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移动医疗的发展分析
2016-03-28秦依莎李艳红
秦依莎,胡 静,李艳红,贤 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互联网+”时代下移动医疗的发展分析
秦依莎,胡静,李艳红,贤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430073)
当“互联网+”的普适特性伸向医疗界,一场神奇的“化学反应”正在发生。文章梳理了移动医疗的发展脉络,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4个方面论述了移动医疗的发展原因,介绍了移动医疗市场的四大服务模式以及五大产业链,主要分析在“互联网+”时代移动医疗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指导性建议,以期促进移动医疗的发展。
互联网+;移动医疗;优化建议
对于移动医疗(Mobile Health,mHealth),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将其定义为“mHealth”,即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如Pad、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等移动设备来向患者提供医疗信息及服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主任Dr.Francis Collins认为“移动设备提供了不可思议的低成本和实时方式,用于评估疾病、运动、影像、行为、社会交往、环境毒素、代谢产物和一系列生理变量”。
在中国,从资本市场看,互联网巨头忙着抢占移动医疗市场的高地,传统医疗产业链也忙于投身大数据。而从业态模式上看,未来互联网医疗将颠覆医疗服务提供模式与接受模式,其对医疗资源配置方式的巨大影响自不必多言。此外,在新医改的政策大环境下,互联网医疗所带来的医保、医疗、医药电商及整个大健康领域的“触网”探索,将为医改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与模式。
虽然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被视为下一座“金矿”,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可以支持、提升、促进整个医疗体系的效率,方便患者就医,但因体系的复杂性,其运作模式并不容易“落地”。
1 移动医疗创新模式出现
1.1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成为发展的关键性导向因素
①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②2014年:《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允许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互联网平台网售处方药,可以由第三方物流配送平台进行药品或医疗器械的配送;③2014年:国家卫计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④201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明确推动移动医疗发展。
1.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探索低成本医疗服务模式
①医保基金赤字严重。2000—2013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年均增幅33.20%,支出年增幅34.39%。基于该趋势,预测2017年基金当期收不抵支。②移动医疗厂商、产品数量激增,用户认知度提升。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健康医疗APP数量超过3000款,其中提供移动问诊服务的占比超过15%。
1.3社会因素—医疗资源供需失衡推动移动医疗市场发展
①慢性病患者众多,诊疗服务需求量大。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慢性病患者超过2.6亿人,而移动医疗是辅助慢性病治疗的重要手段。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2014年每千人口(助理)医师数量2.06人,且连续多年不变;中国卫生总费用仅占GDP的5.57%,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国家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平均为9.3%。③移动医疗模式满足用户及时性、便利性诊疗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终端相对PC端更具备优势。因为手机端方便快捷而且操作简单,大大地提高企业的转化率。移动医疗可以更方便地填充用户的碎片时间,让用户购买医疗产品和服务更便利。
1.4技术因素—技术进步推动诊疗渠道多样化发展
①移动视频技术提升医患交流效率;②移动智能云服务技术可长期存储用户体征数据;③4G移动通信技术大幅度降低网络使用费用。
2 移动医疗创新模式的发展
2.1探索期(20世纪90年代至2013年)
20世纪90年代医疗保险的出现,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互联网医疗也由此成为政府的重点扶持行业。进入21世纪以来,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互联网技术在获得长足发展后也走日益成熟,一些初创互联网医疗企业进入市场。早期的互联网医疗产品以医疗健康门户网站为主,自2010年起,线上咨询服务出现。同期,一些移动医疗服务随之兴起。2013年,互联网医疗企业数量逐渐规模化,产品、服务趋向多样化,各企业不断进行创新商业模式的探索。
2.2市场启动期(2014—2017年)
2014年,互联网医疗进入启动期。资本市场关注到互联网医疗,各巨头企业借势纷纷进入市场,腾讯入股挂号网、丁香园为代表的投融资事件成为全年互联网医疗领域的焦点。同时,互联网医疗呈现出多个垂直细分领域共同发展的形势。2015年,以春雨医生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将业务拓展至线下,通过投资并购、自建或合作的方式开展线下诊所业务,与线上业务形成无缝对接,逐步建立起医疗生态闭环。平安好医生等互联网医疗企业还通过投资、合作的方式打通“医疗+药品+保险支付”的服务通道,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获得盈利。预计到2017年,互联网医疗市场将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产生飞跃式变革,资源丰厚、模式创新的企业将脱颖而出,成为不同细分领域的领先者,市场竞争格局将逐渐形成。
