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白酒三十年发展报告(下)

2016-03-27马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北京100055

酿酒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白酒企业

马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北京100055)



中国白酒三十年发展报告(下)

马勇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北京100055)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白酒业的发展也迎来全新的篇章。在建国初的35年间,我国的酒企经过了合并重组、技术创新发展、品牌打造等几个重要的阶段,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985年开始,我国白酒业迎来了较为快速的发展时期,主要有骨干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区域名优品牌的崛起、创新技术的深度开发、调整期及“黄金十年”繁荣期。近30年的发展,已使得白酒业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并且在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产业集群打造、质量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中国白酒;30年;发展;技术;经济

2.3.2黄淮流域白酒产业集群发展各具特色

江苏是历史悠久的白酒生产大省,1990年代初期是江苏白酒业的鼎盛时期,曾创下多项全国同行业第一,20世纪90年代末期发展速度减弱,1998年,江苏省政府颁布《关于“振兴苏酒”的意见》提出:充分认识“振兴苏酒”的重点意义和紧迫性,发挥企业振兴苏酒的关键作用,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速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深化企业改革,加强质量管理,采取适度倾斜政策,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并出台措施,一是省里每年从省重点技改贴息基金新增部分中专项安排500万元用于企业在实施符合产业政策项目时向银行贷款的贴息,企业所在市县财政也应根据自身财力情况,相应配套;二是允许企业不受比例限制提取技术开发费,按实际列支;三是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市场开拓所需资金,各有关银行要给予重点支持,并帮助所在地方银行调度好资金。2006年后苏酒进入新的发展期,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白酒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在洋河、今世缘、汤沟等企业引领下,宿迁、淮安、连云港、徐州等市白酒业已经形成包括酿酒、制曲、包装、物流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以酿酒业为主导产业的洋河、双沟(泗阳、泗洪县)、高沟(涟水县)、汤沟(灌南县)等乡镇周边地区集聚白酒企业400余户,规模以上企业(产值2000万元)68户,产值250亿元。洋河、双沟两镇区的酿酒产业集群被江苏省经信委批准为产业集群,2010年4月洋河、双沟酿酒产业园被省认定为首批20个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之一;目前,位于宿迁市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投资50亿元的洋河、双沟白酒工业园区建设已经完成,白酒产能可达20万kL以上。

山东是我国东部地区白酒产销大省,1990年代中后期,白酒总产量曾位居全国第一。经过30年的奋斗,山东白酒行业打造出一品景芝、国井扳倒井、五岳独尊、古贝春、兰陵陈香、趵突泉、花冠等一批优势品牌,低度浓香型白酒和芝麻香型白酒已发展成为鲁酒的两大优势酒种。近10年来,景芝酒业先后完成两期技术改造,建成芝麻香型白酒自动化生产线,扳倒井建成复粮型芝麻香生产基地,花冠、泰山等骨干企业原酒酿造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山东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白酒产量120万kL,占全国的9.4 %,居全国第二位;主营业务收入394.47亿元,占全国的7.5 %,居全国第四位。

河南是我国人口最多,白酒消费集中的地区,1980年代中期,全省只有白酒生产企业约200家年产白酒15.59万t。经过近30年的发展,河南省培育发展了宋河、宝丰、杜康、仰韶、赊店、张弓、皇沟等一批白酒骨干企业,尤其近10年来,宋河、宝丰两家名酒改制或重组后,获得较大的资金投入,地方政府给与大力支持帮助,酿酒基础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在政府推动下伊川和汝阳杜康合并,酿酒基地得到大力恢复和发展;仰韶酒厂民营化以后,针对市场变化需求,结合自身科研优势,推出陶香型主打产品彩陶坊酒并加快新型酿酒基地的建设发展;目前,河南省白酒生产企业已达300多家,职工3万多人,年产白酒107万kL,主营收入288亿元。

