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纪念战争
2016-03-28韩晗
韩晗
20世纪人类历史上哪场战争最惨?不是一战,也不是二战,而是美越战争。
这场发生在热带丛林里的战争,前后竟持续16年,从上世纪50年代横跨到70年代,比一战和二战的时间总和还要长。更可怕的是,战争中死亡的无辜百姓多达数百万,美军士兵阵亡近6万人,越军士兵阵亡100多万,这样庞大的牺牲,实在是人间惨剧。
只是这场战争不是世界大战,就全世界范围来说,知之者、纪念者甚少,但在越南的西贡,在美国的各大博物馆,却从未遗忘这场战争,并且仍被以一种我们看起来非常特殊的方式,被永远纪念。
无论是越南还是美国,对于这场战争的表述,几乎是惊人一致的。
一
胡志明市也叫西贡,曾是美越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
美越战争说到底是冷战时代的一场“热战”。因为历史原因,越南南北分治,南越吴庭艳政权“亲美”,北越胡志明政权则“亲苏”。与朝鲜战争类似,原本是一个民族,南北却因为意识形态的差异发生了内战。
战争爆发后,基于亚洲地缘政治利益的需要,美国迫切地卷入了这场战争,越南的内战迅速升格为国际战争,死伤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而西贡,则是当时吴庭艳南越政权的首府。
平心而论,西贡不算是被战争荼毒得最厉害的越南城市,甚至可以说,它是古建筑保护得最好的东亚都会之一。在当地,法国殖民时期的建筑比比皆是,尤其在市中心区域,可谓是一派法式风情。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建筑鳞次栉比,椰风蕉雨中,丝毫看不出曾被战火洗礼的痕迹。但因为当时是南越政权首府,它便责无旁贷地成为了越南纪念美越战争的重镇。
在西贡,有几个博物馆设有关于这场战争的纪念。一是统一宫,其实是吴庭艳的办公大楼,现在基本上没什么陈列品可看;二是战争遗迹博物馆,离统一宫不远,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美越战争纪念馆,来了西贡若不去战争遗迹博物馆看看,是一件可惜的事情。大多数人或许会认为,越南作为一个不过几千万人的小国,付出了百万人的牺牲,几乎十者死一,终成战胜国,又在战后建造这样一座博物馆,势必为了炫耀武力、痛斥侵略者与歌颂胡志明主席的英明领导。但实际上,这座博物馆却用非常特别的方式来表述这场战争,任何游客来到这里,都看不到对美国这个敌国的仇恨。
当然,我们毋庸怀疑这是“亲美派”作祟的结果。须知在博物馆内,所陈列的一切实际上都是关于战争惨烈的忠实记录。火焰炮烧毁了整个村庄、生化武器致使大量村民罹患各类怪病甚至不能生育、接连不断的征兵使得整个北越几乎只剩妇孺,甚至美军的细菌战使得美军战士自己都怪病缠身,死相极惨……各种惨烈的照片、纪录片以及当事人的日记等,都在无声地声讨着战争。
在整个博物馆中,最有名的馆藏当然是著名华裔摄影家、美联社记者黄功吾所拍摄的作品《逃离美军燃烧弹袭击的孩子们》。1972年6月8日,一个西贡小女孩带着一群小孩子,全身赤裸地在道路上奔跑,而身后就是熊熊燃烧的美军燃烧弹。这张照片被作为最好的反战新闻作品,刊登在《纽约时报》头版,并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奖。
这个小女孩叫潘金淑,在那一年,她的照片席卷全美,无数美国大学生举着这张巨幅照片游行示威,成为了浇灭美越战火的最后一汪清泉。
别有意味的是,战争遗迹博物馆并非只超度越南的亡灵。除了黄功吾的摄影作品外,还有一张摄影作品亦使人过目不忘。一个满脸微笑的美国白人小女孩,竟然失去了一只手臂。作为在越南生活的美国侨民,战争爆发时,亦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两张小女孩的照片在博物馆里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眼球,构成了整个博物馆的底色。“人道主义”成了贯穿整个博物馆的精神主线,在这里,只谈人间大爱,只谈对和平的期望,只为无数死难者超度。
西贡是越南最大的国际化城市,因此这家博物馆里也有为数不少的白人参观者,攀谈中发现,当中还有不少来自美国的游客。有一对姐妹同时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念博士,借暑假之机来西贡旅行。姐姐念心理学专业,当她看到这些照片时,竟然禁不住泪雨滂沱,“他们真的太惨了,我希望人类永远不再发生战争”。
二
西贡如是纪念美越战争,到了美国,情况又如何?
