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家的招幌

2016-03-28

农业知识 2016年8期
关键词:圆桶烧麦笼屉



商家的招幌

过去,我国各种不同的商号都有不同的幌子。幌子作为各商家的标志,不同行业的企业挂各种不同的幌子,它所起的不仅是广告作用,还展现各店铺的营业时间。有人考证,幌子在我国已约有近千年的历史。

在过去形形色色的幌子中,以饭店的幌子最为显眼。它一般都挂在饭店门前一特制的木杆横梁上。幌子的上半截为一木制圆桶,前人多吃蒸食,蒸则离不开笼屉,而笼屉是用罗圈(木质)制成的。饭店的招幌,中间部分的圆圈也是用罗圈制成的,它代表着笼屉,也可以理解为锅。圆桶下方挂缀着无数条1米左右的红纸条或红布条,使其成为穗状,迎风摆动,意为燃烧的火。有的还在圆桶上贴金色双喜字或寿字图案,以代表或招彰饭店财源广进,福寿绵长。筒上吸吊绳上饰以纸花。挂圆筒的三根吊绳缠绕着带穗的纸条,代表麻花;三朵花寓意为锅或笼屉里的各种主、副食,同时也起装饰点缀作用;下垂穗则代表面条。挂单幌子表明店内只卖烧饼麻花,不经营菜肴,是小吃店;挂双幌的是一般的应时熘炒,有鸡、鱼和其他肉类等菜肴;过去,一般的小县城内挂四个幌子的不是很多,因它代表的是能包办各类酒席,不论8顶8还是6顶6(八凉八热或六凉六热)菜肴都必须做到要啥有啥,应有尽有。即使是有的客户点一些稀奇古怪的菜名如“龙虎斗”“青龙白虎”等,厨师都必须从容应对。旧社会,饭店挂的幌子特别有讲究,挂幌与经营项目必须一致。若挂幌与实际经营项目不符,就会招来无数麻烦。如挂4个幌子的饭店一旦做不出客人要的饭菜,轻则受嘲弄不付给饭菜钱,重则还要被官府责令关门停业。

烧麦饭店很受人欢迎,也很有讲究。卖烧麦的饭店必须挂烧麦幌。其形状为上端六角盘状,大小两圈。下垂的两层围绳穗子上缠着一些纸毛,饰以纸花及烧麦状的纸球。烧麦又称烧卖、稍美(内蒙古写法,音shāo mài )、肖米、稍麦、稍梅、烧梅、鬼蓬头,是形容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外形像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喷香可口,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相当悠久。明末清初起源于内蒙古西部地区,后流传至京、津称为烧麦,而后至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一带,人们把它叫做烧卖。南北方的烧麦在制作材料和做法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回民开的饭店较多,即便是较小的城镇也有一两家,谓之清真馆。它所挂的幌子式样虽与汉族饭店挂的式样相同,颜色却大相径庭,为深蓝色。

旧时,由于各地经济和交通不发达,马车是各地最主要的运输和交通工具,人们习惯将其称为“拉脚”,于是各地的大车店便应运而生。这些大车店有的为马车牲畜和人员提供食宿,有的还为马车和行人“打尖儿”(临时喂马和休息)。这些专为运输马车设置的大车店所挂的幌子与饭店不同,一般是在车店门旁埋竖一幌杆,上边有一用木板刻成的鲤鱼,鲤鱼身上刻有鱼眼、鱼鳃、鱼鳍、鱼鳞,用铁丝做成鱼须。下边挂的是一串罗圈,每个罗圈下面都围着一圈红布,在意思表达上有和饭店相似之处。如罗圈标志的是屉,红布则表示“火”,旧时住在大车店里,人吃马喂由店家全包,行前与店主算总账,故有“开店不怕大肚子汉”之说。至于幌子上安放的木制鲤鱼,意义更为深远,既有余(鱼)利的用意,又有鱼有眼无眼皮之说,表达的是对过往客人一视同仁和一律看待之意。

其实过去不只仅在饭店门前挂幌,旧社会至解放初期,城乡各行各业的店铺也都曾挂有招幌。各种招幌的形态都很贴近店铺从事的生意行当。特别是在旧社会和解放初期,招幌便利文盲和乡下人购置、加工商品,起到招揽顾客、做活生意的作用。早时,各行各业的招幌五花八门,但却各有特色。

(杨满良)

猜你喜欢

圆桶烧麦笼屉
烧麦花
多层蒸馒头先熟的是上层还是下层
烧麦的价格
图说中蜂饲养从圆桶向格子箱模式的平稳转换
中蜂方箱过入新型圆桶操作图解
烧麦
炒菜添水、蒸海鲜最好用开水
比赛吃馒头
烧麦
城市空气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