安徽是淮河流域酿酒板块的重要产区,全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41家,拥有4家白酒上市公司,仅次于四川省。20世纪80年代,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大规模地进行4次扩建,1989年四期扩建完成,古井酒厂发展成为拥有2000名职工、7000余万元固定资产、年产2.5万t白酒的大型企业,为今后一段时间古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0年,古井贡酒启动古井贡酒生态产业园项目,总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20.86亿元,截至2014年,古井已经形成了集团总部(位于古井贡酒生态产业园)、古井贡酒酿造遗址公园、古井贡酒张集酿造分部三地一体的生产区域,原酒产能10万t,原酒储存30万t,成品酒灌装生产能力20万t。安徽淮北市原有淮北市口子酒厂和濉溪县口子酒厂两家骨干企业,90年代在淮北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两口子”合并组建成立安徽口子集团公司,21世纪初,口子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8年5月,引进美国高盛公司为战略合作伙伴,获得企业建设发展急需的资金支持,2015年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上市。近年来,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在濉溪经济开发区征地700亩,口子工业园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45000万元,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46.67万平方米;其中项目建设包括曲房楼、酿酒车间、包装楼、质量检测中心等工程,同时研发引进先进的机械化酿酒设备,配套16条成套自动化包装生产线和环保设施及其它辅助设备。2010年,口子工业园建成并实现投产。至2012年,口子工业园实现万吨白酒生产能力,完成工业园酿酒车间4栋8联64个机械化生产班组全部投入生产,全年生产优质原酒1.024万t。口子工业园成为口子酒业大型优质白酒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共有7个酿酒车间,设128个酿酒班组;拥有发酵池8000余条,实现年产3.3万t的优质原酒生产能力。安徽迎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大别山腹地的佛子岭风景区,由国营霍山县佛子岭酒厂发展演变为股份制上市公司,迎驾贡酒长期坚持生态发展理念,依托优异自然环境建设生态酿酒地,并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为“中国生态环境最美的酒厂”,迎驾贡酒白酒生产能力从1985年的1000 t到2014年达到近3万kL。位于阜阳的安徽金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立足于“绿色、科技、智能、低碳、环保”发展理念,高起点建设金种子生态产业园,总占地1500亩,总投资15亿元,是创新项目最集中、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数字化、智能化”工业园区,对于公司产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产品研发,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30年来,我国其他地区,如,以山西汾酒、衡水老白干、北京二锅头为引领的华北地区,以黑龙江玉泉、富裕老窖、辽宁三沟、吉林榆树等为骨干支撑的东北地区,以陕西西凤、甘肃金徽和新疆伊力特为代表的西北地区等地的白酒产业园区建设也得到不同程度发展,各具特色的原酒酿造能力不断提高(详见各地区相关发展报告)。

2.3.3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产品质量,创新风格特色

白酒行业保持30年长期较快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食品安全得到基本保证,产品质量持续稳定提高,风格特色不断创新发展。

在30年发展历程中,虽然出现了1998年山西朔州假酒案、2003年云南元江毒酒案、2004年广西全州假米酒和2004年广州白云区甲醛酒中毒等多起致人死伤的食品安全事故,但均与正规合法的白酒生产企业无关,全部是未经登记注册和审查批准的小作坊或少数不法分子个人所为,并没有引起社会公众对白酒骨干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和实物质量的质疑。30年来,白酒企业为维护安全和保障质量,不断加大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完善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检验检测能力,培养相应岗位的科技人员,承担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和产品质量保障责任。随着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和设备的进步,白酒企业对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力日益提高,检测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常规化验,到逐渐采用纸层析色谱、填充柱——毛细管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质谱等分析仪器。为帮助企业掌握先进的分析技术,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于1989年与湖北白云边酒厂和山东景芝酒厂合作,开发了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分析白酒香味组分,1992年在山东泰安酒厂的协助下,召集贵州茅台酒厂、四川宜宾五粮液酒厂、山西汾酒厂等40余家白酒骨干企业的质量控制人员举办培训班,推广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分析白酒中香味组分,使白酒行业的质量控制水平、仪器升级换代及新产品开发走上快速发展轨道。此后,白酒企业检验指标逐渐从简单的产品理化检验到原料、接触材料、产品、半成品和成品酒中的甲醇、氰化物及其他有害化合物、重金属、农残以及外加甜味物质和香味物质等的检验。2012年,台湾发生食品中塑化剂污染事件后,一大批白酒企业陆续采购大批每台价值近百万元的气质连用色谱仪,用于白酒中塑化剂的筛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同时,大型骨干企业的检验检测能力不断升级,如泸州老窖与泸州市质监局合作设立了国家酒检中心泸州中心,服务于泸州市白酒企业的质量检测;五粮液也投资3亿多元建设现代化检测实验室,并在四川省检验检疫局支持下,大力提升宜宾检验检疫技术保障能力,以“国家酒类检测重点实验室”为载体,整合技术资源,服务宜宾白酒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白酒产品的感官质量也在逐年提高,1989年举办的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选出中国名酒17个产品和国家优质酒53个产品,成为引领近30年来白酒感官质量发展的楷模。此后,在1996年、2000年和2006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多次举办中国名酒质量复查,经国家评委品评鉴定,名优白酒连年保持应有的质量水平并有所提高。同时,一大批区域性骨干白酒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加大酿酒微生物的研究应用,以及推行工业化和自动化酿酒工艺技术等手段,实现了产能扩张和质量提升。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也通过技术交流产品评鉴等活动,推动和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创新产品风格特色。1997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北京举办的大众名白酒评选活动,向社会推荐了红星二锅头、山东景芝酒等8种中低价位的优秀产品。2001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举办中国白酒著名创新品牌评选,经第六届白酒国家评委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认真评选,五粮液集团的五粮春酒、茅台集团的茅台王子酒、剑南春集团的东方红酒、洋河集团的贵宾洋河酒、郎酒集团的天宝洞酒等38个产品以其优异质量获得殊荣。为推动白酒产品个性化发展,强化产品感官风格特色,2003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举办了中国白酒典型风格奖评选活动,经过40余名白酒国家评委对125个报名参评样品的认真品评,最终评定五粮春等20个产品获得中国白酒典型风格金杯奖,茅台迎宾酒等25个产品获得中国白酒典型风格银杯奖。2006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白酒产销量急剧增长,产品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的选择向多样化发展,白酒企业愈加重视新产品研发和风格特色创新,从2012年起至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连续4年在白酒国家评委年会上组织对白酒企业新产品的品评鉴定,先后共有200余款新产品获得中国白酒酒体设计奖和中国白酒国家评委感官质量奖。在各方推动下,获奖产品中创新香型日渐增多,在传统浓香型、清香型基础上,以芝麻香型、药香型、小曲清香型、米香型等特色香型为基酒或调味酒形成的复合香型产品在报送样品总数中占比超过30 %以上。

