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葡萄土肥水标准化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6-03-27余生明余海正敦煌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敦煌736200
余生明,余海正(敦煌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敦煌 736200)
沙地葡萄土肥水标准化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
余生明,余海正
(敦煌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敦煌 736200)
敦煌独特的自然资源,对发展葡萄产业十分有利。本文结合敦煌实际,主要论述了敦煌沙地葡萄土肥水标准化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治理对策,为敦煌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沙地;土肥水管理;治理对策和原则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北纬39°53′,四周被沙漠戈壁包围,土壤为沙土或沙壤土,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39.9 mm,蒸发量2486 mm,是全年降水量的60倍。平均无霜期164 d,全年日照时数3294.6 h,日照率73%,年均日较差17.7 ℃,平均海拔1138 m,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使敦煌成为全国生产优质葡萄的最佳区域之一。
科学合理的利用丰厚的土地资源,强化土肥水标准化管理,发展敦煌葡萄产业,不仅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且能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 葡萄土肥水现状
1.1水资源利用
由于敦煌农业发展主要依赖于境内党河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灌溉面积为2.78万 hm2,水资源开发率已达103%,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危机的问题。
敦煌市积极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在保护生态环境背景下发展现代林果产业,大力推广以膜下滴灌、沟灌为主的高效田园节水技术,积极探索建立林果产业与节水型社会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走出了沙漠绿洲修复生态、发展现代林果产业的新路子;使全市林果产业呈现出绿色节水、优质高效、规模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实现林果产业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新鲜经验。
1.2土壤肥力现状
全市测土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9.57 g/kg、全氮平均0.58 g/kg、碱解氮平均33.48 mg/kg、全磷平均0.71 g/kg、速效磷平均11.96 mg/kg、全钾平均19.21 g/kg,速效钾平均112.86 mg/kg;主要养分现状可概括为“有机质低、氮低、磷较低、钾中等”,土壤养分现状不容乐观[1]。
1.3敦煌葡萄土肥水标准化管理现状
1.3.1推广沟灌
沟灌是在作物行间开挖灌水沟,灌溉水由输水沟或输水暗管进入灌水沟后,在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借助土壤毛细管作用从沟底和沟壁向周围渗透而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推广沟灌技术,使我市近年来在葡萄标准化生产中经过试验对比、总结分析得出的结论。其特点是,在田间灌溉时水流推进速度较快,且仅湿润局部土壤,在节水的同时也达到了节能的目的;灌水后不会破坏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结构,可以保持根部土壤疏松,通气良好;不会形成严重的土壤表面板结,能减少深层渗漏,防止地下水位升高和土壤养分流失;能减少植株之间的土壤蒸发损失,有利于土壤保墒和减少空气相对湿度。
1.3.2土壤盐渍化
敦煌灌溉农业区属典型的内陆盆地,封闭的地形使水盐不能正常外泄,加之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加剧盐分上移积累,这是造成敦煌耕地盐碱化的主要成因。同时,葡萄根系有向肥生长的习性,为了促使葡萄根深叶茂,往往在葡萄架下施入无机肥料或有机肥料,而葡萄前期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在连年的种植过程中会因施肥过量造成土壤板结、土壤盐渍化加重。加之,由于土地面积的不断增加,党河给水量又十分有限,园地河灌由原来的每年3~5次,减少为现在的1~2次/年,甚至部分园地全年灌不上一个河水,年井灌次数达5~7次。敦煌农谚“河水冲碱,井水泛碱。”河水灌溉次数的递减,井水灌溉次数的递增,是造成土壤板结和土壤盐渍化的主因。目前,敦煌盐渍化土壤类型主要为硫酸盐盐化土,其次为硫酸盐-氯化物盐化土和氯化物-硫酸盐盐化土,需要针对不同栽培品种和土壤类型加以改良。
1.3.3土壤质地
敦煌土壤属于碱性土壤,pH均值范围为7.76~8.16。土壤颗粒组成主要是粗粉粒和细沙粒,粘粒含量极低,介于中沙粒和粗砂粒含量之间,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小幅度的波动变化。
