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思考

2016-03-27吴昱潭曾维伦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思想大学生教育

吴昱潭,曾维伦

(1.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400065; 2.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 40004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思考

吴昱潭1,曾维伦2

(1.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400065; 2.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 400041)

在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既有“内忧”,也有“外患”。“内忧”主要表现为:部分高校党组织对意识形态教育重视不够、领导不力,部分学校思想政治课堂生动性不足、吸引力不够,部分大学生对中国历史、中国国情缺乏深刻认识,这些都为各种错误思潮的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外患”主要表现为:西方敌对势力把意识形态斗争的重点放在对青年大学生的争夺上,并通过网络、微信等新媒体肆意渗透西方价值观,西化、分化、丑化、毒化的手段花样翻新。高校党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主动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为青年大学生“补钙壮骨”,增强其自身免疫力,更好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高等学校;大学生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意识形态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成果的“显示终端”与“晴雨表”一直都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逐渐升级,影响逐渐扩大,各种思想文化竞相渗透、交叉影响、相互交融,从而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使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使斗争变得更加尖锐。这些变化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应对挑战,防范意识形态风险,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等重大问题的战略任务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责任。随着中国和平崛起的步伐加快,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日益感到焦虑与不安,和平演变中国的图谋日趋变本加厉。高等学校知识分子云集,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也是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阵地,自然也成为某些西方势力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突破口。他们以学术交流、合作研究为幌子,通过基金会、NGO等平台,利用高校讲台、论坛,或公开、或隐蔽地宣传美化西方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混淆视听、误导青年。臭名昭著的《十条诫令》中就明确提出要从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两个方面对青年人进行渗透:“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2]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已经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教学任务,而是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任务,关系到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谁来占领高校这块阵地、“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是应对“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3]环境是影响人们思想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全球化、市场化步伐日益加快,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在推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必然对每个人特别是青年人的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影响。如果应对不当,就会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巨大冲击。

全球化造就了文化多元化的环境,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交往与文化交流相互交织,西方文化的渗透变得更加隐蔽,“三观”正在养成,辨识能力还不够高的青年大学生在追求西方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会对西方价值观念盲目崇拜,从而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二是流行文化中的消极文化因子裹挟全球化浪潮拍岸而来,受到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理的青年大学生追逐、传播、体验,一些不同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追求和表达方式,在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领域中不断获得了生存的根基,并在校园内外相互激荡,产生巨大影响。

市场化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功利性思想被不断放大,使得重物质、轻精神文化的享乐主义思想大行其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体和个体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整个社会充满着活力,但我们决不能轻视市场经济体制对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体制极易诱发滋生利己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并浸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致使民众在生活中变得更加现实,更愿意从个人利益出发,当然也会深深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想意识,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过于追求实惠和物质利益,放弃对崇高精神的追求。

信息化所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错误思想观念的传播更加快速、更加便捷、更加个体化,管控难度大大增加。网络在给人们带来进步、健康、有益信息的同时,也带来许许多多负面和消极的信息。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网络信息传播中仍然处于强势地位,他们依托强大的网络信息技术优势,推动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相抵触、相背离的消极有害信息大规模地跨国界流动,借此输出与传播他们的价值观。加之我国对媒介及网络监督机制还不健全,管控技术相对滞后,对虚假有害信息的网络传播难以有效控制,各种网络平台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特别是在自媒体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个个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4]。任何个体都能自主传播,并通过交互分享的方式使大多数人被动接受信息灌输,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和接受者。大学生往往是各种新媒体平台的高频率使用者,一些学生往往沉迷于网络,意志消沉。

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来应对“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是建立在承认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基础之上的。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改变现实生活中的外部环境,而是通过建立起有效的自我防范意识,警惕意识,能够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中找到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并担负起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与义务,与不良社会风气作斗争并自觉抵触与过滤掉不良信息,不上以美国为首西方发达国家的贼船,不做破坏社会主义阵营的帮凶。

三、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青年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5]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高校在意识形态安全中处于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从大环境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全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明显提高,在中国梦目标下党心民心的进一步凝聚为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民意支持,为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但是,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意识形态斗争的形势更加复杂,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高校在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加强和改进之处。

第一,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在落细、落小、落实方面尚存在问题,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闸门还不够牢实。部分高校领导缺乏意识形态工作的敏锐性,缺乏担当的勇气和能力,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研究不多、部署不实、办法不多、制度不健全,部分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形同虚设,没有落到实处。一些意识形态工作部门不敢担当,互相推诿,导致管理机制不顺畅,出现懒散不作为、放任自流的现象。管理部门对一些重点领域、重点对象无法直接管理,对教师队伍、学生班级等还缺乏有效管理手段,要么管理得太死,导致师生瞻前顾后不敢畅所欲言,要么管理得太松,甚至出现了管理的真空地带。