一些骨干企业也敏锐意识到社会需求和消费者嗜好的变化,结合自身优势不断创新质量风格,并取得优异的经济效益。如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于21世纪初开始设计研发绵柔型白酒,突破传统上白酒以香为主的生产消费习惯,突出强调白酒的口感和味觉适应性,推出洋河蓝色经典系列产品,受到市场追捧,经过长期培育,洋河蓝色经典系列产品市场销售额已突破100亿元。湖南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结合自身工艺技术特点,研发独具特色的酒鬼酒新产品,专家命名为馥郁香型,也深受市场欢迎。

2.3.4白酒品牌和企业无形资产培育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白酒是最早进入商品市场并形成充分竞争的消费品之一,为此,打造知名品牌,增加企业无形资产,成为白酒企业高度重视、长期努力的重要任务,并在30余年间取得显著成效。

国家工商总局依据《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开始认定驰名商标以来,自1996年起至2014年,白酒行业有包括五粮液、茅台、汾酒、国窖等150余枚白酒及相关蒸馏酒产品注册商标,经行政认定为驰名商标,为提高优质民族传统食品良好声誉,保护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奠定了基础。

由于白酒是最具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民族传统食品产业,一批白酒骨干企业是在具有数百年生产经营历史的传统烧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保存了大量古代酿酒遗迹遗址。从1980年代至今,我国政府公布了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白酒酿造遗址包括:四川泸州老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四川水井街酒坊遗址、河北刘伶醉烧锅遗址、江西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四川剑南春酒坊遗址、安徽古井贡酒酿造遗址、四川五粮液老窖池遗址。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迄今为止,共有18家白酒企业的传统酿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茅台酒、泸州老窖、汾酒、北京红星二锅头、北京牛栏山二锅头、衡水老白干、山庄老酒、板城烧锅、梨花春、老龙口、大泉源、宝丰酒、五粮液、水井坊、剑南春、郎酒和沱牌曲酒。

白酒行业实施《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推动传统白酒酿造工艺的传承保护,提升白酒品牌形象,增加企业无形资产价值。2005年,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颁布实施《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推行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根据《全国白酒行业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和《纯粮固态白酒审定规则》要求,对申报企业和产品进行审核,颁发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实施《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规范白酒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帮助消费者识别白酒产品的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水平和性价比;二是引导白酒企业重视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发酵工艺,弘扬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三是对尊重传统工艺和严把产品质量关的企业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提升品牌价值;四是提高白酒行业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加强白酒企业诚实信用体系建设。2005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实施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暨颁发剑南春酒纯粮标志新闻发布会,剑南春酒成为我国白酒第一个获准使用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的产品。2006年2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纯粮固态发酵白酒作为证明商标注册,成为我国白酒行业第一个依法保护的证明商标。截至目前,包括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郎酒、洋河、台湾金门高粱酒等共计46家白酒企业的知名产品获准使用该标志。

2.3.5产业集中度和产品集中度显著提高,企业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不断改革优化

