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出行新方式:滴滴巴士
2016-03-28
本刊记者 韩 超 文/图
又一出行新方式:滴滴巴士
本刊记者韩 超文/图
滴滴巴士跟定制公交一样,车辆行驶路线都是由大家定制,如果有很多人申报的终点站、起始站和你相似,那么该条线路的滴滴巴士就可以开通了。
Abstract
Introduction of another New Public Transport—Didi Bus Service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customers had experienced the service of “Didi Bus” since they were officially operated, though it was still quite new to most people. Recently, reporter of
周日晚上拿出手机,打开“滴滴出行”APP,预定好明日从家到单位的班车就可以安心入睡了,不用再为开车上班是否需要提前起床、坐公交车能否有座而感到烦恼了。自从“滴滴巴士”正式运营以来吸引了不少用户,但对更多人而言它还是一种较新的出行方式,近日本刊记者就体验了一次滴滴巴士,充分感受到了它定制化的优势,为其便利性点赞。
预约简单,出行经济
在滴滴巴士之前,大家应该对“定制公交”这种出行方式不会感到陌生,2013年还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其实,滴滴巴士跟定制公交一样,车辆行驶路线都是由大家定制,如果有很多人申报的终点站、起始站和你相似,那么该条线路的滴滴巴士就可以开通了。待巴士上线后,你就会接到短信通知,可以购买车票了。
要注意的是,不只线路可以预定,每条线路的出发时间也不是固定的,因为滴滴巴士会以乘客需求为主要依据,合理制定每条线路的出发时间,同时还根据滴滴平台的出行大数据来进行设定。例如一班车原定8时出发,由于此时交通拥堵,大部分乘客都会面临上班迟到的问题,他们需要更早的班车。于是,滴滴巴士就可以根据大部分乘客的出行时间,重新调整班车出发时间。
购票方式也非常简单,利用滴滴出行APP或滴滴巴士微信公众号都能购票。此次记者采用的是APP购票方式,选择出发时间、出发地点、目的地,确定行程后点击“查询”,然后在众多查询结果中选择想要搭乘的班次,点击“购买车票”就算预约成功了。18时,记者选择了一班搜狐网络大厦—玉蜓桥的班车,通过滴滴出行APP上的地图系统顺利找到上车地点。待班车准时到达后,记者掏出手机,打开APP巴士界面上的车票图标给驾驶员查验,就可以上车出发了。
在出行成本方面,滴滴巴士定价是0.4元/km,已开通的800多条线路中价格区间为7~13元不等,是目前城市公交价格的3~5倍。而记者所乘班车全程约21 km,票价为8元。不过,为了让乘客切身感受到滴滴巴士的便利,滴滴推出了“1分钱体验活动”,凡是首次预定的乘客只需花费1分钱即可乘坐;并且,根据乘客邀请好友的数量,还可以增加相应的1分钱乘车次数。
滴滴巴士更接地气
2 h过后,记者所乘班车顺利到达终点站,车上的乘客都是挥手与驾驶员道别,并对驾驶员的服务表示感谢。
在滴滴巴士没有开通前,住在左安门附近的张女士每天到搜狐网络大厦上班,路上至少需要花费近3 h;另外,她还要预留出充足的换乘时间,否则遇到公交拥堵、地铁限流,上班迟到就像家常便饭一样。而滴滴巴士上线后,她每天只需要按时到达指定上车地点即可。张女士高兴地说:“其实定制公交推行时,我就申请开通这条线路,只是申请人数达不到规定,线路一直无法开通。后来滴滴巴士上线后,我们通过手机在朋友圈里进行推送,鼓励同路的朋友踊跃申请,很快便得到了朋友的响应。同时,得益于我们公司与滴滴合作关系,原本30人才能开通的线路,我们20人便能开通了。”
在滴滴巴士相关报道中,部分媒体认为滴滴巴士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公交市场,其实这是片面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出行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城市公交出行体系存在舒适度、精准度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在城市通勤出行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市场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2013年,北京公交瞅准机遇首次推出了定制公交;同时,除了滴滴巴士,还有嗒嗒巴士、嘟嘟巴士、小猪巴士、接我拼车等多家企业也都看好这一蓝海市场。但对乘客而言,就像张女士所说的那样,有多少家企业想分一杯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开通更多线路,让每一位乘客都能享受到既经济,又方便的出行服务。“相较之下,我更喜欢滴滴巴士,因为有出租车业务的缘故,使用滴滴出行APP的人更多,在朋友圈推广时更方便。”张女士如是说。
发展“定制班车”需要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这不仅要求企业了解乘客的出行需求,制定合理的班车路线,也要充分调动社会闲置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滴滴巴士运营模式主要是与有客车租赁经营资质的企业合作,结合线下闲置大巴资源进行数据匹配,搭建平台完成乘客找车需求。驾驶员任师傅告诉记者:“近几年团体旅游市场下滑得厉害,我们中的一些人已经交了钥匙,剩下的也只勉强维持。滴滴巴士出现后,我们愿意承接一些班车业务,虽然赚得不多,但也比闲着强。”正因为采用了这种合作模式,滴滴巴士的车辆以京B车牌为主,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检查,具有合法的运营资质,而且驾驶员也具有多年驾龄,驾驶经验丰富,完全可以保证乘客出行安全。即使遇到突发状况,滴滴巴士要求所有驾驶员第一时间通过驾驶员端APP报告情况,然后滴滴巴士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例如调派应急车辆、为乘客报销打车费,等等。
3个问题急需解决
滴滴巴士模式虽然很有发展潜力,但也有3个问题急需解决。
第一,用户太少,线路制定众口难调。目前来说,滴滴巴士的主要合作对象是企业用户和个体用户,企业用户虽然稳定,但希望价格低于租赁公司,合作谈判需要较长时间,况且这只是通勤市场的冰山一角;个体用户数量庞大,线路开通的数量却很少。这是因为申报的人数本来就较少,再加上每个人申报需求时,出行时间、始发地、目的地等因素制约着线路的规划。滴滴巴士未来首先需要吸引更多的乘客加入,其次利用大数据合理规划线路,满足更多人的出行需求。
第二,滴滴巴士运营需要法律保障。在2014年北京市交通委运管局发布《关于严禁汽车租赁企业为非法营运提供便利的通知》中提到,租赁车辆不得用于未经许可的出租等行业运营。“无论是汽车租赁经营者,还是汽车租赁承租人(租用者),在没有取得合法客运经营资质情况下假借汽车租赁名义从事营运活动的,属于违法违规行为”。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客车租赁公司都愿意与滴滴这样的软件企业合作。
第三,上座率无法保证。本次调查过程中,加上记者全车只有10名乘客,任师傅表示,基本上每天都是如此,并且在其他线路上也存在这种情况。上座率之所以如此低,主要是因为滴滴巴士的尴尬定位。对乘客而言,乘客在意的是如何快捷、方便、安全、按时抵达目的地,而滴滴巴士除了没有法律保障外,更大的尴尬是不能走公交专用道,在上下班高峰期间,滴滴巴士仍需要走机动车道,机动性上明显不如定制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