性岗位经费拨付渠道要求不相符,严重影响了单位发展和人员工作状态,部分重要渔业乡镇混岗于农服中心的渔技人员岗位设置数量严重偏少,也对渔技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2. 资金投入方面:县区级的渔技推广经费严重偏少,各乡镇基本均无业务推广经费,各级业务经费大多未能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各级各地主要通过争取各类项目经费开展技术试验与推广,导致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非常薄弱,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制约了技术推广和示范工作的正常开展。
3. 设施设备方面:尽管目前县区级和涉湖涉渔重点水产乡镇三级技术推广体系比较健全,但普遍存在科研仪器等基础设施设备简陋的问题,水质化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渔业水域环境检测等均无法正常开展,同时目前我市尚无专门的水产科研机构,制约了技术研究和创新,与快速发展的渔业经济也不相适应。
4. 人员技能方面:乡镇和部分县级机构渔技推广人员年龄偏大,年轻后备专业水产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知识老化,专业知识更新缓慢,渔技人员不能及时掌握、了解渔业最新信息。外出参观、学习、培训机会也比较缺乏。有的涉湖涉渔乡镇农服中心连一名渔技人员都没有,出现水产技术指导空白地带,使一些正常的公益性工作也处于停止状态。基层渔技推广体系面临着人散、网破的危险。
三、新常态下我市基层渔技推广体系建设建议
面对渔业产业新常态,加快推进基层渔技推广体系建设,对于实现渔业生产规模化、科技化、生态化,保障水产品供给、实现渔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渔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渔技推广是科技兴渔的重要内容,是实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现代渔业的的重要保障。笔者建议重点加强以下几点建议:
1.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渔技推广水平。建议涉渔重点县区政府设立或增加水产推广专项资金、水产品质量全监管专项资金和水产名特优新品种引进奖励资金,加大渔业科技推广、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投入,适应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切实发挥推广体系优势,加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示范、推广力度,提高良种覆盖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紧紧围绕物联网、微孔增氧、蟹池多品种混养综合利用、病害防治、苗种培育、降本增效和标准化生态健康规模养殖等进行示范推广。示范推广沙塘鳢、“长江1号”河蟹、“太湖1号”青虾、黄颡鱼、鳗鱼、斑鳜等名特优水产新品种,提高水产养殖良种化水平。渔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整合和综合利用各种涉农资金投入现代渔业建设,积极培育新型渔业经济增长点。同时加强渔业示范基地建设,示范基地是促进水产“三新”技术普及应用的重要平台,是开展渔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方式,涉湖涉渔重点乡镇应建立具有一定水平和影响力的渔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使示范基地成为渔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为渔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提高科技兴渔水平。
2. 加强技术培训,夯实渔技推广基础。建议涉渔重点县区设立水产科技知识更新专项基金,定期对他们进行知识更新和培训。渔技推广机构和人员重点围绕水产“三新”示范推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水产品质量安全等进行,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扩大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领域,特别是基层渔技人员,结合渔业科技入户等工作,及时主动为渔农民解决养殖中遇到的问题。从有利于锻炼人才、成果转化、强渔富民出发,建议对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让渔技人员上层与基层、理论与实际之间周期性轮岗换位的尝试,优化技术推广队伍,建立起符合生产实际情况、高效合理的基层推广体系,确保技术推广机构队伍的活力。渔业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落实人才培养计划和有关激励政策,加速造就一批渔业科研骨干和带头人,为渔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对于长期在基层从事渔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科技人员,在技术职务聘任、福利待遇,学术交流和培训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年轻的科技人员到基层锻炼和提高。水产推广机构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和协会建立技术协作与互助机制,使之成为渔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完成渔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3. 高度重视渔业,构筑完善渔技推广体系。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渔业生产,提高对渔技推广机构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法》,依法稳定和完善渔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明确职能,理顺体制,落实政策,确保经费落实到位,切实保证水产推广、疫病防控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经费的足额到位,以维持日常开支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渔技推广机构工作经费早日纳入各地方财政预算,并按规定使该资金逐年增长。同时招考年轻人员进入水产系统,保持人员队伍合理结构,稳定技术人员队伍,建立渔技推广绩效考评制度,确保技术推广机构职能充分发挥和工作正常运行。
(通联::223800,江苏宿迁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手机:13805249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