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0例中的应用

2016-03-28张媛李踔卓友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死亡率溶栓心肌梗死

张媛 李踔 卓友光

【摘 要】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0例实施急诊临床路径,对照组70例实施常规干预。比较两组的静脉溶栓开始时间、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抢救成功率、好转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以及家属对医疗过程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好转率和死亡率同及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急诊临床路径诊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够提高疗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有效缩短治疗的时间。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常规干预;急诊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24-02

临床路径主要是指通过医务人员和一些其他的相关工作人员,以最为合理的以及具有规范性的诊疗计划,将某一特定的手术时间缩短,并且减少资源浪费的现象出现,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通过早期有效治疗等能够得到明确的治疗效果。为此,心肌坏死与治疗时间之间有极大的关联,所以挽救心肌的关键是缩短患者发病到灌注治疗的时间[1]。本次研究选取我院14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70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4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0例实施急诊临床路径,对照组70例实施常规干预。对照组男34例,女36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2.5±3.5)岁,病程2~4年,平均病程(3.7±0.2)年,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高血压7例,合并冠心病4例;观察男30例,女40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2.5±3.5)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5±0.5)年,合并糖尿病12例,合并高血压8例,合并冠心病5例。两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患者持续剧烈胸痛30min以上,含服硝酸甘油无缓解;相邻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胸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在0.1mV以上;心肌损伤标记物如心肌特异的肌钙蛋白cTnT等出现异常升高的现象[2]。

1.3 方法 观察组70例实施急诊临床路径,具体如下:①患者到达急诊科10min内,护理人员对其缺血性胸痛史进行询问,了解其既往体检结果,对“18导联”心电图进行描记并进行相应的评价,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进行常规治疗,包括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电等;②患者到达急诊科30min后,由心血管内科医师进行紧急会诊,及时将病情交待给患者及其家属,对其进行溶栓治疗,并在短时间内将患者转移至ICU进行继续治疗,做好PCI(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治疗前的相关准备;③患者到达急诊科60min后,对其进行PCI治疗,保持和ICU之间的联系,完成手术后将患者转移至ICU继续治疗。

对照组70例实施常规干预,即给予患者急诊科常用的急救方法和基础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遵照医嘱给予患者急救药物,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使其明确急救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和安慰,缓解其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提高其配合意识;保持安静舒适的救治环境,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治愈的信心。

1.4 评价标准 ①记录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即自患者入科至采用静脉溶栓的时间。 ②在患者及其家属出科时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其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具体分为满意、不满意两个级别。③对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好转率以及死亡率进行对比。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数据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静脉溶栓开始时间比较 观察组开始静脉溶栓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过程的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过程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抢救成功率、好转率、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1.4%,好转率为18.6%,死亡率为2.9%,对照组抢救成功率50.0%、好转率35.7%、死亡率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如今,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已经与国际平均水平接近。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在于能够及时有效的将梗死部位疏通,能够有效挽救濒死心肌,能防治左心室远期重构现象,有效改善心功能,使患者死亡率大大降低。为此,在急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有效缩短发病至再灌注治疗时间,将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疏通,这是让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治疗的关键所在,这与朱春梅等观点相似[3]。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有效降低医疗保健成本,开始将临床路径管理应用在医院心肌梗死病症治疗当中。

临床路径是针对患者的某一疾病建立起来的标准化的治疗模式,同时也建立了一套相应的治疗方案。在很多国家,临床路径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当前,我国临床路径主要应用在外科学、产科学以及护理学。但是临床路径在急诊医学领域应用较少,本次研究主要目的在于观察急诊临床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实施急诊临床路径能够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从发病到开始静脉溶栓时间缩短,并且将患者诊疗时间有效缩短,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从而将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度有效提升,能够满足患者与家属的需求。应用急诊临床路径,全科医护人员以标准工作流程作为依据,严格执行临床路径,确保医生医嘱具有规范化。护士工作人员也可按照路径表的护理项目进行护理,避免被动服从医嘱,这与郑时康等[4]观点相似。此外,护士和医生需要保持密切协作,并且实施医疗护理工作,以统一顺序与时间作为标准,让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能得到最好的诊疗,并且制定出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治疗计划,保证治疗在有计划的前提之下进行,有科学依据,避免出现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浪费治疗时间与护理时间的现象,为疏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更多心肌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更好的氛围[3]。

急诊科作为患者就诊的第一站,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成为大势所趋。医生接诊之初,要避免患者检查、治疗以及转运等阶段耽误时间,为心肌梗死急救流程提供保障,从而有效实现“无缝”救治,将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应用在救治当中,将抢救的过程优化[5]。这对急诊医护人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工作要求,医护人员需要积极参与到临床路径执行工作当中,提升医院急诊抢救能力,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过程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好转率和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取急诊临床路径诊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提高疗效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陈玉兰,吴洁华,胡敏,等.临床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4):97-98.

[2]王南,马恒,李婧,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急诊临床路径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103-104.

[3]朱春梅,陈健红,刘小玲,等.急诊-心血管内科联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PCI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0):2760-2762.

[4]郑时康,王甲文,舒娟,等.临床路径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4,(16):3655-3656.

[5]郑洁芳.临床路径应用效果及其管理模式研究——以某临床路径试点医院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12,(13):136-165.

(收稿日期:2015.12.04)

猜你喜欢

死亡率溶栓心肌梗死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