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窦区凹陷性颅骨骨折的微创治疗体会
2016-03-28颜辉
●颜辉
静脉窦区凹陷性颅骨骨折的微创治疗体会
●颜辉
目的:分析、总结静脉窦区凹陷性颅骨骨折的微创治疗经验。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例静脉窦区凹陷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临床表现、微创治疗过程、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症状在短期内均得到改善。随访2~36个月,均恢复正常。其中在术中发现5例静脉窦损伤,其中3例是矢状窦损伤,2例为横窦损伤。3例粉碎性骨折未能复位,切口无显著污染,展开一期钛网修补;7例一期进行凹陷骨折整复并固定;6例粉碎性骨折合并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对骨瓣进行减压;4例出现显著的开放性污染,去除骨折片。结论:应用微创技术治疗静脉窦区凹陷性骨折,能够减少创伤,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静脉窦区凹陷性;颅骨骨折;微创治疗
在实际的静脉窦区凹陷颅骨骨折术中,颅内出现大出血、空气栓塞的情况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术风险。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静脉窦区凹陷性颅骨骨折的微创治疗经验,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的20例静脉窦区凹陷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实验室病理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符合静脉窦区凹陷性骨折患者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5例,女性15例,年龄为13~60岁,平均(40.1±1.9)岁。本组患者致伤的原因包括了: 交通事故8例,高处坠落7例,意外砸伤5例。急诊手术14例,延期手术6例。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剧烈头痛、意识障碍、极度烦躁、肢体偏瘫等。
1.2 方法
需要在全麻的环境下进行手术。术前准备充足的血源,按照合并颅内血肿特点、骨折区部位大小以及开放性损伤位置对切口进行选择,切口尽可能大,对骨折范围充分显露。在术中需要对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口进行仔细清理,主要包括了创口内泥沙、毛发等异物。应用过氧化氢溶液、庆大霉素生理盐水、聚维酮碘溶液反复进行冲洗, 有效预防颅内感染。在暴露骨折区后,需要置入手术显微镜,使用磨钻与神经剥离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凹陷骨折片进行处理。在患者实际骨折情况的基础上,对骨瓣进行选取。如果凹陷骨折合并大硬膜外血肿,极有可能是静脉窦损伤,需要远离静脉窦行骨瓣开颅,针对近窦部分颅骨需要进行以铣刀和磨钻展开去除;如果小儿患者,骨折凹陷程度一般,极有可能静脉窦损伤可能性不大,出血可控,需要应用骨瓣甚至跨窦骨瓣行一期骨折整复术;如果粉碎性骨折,需要由外周出发去除骨片,连续垫入明胶海绵对颅骨与硬脑膜粘连进行分离,去除静脉窦上颅骨。
2 结果
20例静脉窦区凹陷性骨折患者都进行了微创手术,解除了凹陷骨折所致的压迫情况。在术中发现5例静脉窦损伤,其中3例是矢状窦损伤,2例为横窦损伤。18例患者术中出血100~400ml,未输血,2例患者顶部矢状窦及引流静脉汇入区严重损伤伴大量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出血约1200ml。3例粉碎性骨折未能复位,切口无显著污染,展开一期钛网修补;7例一期进行凹陷骨折整复并固定;6例粉碎性骨折合并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对骨瓣进行减压;4例出现显著的开放性污染,去除骨折片。20例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症状在短期内均得到改善。随访2~36个月,均恢复正常。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凹陷颅骨骨折面较广、合并局部严重脑损伤或血肿以及静脉窦压迫会造成血回流障碍,进而导致颅内压升高,这就需要应用先进的手术手段展开治疗[2]。现如今,随着我国现代医疗技术的改进,显微镜的微创技术得到大力的发展,其具有视野清晰,照明效果优良,且对周边组织影响较小的优势,然而在颅脑损伤手术中应用仍然较少。按照相关的临床实践表明,微创手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大大增加手术的成功性[3]。在具体的的治疗过程中,静脉窦上凹陷颅骨骨折片会出现损伤到静脉窦的情况,会造成破口出血的不良后果,,然而在进行摘除时,有可能发生大出血的患者,则需要在手术前完善相关的思想和血源准备。在显微镜视域下,能够通过显微磨钻磨除、显微椎板咬骨钳把变薄的颅骨内板展开清除,使用神经剥离子进行分离,应用明胶海绵垫人硬脑膜、颅骨间,有效的展开手术,对显微镜进行调整 ,防止损伤的加重,降低术中出血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20例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症状在短期内均得到改善。随访2~36个月,均恢复正常。其中在术中发现5例静脉窦损伤,其中3例是矢状窦损伤,2例为横窦损伤。18例患者术中出血100~400ml,未输血,2例患者顶部矢状窦及引流静脉汇入区严重损伤伴大量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出血约1200ml。3例粉碎性骨折未能复位,切口无显著污染,展开一期钛网修补;7例一期进行凹陷骨折整复并固定;6例粉碎性骨折合并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对骨瓣进行减压;4例出现显著的开放性污染,去除骨折片。因此,我们认为,使用微创手术治疗凹陷颅骨骨折具有优良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在微创观念的指导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最大化防止静脉窦新损伤或者加重原有损伤情况的出现,降低静脉窦闭塞、术中出血以及空气栓塞的发生率,大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湘雅三医院)
[1]吴建波,杨清,周明森.静脉窦区凹陷性颅骨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5,10(2):213-215.
[2]王守森,荆俊杰,郑兆聪,等.骑跨静脉窦的颅骨骨折并硬脑膜外血肿的手术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04,12(3):37-39.
[3]龙晓宇,肖智慧,李绪雄.微创技术治疗颅内血肿及硬膜下积液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华中西医杂志,2010,11(10):73-74.
颜辉(1979~),男,研究生,主治医生,湘雅三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方向为颅底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