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机专业人才的现状与对策
2016-03-27柘城县农机局农机校崔兰英王昶旭
柘城县农机局农机校 崔兰英 王昶旭
浅析农机专业人才的现状与对策
柘城县农机局农机校 崔兰英 王昶旭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逐步完善,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这彰显了农机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农机专业人才亟缺,优化农机专业人才,是我国实现现代农业的基础;优化农机专业人才,合理配置农机人才结构,刻不容缓。
目前,农机专业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年龄结构不均衡,职称结构、学历结构配置不合理,缺乏再教育培训的机会,以及社会重视不足等,是农机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机专业人才的发展现状
(一)自身因素
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机行业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屈指可数,拔尖人才、复和型人才少之又少,知识的更新速度不能与时俱进,与时代的进步脱节,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根本适应不了飞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的要求。
农机专业人才资源区域分布结构不平衡,县城人才资源较多,乡镇农机专业人才资源较少,个别地方农机专业人才已经断层;没有意识到农机专业人才危机,没有意识到自身培养的重要性,培训工作主次颠倒,本末倒置,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农机手培训上,而忽视了自我培养、自我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滞步不前,导致对农机手的培训质量不高,多数农机科技人才偏中等学历教育,忽视了继续教育的非学历教育,致使农机科技人才所学新知识偏离农机专业。
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对农机新知识比较匮乏,平时大部分时间忙于日常事务,很少有时间去学习农机新知识、了解农机新信息,所以,对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新动向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二)社会因素
社会对农机工作的认识、认知、认同程度不高,在人们的观念中,只有到了农忙时,才会想到农机,农机的作用没得到有效的提高和拓展,这就制约了对农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重视。
政府支持力度不大,农机主管部门对农机专业人才的再教育投入资金不足,这就限制了农机专业人才接受再教育的积极性。
二、发展农机专业人才的对策
(一)要重视人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和中心环节,根据农机专业人才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目标,提高高新技术人才的比例,收纳更多的人才、培养急用的人才、用好适宜的人才。搞好农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农机科技人员的素质,使无学历者知识专业化,专业素质高的拓宽知识培训范围;有学历者要向更高、更深层次迈进,向高新复合型人才发展。充分认识到农机科技人才在推动农机化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树立人才就是财富、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农机科技人才队伍。
(二)搞好现有农机科技人才的再教育
继续教育是提高农机科技人才的专业水平更新知识的重要手段。知识更新要围绕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开展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再教育工作。要主要抓好计算机应用及农机科技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综合型人才。
(三)搞好基地建设,发展远程再教育
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农机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经常开设短训班,邀请一些专家学者讲学,对高中级技术人才进行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培训及当前农机化急需的新技术培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共同提高。积极发挥农机学会的作用,有计划地开展一些专题讨论和学术论文交流。举办培训班,先培训师资骨干,然后再层层培训。师资骨干要未雨绸缪,担当起培养人才的重任,对年轻的专业人才做好传、帮、带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机科技人才的技术水平。
(四)调查人才结构
调查人才资源的素质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地区分布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要向年轻人才培养方面倾斜、向农机领域的急需人才倾斜、向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需求倾斜,确保人才配置在空间上、时间上的有序化、合理化。
(五)拓宽培训范围,丰富培训内容,鼓励和提倡跨世纪人才对口自学
农机科技人才的培训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不要搞“一刀切”,对学历、职称较高的人才,拓展知识面,成为复合型人才;对一般的技术人员要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培训的基础上,逐步向高层次发展。根据农机技术人员的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和所从事的不同专业,提倡对口自学,各尽其用,各显其能,各施所长。
(六)政府支持,加大对农机专业人才人员再教育资金的投入
除了在事业经费中,计划出适当的比例,作为农机科技人员再教育的专项经费外,政府再支持一部分资金,以保证农机人才再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健全科技人才继续教育考核制度和择优奖励机制,将考核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作为今后择优使用和提拔的重要依据。
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加强再教育培训,培养学科带头人,开发农机人才供需信息管理系统。做新型职业农民的引路人,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