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校园信息化系统研究

2016-03-28邵烨荣张学林

无线互联科技 2016年15期
关键词:校园网校园信息化

邵烨荣,张学林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校园信息化系统研究

邵烨荣,张学林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广州510850)

校园信息服务系统通过移动设备的方式把数字化校园的应用信息展现给用户。它能把校园各类应用之间的缝隙有效地整合起来,为用户提供单一访问节点的个性化服务。

移动互联网;校园信息化;服务系统

1 校园信息化

1.1校园信息化的内涵

校园信息化是指通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学习以及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信息化管理[1]。

校园信息化有如下特点:

(1)高度的网络化。网络作为主要的信息传播载体,其也是整个校园信息化的核心支撑,离开了网络,信息化就无从谈起。

(2)信息的数据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计算机能力和存储能力增强,信息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并应用于计算机。信息的集中管理以及高性能PC的应用大大地提升了信息的利用率,为校园信息化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3)应用的智能化。智能化的兴起使得数字信息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同时可以节省人工和时间的成本,推动了信息化的进程。

1.2校园信息化的发展

校园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1)起步阶段:校园网的初步构建,校园网功能单一,仅作为一个单向的信息传播网站。不具备信息交换和双向通讯功能。即便如此,这时候校园网的出现,大大增强了校园信息的传播力度,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

(2)发展阶段: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校园信息化的进程,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电脑随时随地访问校园网。此时的校园网已经采用相对成熟的技术架构。它不仅是一个信息传播网站,还提供了信息反馈、信息交流的平台。

(3)完善阶段: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使得计算机性能提高,大批高性能的计算机投入使用,提高了服务器的运算速度,增大了数据存储量。大型数据库代替小型数据库,使信息集中管理,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使校园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在手机端得以实现,通过手机,用户可以实现对校园信息的访问,摆脱了对有线网络和传统PC的依赖。

1.3校园信息化的目标

校园信息化不仅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校园中,并且校园信息化要建立信息化的教学理念、信息化的教育体制和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建立网络校园,让校园的学习生活在校园以外的时间和空间也能得到扩展,以达到扩大教学范围、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校园信息化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处理、整合和存储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

2 我校信息化现状及发展

广州工商学院从1994年建校到现在,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我校信息化的进程已先后经历了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现正步入完善阶段。现阶段学校网络覆盖面积已达100%,各大科研部门、行政部门甚至学生宿舍都已铺设百兆光纤。我校校园网站的建设已逐步完善,2013年我校开始对校园网进行重新改版升级,至今为止校园网已经集合了教学、科研、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等版块和功能,不仅如此,校园网还集成了办公、生活服务、信息查询等各种重要平台。主要作用体现如下:

(1)校园办公OA系统实现了校园办公数字化、无纸化的重大突破。

(2)教务管理系统集合了排课、选课、课程查询、成绩录入、成绩查询等功能。

(3)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是学校的电子档案室,教工用户登录其人事信息账户,可以了解到该职工的基本人事信息、工资信息、岗位信息等。

但是伴随着我校信息化的进程发展,也出现了以下问题:

(1)信息一体化程度不高。各个校园的信息平台的数据库相互独立,同一用户在各个系统中的数据信息缺乏关联性。具体表现在:目前我校师生的工作证或者校园卡,只支持图书馆借书的功能,饭卡、电费卡等还需另外使用。如果能在校园实行“一卡通”,可以使师生的校园生活变得更方便。

(2)智能化普及度不高。现阶段我校的信息化实现完全依赖于有线网络和计算机。但是并非每个人都会一整天对着电脑工作。离开了计算机,用户对校园信息一无所知。因此能在移动智能移动终端中实现信息推送,通过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接收学校信息,从而实现智能终端的校园信息化,是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3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校园信息化服务系统建设

移动互联网凭借其即时性和可移动性等优势,迅速融入了高校生活中。伴随着4G网络的使用,移动互联网正式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高校中智能手机的普及速度飞快,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年底,智能手机在高校师生中的使用率已经达到98%。价格低廉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广受师生欢迎。智能手机在高校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基于移动互联网和WiFi设备的支持,移动终端已经逐渐取代计算机,成为校园中获取信息的首要工具。因此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可以突破校园信息化的瓶颈,把校园信息化推广到校园生活各个方面。

