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探析

2016-03-28马发亮李雪萍

传播与版权 2016年7期
关键词:传播者受众政治

马发亮 李雪萍

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探析

马发亮 李雪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传播现象。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加大对新媒体特性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现象的研究,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在分析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优化路径。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优化路径

[作 者] 马发亮、李雪萍,硕士,贵州师范大学讲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现实中的一种传播现象,具备了传播过程中的各要素:传播者(教育者)、传播内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传播媒介(校园各种媒体)、传播受众(大学生)、传播目的。其传播目的是根据一定时期国家、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和学生的思想状况,通过一定的载体、内容、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传播效果未能很好地发挥。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并提出应对之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

一、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传播者职业化欠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任,包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管理的专家学者、一线工作人员和相关管理机构中的成员等。这些人群思想政治素质普遍较高,具有相对高的学历和一定的理论水平。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其在具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权威性略低。高校普遍高度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科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处于配合、次要的地位,因此,专业课程教学科研方面的信息自然处于对受传者影响的主要控制层面。此外,具体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主要是辅导员)以及相关管理机构中的成员,一般是大学毕业后即从事相关工作,人生阅历相对不丰富,工作经验自然欠缺。作为受众的大学生,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的信任就会大打折扣。因此,相比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的权威性略低。

二是专业素养欠缺。传播者中具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的专家学者,具有深厚的、系统的理论知识,但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他们给受众(即大学生)形成的印象是刻板、教条、枯燥的,认为其研究项目无聊,没有现实意义;辅导员和管理者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相对稍差,或许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积累,但缺乏理论的指导,因而常常给受众以政治理论水平低、工作简单、重复的印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难以形成职业化、专业化气候。

三是信息编辑传输能力差。当前,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的信息编辑能力仍没有更新换代,不能适应新的传播方法和方式。同时对作为信息用户的新时代受众的特点、需求研究不足,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不考虑受众需求,仅按照传播者的意志进行信息编辑、表达、传播,忽视信息传输中的“平等互动”,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二)传播内容远离现实生活

传播内容是整个传播活动的核心。新媒体环境下,可供受众选择的媒体信息众多,他们会根据各自不同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传播内容。在选择传播内容时,他们是有目标导向的。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个人喜好等因素往往影响着他们的选择,传播者提供的信息量和满足感同样也影响着他们的选择。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内容存在着轻“生活世界”而片面重视政治规范、轻个体需要片面重视社会价值、轻现实教育片面重视理想教育等现象[1]。传播内容抽象、单调,远离现实生活,过分强调“宣传”,而不注重效果。这种传播内容不能引起受众内心的认同,不能满足受众的内心需求,更不能引起受众情感的共鸣,有的甚至导致受众产生逆反心理。传播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远离导致传播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造成受众不愿听、不愿看、不愿参与讨论,不相信或者对传播内容持相反意见。

(三)传播媒介定位不准、互动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途径主要是组织内传播中的公共媒体——校园媒体。校园媒体具有完备的媒体形态,承担着教育责任,具有较高的公信力。但校园媒体定位不明确。一方面,作为高校党委的喉舌,校园媒体走向了“传声筒”的极端,紧跟“上面”,脱离“下面”,过分重视说教,歌功颂德多,讨论和思考的内容少。官气太浓,指令性太强,官话、套话多,民话、实话少,做得更多的是服务于领导,很少顾及大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受社会上部分大众传媒的影响,其传播内容有走向肤浅的趋势,降低了报道的深度,忽视了校园媒体的指导性和权威性。

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新媒体的使用效率有待提高,质量还有待提升。随着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校园之内,校园媒体已经不能“一统天下”,受众获取信息所使用的媒介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校园媒体上。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在新媒体使用上还有很大空间。目前,使用新媒体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还属于少数,在这为数不多的高校中,新媒体使用水平也有待改进,最主要的问题是互动性不足,其传播还是以“传”为主。

(四)受众综合素养欠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众就是在校大学生。大学生具有鲜明的特征,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善于接受新事物、敢于挑战和质疑权威。对于新媒体,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驾驭能力,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缺乏政治鉴别力。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学习阶段,思想尚未定型,政治理论基础薄弱,缺乏辩证思维和政治鉴别力,不能分辨网络新媒体上传播的纷繁复杂的政治信息。二是对媒介信息的批判能力不强。媒介中的各类信息都是有一定的目的性、政治观和价值观的倾向性。由于缺乏政治鉴别力,大学生对媒介的特性、影响以及信息本质的认知不足,因此也就缺乏对媒介信息的批判能力,他们中的部分人从不质疑传播媒介所发布的任何信息,一味地全盘接受。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优化路径

