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跨越“十二五”行动在基层
2016-03-28
渔业跨越“十二五”行动在基层
“十二五”以来,北京渔业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和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总体部署,着力发展“生态、安全、节水、优质、集约、高效”的现代都市型渔业,促进了北京渔业由经济效益型向生态与社会效益型并重发展、郊区渔业向城乡渔业融合、重点监管向全面监管的转变,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都市型多元化渔业格局。
江苏
江苏省水域滩涂资源丰富,是我国唯一拥有大江、大河、大海的省份,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十二五”期间,江苏把现代渔业发展摆上更加重要位置,2013年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工作会议,2014年印发了《关于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意见》,各地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现代渔业强省目标,坚持调结构转方式,扎实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全省渔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5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114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530万吨,渔业产值1530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超2600亿元,分别位居全国第三、第五、第二和第二位,渔民人均收入2.1万元,为保障市场供应、提供优质食物蛋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渔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广西
“十二五”期间,广西渔业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扎实推进高效渔业、特色渔业、生态渔业、“蓝色”渔业、品牌渔业、增值渔业、休闲渔业、安全渔业等“八大渔业”,顺利完成了“十二五”渔业发展目标,为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优化国民膳食结构、增加渔民收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促进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广西”作出了重要贡献。
吉林
“十二五”时期,吉林省各级政府和渔业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地方各项支渔惠渔政策,积极组织发展渔业生产,大力推进渔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渔业经济发展和资源养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渔业、渔区、渔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渔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作出了重要贡献,渔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湖北
“十二五”期间,多项“全国第一”,筑牢湖北水产地位:2015年淡水产品总量455.89万吨,连续20年雄居全国榜首,养殖面积、人均占有量、淡水渔业科技实力等多项综合性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全省渔业总产值达到2179.53亿元,比2010年增长134%,实现翻番。渔业一产业产值1032亿元,比2010年增长103%;二三产业产值1147.26亿元,比2010年增长271%,提前两年实现“双千亿生态产业”目标。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5515元,居全国内陆省份第一。水产业已经成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成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亮点产业。
河南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农业部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按照“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的现代渔业发展要求,“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农业厅水产局以“保供给、保安全”为基础,以“渔民增收、渔业增效”为核心,围绕渔业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三大安全”,强化基础设施、转变发展方式、调优产业结构,促进现代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省没发生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实现了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
黑龙江
“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渔需物资价格不断上涨,生产成本逐年提高,渔业机制体制创新不断,渔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2015年全省养鱼水面放养面积达到61.71万公顷;其中收获面积近41.05万公顷,是2010年的1.33倍。名特优新品种养殖面积26.8万公顷;部省级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457个,面积32.8万公顷;休闲渔业4830处,经营水面5.43万公顷;“稻鱼、稻蟹、稻鳅”等的养殖面积达到2.93万公顷;渔民专业合作社260个,入社渔户3027户,经营水面3.5万公顷;全省养殖产量达到552368吨,是2010年的1.56倍。
甘肃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各级渔业部门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渔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积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大力实施渔业结构调整,着力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提升渔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强化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全省现代渔业迈出重要步伐,渔业转型升级初现成效,渔业生态保护成果喜人,渔政管理稳步推进。
(来源:中国渔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