2 葡萄土肥水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无机肥施用过度,土壤退化
近十多年来,敦煌葡萄产业迅速发展,经济效益良好,已成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然而却因凸显的市场效益,致使部分果农盲目认为投入与产出效益成正比,忽略了葡萄的需肥特点,施入过量无机肥,造成“葡园”土壤退化。
2.2利用党河地表径流灌溉十分有限
敦煌农业发展主要依赖于境内党河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近年来由于地下水位下降,且每年以0.24 m的速度下降,对葡萄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党河水灌溉十分有限,葡萄需水矛盾日趋突出,为了防止葡萄产生生理性干旱对其后期生长带来影响,园农只有采用井水灌溉。但因地下水水温低(9 ℃左右),水流慢,灌溉量不足,导致葡萄根系周围土壤温度下降,影响葡萄根系养分吸收和呼吸,从而易导致葡萄黄化病等现象发生。根据调查分析:每次井水灌溉与河水灌溉相比,直接或间接影响葡萄生长3~5 d,按年均6次井水灌溉推算,葡萄的生育期可减少20~30 d;党河上游的秦家湾村与下游的莫高镇新墩村相比,葡萄黄化病发生率约30%,成熟期推迟7~10 d。造成了优势产区的自然优势人为逆向的弱化现象。
2.3沙壤土漏肥,加大成本
敦煌市范围内大部分土壤为沙土或沙壤土,对发展葡萄产业十分有利,但施入无机肥,容易产生漏肥现象,在生产中往往会使果农的投入成本加大。
2.4增施农家肥意识薄弱
农家肥的养分比较全面,肥效稳定且持久,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生长等方面有诸多优点,但由于无机肥在施用上以其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等优势的大规模推广,加之农家肥肥源不足、成本加大,淡化了园农增施农家肥的意识和观念,与土壤标准化管理形成了对峙。
3 科学合理的葡萄土肥水管理原则
3.1提倡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测土试验的结果“有机质低、氮低、磷较低、钾中等”,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坚持预防优于治的原则,适时、适量、平衡补充葡萄各生长发育期所需营养元素。
3.2提高叶面喷肥效率
叶面喷肥适宜于微量元素的补充。叶面施肥的优点在于避免元素在土壤中的固定,利用率相对高;及时而速效;随时而不受根系吸收限制。叶面施肥的缺点是叶吸收量有限,浓度过高易发生药害。
土壤中增施有机肥是提高矿质元素水平的起点与维持较高矿质元素供应水平的有效措施,同时还可增加营养物质的有效性。
3.3优化园地管理原则
坚持土地管理可持续利用原则,最大限度的减少土壤污染、降低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坚持以提高葡萄品质和效益的原则。
坚持秋施腐熟有机肥和喷打磷酸二氢钾结合的原则,不断增进果实品质,促进枝条熟化及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坚持做好埋土前15天灌足冬水的原则。埋土标准要达到《敦煌红地球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的要求。
3.4科学施肥的技术要点
3.4.1催芽肥
出土后,结合灌水及时追施氮肥,每667 m2施入10~15 kg。
3.4.2花前肥
花前一周,根据树势强弱调节施肥量,树势强者不施,中庸者少施,弱者多施,平均每667 m2施15~20 kg。肥料种类为磷酸二胺、葡萄水溶肥或生物有机肥,并做好松土保墒工作,以利提高地温。
3.4.3花后肥
落花后10 d,追施磷酸二铵或葡萄专用肥,每667 m2施10~15 kg。
3.4.4促果肥
追施硫酸钾型复合肥每667 m2施20~30 kg,或浅沟施入优质腐熟有机肥每667 m2施2 m3。
3.4.5着色肥
果实着色前,追施硫酸钾或草木灰,每667 m2施入10~15 kg。
3.4.6秋施基肥
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在定植沟边挖深、宽各50 cm的施肥沟,每667 m2施腐熟的有机肥4 m3、过磷酸钙150 kg、硫酸锌2 kg、硫酸亚铁2 kg,与表土混匀后施入,为翌年持续稳产增收打好基础。
3.5合理灌水的基本要求
坚持以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原则,重点推广沟灌、管灌等节水型措施,严禁大水漫灌积水,导致葡萄呼吸作用减弱,影响葡萄的正常生长。
3.5.1葡萄生长前期
生长前期要加强灌水管理,并以河水灌溉为主,以利提高地温,确保葡萄对水分的有效利用。
3.5.2葡萄生长中期
生长中期是整个生育需水的高峰期,须做到勤浇浅灌,确保葡萄及果实发育的基本需求。
3.5.3葡萄生产后期
生长后期要合理灌水,依据土壤墒情做到不旱不浇,秋季适当控水。有利于促进幼龄葡萄枝条成熟老化,成龄葡萄果实糖分积累,促使葡萄产业优质稳产,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参开文献
[1] 贺生斌, 潘晓燕. 敦煌市土肥水技术推广现状及建议[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4(15): 16-17.
10.13414/j.cnki.zwpp.2016.05.052
2016-08-05
余生明(1960-),男,甘肃省敦煌市人,林业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科技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