(一)提升传播者职业化水平

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增强传播者的“把关人”意识。当前,高校专职思想政治教育者多数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文科、理科、工科、医学等专业毕业的都有,难免会有知识体系上的偏向。作为教育者、传播者,只有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传播者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才能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引导受传者。所谓“把关人”,是指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2]92。高校思想教育传播者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选出有益的、正确的信息给受众,还要针对不同的受众进行不同的信息编辑加工,充分发挥“把关人”的作用。

二是学习传播知识,掌握传播技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的媒介素养。作为传播者和教育者,要主动学习传播与媒介知识,提高使用媒介载体的能力。传播技巧是传播理论的集中表现,是传播者高度政治素养和足够经验知识的综合反映,通过运用相应的传播技巧可以将要传播的信息意图传给受众[3]。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所提供的信息传播载体,并合理地运用传播技巧,巧妙地设置有关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

一是注重传播内容的人文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着强烈的阶级性、鲜明的目的性和突出的先进性,富有浓郁的政治色彩[4]。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阶级性特征,要求它在内容上要突出政治性、阶级性。但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在传播过程中,传播内容必须要考虑到受传者的特点和需求。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政治性和过度强调教育内容的政治性,都是不可取的、片面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中,强调爱国主义的同时,还要重视人文教育的传播,突出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还要将心理、诚信、人格、进取精神等与受众者个人发展内容纳入其中,以增强传播内容的人文精神含量。

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添加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新媒体迅速发展,高校学生又处在新媒体中央,是使用新媒体的主力军。新媒体的开放、互动、隐蔽等特性,深得大学生喜爱,大学生也乐于参与互动,成为某些信息的主动传播者。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要添加有关媒介素养的内容,教育学生正确地使用媒介,运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各种信息的真伪与目的,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力,使高校学生合理地利用媒介完善自我。

三是避免受众逆反心理的产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传播者和受传者需要互动的传播过程。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教育者一定不能自说自话,要学会善于倾听,在充分了解受众者的情感需求的基础上,利用“共情”的方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否则,一旦受众产生逆反心理,传播效果则会急速下降,甚至会起到相反效果。

(三)提高新旧媒体传播效果

校园传统媒体要想赢回受众,必须树立正确的定位,要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不断树立服务理念,强化受众意识。一方面要发挥党政“喉舌”“上情下达”的作用;另一方面,必须满足师生员工的阅读需求,把师生当朋友,专心诚意做好服务,更加尊重他们的兴趣和个性,注重与受众的心灵交流,真正成为“下情上达”通道。

同时,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把握多元化沟通交流需求,学会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新媒体使用水平。

一要把握新媒体的特性,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借助新媒体虚拟传播手段,通过微博、朋友圈、微信等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二要研究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和行为习惯,采用他们易于理解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这种非正式的文字表达方式既能反映出真实的情感,也不至于出现“面对面、言语对言语”交流中造成的心理戒备,消除大学生的心理戒备和隔阂[1]。

此外,新旧媒体之间应该加强互动与信息整合,提升新旧媒体的传播效果。目前,高校校园媒体之间互动不足,基本处于互不干涉、各自为政的局面。对于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素材,各大校园媒体一般都是根据各自的“胃口”进行报道,这样就会造成信息传播的分散,其传播效果十分有限,无法对受众产生较深的影响,这就造成了不少有意义的媒体信息资源的浪费。因此,各媒体之间应加强互动,及时沟通信息,根据各自媒体特性,选择不同报道角度,相互配合,各有侧重,这样既整合了信息,产生较广、较深的影响,同时也能避免新闻同质化现象,提高了传播效果和质量。

(四)加强受众综合素养的培育

一是受众自身要通过学习,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培育意见领袖。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输出不是全部直接到达普通受传者,而是有的只能先传达到其中一部分,这一部分人再把信息传递给他们周围的普通受众。有的信息即使直接传达到普通受众,但要他们在态度和行为上发生预期的改变,还需要由意见领袖对信息做出解释、评价和在态势上做出导向或指点[2]228。高校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数有限,利用学生中的意见领袖的影响,达到传播目的是可行的办法。要善于发现意见领袖,并与意见领袖建立亲近的关系。三是注重顺从效果的利用,采取合理措施,为实现传播目的服务。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载体、新平台,有效利用新媒体就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但其带来的挑战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加强对新媒体特性的研究,趋利避害、发挥优势,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3ZC035)成果]

[1]寇嘉.传播学视野下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2]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熊建生.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1).

猜你喜欢

传播者受众政治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