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民族的云南,学汉语普通话之著
——读陆惠云等著《云南省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研究》
2016-03-28骆小所
骆小所
在多民族的云南,学汉语普通话之著
——读陆惠云等著《云南省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研究》
骆小所
普通话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共生国家中标准化程度和社会交际效率最高的语言工具,也是各民族学习科学文化、参与国家社会生活主要的语言工具。基于中国国情、云南省情之语言文字工作发展的实际和语言文字理论和实践总结研究等实际,陆惠云的《云南省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研究》对全省八个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和各民族母语保护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有科学指导性、有学科规律性、有明确针对性、有确定可行性、有明显实效性的对策,对我省民族自治州的普通话教学,提供了理论的指导与实践的借鉴。
普通话;陆惠云;学习对策;实践借鉴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信息载体、文化标识,是人类“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文字随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又多方面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兴衰。一种语言文字的消亡,往往预示着一种文化或文明的消失。近代以来,国家通用语成为民族国家语言文化生活重要的工具、载体,所有社会的和文化的信息都是通过国家通用语产生、应用和传播。民族国家国民只有掌握国家通用语才能平等参与社会文化生活。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家通用语推广普及已在其现代化进程中完成,形成各国的国家通用语应用体系,并以此参与和影响国际交流。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我国的国家通用语推广普及相对滞后,对我国多民族省区而言,推广国家通用语(以下均简称“普通话”)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以下简称“各民族母语”)的任务任重道远。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山区边疆省份,云南为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高原占全省总面积的94%左右,民族自治地方的土地占全省总面积的70.2%。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和生产力发展等多种原因,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落后。云南境内有46个少数民族,包括5000人以上世居民族25个,其中,云南特有民族15个,少数民族人口达156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位居全国第二。由于云南各民族形成小聚居、大杂居或者交错聚居的居住状况,因此其民族语言呈现多语系、多语支、多语族、多方言的特点,形成了“民族母语+汉语方言+方言普通话+普通话”多元语言的格局。
云南少数民族的语言分布与云南的地理环境、民族迁徙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云南较古老的民族,如佤族、德昂族等,其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大都分布在滇西纵谷海拔1000―2000米的山区、半山区;
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民族,如傣族、壮族,主要分布在海拔600―1300米的河谷平坝地区;
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民族,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复杂。有的分布在海拔较高(1500―2300米)的坝区和山区,如白族。大部分分布在海拔1500―3000米的山区,如彝族、哈尼族等。分布最高的是藏族,海拔超过3000米。独龙族、傈僳族、怒族等则分布在高山峡谷,呈明显的立体状态。
这些复杂的情况,构成了云南语言使用的多层次模式。
我国是多民族团结统一的国家,多语言、多文种、多元文化共生是语言文化的基本特征。统一通用的普通话与单一独用的各民族母语的共存,构成我国语言应用的现实。普通话是包括汉民族在内的各民族母语文化长期交流交融的历史发展结果,普通话显现着各民族母语的个性(衍化为语音或字词等元素),各民族母语的个性寓于普通话之中。通用语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各民族母语,各民族母语的发展也离不开通用语。这种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关系,是解决推广普通话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关系问题的关键。换言之,二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意义,都不可或缺,既要积极推广,科学保护,还要抢救濒危、并举共进,以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保障民族平等、共同进步,提高发展水平、造福全体人民。也就是说,积极推广普通话与保护各民族母语,这两项工作在我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
自1956年国家推广普通话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推广普通话、保护民族母语,云南各族人民和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创出了一条在少数民族、边疆、山区、贫困地区推广普通话工作的路子。其表现为:第一,努力建设一支在多民族聚居条件下的普通话推广师资队伍。目前,全省已建设了一支以中央和省级普通话测评员培训班学员为骨干、有2300余名测试员(机测员近千名)的普通话推广工作队伍。第二,始终坚持推行国家“民汉兼通”双语教育体制。云南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方式在全省开展双语教师培训工作,2001―2010年共培训双语骨干教师5000多人。现已编译审定和修审了357本民族文字教材,这些教材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免费提供学生使用的教材包括14个民族18个文种200多本(学前班和小学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相对照),保证了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持续推进。目前,云南全省有1万余名双语教师,有20余万在校生在4100余所学校中接受双语教学。坚持推行双语教育,积极推广普通话,不但提高了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更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提升国家认同、奠定共同理想、推动民族经济、繁荣民族文化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社会功能。第三,始终坚持面向全社会积极推广普通话。云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及其下属机构依法强化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保护民族语言的行为,遵循语言发展规律,创出了以各级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普通话播音为样板,以各级各类学校推广普通话、学生使用普通话为基础和依托,以公共服务行业使用普通话为窗口,逐步向“少边山贫”和跨境民族地区拓展、向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汉语教育领域延伸,逐步实现在全省普及普通话的工作路子。截止2015年底,全省参加普通话测试的社会人员达305万余人,云南普通话推广工作取得了可喜进步。但2004年“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能使用普通话交际的人口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云南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人口不会讲普通话,普及国家通用语言任务十分艰巨”(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云南讲话)。保护各民族母语任务也十分艰巨。
语言文字是人类“思想的直接现实”。作为人类文化最主要的载体,语言文字的灭绝与物种灭绝毫无二致,必然导致人类诸多珍贵文化信息和重要文化现象的消失,造成人类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巨大损失。民族母语是民族文化中最核心最稳定的因素,反映着一个民族文化及其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包括其独特个性、精神境界、哲理思辨、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处世胸怀、情感理想、创造能力、生活追求、生存能力、交往原则、风俗习惯等等。一个民族母语的消失,意味着该民族文化的消失,民族的血脉相传就仅剩下生物上的意义。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精彩纷呈的各民族母语资源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财富。积极推广普通话,科学保护各民族母语,保护多元汉语方言,都是惠及全体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事业。使用民族母语,科学保护各民族母语,让各民族母语在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中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创新发展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我国目前至少有数十种语言标明已处于濒危状态。云南省是各民族母语的“富矿”地区,但目前已有许多小语种语言使用人口低于500人,处于濒危边缘或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极度濒危”语言。