1985年以前,除部分国优名酒和少数地方骨干企业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以外,白酒行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同时存在大量手工作坊,生产布局较为分散,白酒价格改革和打破统购统销体制以后,各地方在政府推动下创办白酒企业的热情高涨,白酒生产企业数量迅猛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白酒生产单位达3.7万家,其中乡以上独立核算企业达4700家,1996年白酒产量(按商品粮统计)达到801.3万t。此后,随着竞争不断加剧,国家相继出台产业政策、财政税收政策进行规范和引导,实施白酒生产许可制度,严格市场准入等措施,到2014年,白酒行业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7310家(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4000余家),白酒小作坊14700家,国家统计口径规模以上企业1497家。随着企业数量整合和布局调整,以及骨干企业生产能力扩张,质量风格提升和市场营销创新,白酒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到2014年,白酒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企业在规模以上企业占比达63 %,前50强企业占比为54 %,前20强企业占比为45 %;白酒行业实现利润百强企业在规模以上企业占比达81 %,前50强企业占比为76 %,前71强企业占比为45 %。

产业集中度提高的根本源于产品集中度的提高,在30年的竞争发展中,特别是2003年至2012年的10年高速发展期,一批白酒骨干企业抓住发展机遇,研究消费变化,顺应市场需求,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培育打造了一批对市场和消费者具有重要影响的超级单品,包括:年度销售额逾300亿元的贵州茅台酒和200亿元的五粮液酒;年度销售额逾100亿元的洋河蓝色经典系列产品;年度销售额逾30亿元以上的有剑南春酒、红花郎酒、古井贡年份原浆系列产品等;年度销售额逾20亿元以上的有白云边陈酿系列产品、口子窖系列产品、金六福系列产品等;年度销售额逾10亿元以上的有五粮春、五粮醇系列产品;老白汾酒、水井坊酒、迎驾之星系列产品、柔和金种子系列产品、今世缘酒、国缘酒、十八酒坊系列产品、河套王酒等,这其中任意一个产品的年销售额均超过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一家大型白酒企业的全年销售业绩。

白酒行业体制机制变化也经历了从“政府推动型”向“市场引导型”转变,白酒企业体制变革与制度创新为行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94年,山西汾酒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交所上市,开启了白酒企业融入资本市场大门,此后,包括泸州老窖、茅台、五粮液等17家白酒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不仅使白酒骨干企业获得了促进发展的宝贵资金,也成为推动白酒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因素。1998年,经贵州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由贵州茅台集团对贵州习酒进行战略性重组,使长期徘徊于低谷的习酒再获重生。2001年,四川宝光药业董事长汪俊林接手陷于困境的郎酒集团,为民营企业重组国营名优酒厂首例,经过10年耕耘,2011年郎酒集团销售额超过100亿元。2003年,以运营金六福酒奠定市场地位的华泽集团,首次在湖南本土对地方国营企业湖南邵阳酒厂进行并购,其战略导向显示出市场配置资源功能;此后,华泽集团将安徽临水、黑龙江玉泉、吉林榆树钱等13家白酒企业兼并,掀起了白酒企业民营化资本并购第一次浪潮。2011年,联想控股并购武陵酒业;海南航空并购贵州怀酒,成为业外资本战略性投资白酒行业标志;此外,包括高盛投资、平安资本、盈信资本、弘毅资本、君联资本等PE/VC纷纷以财务投资方式进入到白酒行业,推动白酒行业管理模式与市场营销走向现代化。

2.3.6妥善应对和化解突发性危机事件,维护行业秩序,优化发展环境

白酒行业30年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历经了多次较为严重、广泛和持久性的公共危机事件,如1996年秦池事件,1998年山西朔州假酒案,1999年新工艺白酒风波,2004年白酒甜蜜素事件,2012年个别财经媒体报道洋河、古井外购原酒事件,2012年末白酒塑化剂风波等一系列引发行政机关、社会舆论和广大公众高度关注的热点事件。白酒行业努力克服困难,坚持自我完善,妥善应对和化解突发性危机,为维护行业秩序和优化发展环境创造条件,其中,具有重要影响和深远意义的是化解新工艺白酒风波、甜蜜素事件和白酒塑化剂影响。

