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无袋栽培技术要点
2016-03-27韩明三王芝云刘学才王佩圣
韩明三,王芝云,刘学才,王佩圣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青岛 266100)
苹果无袋栽培技术要点
韩明三,王芝云,刘学才,王佩圣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青岛 266100)
摘要:经过8年多的试验和生产实际应用表明,苹果无袋栽培比套袋栽培投入费用少,树体壮,叶和枝干病虫害轻,总体农药施用量少;合理的病虫害防治,轮纹病、炭疽病等果实发病率可控制在5%以下,食心虫可控制在1%以下。小黑点病、康氏粉蚧等发生率几乎为零;适宜的栽培技术使果实的外观质量并无显著下降,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内膛果实提高1.2%,外围果实提高0.8%,果面清洁度和光洁度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的基本一致,甚至更好,晚熟富士品种果面品质也可得到很大改善。总结了苹果无袋栽培技术,包括园地选择、土壤管理、品种选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技术。
关键词:苹果;无袋栽培;特色技术
目前中国90%以上的苹果园实行套袋栽培,套袋具有防止果实病害,降低果实农残含量,提高果面光洁度的优点。套袋栽培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支出费用高,购买纸袋要花成本,套袋、拆袋人工费用逐年增加,几乎占果园管理总支出费用的50%;二是负效应大,套袋影响光照,树冠内膛遮光度达39%以上,导致成花部位逐年外移,內膛光秃,树体衰弱,抵抗力下降,树干和叶部病害逐渐加重,进一步增加了化学农药的喷洒需要量和成本,环境恶化的风险加大。加之劳动力的缺乏、劳动成本的增加和果树从业者逐步老龄化,苹果栽培向无袋栽培过渡发展是现实要求和必然的趋势。
在果树生产比较发达的日本曾经历了从无袋栽培到套袋栽培,再从套袋栽培向不套袋栽培的过渡,如今日本无袋栽培面积已达到了苹果栽培总面积的85%以上。欧美国家一直都是无袋栽培。笔者通过几年的栽培实践与研究,提出和完善了一套苹果无袋栽培技术,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苹果的外观质量没有显著下降,轮纹病、炭疽病等果实发病率显著降低(可控制在5%以下),小黑点病、康氏粉蚧、桃小食心虫等发生率几乎为零,而且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低于普通套袋栽培的15%以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套袋果(对照)显著提高,平均内膛果实提高1.2%,外围果实提高0.8%,果面清洁度和光洁度方面,一些品质优良的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与套袋果实的基本一致,甚至更好,晚熟富士品种果面品质得到了很大改善。苹果无袋栽培技术包括四个方面。
1无袋栽培果园选择与改造
①苹果无袋栽培与以前的不套袋栽培是不同的。无袋栽培不仅要保证果实的外观质量,还要保证无(低)农药残留等果品内在质量安全。无袋栽培果园应尽可能选择新建果园,远离老果园,最好采用矮化中间砧或矮化自根砧的矮化果树,买入的苗木要在进园前消毒,从源头开始控制病源,尽可能地减少病的数量。不带土坨的苗木整株浸泡于40%多菌灵1000倍液里3~5分钟后进行定植或假植。②成龄果园要选择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湿度相对较小的地域,山地丘陵地最好。郁闭果园要进行改造,树高不能超过行距的90%,行间至少有行距的30%的无遮挡距离,树冠内膛透风通光,做到枝枝见光,果果朝阳。③据试验调查,弱树果实病害发病率是壮树的3~20倍,所以要加强土壤管理,扶壮树体,增加树体的抗病能力。健康树体的标志为外围新梢年生长量在50cm以上且粗壮。枝干轮纹病瘤少,树干光滑,没有腐烂病。树冠内膛和树冠下能够投进直射光线。③矮化栽培的果园尽可能采用细长纺锤形或圆柱形,侧枝的枝间距比套袋的苹果增大10%左右。乔化树果园可采用三主枝延迟开心形或者V形。第1层结果枝至少离地面80cm,整个生长季叶幕最低位置要离地面50cm以上。老乔化果园可改造成一树多个主枝纺锤形,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2果园土壤管理
土壤透气性良好、排灌水畅通是果园土壤管理的基本要求。需要加大苹果专用有机肥的投入,每年每666.7m2优质有机肥施用量2000~5000kg,真正使土壤各种营养平衡,结果树最好施用海洋生物有机肥1000~2000kg,使树体根系发达,树体健壮,抗病能力增强,同时可进行行间生草,树盘清耕并覆盖行间割下的草。及时割草,草高不能超过20cm,最好控制在15cm以下。山地也可以行间和树盘同时覆草。
3品种选择
选择抗果实病害能力强、果实表皮蜡质厚、着色鲜艳的品种。中早熟品种可选择红青研翠(暂定名)、嘎拉、华美等,中晚熟品种可选择青研红、新世界、名月、绯红等,晚熟的可选择斗南、唐木田富士、烟富10、长富12、岩富10、粉红女士等。
4综合病虫害防控
4.1防控原则