虽然濒危语言语用功能的恢复难度极大,但可以在语用主体、语用范围等方面先施以科学保护和抢救。正是基于这种可行性,国家语委推出了以“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为指导思想的国家语言发展规划,从三个方面科学保护各民族母语:其一,深入贯彻语言平等法律法规。强化民汉双语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增加语用主体、扩大语用范围、保障语用主体的学习和使用等。2013年5月,《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率先制定出台,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积极稳妥、科学保护的原则,开展了不同层次濒危语言保护工作。其二,深入调查各民族濒危语言。积极组织民族语言文字专家学者到各民族地区记录、描写、保存各民族母语资料,创建各民族母语语音库,录制、保存濒危语言的声像资料,开展民族母语保护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出版民族母语词典和研究专著。其三,以纲领性文件具体指导,科学保护各民族母语、抢救民族濒危语言。《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全面系统规划了未来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其确立的各项工作任务都服务于“国家语言实力显著增强,国民语言能力明显提高,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的总体目标。《纲要》强调必须遵循语言文字自身发展规律,坚持主体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统筹语言文字规范与发展的关系,统筹各种语言关系。即,语言是问题,语言更是资源;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更要科学保护各民族母语;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监督检查要加强,语言文字的法制建设更要加强;要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更要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范围要拓展,各民族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更须提高。推广普及普通话和科学保护各民族母语各有专攻而相互联系,牵一动全,这就要求系统全面地处理好推广普及普通话与方言、与各民族母语、与外语、与民族濒危语言保护,强势语言与弱势语言,简化字和繁体字等多重关系,合力推进,完成总体目标。
正是基于上述国情、省情下语言文字工作发展的实际,基于上述语言文字理论和实践总结研究的实际,基于云南要“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发展要求,昆明学院人文学院陆惠云主持的“云南省八个自治州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水平现状及提高对策研究”(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2014年度科研项目)成果《云南省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研究》,将全民素质提高与民族团结进步相结合,语言文字理论普遍性与民族地区推普工作特殊性相统一,将积极推广普通话与科学保护各民族母语相统一,通过大量的田野考察、精准的数据统计、谨慎的结论求证、认真的理论推演,深入调查和研究全省八个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水平现状及其母语特点,把握民族地区语言发展的特殊规律,科学分析少数民族教师学习、使用、推广普通话存在的语言问题,并据此提出有科学指导性、有学科规律性、有明确针对性、有确定可行性、有明显实效性的对策,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从理论的高度、实践的向度、提高和保护的维度对全省八个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和各民族母语保护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代表了近几年云南省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民族母语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新成就和新水平。本书的出版,将积极推动我省民族自治地方以至全省的普通话教育教学,提高全省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民族母语工作的水平,还将为西部多民族省份、全国各民族自治地方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民族母语工作、乃至对周边国家的汉语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的指导、实践的借鉴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云南省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研究》由总论和三个分论共四章构成。第一章总论提供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纲要,论述了积极推广普通话和科学保护民族母语并举共进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云南八个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水平调研之基本思路,提供了调研分析后的调查总报告;第二章为八个民族自治州中小学教师普通话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报告;第三章分别对八个民族自治州主体民族中小学教师普通话语音表现进行探究;第四章提出了云南省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水平提高的对策(包括语音层级训练、朗读说话训练、职前职后技能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攻略、普通话测试语音数据库引擎优化等),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更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期冀各民族地区的教师能充分利用此书,学好、用好、教好普通话,充分发挥学校双语教学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民族母语的辐射作用,提高我省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水平,提高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为实现“国家语言实力显著增强,国民语言能力明显提高,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云南省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值得一读。
(责任编辑 徐彩玲)
(YunnanNormalUniversity,Kunming, 650092,YunnanProvince)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2)
A Wok of and for Learning Chinese Putonghua for a Multi-national Yunnan Province- A Review ofResearchonPutonghuaofTeachersofMinorityNationalitiesintheNationalAutonomousPrefecturesofYunnanProvinceby Lu Huiyunetal
LUO Xiaosuo
Putonghua, or any other form of standard common tongue of a country, is the most standardized and most efficient social communication tool for a multi-nationality,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country. Besides, it is also the language tool with which the different peoples learn knowledge and participate in the social life of the country. Based on the reality in terms of languages written and spoken, as well as their theories and practice, in Yunnan Province and even in China, Lu Huiyun’s bookResearchonPutonghuaofTeachersofMinorityNationalitiesintheNationalAutonomousPrefecturesofYunnanProvincepresents a survey on and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tonghua spoken by teacher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as well as protection of their mother tongues. in the eight national autonomous prefectures. Moreover, the book also suggests specific, feasible and effective solutions of guiding value and complying with scientific theories that can shed some light on teaching of putonghua in the national autonomous prefectures in Yunnan province, both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putonghua; Lu Huiyun; learning solution; practical guidance
2016 - 09 - 28
骆小所(1948―)男,云南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汉办特聘终身专家,泰国坎查纳布里皇家大学名誉校长,研究方向:艺术语言学、修辞学和语言理论。
H102
A
1671 - 7406(2016)11 - 0037 -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