(1)新工艺白酒风波。1999年11月26日,在武汉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副会长沈怡方做了题为“新型白酒是21世纪白酒发展的一个方向”的讲话,列举了孔府家、沙河王、金种子等一批白酒企业采用固液结合勾兑新工艺开发产品,得到消费者认可,为企业创造较好经济效益的事例。但该讲话被媒体记者曲解,并作出具有主观色彩的解读,11月28日,南方某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白酒协会负责人揭老底,七成白酒系食用酒精勾兑》的报道,并被全国30余家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先后转载,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媒体提出了喝酒还是喝酒精的疑问,使采用新工艺生产白酒的企业被认为是欺骗消费者,媒体报道采用固液结合法生产的新工艺白酒当时已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 %以上。为此,山东、安徽等白酒产销大省受到较大冲击,孔府家酒、孔府宴酒、沙河王酒、金种子酒等产品在各地市场相继遭受退货和滞销打击。这次因媒体记者曲解专家学术性讲话而制造的“新工艺白酒风波”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对全国特别是江淮地区白酒生产企业产生巨大影响。事件发生后,白酒行业一批专家学者和部分白酒生产骨干企业纷纷发表文章或谈话,对国家产业政策曾经鼓励,利用优质食用酒精生产适应大众消费新工艺白酒的方法进行讲解,对白酒工业技术革新措施和国外知名蒸馏酒类似生产工艺进行科学解读,逐渐消除了公众对食用酒精的误解与恐惧心理。

(2)白酒甜蜜素事件。2004年3月初,四川、贵州、安徽、山东和北京等地的白酒骨干企业接连向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反映,湖南省岳阳、长沙、衡阳、株洲等地质量技术监督和工商管理部门,同时对市场上畅销的白酒产品进行专项抽查,检测出产品中含有微量甜蜜素成分,判定许多市场畅销的知名白酒质量不合格,查扣了大量产品,禁止上市销售,并要求处以几十至上百万元不等的罚款。新华社岳阳分社记者也利用新闻媒体对企业进行曝光,引起全国消费者对白酒食品安全的质疑,湖北、贵州、河南等地监管部门也开始检测和查扣大量白酒产品。对此,相关白酒企业纷纷对检验结果和处罚标准提出质疑。

应企业要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派人前往湖南岳阳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并征询了有关权威专家意见,于3月25日,向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察司报送了《关于湖南岳阳等地质监局抽查白酒中甜蜜素相关问题的紧急报告》,建议:鉴于中国白酒中具有多种尚未被明确认识的物质成分,且在发酵和蒸馏过程中经过多次化学反应,不同于一般食品,暂不采用《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GB/T 5009.97—2003)中规定的方法检测白酒产品,如确需检测,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修订完善GB/T 5009.97—2003,并统一布署查验和处罚行为。在科学准确的白酒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方法制定之前,各地在监督抽查中,暂不以白酒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指标作为产品质量的判定依据。已检测的白酒中“甜蜜素”(或类似物质)含量极低,且无法科学准确界定其来源,暂不做行政处罚。同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也与四川、北京等省、市食协(酒协)和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酒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单位沟通了情况。此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也过问有关情况,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向国务院减负办报送了《关于请协调解决湖南岳阳等地质检、工商部门,查扣外省名白酒产品有关问题的紧急报告》。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务院减负办对协会反映的情况予以高度重视,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同志与湖南省质检局沟通了情况;国务院减负办于4月6日给湖南省减负办发出督办件,要求调查情况。在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和协调下,湖南省质检局于4月12日发出《紧急通知》,暂停对白酒中甜蜜素的查处。为促使问题的根本解决,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根据部分白酒企业提供的资料,于4月20日召集白酒、检测、食品添加剂、标准和卫生领域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召开专题研讨会,并将专家论证意见报送国家质检总局和卫生部,卫生部执法监督司于5月11日复函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指出:“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GB/T 5009.97—2003)的适用范围不包括白酒。”当日,新华社播发了卫生部函件和有关情况,全国大量新闻媒体播报了新华社消息,湖南和其他省随即停止了白酒甜密素查验。

(3)白酒塑化剂事件。2012年11月19日,21世纪网发布消息称,其在酒鬼酒实际控制人中糖集团的子公司北京中糖酒类有限公司购买了438元/瓶的酒鬼酒,并送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检测。检测报告显示,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其中酒鬼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为1.08 mg/kg,超过规定的最大残留量。

随后有媒体报道,网名“水晶皇”的香港人士声称,在市场购买了53%vol茅台酒送检,样品中DEHP为3.30mg/kg,并发函至香港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要求处理。

2012年11月21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湖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 %vol酒鬼酒样品的检测结果,其中DBP(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高检出值为1.04 mg/kg。

