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现代都市农业园区建设 示范带动现代种植业发展
2016-03-27
加强现代都市农业园区建设示范带动现代种植业发展
编者的话:日前,山东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现场观摩会在潍坊市召开,全省新一轮种植业结构调整启动。会上许多单位做了交流发言,本刊选取了济南和潍坊两个典型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近几年来,济南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向适度规模经营要效率、向品牌创建要市场、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用工业化的理念规划园区、用市场化的机制经营园区、用现代化的技术提升园区,全市建成以“一区六园”为引领、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主体的园区化建设体系,成为全市优质特色“菜篮子”产品的主要供给区、农业先进要素聚集区、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示范和带动了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目前全市园区总数达到300家,实现土地流转2万公顷,总投资50亿元。在工作推动上主要做好“五抓”:
一、抓规划,做好布局引领。按照打造东部现代农业产业带、西部特色农业产业带、北部设施精品农业产业带、南山生态农业产业带和中部休闲体验农业产业带的规划要求,以济南市泉城农业公园和六个科技示范园为引领,以都市农业园区和蔬菜标准园建设为主要内容,以蔬菜、瓜果、粮食、食用菌、种苗、茶叶、中草药、种苗、玫瑰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和水产养殖等综合性产业为主导产业,在建设内容上围绕“做好一个规划、流转一片土地、突出一个农业主导产业、建设一批高效设施、引进推广一批新技术、完善一套质量管理体系、做大做强一个龙头企业、构建一个美丽生态环境、提供一个农业观光场所和激发一个好的创意”展开,形成了以生态景观型、高科技设施型、旅游度假型、体验参与型、特色精品型五种类型为主的特色园区。
二、抓生产,做好示范带动。强化园区现代农业生产功能,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集成科技应用,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打造知名品牌,园区逐步成为高效设施、科技装备、质量管理、循环农业、品牌创建的典范,“品牌农业、品质生活”成为济南现代农业名片。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实现景观式设施、园林式绿化、盆景式栽培。以全市农业首席专家、执行专家和专家助理为主体,以园区为平台,以“双推”项目、科技创新项目为手段,并积极挂靠科研院所,引进、推广并集成应用优新技术和设备;以现代化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拱棚、节水灌溉等高产高效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园区机械化、设施化和智能化建设,提升综合生产能力,设施面积达到1万公顷;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以沼渣沼液和有机肥为主要肥源,沼气池达到10万立方米;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大力推广应用杀虫灯、黄蓝板、防虫网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物理防控面积达到8000公顷,同时完善检测手段,确保产品安全质量和质量可追溯。
三、抓功能,做好三产融合。着力拓展农业功能,按照生产、生态、生活“三生”功能协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宗旨,园区成为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的主阵地和重要平台。积极与旅游、教育、工会等部门结合,按照农业旅游观光景点标准打造,开发休闲观光产品,美化生态环境,完善休闲配套设施,生态观光、休闲采摘、种植体验、儿童乐园、餐饮住宿等游客参与性、体验性项目日益增多,园区成为城乡市民休闲观光好去处。2015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6个园区被评为山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
四、抓机制,做好运行保障。创新运行机制,园区以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建设单位,实现了企业化运作。创新营销体制,通过商标注册和产品认证,配套加工配送中心和农产品展销中心,依托省城优势积极推进农超、农居、农校、农社对接,实现了品牌化销售,园区成为当地农业产业龙头,带动劳动就业10万人,实现销售总额20亿元。强化园区管理,制定建设和考核标准,完善筛选、申报和认定体系,建立了考核评价体系,实施退出机制,确保了建设标准和发展方向。加大扶持力度,按照先干后补的扶持原则,市财政每年专列财政资金3000余万元,每年选择60个重点园区重点打造,并对部分提升园区进行奖励,形成了分级分批打造、梯次推进的建设局面。同时投资1500余万元,补贴发放300辆“菜篮子”专用配送车,并与交警部门联合下发绿色通行证,方便园区进城销售。
五、抓宣传,做好城乡互动。大力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力促城乡互动。编发了济南市现代农业“一图一册”,印制“快乐农业、都市园区”图文集,开通了“掌上农业”APP手机特色园区推广系统,宣传推介园区,方便市民出游。
(济南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