第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建设方面尚存在问题,弘扬正能量的主旋律还不够响亮。有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往往还只停留在课堂几十分钟的宣传,对学生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发布虚假谣言、错误思潮、反动言论等缺乏有效应对措施,放任一些班级QQ群,学生微博、微信等成为虚假谣言、错误思潮、反动言论的集散地,成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软肋。一些高校甚至放松对论坛、讲座、报告会等阵地的审批和管理,给大肆宣扬西方自由主义思想、诋毁中国共产党错误思想提供了传播空间。

第三,高校缺乏一支讲政治、有水平、能战斗的教育队伍,意识形态斗争的人才储备不足。高校意识形态斗争既要求执剑者要敢于亮剑,也要善于亮剑,这对于掌剑之人功力要求甚高,当面对“满腹经纶”,善于偷换概念、生拉硬扯的对手时,如果我们的教育队伍自身不够硬,有剑而不敢亮、不会亮都会很容易败下阵来,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造成恶劣影响。

四、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举措

(一)把高校党委主体责任落到实处,贯彻落实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党,在于强化各级党委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责任。高校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首先在高校党委与高校领导干部,《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等文件都直接提出了高校党委的相关责任,特别是去年出台的《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党管意识形态的要求,高校党委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明确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坚决守好“责任田”,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切实做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高校党委必须担当起意识形态6个方面的责任,即:担当起把握高校正确方向导向的责任;担当起在高校巩固壮大党的主流思想文化的责任;担当起加强校园网上舆论监督工作;担当起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管理和党员干部管理的责任;担当起强化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的责任与承担处理高校突发事件导致的有损高校正面形象的责任。同时,高校党委还要在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着眼于高校“随时可能发生斗争”的需要,打造一批“理论上、口头上、笔头上都有几把刷子”的高水平教育和管理队伍,做到“有人可用,用他必胜”[6]。

(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课供给侧结构改革

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宣传工作重要阵地的思想政治课是高校宣传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主要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共4门课程组成。在具体教学组织中,这4门课应各有侧重,形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良好格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当重点突出对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略落实到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之中,帮助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依法社会秩序和自身权利的法治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应着重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苦难中奋起,不断走向辉煌,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历程,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家民族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及其危害,引导大学生自觉成为中国梦的助推者、实践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应着重为大学生们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辨识真伪,帮助大学生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及其趋势,真正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应重点突出对中国国情的教育,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制西方思潮和腐朽观念的侵蚀,坚定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中国道路的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各门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都需要针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充实鲜活的案例,将“高大上”的教材内容转化成“接地气”的教学内容,充分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加强教学互动,切实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避免出现讲台上老师讲得“神采飞扬”,讲台下学生听得“死气沉沉”的局面。

(三)把好声音正能量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充分发挥高校各类意识形态教育载体的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反映社会意识的大熔炉,通过营造浓厚的意识形态氛围,把社会主导的思维方式和信念、价值观传输给高校大学生,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当代大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思想和精神。因此,建设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高校校园文化已成为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重要的路径之一。第一,坚持校园文化活动的正确方向,把中央的重大理论和重大政策、发展的重大部署和重大成就融入到校园活动之中,使之成为传播理论、传递政策的重要渠道,成为意识形态教育的“第二课堂”。第二,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引导与组织,充分发挥高校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重大节庆和重大事件等节点开展主题教育,增强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第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高校校园文化设施建设中,将校园的山水、园林、路桥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有机的协调统一利用起来,将抽象的教育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充分利用高校校训标牌、宣传橱窗、学校展览馆等公共设施,传递向善、向上、向前的信息,帮助大学生认知认同进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新华社.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N].广州日报,2014-12-30(1).

[2] 贾旭阳.论西方和平演变战略中的青年因素[EB/OL].人民网, 2010-02-09.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4] 倪明胜.提升自媒体时代干部的媒介素养[J].红旗文稿,2013(5):12-14.

[5]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4).

[6] 艾文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J].红旗文稿,2013(9).

(责任编辑张佑法)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网络传播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2015QNMK43);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巧用网络语言开展95后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新探”(K2015-13)

吴昱潭(1988—),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曾维伦(1966—),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党的建设理论。

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12.035

吴昱潭,曾维伦.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思考[J].重庆与世界,2016(12):109-111.

G641

A

1007-7111(2016)12-0109-03

猜你喜欢

思想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