2.3高速发展期(2018年— )
预计从2018年开始,互联网医疗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互联网医疗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大,用户渗透率逐渐增加,产业链上游的医疗机构、药品流通企业、软硬件方案商等纷纷在市场立足。其中,互联网医疗企业加速发展线上到线下(Online to Offine,O2O)医疗业务刺激了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并进一步促进市场规模增长。
2.4应用成熟期
在应用成熟期,互联网医疗市场进入门槛提高,市场竞争也逐渐加剧。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互联网医疗产业链的完善,实现了O2O医疗服务在PC与移动端上的无缝对接。商业模式方面,大数据应用、数据变现能力提升,成为互联网医疗的核心竞争力;用户付费意愿提升,促使行业商业模式成熟化。
3 移动医疗四大服务模式及五大产业链
移动医疗改变了人们只能去医院看病的传统就医模式,“随时随地轻松问诊”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目前来看,它还不能替代医院的业务,其商业本质是以用户为中心,在高效信息流基础上,解决真实所需。
目前,国内相对比较出名的移动医疗应用有以下几个类型:
(1)医患交互类。这类应用整合了医疗数据库以及医生资源,可以为用户提供远程医疗咨询或私人医生服务,比较出名的应用有春雨掌上医生、5U家庭医生等。
(2)专业辅助类。这类应用一般基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内容涵盖了临床评估、医学计算、药物、手术、医学检测等方面,帮助专业医生查询信息和进行决策,提高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其中全科医生应用较为出名。
(3)面向患者的用药指导类。为普通家庭提供药物信息查询、药物真假鉴定、药店查询等,比较出名的软件有家庭用药助手等。
(4)综合服务类。这类应用一般由医疗机构合作开发,为用户提供移动导诊、预约挂号、病情查询、健康档案查询等综合医疗服务,比较出名的应用有移动医院、医事通等。
在传统医疗生态圈中,以医院为主体衍生出16个生态链,分别为医疗服务应用供应商、手机和可穿戴设备、智能设备供应商、通信运营商、医疗设备供应商(远程医疗)、医生、药品渠道商、医药生产商、医药生物、连锁药房、社会医保、保险公司、银行、支付公司、大数据服务商、云服务商、系统集成商。互联网的介入将冲击传统产业链,重构医疗过程各个环节,其重构及优化作用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①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智慧医院以医院服务为主,同时向院前及院后延伸的一种服务。患者可在线预约挂号,并通过移动终端支付和获取检验报告,无需排队,院外可与主治医师在线沟通及问诊。同时,医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跟踪、了解患者病情,给予患者专业就医指导,且可及时阅读临床资讯,与其他医生在线进行交流学习。与此同时,医院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不仅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也使患者能更方便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②互联网+硬件:智能可穿戴设备。当前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由大健康管理类及医疗服务类组成。人们可通过穿戴设备将体征变化导入私人健康数据平台,并在移动平台中看到自己每天消耗的卡路里数、睡眠时间等健康数据,健康管理平台将整合各种可穿戴设备中的数据,全面检测用户的身体状况,用户可在智能终端中实时查看相关信息。同时,可穿戴设备及相应的APP既可以监测血压、心率等人体健康指标,也可以通过移动平台,将用户的数据同步至医疗机构数据库,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通。
③互联网+医药:医药电商。传统医疗行业在医药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购药环节存在处方用药不透明、医患信息严重不对称等,且传统的购药方式多为医院看病购药和实体零售药店购药,患者取药时间长。通过互联网+医药下的医药电商的发展,在为患者提供透明的药品信息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时间成本,让患者更方便、更快捷、购买便宜药品。
④互联网+保险:个性化商保服务。传统医疗保险主要面临两个困境,其一是传统销售渠道佣金过高,相关数据显示,对于保障功能强的重疾险,需付给中介机构的首年保费佣金比例为20%~40%,意外险佣金比例在15%左右:其二是难以监测用户身体状况,赔付成本高。商业医保与大数据平台进行合作,将帮助险企实现及时监管,降低赔付率。
⑤互联网+基因:精准医疗。传统诊断中,医生个人为患者对症下药,但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及个体体征的不一,医生难以及时帮助患者找到不同的治疗方案。在移动医疗的发展中,基因大数据的检测、分析与对比,正成为解决临床诊断问题的新手段。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医生可在药品选择、剂量控制及联合用药等方面提出适合每个患者的个性化用药方案,从而提高疗效并降低毒副作用。不同基因型的患者在应用该药物时的疗效和毒性都不同,基因检测可帮助医生为个别患者定制剂量,增强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移动医疗市场发展现状
国内移动医疗应用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在豌豆荚、91助手等一些知名的手机应用平台上检索“医疗”这一关键词,能够找到上千个应用,包括求医问诊、预约挂号、医学宝典、健康指导等方面,一些优质应用的下载量已达到百万级别。由此可见,移动医疗应用行业正在蓬勃兴起。但从整体来看,移动医疗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障碍:
(1)行业标准缺失,市场监管空位。一方面,目前各类移动医疗设备未形成统一的数据接口,既影响个人健康信息的整合,也不利于健康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另一方面,在我国,目前仅有2009年卫生部颁布的《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该办法属于部门法规,效力有限,可以说我国互联网医疗的监管尚处于准真空状态。
