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3-27漯河市源汇区植保站乔新敏
漯河市源汇区植保站 乔新敏
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漯河市源汇区植保站乔新敏
一、基本情况
漯河市源汇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地带,总地势西高东低;人口32.2万人,面积202km2,辖109个行政村。汇源区属于暖湿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源汇区有耕地面积1.55万hm2,常年玉米种植面积在1.25万hm2以上,是漯河市玉米主产区之一。目前,在源汇区玉米生产中仍存在一些制约产量持续稳定增加的因素。
二、存在的问题
(一)自然灾害对玉米生产造成极大威胁
近年来,病虫害、干旱、大风、冰雹、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玉米生产构成极大威胁。
(二)品种多、乱、杂,种子质量差,骨干品种不突出
近年来,由于种子市场的放开,经营者为抢占市场,纷纷打造自己的种子品牌,在市场上各自为战,甚至未审定品种进行公开宣传推广,造成种子市场混乱复杂,农民很难判断种子的真伪、优劣,面对纷乱复杂的品种,农民往往采取跟风的方法购买种子或只选购便宜的种子,造成品质无法保障。
(三)玉米田除草剂使用不科学
由于玉米田除草剂喷洒时期过晚,造成药害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时造成整块玉米田严重减产,损失极大。
(四)提前收获
外出务工人员根据自己的时间提前收获玉米,造成跟风现象,比一般正常成熟提早收获7~10d,直接造成减产。
(五)管理粗放
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从事玉米生产的多为老人和妇女,对玉米生产不够重视或没时间管理田地,造成关键技术不能及时落实,田间管理粗放,严重影响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六)病虫害发生新变化
由于近年来气候原因及耕作方式的改变导致田间传毒害虫数量剧增。夏季由于高温、多湿,大小斑病、青枯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螟、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发生加剧。
(七)有机肥施用量减少
重用地、轻养地,重化肥、轻有机肥现象普遍存在,一般田块秸秆还田之后都没有施用有机肥,久而久之,造成土壤板结,有益微生物数量降低。
(八)玉米后期病虫害防治不力
新型机械、绿色生物防治技术推广不到位,造成在玉米后期3代玉米螟、玉米锈病、大小斑病等病虫害防治困难,使玉米叶片早衰,病虫害加重,导致玉米减产降质。
三、对策
(一)做好关键技术宣传推广工作
进一步强化农技推广部门的公益性职能,加大玉米生产关键技术的宣传普及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电脑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及各种媒体开展技术服务,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
(二)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
加大农业机械的研发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和农艺措施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减少农民外出务工和农村劳动力不足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三)因地制宜,科学选种
根据种植目的和生产条件,选择通过审定的、政府发布推广的主导品种和在当地官方试验示范中选拔出来的优良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浚单22、中科4、中科11等系列。
(四)加大种子执法力度,提高种子质量
管理部门要加大执法投入和执法力度,严格执法,确保生产用种是适宜当地的优良品种,保证种子的纯度≥98%、发芽率≥85%、净度≥98%、含水量≤13%。
(五)铁茬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合理密植
夏玉米尽量采用铁茬播种技术,一般墒情好的地块,播深以4~5cm为宜;黏土或土壤过湿时,以3~4cm为宜,播种时施用种肥。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改进前茬的收获质量,尽量少留茬、留矮茬,秸秆还田要粉碎。
(六)科学管理
根据地力水平和玉米需肥需水规律确定适宜的施肥量和浇水时期。
1.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氮肥、磷肥、钾肥及各种微肥的平衡施肥;实行播种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穗期追肥分4次施用,避免后期脱肥;磷肥、钾肥要提前到播种期施用,也可用缓释肥等新型肥料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
2.科学灌溉,浇好“蒙头水”以提高出苗的整齐度和均匀度;在大喇叭口期浇“抽雄水”、穗期浇“灌浆水”,防止因干旱导致的严重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