对此,酒鬼酒公司表示,“对所谓‘塑化剂’事件给大家造成的困惑与误解表示诚挚的歉意”,但认为产品不存在所谓“超标”,消费者可放心使用。

贵州茅台集团则于12月2日在贵阳举办媒体见面会,会上茅台方面表示:2011年台湾塑化剂事件发生以后,茅台集团高度重视,对生产过程所有涉及的塑料制品进行了全面的筛查和风险评估,确认塑料管道具有一定的风险。根据风险的分析结果,公司进行了科学有序的改进,筛选了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不锈钢固定管道和不锈钢软管,替换了所有的塑料管道,对使用PE材质的塑料制品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并严密的监控,对库存的基酒资源全面的筛查,对过程中所有使用到的密封垫圈等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出厂产品中塑化剂指标进行严格监控。根据公司自查,以及与权威检测机构比对结果,公司出厂产品的塑化剂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限量要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酒业协会、食品发酵研究院、北京大学和江南大学的专家也就此与媒体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

随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和江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专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表示:为应对台湾爆发的食品塑化剂污染危及,2011年6月,卫生部印发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551号文件),这份文件依据《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9685—2008),规定塑化剂DEHP、DINP和DBP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 mg/kg、9.0 mg/kg和0.3 mg/kg。这个限量使用于排查人为添加塑化剂的指标,并不能直接作为白酒塑化剂超标的判定依据,目前,我国及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并没有对食品中塑化剂含量制定标准或法规。为消除公众影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在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与法规工作委员会、茅台集团、五粮液集团等单位支持下,编印了20万册《舌尖上的安全——白酒中塑化剂解读》科普读物。此后,2013年1月4日香港食物环境署答复香港投诉人,经风险评估,茅台酒中塑化剂含量符合香港政府关于塑化剂行动水平的要求。2014年6月2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白酒产品中塑化剂风险评估结果,表示白酒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分别在5 mg/kg和1 mg/kg以下时,对饮酒者的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绝大多数白酒产品的DEHP和DBP含量低于本次风险评估结果。在正常饮食习惯下,只要白酒产品中DEHP和DBP含量低于本次风险评估结果,膳食中的DEHP和DBP一般不会对饮酒者造成健康损害。卫生计生委特别指出,该风险评估结果是从保护健康角度得出的,未考虑其他相关因素,不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3.7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民族食品产业,30年来,白酒工业随着自身的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绝大多数白酒生产企业地处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自然资源、投资能力、科研教育水平和劳动力素质等多方面条件限制,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尚存较大差距,白酒企业在安排劳动就业、增加财政税收、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白酒是从传统手工作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酿酒工艺技术对劳动力需求较大,能够吸纳大批劳动力就业。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白酒企业规模扩张,产能增加,白酒企业安置社会就业不断增长,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全部乡及乡以上白酒企业共7600家左右,高峰期安排劳动就业达110万人以上;到2012年仅统计口径规模以上(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1400余家白酒企业安置从业人员已达48万人,另有6000余家白酒企业尚未统计计算。同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的骨干企业安排劳动就业能力不断增加,仅五粮液、洋河、茅台、汾酒等骨干企业年从业人员均超过万人以上。

其次,白酒是高利税行业,在食品工业中白酒产品税收总额仅次于烟草行业,国家规定白酒企业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个人所得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等,据测算,以上全部税目总计名义税率可达40 %以上。改革开放以来,白酒行业税收保持高速增长,仅2003年白酒行业实现恢复性增长以来,至2012年的10年间白酒税收年均增长率达29.5 %,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税金总额达525亿元。贵州茅台集团利税总额位居白酒行业第一位,也是经济欠发达的贵州省重点利税大户,2014年,茅台集团实现税收165亿元,占贵州省纳税百强企业纳税总额的22 %,占贵州省税收总额约20 %;1998年至2013年,茅台集团累计上交税金达629亿元。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的五粮液集团也是当地及四川省重点纳税企业,2014年五粮液集团实现利税140多亿元,居四川省工业企业领先地位,近10年来,五粮液集团创造税收收入占宜宾市国税收入近70 %。地处苏北宿迁市的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上市以后,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实现规模扩张,2013年,洋河集团入库税收达54.12亿元,占宿迁市财政总收入的近1/7,此外,苏酒集团贸易公司还缴纳地方税收17.48亿元,居江苏省地方税收纳税第一名。