无袋栽培技术对于病虫害的防控基于2个基本原则,一是所用农药不刺激果面产生锈斑、流水纹等果面粗糙现象,保障果面的光洁,特别是幼果到果实采收前不能使用波尔多液;二是在每一生产期,病虫害控制在阈值以下,尽可能地使用矿物质农药、生物源农药、性诱剂和生物农药,结合使用性诱剂,干扰素等手段,并与喷洒农药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治害虫,尽可能少施用化学农药。有条件的果园可行间种植万寿菊、孔雀草等趋、避虫植物,连续种植3年后,比较独立的果园或者统一管理的园片可节省喷施防治鳞翅目类害虫农药2次以上,甚至完全可以免喷防食心虫类农药。果园所使用的农药种类要符合农业部NY 5011-2001《无公害食品苹果》中的要求,最大农药残留符合GB2763-2012中对苹果安全的要求。
4.2防控技术
无袋栽培的苹果园病虫害要以预防为主,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基本规律,每年做好清园工作。优先采用生物的、农业的、物理的方法,其次考虑化学防治。要在实际预测预报的前提下,对不同发育时期的病虫害进行防治。
①萌芽前7~15天(约3月中旬),全树喷施1%的硫酸铜液1次,降低果园的病源基数;花芽的芽内叶初展期(花芽露红期),喷5°Be石硫合剂1次,防治树干病害,消灭病原菌,杀死红蜘蛛、卷叶蛾等越冬代成虫。②若花期降雨,富士、斗南园喷1.50%多抗霉素1000倍液防治苹果霉心病(不降雨不打此遍药)。③谢花后7~10天(青岛地区5月15日前后),喷施50%嘧菌酯3000倍或60%唑醚加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500倍或25%戊唑醇水乳剂2000倍液防止叶部病害,加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加40%毒死蜱1500倍液主防山楂红蜘蛛、二斑叶螨和各种蚜虫等。 ④皮孔形成期(6月上旬),喷施70%甲基托布津或80%大生M-45 1500倍液主防果实病害;2.5%扑虱净1500倍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防治苹果黄蚜;3.2%惠斩(3.2%甲维盐氯氰)1500倍或10%灭脲3号1500倍液防治二代金纹细蛾;雨后每666.7m2撒施25%辛硫磷颗粒5kg,或50%辛硫磷乳油500ml兑水80kg喷洒地面,杀灭桃小食心虫出蛰幼虫。悬挂鳞翅目害虫性诱剂装置,每隔5m悬挂1个,诱杀桃小、梨小食心虫,卷叶蛾、金纹细蛾等害虫的一代成虫(种植趋避虫植物3年以上这些农药都可省去)。⑤幼果膨大期(6月下旬),喷施70%甲基托布津800倍或30%己唑醇悬浮剂6000倍液,防治果实轮纹病和早期落叶病;加24%的螨危4000倍加27.5%烟碱800倍或2.5%高效氰菊酯水乳剂3000倍液,防治桃小食心虫卵、棉铃虫卵、蠹蛾、红蜘蛛、黄蚜等。单用1%硫酸铜溶液喷洒树干、靠近主干的枝干,注意不要喷到叶子上。此期注意禁喷波尔多液、铜大师、科博等含铜制剂及国产代森锰锌、百菌清和乳油型杀虫剂。⑥果实发育中期(7月中旬),全树喷施炭斑轮克1500倍或多菌灵疽康800倍液,防治叶部和果实病害,加1.8%阿维菌素6000倍液,防治桃小食心虫、红蜘蛛,兼治苹果小卷叶蛾。有蚜虫发生加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40g/666.7m2、高效氯氰菊酯5000倍或除虫菊等。嘎拉果园树干喷一遍1%的硫酸铜防治叶枯病。⑦果实发育后期(8月上旬),喷施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500倍或25%戊唑醇水乳剂2000倍加60%唑醚1500倍。此期北方正值雨季,要注意喷药要全面,包括果、叶、所有枝干,还要对行间生草喷洒1遍杀菌剂如0.5%的硫酸铜溶液。⑧秋梢快速生长期(8月中旬),喷施10%乙唑醇5000倍或70%疫霉锰锌800倍液主防斑点落叶病,兼治轮纹病,加4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主防斑点落叶病,兼治轮纹病、炭疽病;加24%螨危5000倍或1.8%的阿维菌素4000倍或15%哒螨灵3000倍液兼治二斑叶螨。⑨果实成熟期(9月中旬) 喷1遍10%多抗霉素2000倍液防治斑点落叶病浸染,加喷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防治其它腐生菌感染。富士等晚熟品种若秋季长时间高温,10月初加喷1次80%大生M-45 1500倍加30%的戊唑醇2000倍液,主防果实病害。采收前30天严禁使用任何杀虫剂,采果前20天禁止使用任何杀菌剂。
10月中旬树干绑草把或专用瓦楞纸,引诱越冬螨类和鳞翅目类害虫越冬,冬季解下草把或瓦楞纸集中烧毁或深埋地下。
收稿日期:2015-05-09
基金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SDAIT-06-09。
作者简介:韩明三(1965-),男,山东青岛人,研究员,主要从事苹果、蓝莓病虫害防治、栽培和育种工作。E-mail:hanmingsan@126.com
中图分类号:S6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910(2016)04-00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