3.1校园信息服务模式的对比

目前国内外校园信息服务的服务模式一般有3种,分别为:短信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SMS)模式,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WAP)模式,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客户端模式。

SMS服务模式:这是开展最早的移动信息服务形式,内容以文本、数字或二进制非文本数据为主。

WAP服务模式:用户通过手机自带的浏览器就可以登录查看丰富的互联网应用以及各种网页。通过WAP标准的协议,手机就可以接入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系统结构采用C/ S(客户端/服务端)结构,网页的系统结构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APP客户端模式:APP就是应用软件,现在主要指各种手机平台、平板电脑上的应用软件,如手机QQ。

SMS模式需要支付多余的费用,WAP服务模式无法在智能手机上给用户优越的体验,而APP模式不仅不需要支付多余的费用,而且可以将用户体验提升到极致,所以本文选择使用APP模式。

3.2校园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原则

总的来说,这下面几个原则是校园信息化需要遵守的:第一点是用户开放性原则,开发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扩展或者缩小用户类型,同时开发者还可以给不同类型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从而达到不同用户使用不同业务的能力;第二点是数据一致性原则,它是指应该随时保持校园信息服务系统中的数据与各个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一致;第三点是数据标准化原则,它是指在校园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中,必须进行标准统一,且必须遵循统一的标准,例如公共信息的标准,否则,很难实现数据的整合和共享;第四点是分级授权原则,它是指权限管理作为信息服务系统的一个基础性模块。

多域计算系统一直在关注的问题是互操作的安全性。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环境和全球访问目的下,需要所有地方政策进行协作。分级授权原则是从一站式授权发展而来的。

为了适应多个参与者访问应用的数据和资源,为了描述上下文的授权,文章引入了信托选区的概念,提出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法(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RBAC是指一个具有全面的访问控制和信任基础设施的授权应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Operation-Based Access Control,OBAC)模型被提出,这是一种基于操作的多级授权访问控制模型,并通过实例来证明模式实现的可行性[2]。为了建立分级授权、可拓展资源和对复杂资源进行小粒度的分级授权,需要规定分级权限的种类,并把操作权限进行分类,最后通过构建授权算子和操作的映射模型来实现分类的功能[3]。提出和实现一种能够单独访问单文档和能够让定义特殊的访问权限如用户级别的系统结构。CAS2是指通过延长授权服务和CAS中央认证,探讨一个Web应用程序。这个应用程序是多层次的,并且拥有安全层次的基础设施。为了适应云计算的分层模式,需要有基于路径的对象层次结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和分层的联合的授权模型。

3.3校园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目标

3.3.1系统拥有优秀的扩展能力

系统管理员可以设置不同的用户对应不同的服务项目,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删除和增加这些服务项目。

3.3.2校园信息服务系统里内的信息资源需要保持实时性、准确性和一致性

校园信息服务系统中的信息资源不会与各个应用系统中的信息资源产生不一致的情况,需要时时刻刻保持一致。如果只有校园信息服务系统,没有相应的应用系统,那也就没有这种问题,但是绝大部分高校是有多个应用子系统的。所以需要做到以下两个结果,第一是如果用户修改各个应用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校园信息服务系统中的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实时更新;第二如果用户修改校园信息服务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各个应用系统中的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实时更新。

3.3.3高校信息化的孤岛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高校里的各个应用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地与校园信息服务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用户访问校园信息服务系统时,不需要再去访问各个应用系统里的数据,而是直接访问校园信息服务系统里的数据。

4 结语

文章通过对校园信息化的内涵、发展和目标的研究,结合广州工商学院的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校园信息服务系统,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该校园信息服务系统的服务模式、设计原则以及设计目标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1]王绍清.高校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2]潘德锋,徐少平,梁庆中,等.基于操作的MIS多级授权模型的实现[J].计算机应用,2003(6):100-103.

[3]刘强,陈新度,邓光利.复杂资源的小粒度分级授权机制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5(13):81-83.

Campus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mobile Internet research

Shao Yerong, Zhang Xuelin
(Guangzhou Business College, Guangzhou 510850, China)

Campus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showed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campus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through the way of a mobile device.It can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crevices of various applications in the campus to provide users with personalized services of a single access nodes.

mobile Internet; information campus; service system

邵烨荣(1983— ),男,广东广州,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猜你喜欢

校园网校园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运行的几点思考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开心校园
VPN在校园网中的集成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