(2)信息反馈困难,闭环回路失效。远程诊疗的过程中,医患之间基本只有下行的数据通路,这些数据通过智能终端传到医生工作站。这就造成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诊疗初期,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来做出诊疗结论,这在传统模式中很容易,但在移动医疗体系中并没有有效的渠道;二是,在诊疗的过程中,医生仅凭智能终端传过来的生理参数并不能立即做出准确的诊断,还需配合病人当前身体状况来诊断,从而对后续治疗做调整。
(3)商业导向性强,硬性广告植入。以盈利为导向的移动医疗APP淡化了服务社会公众的责任。据统计,绝大部分信息链接是商业导向的,专业医疗团队提供的信息占比极少。部分商家甚至利用传播健康养生知识的手段发布虚假信息,裹挟广告,误导大众。
(4)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倾向严重。互联网医疗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商机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前来“抢滩”,竞争激烈。
(5)医疗体系森严,诊疗资源分散。尚普咨询发布的《2014—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和设备行业市场调查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移动医疗APP前景广阔,移动医疗投资热情节节攀高。从2010年至2014年3月份,移动医疗行业共发生投资事件58起,涉及企业33家,披露金额超过1亿美元。未来的移动医疗发展的一大趋势是,企业要将线上APP应用与线下服务和产品结合起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5 结语
为促进我国移动医疗健康有序发展,文章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是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明确国家卫生计生委作为移动医疗的监管主体机构;明确监管范围;对移动医疗涉及的监管对象进行合理分类;对设备和应用,制定发布前审查机制;对在线服务也建立监管规范,明晰服务界限;对在平台工作的医生,制定监管细则,完善多点执业政策及医疗纠纷保险;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建立社会监督反馈渠道。
二是尽快建立相关行业标准和审批标准。建立移动医疗产业的标准化联盟,鼓励行业中的龙头企业针对移动医疗设备、服务、流程制定企业标准。探索移动医疗审批标准体系建设。借鉴欧盟移动医疗审批体系建设经验,建立我国的移动医疗准入审批标准体系,同时,将审批权合理下放,避免因审批权过分集中而导致审批效率低下。
三是明确医疗行为责任主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医生医疗行为的主体责任。通过推行医疗纠纷保险来保障医生权益。明确问题事件的举报投诉机制,为问题事件的日常受理查办提供操作依据。加强个人健康信息隐私保护。
四是积极探索移动医疗集成解决方案。结合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等相关机构,建立创新移动医疗临床应用研究中心,以全程健康管理管理和个性诊疗为目标,探索移动医疗集成解决方案,实现安全、可靠、全面的移动医疗服务模式和移动健康管理模式。
[1]何家双,梁铭会,雷健波.国外移动医疗研究方法与成果的系统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6(2):22-26.
[2]杜欣,曾伟杰,李承炜,等.基于移动医疗的孕产妇健康监护系统[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6(1):2-7.
[3]孔祥军.皮肤病移动医疗APP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6(1):20-24,3.
[4]吴勇毅.移动医疗需做长跑准备[J].通信企业管理,2015(1):65-67.
[5]孙一平,孙亮,高寅欣.运营商移动医疗市场发展策略分析[J].通信企业管理,2015(8):74-77.
[6]牛启润.移动医疗APP建设方向[J].中国数字医学,2014(4):26-28.
[7]李小华.移动医疗推动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J].中国数字医学,2014(4):7-9,16.
Analysis on development of mHealth in Internet plus era
Qin Yisha, Hujing, Li Yanhong, Xian Ge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 and Law, Wuhan 430073, China)
As the universal characteristic of Internet plus applied to medical feld, a magical chemical reaction is taking place. According to grasp the skeleton of the mHealth,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asons of mHealth development in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he policy,economic, society and technique. And then introduces four service models of mHealth market as well as fve major industrial chains,mainly i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spects and problems of mHealth in a Internet plus era, and proposes some appropriate guiding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Health.
Internet plus; mHealth; suggestion on optimization
秦依莎(1995— ),女,广西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