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北方淡水池塘鱼类越冬安全的 主要因素及对策
2016-03-28罗志伟
罗志伟
影响北方淡水池塘鱼类越冬安全的 主要因素及对策
罗志伟
近年来,北方一些养殖户应用了“冰下生物增氧”等技术,强化了越冬管理,但是越冬死鱼事故在局部地区依旧频发,部分渔农经济损失惨重。
1.影响北方鱼类池塘安全越冬的因素
经调查分析发现影响北方鱼类池塘安全越冬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饲料厂追求饵料系数和价格使饲料中添加剂过量或添加生长激素,造成鱼营养过剩,越冬困难,甚至死亡。
(2)鱼类带病越冬死亡,有些鱼由于各种原因如营养不良,肝胰脏肿大等“亚健康”,或因肠炎、烂鳃、寄生虫等疾病,越冬前未处理好,造成鱼越冬困难、死亡。
(3)越冬前水质没有处理好,越冬前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理化因子偏高、水质偏瘦,造成鱼越冬困难、死亡。
(4)雪封河,由于封冰时天气原因下雪、刮风造成雪封河,乌冰严重,透光不好,使鱼缺氧造成鱼越冬困难、死亡。
(5)封冰之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冰下水质变坏,冬季无法处理,造成鱼越冬困难甚至死亡。
(6)由于冬季冰下缺氧,打冰眼转动增氧机或使用增氧泵增氧,长时间使用造成冰下平均水温达到1~2℃,另外越冬鱼有病或其他原因使鱼在冰下活动,造成冰下水温降低到1~2℃。这样,鱼容易冻伤、感冒,造成越冬困难、死亡。
(7)由于鱼越冬前处在“亚健康”状态,抗应激能力差或机械损伤,开河时鱼得水霉病、竖鳞病造成鱼死亡。
(8)越冬期的气候因素、养殖户的越冬管理水平低等因素造成越冬鱼越冬困难、死亡。
2.影响北方鱼类池塘安全越冬困难或死亡的主要因素
笔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北方鱼类池塘安全越冬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通过对本地区以及周边地区大量越冬池塘成功和失败案例总结出问题池塘和成功池塘的越冬鱼死亡经验教训 ,认为北方鱼类越冬池塘水质恶化是造成本地区塘鱼越冬期死亡主要因素,而营养性疾病、缺氧等其他因素则为次要因素。笔者总结了易发生越冬损失池塘水质恶化的主要特征是:
(1)池塘水色浓绿,氧气比普通池塘偏高,池水温度偏低(低于2℃),氨氮偏高。
(2)池塘冰面巡查可偶尔看见越冬鱼冰下迟缓游动;冰眼处可见小杂鱼或小型水生生物。
(3)越冬池封冰较其他池塘晚3~5天。
(4)封冰期间可见塘鱼集群于池塘某处,上下游动,严重的可将部分冰面融开,即当地群众所称的“沤冰”现象。
笔者还发现凡是越冬期间发病甚至死鱼的池塘几乎都伴随上述现象,现象越明显,发生时间越早,造成的危害越大。
3.越冬池塘出现问题采取的措施
北方地区养殖池塘封冰后,当池水水质恶化危及塘鱼安全越冬时。采取注换水 ,施用水质调节药品等措施效果有限。因此,养殖户只能提前采取下列措施才能有效避免越冬期间水质恶化造成的越冬风险。
(1)专池越冬:采用专门的池塘越冬,越冬池塘要在封冰前45天选好。选择面积较大,底泥适中的池塘,加注井水,常规方法培肥水质,水温10℃之前将越冬鱼放入池中。此法的优点是水体中没有养殖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有害物质,整个越冬期水质比较稳定,不易发生事故;缺点是增加了养殖成本。
(2)原池越冬:采取原池越冬的鱼塘,必须在封冰前1~2个月调控好鱼塘水质,使池塘水质保持在“良好状态”(水色嫩绿、透明度30cm、塘鱼无异常活动现象),如果出现水色变红、浑浊、池鱼活动异常等现象,要及时采取注换新水、施用水质改良剂、施用益生菌等办法调节水质,确保池塘水质保持良好稳定状态。
(3)风险处置:北方地区几乎每年都有因水质问题而发生的恶性死鱼事故,养殖户一定要密切注意,细致观察,及时采取各项措施加以处置。如果水质恶化比较严重,短期难以调整过来,一定要采取倒池或捞出售卖的方式处理塘鱼,可以大大减轻损失,否则贻误时机,极易引起池鱼大量死亡,造成重大损失。
4.讨论
笔者分析产生越冬鱼越冬困难或死亡现象的原因认为是水体中的重要水质指标一氨氮累积浓度超标引起。通过权威检测部门对发病鱼塘的水质检测,证明发病鱼塘水体中氨氮的浓度明显超标。分析原因,主要与本地养殖模式和个别养殖户忽视池塘养殖后期到封冰前期期间水质调控有关。本地池塘大多采用精养高产养殖模式亩产2000kg习以为常,高者甚至可达亩产4000~5000kg。这种养殖模式易造成鱼类粪便、残饵在塘底大量集聚甚至腐败分解,产生过量有害毒素,污染池塘中下层水体;另外,个别养殖户在养殖后期(温度下降、投饵减少)忽视水质调控,造成水质变差,劣质浮游植物数量增多,水体自净能力下降,也是造成池水氨氮等有害物质浓度升高的重要因素。笔者观察发现问题鱼塘清干后塘底泥均有发黑、腥臭现象,亦可证明上述观点。
(通联:111300,辽宁省灯塔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电话:1584193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