再次,以传统工艺生产的固态法白酒主要以高粱、玉米、小麦及其他杂粮为原料,以新工艺生产的固液结合法白酒,也需要玉米为原料生产的优质食用酒精为原料。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白酒产销量不断增加,带动了白酒产区,以及我国西北、东北地区的高粱、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和销售。按传统固态法工艺,平均每500 mL原酒(按65 %vol计)约使用1200 g高粱及其他杂粮及300 g左右小麦(如生产酱香型白酒可能还会增加60 %左右原料消耗),因此,每生产1000 L白酒,需要投入酿酒高粱2400 kg和600 kg以上小麦。2014年,我国白酒产量达1223万kL,酿酒原料消耗对农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所作出的贡献是非常显著的。同时,白酒企业对特殊酿酒原料的需求,还带动了农产品结构调整和价格提升。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骨干企业为保证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采取建设原料基地或订单农业、定点采购等方式对酿酒高粱进行规范化管理,间接起到了优化农业生产效率和提高农产品价格的积极作用。如贵州茅台集团于2000年开始鼓励种植有机高粱,累计投资8660万元支持仁怀市建设有机高粱种植基地,到2012年仁怀市及毗邻地区有机高粱基地认证面积达到62万亩,产量10万余吨。茅台地产的糯性“红缨子”高粱具有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高等特点,非常适应白酒生产工艺要求,目前,这种高粱售价高达7000元/t,价格高于普通高粱三分之二以上,极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种粮积极性。在茅台集团推动下,近年来,仁怀市以规划建设为基础,通过订单种植、合同收购,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动有机高粱基地建设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促进了基地不断壮大、品种不断优良、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订单种植、标准化生产、信息化收购”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第四,白酒工业对其他关联产业带动能力强,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拉动消费和促进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白酒生产对机械制造、印刷、造纸、玻璃、塑料、不锈钢、化工等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对物流、零售和餐饮等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014年白酒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5258亿元,如计算批发、零售、餐饮等环节以及物流仓储等成本,终端零售价可达近万亿元,是增加社会商品零售额、拉动我国居民消费的重要力量,同时,极大增加了第三产业劳动就业人员。

3 未来发展展望

回顾白酒行业30年发展历程,是国家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促进了白酒行业的持续繁荣与发展。展望未来,党的“十八大”提出“今后五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党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 %以上”;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国家全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提高我国制造业竞争能力,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党和政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宏伟蓝图,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物消费需求,为白酒工业未来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继往开来,白酒工业要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创造更加辉煌业绩。

3.1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性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技术创新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白酒是具有悠久历史和蕴含丰富文化的民族传统食品,继承和创新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以高质量、多品种、精品化、典型性、低消耗、高效益为目标,白酒工业的科技创新的主要工作:一是继承和优化传统白酒生产方式。在加大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传统固态发酵机理和控制技术,利用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改革完善传统发酵容器,探索控温发酵、压力蒸馏等措施,减少环境因素对品质和生产的不利影响;加快原料加工输送、制曲粉碎、灌装包装、仓储运输等设备装备的机械化、一体化、成套化和自动化的研究应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加强酿酒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白酒酿酒微生物研究经过历代科技工作者的长期努力,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由于传统研究方法和条件的限制,对酿酒微生物种群及生态了解尚不全面,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应用,有利于了解酿酒微生物生态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实际生存状态,为微生物功能基团在酿酒容器生态环境中的表达调节、白酒香味物质的形成机理、酒质稳定的调控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因而采用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及定向诱变、细胞融合等技术手段,改良酿酒主要功能菌,是白酒企业应予重视的应用基础研究。三是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推动固态发酵方法技术进步。固态发酵技术是白酒酿造的重要特征和质量基础,由于固态发酵具有高产率、少污染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世界各国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作为固态曲及固态发酵技术的创造发明者,白酒骨干企业和科研机构要进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深入研究固态发酵规律,探索微生物代谢途径及风味物质的生成机理和调控规则,为改善和优化固态发酵容器提供科学依据,以固态发酵机理和装备设备的创新,推动我国固态发酵酿酒技术的进步。四是加强白酒中有益人体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及宣传。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洋河、汾酒等骨干企业以及江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已经开展的研究及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使人们对白酒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有了进一步发现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对不同种类白酒发酵工艺与酒体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生成机理与量比关系的研究,指导和改进传统发酵工艺,优化酒体设计,丰富有益人体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同时,以科学为根据,对白酒产品加强科普宣传和科学解读,引导国内外广大消费者正确认识白酒,建立科学理性消费行为。

3.2坚持可持续发展

21世纪以来,绿色、环保、生态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人类最为关注的全球性目标,近年来,白酒行业也极其重视可持续发展方式的研究和探索。目前,部分白酒骨干企业利用生物、化学、物理原理和技术,对白酒发酵过程中的废弃物,开展综合利用,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开发研究,取得显著成效。但传统白酒生产的废弃物如黄水、丢糟中有大量的歧化酶促进因子,金属硫蛋白诱导因子,抗菌及抗病毒因子等,白酒企业应开展深入研究,利用微生物代谢化学、天然产物化学与化工、药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研究,使白酒生产中的废弃物成为新的酿酒、生化、制药等产业先导化合物的来源,为白酒生产迈向循环经济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酿酒生态环境建设,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对水源、土壤、大气、林木等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改善和优化酿酒生产微观环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酿酒生态园区。

