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对数学的质疑能力
2016-03-28贾冬芳
贾冬芳
摘要:提出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其形成及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培养与引导。我就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对数学的质疑能力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做一个组织者,有效的创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其形成及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培养与引导。我就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对数学的质疑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创造质疑环境,培养质疑精神
1、营造愉悦氛围,让学生敢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转变对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心理安全,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要为学生的思考与提问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平台。要让学生树立一种批判质疑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教材、挑战教参、挑战教师,敢于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我们要鼓励学生的质疑与创新,允许学生的独树一帜与标新立异,让学生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不仅要表扬与鼓励学生提出的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对待学生提出的肤浅的或过于深奧的甚至是错误的问题也不要一味地批评与否定,我们要肯定学生提问的勇气与质疑的态度,对这些问题加以引导与分析.相反如果教师不重视学生的提问,对学生的质疑与提问视为扰乱教学秩序,甚至加以批评与指责,这样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与提问的信心,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与思维,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
2、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学生问题意识。高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敢于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或思考问题的方式,使得学生拥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学习环境。学生在不断探究过程中,努力进步,就能够独立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联系课本知识,引导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问题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导数这一知识点时,老师精心设置了以下例题:在某个地区建立了甲乙两个工厂,甲工厂处于一直线河岸的岸边(A),乙工厂处于河岸B处(距离河对面40km),乙工厂垂直于河对岸(D),与甲工厂(A)距离为50km,目前两个工厂决定在岸边建立一个供电站(C),甲工程到供水站的水管理费用为3a元/km,乙工厂到供水站的水管费用为5a/km,请问将供水站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得水管费用最少?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使用导数原理,从而计算出在AD之间距离甲工厂20km处建立供水站的费用最低。这便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中利润问题,怎样才能获得最佳的利润,这便是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在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
二、排除心理障碍,培养质疑意识
1、引导学生质疑。
第一,找“疑”。要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可让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质疑,在知识的作用上质疑,在知识结构上质疑,在知识的模糊处质疑,在概念内涵,外延上质疑等等。如,在教“图形的旋转”时,引导学生对“旋转的有关因素”进行质疑,如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讲清楚旋转中心、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在教学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学会质疑的关键。课堂上学生有时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有的甚至提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
第二,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有了“疑难”就要想方设法解决。如何解决呢?①带着问题来。要让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如果对学生质疑的问题置之不理,那么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遇到提出的问题不着边际更不能轻易否定,可以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老师起组织作用,得出正确结论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效果。②带着问题走。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不仅是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有何收获,有何感想,以后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应如何解决等都是好的质疑方法。
2、引导学生共同释疑,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共同释疑,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体现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共同释疑,才能发挥质疑的应有作用,才能起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学生提出了疑问,就要得到解决,而在释疑的过程中,教师且不可“包办”,应逐步引导学生针对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学会用相应的方法去解决。经过引导,学生就能逐步学会释疑。同时在释疑中,不要追求一个标准答案,要鼓励、提倡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主动质疑、释疑,自主求知。我认为数学是由“问题”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离不开质疑;没有质疑,就没有探索,就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因此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帮助。
3、交给学生探索质疑的方法。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为了使学生的提问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教师要给学生加以引导,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难,教给他们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质疑方法。
例如,课本上有这样一道题:“在直线1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4cm,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度。”当学生做完后,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顺次”二字有何用?若去掉,结果又会如何呢?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此题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中的分类思想,长期下去,学生养成钻研习题的习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