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3-27荥阳市植保站吴伟丽
荥阳市植保站 吴伟丽
荥阳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荥阳市植保站吴伟丽
一、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
(一)病虫害种类繁多
荥阳市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受栽培条件、耕作制度、气候条件的影响,病虫害常年发生面积13.33万hm2次。其中,麦田常发的病虫害有纹枯病、白粉病、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麦蚜、麦蛛蛛等,玉米田常发病虫害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螟、玉米蓟马等。小麦病虫害常年发生面积9.33万hm2次,防治12 万hm2次,秋作物病虫害发生4万hm2次,防治3.33万hm2次。
(二)防治手段相对落后
据调查,全市拥有植保器械4 936台,其中,手动式喷雾器2 430台,电动式喷雾器1 950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300台,烟雾机100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10台。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农田还在使用手动和电动喷雾器进行防治。
(三)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
随着病虫害发生面积的逐年递增,农药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2015年全市农药使用量约107t,其中,杀虫剂使用量约88t(有机磷农药使用量71t,菊酯类农药使用量12t,其他5t),杀菌剂使用量约12t,除草剂使用量约7t。
(四)专业化防治进程缓慢
全市拥有机防专业组织17个,其中,工商部门注册登记6个,农业部门备案登记11个,拥有大中型机械装备10台,小型机械装备400台,从业人员420人,年开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1.33万hm2次。
二、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体系不完善
监测体系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全市设立有代表性的基层测报点8个,测报员8名,其中,专职测报员2名,兼职测报员6名。每年印发病虫情报20余期,1 000余份。由于测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项经费不足、农作物病虫害调查手段落后、不规范等问题,全市病虫害测报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对病虫害发生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准确,发布预报不够准确及时。
(二)病虫害识别能力差
近几年来,随着保护地蔬菜及果树等农作物生产面积的加大,在获得价值较高的农产品之后,也增加了病虫害循环发生的几率。尤其是保护地蔬菜,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特殊环境中,发生病害的种类较多。菜农对常见的几种主要病害凭多年的防治经验,大概能够了解,但更多的农民则对大多数病害、虫害的生活史及危害特点不能彻底地辨认,造成防治上难以有的放矢。据调查,有50%左右的农民对常见害虫不能准确识别,对常见病害的识别率达不到20%。
(三)农民盲目用药、滥用药现象严重
由于病虫危害的逐年加重,一些农民在施药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用药量随意加大。特别是对于害虫的防治,大部分农民急于将害虫立即杀死而随意加大杀虫剂用药量,导致害虫抗性激增、天敌种群骤降、土壤及农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等诸多现象出现。有30%~40%的农民,在使用杀菌剂和除草剂时,随意加大药剂浓度,造成一些病虫害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增加了用药成本,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加重了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还有一部分农药经销商以盈利为目的,对一些价廉质劣的农药进行虚假宣传,使农民盲目用药,部分田块出现大面积受害现象。
(四)综合防治技术应用能力差
1.重虫不重病。因为病害识别及防治难度明显高于虫害,且防效不直观,多数农民重虫轻病,病害一旦发生较重时再进行防治,防效较差。
2.重治不重防。农民往往是看见或者发现害虫取食作物、作物因病受害致死或大面积杂草生长影响作物时,才会进行防治,结果是病虫害发生既成事实对作物造成的损失已难以挽回。
3.重化防,轻农防。据调查,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对农作物防治过程中,化学防治面积在90%以上。
4.防治方法不科学。由于广大农民不能很好地识别和诊断病虫草害,在把握最佳防治时间、选用农药及剂型、配制浓度、对症下药等方面还停留在凭经验上,不能做到准确、及时,导致防效不理想 。
(五)农民文化素质低
除了观念和推广因素外,农民群体的文化素质低也大大抑制和影响了他们对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理解和接受。特别在基层进行技术培训时,如果培训过程中大量使用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术语,对于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民听众几乎是无效的。据调查,类似像这样的培训结果,农民的理解率仅三成左右,对其掌握和应用率更低,不足20%。
三、解决方法与对策
(一)做好病虫害监测工作,提高全市监测队伍整体水平
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是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先导和基础,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与预报的准确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人员要不断进行学习、培训,提高知识的利用率,拓展专业知识面,做到及时、准确地预报各种病虫害情况。在进行病虫害监测过程中要做到信息收集和资料处理自动化、测报调查规范化、信息传递网络化、病情预报可视化,保证预报的及时性、准确性。社会力量和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通过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提高全市监测队伍的整体水平,来增强对病虫害的预警能力,提高农作物减灾防灾能力。
(二)加强植保队伍建设,建立病虫害防控体系
荥阳市现有14个乡镇农业站,由于经费紧张、技术人员不足、借调、混岗等原因,“无人干活”的现象时有发生。村级植保组织因无固定办公场所、经费不足等实际困难,更是寥寥无几。要加大对基层植保体系的投入,改善植保机构的硬件设施设备,加强植保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乡、村级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增加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补贴,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保证基本工作能够正常运行,尽快建立全市病虫害防控体系。
(三)丰富推广形式,提高农民科学防治水平
通过举办灵活多样的技术培训和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民学习农业科技和病虫害科学防治方法,鼓励他们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新技术、新方法。要更多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面对面”传授农业技术知识,“手把手”指导农民开展科学防治,帮助农民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引导农民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提高病虫害科学防治水平。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全市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进程
1.加大对专业化防治的支持力度。荥阳市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虽然起步较早,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大多数专业化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一定的资金、政策、技术等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补贴,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及相关组织管理进行补贴,将有效推动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
2.健全专业化防治的管理机制。要制订适合荥阳市实际的专业化防治管理办法,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组建或撤销、服务方式、收费标准、用药规范、机械配置和使用保管、防效保障等环节进行规范。
3.加强专业化培训。植保部门要加大对专业化防治组织人员在病虫害识别、用药安全、防治技术、药械维修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专业化防治队伍的综合素质。及时向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布病虫情报及防治要点,指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
4.强化示范带动效应。专业化防治要结合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建设各类防治示范区,力争将示范区建成各级领导病虫防控的指挥田,植保新技术的样板田,农民病虫害防治知识的教育田,带动专业化防治的发展。要结合重大病虫害防控项目建设,通过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逐步提高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比例,提高全市病虫害科学防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