美国是战败国,在美越战争中可谓吃尽苦头,老脸丢尽则更不必说。但凡战败国面对战胜国时,总有一点说不出的味道,或是掩饰,或是诡辩,或是逃避,或是说谎,尤其像美国这种世界第一强国,竟然输给了东亚蕞尔小国越南,个中三昧恐怕只有美国人自知。但有趣的是,美国在面对美越战争时,竟然无比坦诚,完全看不出有什么羞于启齿的地方。
在美国,几乎每一个州立博物馆、大学博物馆里都有关于美越战争的陈列区,或是介绍当地的战斗英雄,或是介绍哪些知名校友为国捐躯,甚至还将本州在越战中阵亡的乡亲名单刻在墙上。
但要真说美国对美越战争的纪念,当属蜚声世界的“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这个纪念碑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宪法公园区,与林肯纪念堂之间举步可达。说是纪念碑,实际上是一片纪念墙,浩浩荡荡数百米长。这是林徽因先生的侄女、著名华裔设计师林璎的杰作。1982年,美国政府需要建造一座纪念越战阵亡将士的纪念碑,于是在全美范围内征集方案,当中有一条要求就是:“对于越南战争,碑身上不要有一个字的介绍和评价。”
其时林璎不过是一个23岁的女孩,之前也无任何名震江湖的作品。经过各路评委的多方讨论、争议之后,她的方案竟一举高中,初出茅庐便出手不凡,开了美国设计界的先河。这座纪念碑堪称气势宏伟,蜿蜒的黑色花岗岩竟然密密麻麻刻了数万名死难将士的名字,就凭这气势,不敢说后无来者,却真是前无古人。
在纪念碑下行走,身边即是无数亡灵的名字。任何游客都能感到一种来自于内心深处的重压:一场战争,这么多死难者。尽管没有一个字的介绍与评价,但这已经足以震撼人心:战争是最大的人祸,美越战争尤甚。
纪念碑下时常可以看到鲜花,据说是死难者家属、战友们祭奠时留下的。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留下了一束鲜花之后,静默了一会儿,悄悄转身离去。鲜花旁的条幅上赫然写着:献给父亲,虽然我从未见过你。
因为纪念碑的缘故,美国的老兵最喜欢在这里集会,许多二战老兵、韩战老兵与越战老兵都会在这里追忆青春。与他们闲聊,发现他们没有谁会抱怨或是宣扬对越南的仇恨,相反,当中有好几位越战老兵都不约而同地感叹:“碑上虽然是我们烈士们的名字,但这也证明了在越南我们杀太多人了,简直是天大的罪过,我希望这世界永远不要有战争。”
此情此景,竟与在西贡战争遗迹博物馆的风景几无二致。
三
二战结束之后,虽说是冷战,但热战不断,甚至是激烈的大战。枪炮声中灰飞烟灭,无数生灵涂炭,何其惨烈,美越战争便是这些战争的个中代表。说到底,还是因为美苏两大阵营争夺利益的结果。
我曾参观过不少冷战时期的战争纪念馆,修建者中既有战胜方,也有战败方,但多半都是相互指责、谴责并推诿战争的责任。极少数能够站在西贡战争遗迹博物馆和美国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这样人道主义的高度,来哀悼亡灵,为普通的死难者、平民百姓而哀悼。
战争是人类发明的灾难,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极端方式。从原始社会开始至今,因为战争而死亡的人不计其数,许多城市竟也是因为战争而闻名。如十字军东征的耶路撒冷、抗战时期的南京与斯大林格勒等,无一不曾遭到“绞肉机”式的残暴对待,当中死伤的无辜百姓,岂止十万百万。
但后世纪念战争,多半只纪念英雄、探讨是非,战胜国与战败国时常各执一词,久争不下,甚至酿成新的国际争端,接着又爆发新的战争。又有多少人真的可以超越敌我之争并形成共识,从悲悯的角度来表述战争的残酷与激烈?
越南与美国对于美越战争的表述,显然已为后世重述冷战时期的战争乃至人类社会的所有战争树立了一个范本。当然也有人置喙称,战争结束后的越南为发展经济,不得不向美国妥协,因此当回顾这场战争时,哪里敢得罪美国?窃以为,此说或有偏颇之处,从战争的角度而言,美国付出了五六万人的代价,而越南至少牺牲120万人,即使政府有心为美国掩饰,那么几千万越南人民答应否?
在战争遗迹博物馆的留言本上,不乏越南民众的留言,仔细一看,几乎所有的越南文留言都是对和平的向往。“战争太残忍,我们要和平”,“上一辈人的错误,我们这一辈不要再犯”,“战争中受伤最大的永远是老百姓”,“为几百万亡灵而祈祷”……而“让美帝国主义偿命”“血债血报”之类的报复口号,在这里委实不易看到。现代人逐渐明白:战争是人类族群仇恨的顶点,若是借此机会再播撒仇恨教育,人类终将自取灭亡。
在美国许多州的州立博物馆,美越战争被描述成一场“不应该发生的悲剧战争”,是“冷战时代的罪”,美国人不是傻子,20世纪的美国从未在一场旷日费时的战争中丧命数万人。正如前文所述,士兵中大多都是大学毕业后服兵役的年轻人,他们有的曾一心想成为国会议员、华尔街大亨,孰料一场战争下来,让他们永远葬身在遥远的热带雨林中。
值得一提的是,美越战争结束后,美国面临数十万退伍军人的安置问题,让新上任的福特总统头疼不已。由于当时国内反战声正隆,美国显然不可能再发动一场战争,于是只好由政府出钱,让部分老兵去阿巴拉契亚山重修蓝岭公路,自愿报名,政府支付报酬。沿着峭壁修路,这工作本身乏善可陈且风险重重,但许多老兵因为实在不想再打仗了,生怕回国之后又被征召到新的战场上去,于是竟对这项艰苦至极、筚路蓝缕的活儿青眼有加,争相前往。
直至今日,每年七、八月份的40号公路上,都能看到无数越战美国老兵开着摩托、带着老伴,重回蓝岭公路寻找青春的记忆。我曾在蓝岭公路的起点城市阿西维尔遇到一位老兵,他每年都要重返这里,缅怀自己献给这里的青春。
“您去过越南吗?”我问,“越南对你是否记忆更为深刻?”
“回国之后我再没有去过越南”。老兵一脸严肃,“我们在那里杀了太多的人,犯下太多的罪,我永远不想再回到那里,连做梦都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