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6-03-28赵婧婧
赵婧婧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赵婧婧
21世纪,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利用微博等传播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可能,更是一种方向。尤其在如今的高等院校,微博俨然成为大学生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毫无疑问,微博具有双重属性。本文首先从微博的基本知识入手,着重介绍微博的内涵和特点;然后分析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最后立足于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进一步提出相应的研究措施。
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赵婧婧,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如今,人类俨然跨进了一个新时代——微时代,微博作为其特有的产物,凭借时效性强、覆盖面广等优势,在社会各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截至2015年6月底,新浪微博中可以明确识别学生用户,含在校大学生37760362人,占72.52%①《2015上半年中国校园微博发展报告》,http://www.chinaz.com/manage/2015/0825/438012.shtml。,很显然青年学生群体已成新媒体——微博的主力军,因此,如何更好地指导大学生正确运用微博,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考虑因素。
一、微博概述
在我国,微博的代表主要有两家,一是新浪微博,它是由新浪推出的服务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PS页面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布140字以内的信息,包括反映老百姓生活的真实事件、周边人或事的趣闻轶事或者娱乐圈的资讯等。从2009年8月14日起,新浪微博作为信息共享服务中心,打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用户的活动范围不再限于熟人,陌生人或者粉丝与名人之间也可以实时互动,如此无限循环,信息实现了最大范围的传播;一是腾讯微博,除了具备与新浪微博类似的功能,如评论、转发、关注等外,其特别之处在于涵盖的内容更丰富、种类更广泛,如QQ空间、朋友网,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更是一种社交网络平台。
(一)传播速度之快
微博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特有产物,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正日益缩短着传播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往往可以在一个事件刚一发生就迅速并且及时地进行传播,甚至可以实现同步传播。2016年3月3日“两会”期间,微博作为社交媒体成为大众视野的一大新亮点。第一,在报道形式方面,微博以“两会直播”和“两会云直播”形式全程进行直播,并对关键议题进行预告,同时在微博平台上发布重要的议题直播片段和热点话题的讨论片段等,让网友直接参与跟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话题;第二,在报道内容方面,“三农”、环保、军事等相关视频转发、点赞效果尤为明显,其中“最萌服务员”短视频被转发超过3000次,截至14点,关于“两会”的话题总阅读量已经超过42亿次,讨论量超过200万次②微博打造全媒体、全景式、参与式两会体验,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311/c14677-28192443.html。。
(二)影响力之强
随着3G、4G网络和WIFE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只要有手机、平板电脑、手提电脑等通讯工具,都可以用微博进行畅聊。个人可以利用微博形式多样的传送方式,如发送带有图片、视频的文本,发送语音对话等,在网络通达度良好的情况下,实现视频聊天、语音对讲,使双方沟通更加情感化、便利化。同时,信息一经微博服务平台传播后,影响很快表现出来甚至呈现增值之势。事实上,微博用户在进行一系列的行为方式时,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并非某种非条件反射或条件反射,而是有意图的、自觉的精神活动。③李正良:《传播学原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9页。如一个人在十几个小组会议上讲的话,如经过大会传播,其影响范围远远低于经过微博的传播,同样的,一个先进人物的事迹,仅通过会议的形式进行报道,影响范围可能只有一个社区、一个县,但是如果利用微博这个平台进行宣传,其影响范围可以到达全国乃至全世界。2015年由刘德华、井柏然主演的以“打拐”为主题的电影《失孤》,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微博“打拐”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热点。2008年3月,退伍军人彭高峰因一时疏忽,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抱走,从此走上了漫长的寻子之路;2009年,微博在中国初露头角,邓飞④邓飞(1978—)男,湖南沅江人,《凤凰周刊》编委、记者部主任,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发起人。在新浪微博上第一次发了彭文乐的照片,一年多过去,该微博被全国网友转发了6000多次,终于在2011年2月1日,小文乐有了新线索,在寻找小文乐的三年多时间里,许多明星也转发了此微博,像赵薇、王菲,一条“救他”的简短微博也意味着这一次微博打拐寻童赢了。
(三)聚合程度明显
所谓的聚合,从化学角度看,是指微博中用户将分散的话题通过转发、评论等机制使之成为社会热点,从而实现人们灵魂的共鸣。发生于2013年4月的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因林森浩在琐事上对黄洋不满,日积月累,最终在饮水机里注入剧毒化合物,类似的事件在20年前同样发生过,清华大学的“朱令案”当时在社会各界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些网友感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也有网友说:“梁启超先生说过,教育不是别的什么,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①董方奎:《评梁启超论教育的首要任务在教人学做人》,《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很明显,这些高材生只知一味学习,忽视了接受心理教育,虽然各高校配备了心理咨询室,可是力度显然过于单薄、形式化,而且学生并未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事实上,教育不只是教书本知识,心理教育、道德教育也必不可少。
二、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⒈世界观方面。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开展心理健康、校园文化等工作,同时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在现代化社会的今天,微博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会受到微博的影响。
“扶不扶老人”②《扶不扶老人何以成为难题》,人民网。事件使越来越多的人对搀扶老人这一行为表示担心。2015年,微博上一则《女大学生扶老人被讹,老人:就是她撞的》帖子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微博中小袁自称因扶一名老人,却被对方诬陷为肇事者,希望通过微博平台找到目击者,一时间,各种声音充斥网络;不仅如此,发生于2013年河南郑州的一位七旬老人摔倒后连称“自己摔倒的”而后才获得帮助;甚至有些市民遇到此类情况时,为了怕被诬陷,拿出手机录视频;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小品《扶不扶》也折射了同样的现实问题。在如今的21世纪,我们不能不反思,有着千年“礼”文化的中国,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事件,最根本的还是扶老人的成本与利益的严重不平衡,包括名誉成本、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当我国的法律无法解决热心人的“后顾之忧”,那么“不敢扶,扶不起”的尴尬局面必然出现。③张丽同:《“扶不扶”问题法律解决方法之探究》,《法治与社会》,2014年第15期。