3.3坚持质量安全第一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类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更加关切。近年来,时有发生的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事故,以及媒体的报道和渲染,已经造成消费者恐慌心理,白酒行业也接连受到一些媒体和消费者的质疑,包括滥用食品添加剂、环境污染物和化学污染物迁移等问题。白酒企业应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和产品质量提升,加大基础性、前瞻性和预警性研究,根据《食品安全法》要求,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企业自查制度,开展食品安全培训,提高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水平,同时,客观认识白酒中微量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设施和人员,将酿酒原料、包装材料、接触性材料及其可能对产品质量安全发生影响的各类因素的分析检测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在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上,密切关注和及时掌握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法规、标准要求及其变化,同步提升我国白酒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法规和分析检测能力,切实保障白酒产品符合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全面要求,并为白酒开启全球化发展奠定质量安全基础。

3.4着力全球化发展,加快传统白酒产业国际化步伐

白酒不仅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消费品,更是浓缩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与丝绸、茶叶和瓷器一样,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的名片。在中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白酒产业应当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开启走向世界通畅型蒸馏酒大家族的旅程。近年来,白酒骨干企业已经着力于国际化进程,早在21世纪初,五粮液的大幅广告就出现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并建立了代理营销机构和五粮液餐饮设施;2003年,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应邀前往剑南春集团,剑南春借此契机开始迈向国际市场之路;2012年,英国举办奥运会前夜,茅台酒集团举办的“中国之夜”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在温莎城堡举行,安德鲁王子出席盛典,此后,借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百年之际,茅台集团先后在莫斯科、米兰、旧金山和港、澳等地举办品鉴活动,获得空前成功;2014年起,古井贡酒先后在美国纽约和法国巴黎举办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受到中外人士的高度追捧。与此同时,水井坊、汾酒等先后宣布采用更为有利于食品安全控制的国际蒸馏酒标准,组织成产品的生产和检测。这些举措,成为我国白酒国际化进程的里程碑,但受限于我国白酒生产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短,全球化市场营销经验不足、人才匮乏,以及中国餐饮文化和饮食方式与西方民族存在差异,目前,白酒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等蒸馏酒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额从整体上存在巨大差距,近年来,我国白酒出口交易值不到白酒工业总产值的1 %,2015年1—10月,白酒出口交货值仅为32.6亿元,不符合一个蒸馏酒生产和消费大国应有的地位。因此,促进中国白酒的全球化发展,加快传统白酒产业国际化步伐,是我们面临的历史责任和义务。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正在助推中国制造走向全球,也为中国白酒营造了良好机遇,白酒企业应当致力于团结各方面力量谋划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加快人才培养,健全组织渠道,研究标准法规,打造知名品牌,加强科普宣传,为我国白酒产业融入世界各民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在国际舞台上与世界知名蒸馏酒百花齐放,让中华文明走向全球,迈出坚实的步伐。

展望未来,白酒这一古老而年轻的民族传统产业正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沧浪愈有诗味,酝酿始得芬芳”,让我们共同努力奋斗,为白酒产业未来30年创造新的辉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信息统计部,中国食品工业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四川省、贵州省、山东省、湖北省、江苏省、河南省白酒工业30年发展报告。

(全文完)

A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aijiu Industry in the Last 30 Years(the Last Part)

MAYong
(Baijiu Committee of China National Food Industry Association, Beijing 100055, China)

Abstract:With the founding of the PRC, Chinese Baijiu industry entered a new historical stage. In the first 35 year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RC, Chinese Baijiu enterprises went through merger, reorganization,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brand-building, which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development. After 1985, Chinese Baijiu industry entered a period of fast development. In this period, leading Baijiu enterprises developed rapidly, regional brands sprang up, new technology was developed, and Chinese Baijiu industry enjoyed a ten-year“golden age”. In the last 30 years, Chinese Baijiu industry has contributed greatly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succes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training, industrial cluster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safety management.(Trans. by HUANG Xiaoli)

Key words:Chinese Baijiu; 30 years; development; technology; economy

收稿日期:2016-01-20

DOI:10.13746/j.njkj.2016065

中图分类号:TS262.3;TS261.4;TS2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286(2016)03-0017-08

优先数字出版时间:2016-01-25;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2.1051.TS.20160125.1012.001.html。

猜你喜欢

白酒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推动白酒行业生产方式升级(二)
太白酒
白酒微量成分含量对白酒质量影响的统计分析
一起自制白酒引起甲醇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