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漆桥古村寻找乡愁

2016-03-28(未艾)

农业知识 2016年32期
关键词:保平木桥古井

(未 艾)

到漆桥古村寻找乡愁

知道漆桥这个地方,是因40多年前曾有同学在那里插队落户,那时,漆桥公社还属于南京市的高淳县。当时听同学说,高淳是个圩区,漆桥位于县城的东北部,与安徽宣城地区毗邻。高淳境内河网纵横,港汊众多,有时出工还得划小船才能到田边,是个典型的水乡。20世纪七十年代,农村还保持原始古朴的风貌,尽管人们生活还比较清苦,但民风淳朴,山明水秀的风光,依然让人十分向往。

时隔40多年,在今年的仲春,我们终于走进了漆桥。

城门楼旁,立有一块巨石,上书“古宁驿道”四个红色大字,原来漆桥在明嘉靖年间已是宁国古驿道的必经之处,西汉之前称为“南陵”,这是新修建的这座“南陵关”的来历。

漆桥老街,三面环水,虽说全长只有500余米,可它的历史却有两千多年,春秋时期孔子的后裔第54世孙自南宋时从北方迁徙至此,繁衍生息,至今附近各村已有孔氏后人3万多人。历史的长河给古村留下许多故事和许多沧桑遗迹。

从“南陵关”城门进入,迎面就是狭长的老街,蜿蜒幽深,砖木结构的老屋鳞次栉比地排列在两旁,青砖黛瓦,屋檐外挑,门户相接,一眼望不到头。斑斑驳驳的青石板路被踩踏得油光发亮,中央留着一道深深的车辙印,向前延伸,直达河畔。虽然街头行人稀少,还是可以想象古村曾经的繁盛。

老街的老屋多为上下两层,临街门面均为木板拼起的槽门,不少是作为店铺的,二层临街都设“骑楼”和花窗,门楣上雕有精美的纹饰,老宅面墙大都砌有对称气流的通风窗,俗称“眉高眼低”,一派江南古民居的建筑特色。这些明清时期的老屋真的很老了,有不少看来已久未有人居住,门窗歪斜,屋瓦破碎,黑洞洞的窗子透着日光。我们走在老街上,竟有一种超然世外,回到数百年时光的感觉。在一处有独立院落的老屋前,见大门敞开着,粗大的原木梁柱引起我们的好奇,于是走进去,想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屋内,光线很幽暗,一个中年女子从房间闻声而出,并不阻止我们的探访。原来,她就是仍住在老屋的主人,看我们对粗大的梁柱感兴趣,说:“这屋子还是元代的呢。”我知道,元代的建筑风格大都比较简约,没有太多雕饰,粗原木就是证明。女主人说:“这柱子是金丝楠木的。”可见,老屋主人在古时一定是有身份的人。现在半边厢房早已破败不堪,另一半经主人装修后还在居住,守着祖先留下来的家产。

漆桥老街像一个蹒跚的老人,佝偻着身躯,衰老了,褪去了昔日光洁的容颜,满目沧桑。为了让老街重新焕发活力,前些年,有关部门对老街进行了整体保护和修复规划,对古建筑进行复原式修缮,对倒塌的古建筑进行复建,保护老街的整体面貌不变,特别是不迁走老街的原住民,让他们和老街、老宅和老巷形成一体,原汁原味地再现这个古村落千百年来的风情,这是最让我们欣慰的。现在,这些原住民还住在经过修缮的自家老屋,怡然自乐,有的还经营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沿街开设有不少水乡传统特色店铺,如孔家糖坊、陶氏桂花糕、锦中粉丝坊、手工竹篾店、酒坊、豆腐坊、打铁铺、加工棉花铺和各种农具用具铺等,其中也有新潮的咖啡厅、酒吧及百货杂货铺。

老街的尽头,是南关门,有一条环绕古村的河,河上有座三孔石桥,桥身刻有“漆桥”二字。相传西汉晚期,丞相平当为躲避王莽之乱,隐匿于此,将当时河上的独木桥改建成一座长约三丈、宽一丈的木桥,为使桥身免受风雨侵蚀,延缓腐朽,又将木桥涂以丹漆,故人称为漆桥。漫漫岁月,漆桥终因年久腐朽,1953年当地政府以这座三孔石桥取代了岌岌可危的木桥。不过,为再现原来木桥的风韵,现在在离石桥不远的河上又建了一座涂以红漆的木桥。

站在漆桥高高的拱顶上,河面清晰地倒映着濒河而列的老屋,尽管河水已不很清澈,但绿水荡漾,清波涟漪,还能看到古村的旧貌。过桥,桥头立有一块文保碑,上刻“漆桥、保平井”。原来这儿还留有一口古井,叫保平井,为保护古井,近年在井上修建了一座小巧玲珑的亭台,游人既可坐在亭内休息,也可观赏古井。亭子里坐着两个村民,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古井,他们说:“这口井是宋朝时期孔子后人留下的,当时,村内有两口井,一口保平井,一口保安井,如今保平井还在,但保安井已经不见了。”我们仔细地端详这口直径约一米左右的古井,只见石井栏上布满一道道深深的绳痕,像树木的年轮一样展示着它的悠久历史。圆形的井栏外周还刻有几行文字,由于年代久远,依稀可辨“大宋南迁”、“孔氏”等字样,其他字迹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识。汉代古桥,宋代古井,元代老屋,我们仿佛穿梭在历史的风云中,而古村的历史也像一幅卷轴在我们眼前缓缓打开,如今,漆桥的孔子后裔已仅次于山东曲阜,据说原先在老街中心有一处孔氏宗祠,依中轴线前、后共有五进,两侧厢房计72间,可惜这处明末建筑最终毁于战火。

走在老街坎坷不平的石板路上,我很惊讶,也很感慨,真想不到就在离南京主城区并不远的高淳区,竟然藏有这么一个保留完好的古村落,这里的老屋老巷,老桥老井,乡音旧俗,无不透着历史的沧桑和传承。在这里,人们还能找到俯拾即是的乡愁,还能寻见到祖先留下来的根。漫步漆桥,古村那种超然独处,萧然物外的韵味能让人一颗浮世繁华的心沉静下来,这不能不说是古村的魅力。留住古村,就是留住历史,留住南京古城的魂,留给后人的珍贵回忆。

(未 艾)

猜你喜欢

保平木桥古井
茶条槭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竹筷木桥
好人范保平
木桥上觅夏凉
古井里的青蛙爷爷
Single-Log独木桥
曹保平:拍电影,终极是拍一种氛围
拥挤的小木桥
越王古井今何在?
古井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