⒉法制观方面。这里强调的是大学生的法制教育。2014年《人民日报》曾在微博上发布一则新闻,名为《互联网成泄密重灾区 大学生兼职谨防间谍利用》,主要指出一些大学生安全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仅为一己之私,遭境间谍以兼职为由利用,我们必须承认网络泄密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和利益这一事实。
中国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从未离开家,更莫提社会经验,生活圈子只限于校园,进入大学后,面对外面形形色色的诱惑,自身辨别是非能力又薄弱,很容易被外界非法势力利用。同时,微博用户来自四面八方,微博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度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证明,久而久之,很容易混淆大众的视听,颠倒黑白,严重影响网络秩序,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一定的阻碍。
(二)消极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微博作为新兴传播媒介,日益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使用微博,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政治性、娱乐性、生活性新闻,而且实时地与好友进行聊天等,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微博这一载体被人类“异化”了。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2年。
第一,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传播主体总是根据自身的特点、需求、利益去寻找一些特殊阶层和群体进行传播。的确,微博这个网络平台也是如此。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进行思想判断和行为选择易缺乏主见甚至盲目认同和吹捧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正是利用大学生这一特点传播低俗、不健康的内容,甚至诱逼大学生成为间谍,而微博上各式各样的内容更会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冲击和困扰。不仅如此,由于微博带给大学生很多便利,也造成他们对微博的过度使用,部分大学生沉溺于关注和被关注,上课刷微博,走路刷微博,甚至利用微博恶搞老师和同学,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学生宁愿选择生活在虚拟世界,也不愿在现实世界与人交往,生活被异化,学习被异化,人际关系更被异化了。
第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中国传统的教育载体是学校,学生需在学校学习才能获得知识,这种模式不仅主题明确、内容正确、学习氛围浓厚,更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学习的范围不再仅仅是学校,网络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具有吸引力,但是微博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政府教育工作的话语权,一些不合法、不健康的信息进入大学生的视野,一旦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依据,高校、乃至政府也不能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把关,难以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定性方面没有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有人曾这样评论微博:“这是一个强大的病毒式传播工具,重要的信息经过用户的判断和转发,便会穿透无数无聊的留言,脱颖而出!如果你有足够多的跟随者,传播病毒的能力就会发生病变。”①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4年第10期。正因为微博用户的多样化、言论的自由化,很容易腐蚀涉世不深的大学生的心灵和思想,弱化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时,正因为微博可以突破时空局限性,汇聚国内外的众多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国内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难度,比如,西方国家利用微博渗透他们的核心价值观——人权高于主权、自由、民主。如果国家没有类似的法律对策,那么我国大学生势必会成为西方价值观的俘虏。
三、在微博广泛使用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
如何更好地在大学生这一群体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是关于国家命运的重要保障,更关系着高校人才的培养。
微博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畅聊的重要媒介,它给大学生带来很多便利之处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这也更让我们意识到微博背后更深层次的意识形态影响。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要把握以下原则:第一,方向原则。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利用微博,整合网络资源,传播正能量,如通过微博服务平台分享具有励志与榜样的人物和事件,在这个过程中,让广大大学生接受到更多的积极信息,从而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第二,主体原则。积极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性,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看成形式化活动,要采用青年大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方式,利用大众化的微语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显性到隐性,从被动到主动,全方位地向大学生贯彻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自身更应该理性对待微博资源,健康文明地利用微博,不断提升自身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培养理性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督机制
随着网络越来越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其自身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也时时刻刻围绕在大学生的周围。如2016年2月28日,任志强在微博上持续发布违法信息,影响恶劣,相关部门根据《全国人大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责令新浪、腾讯等有关网站依法关闭任志强的微博账号。因此,从国家层面考虑,应针对微博的特点、内容、方法等,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规范,更好地净化网络环境,最大限度地切断各种负面信息的传播途径。虽然从2000年至今,我国先后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信条例》等相关规定,但是法律发展完善的程度远远跟不上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速度。根据微博发展现状,如何加大对微博类的实时聊天软件工具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网络伦理和道德标准,以法律的强有力的特征为用户创造绿色的安全网络空间,这是值得国家考虑的。
[1]陈王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李正良.传播学原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3]游清富.论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4]田仲金.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
[5]陈妍.伦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影响力及其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