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高职学生能力
2016-03-27梁军伟段河军
●梁军伟 段河军
浅谈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高职学生能力
●梁军伟 段河军
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高职学生;能力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是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一般医学类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常把这门学科安排在第一学期授课。因此在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关于人体基本组成和构造等基础知识,同时课堂中特别是实验课还应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多年解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注重了对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及后续课程教师赞扬。
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专业能力,包括新技术的知识和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等;二是方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认识能力等;三是社会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认真仔细能力、职业道德等。[1]。
1 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高职医学生作为医学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针对不同病人的情况变化,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1.1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其核心内容是介绍人体的形态和结构。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是把各部分器官分离出来便于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完这些器官以后常常停留在器官本身上面,而不能很好的使其在人体中一一对应,知识显得支离破碎。因此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为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我开展了“认器官、定位置”活动。活动要求学生在观察完器官结构后,将器官定位到活体或模型相应位置,并进行简单描述,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1.2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体解剖学这门学科的另一个内容是人体的器官毗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性的只去记忆孤立的名词,而忽略掉了通过毗邻关系来记忆,既能记住解剖名词又能掌握毗邻关系。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欠缺,在实验教学中我通过描述器官、结构必须由结合位置来讲这一方式。要求学生在描述器官、结构时,必须有一定的逻辑性,如:描述骨的结构必须由上至下,由内至外,描述器官必须由位置到分部再到具体结构。
2 观察能力培养
观察能力是获得感知印象的智力和技巧[2]。实验观察是人体解剖学最常用的方法。
2.1 观察兴趣的培养
人体解剖学实验课上包括模型和标本,学生对模型的观察较为主动,对于标本的观察则存在着畏惧感。因此实验课的开始,就要给学生强调标本观察的重要性,强调人体结构的奇妙性,打消学生对标本的畏惧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
2.2 观察方法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多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记一记、画一画,持之以恒,养成一种习惯。在观察方法方面强调以下几点,一是注意观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观察某个器官要注意它和周围器官的位置关系,它与本系统中其他器官的位置关系;二是注意运用“比较式”观察法。如在四肢骨实验中,老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比较下肢骨和上肢骨的异同,特别是相对应位置骨的外形、结构的区别。
3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关键任务是要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将书本知识转换成自己的知识必须通过这样一种能力的培养。人体解剖学不仅仅只是讲解孤立的器官、结构,引导学生去从结构到功能的必然联系也是其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我突出了通过设定临床相关问题来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如在消化系统消化管实验中,就要求学生在标本上演示“当一块硬币,从口腔进入后,如果从肛门排出,会经过哪些器官?”。再比如在脉管实验中,同样让学生在标本上演示“手背静脉输液,通过哪些管道可以到达肝?”。通过这些与临床相关问题的设定,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观察、去解决,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4 表达能力的培养
表达能力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图等,用语言、文字、图形、表情和动作等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并善于让他人理解、体会和掌握。只有具备较好的表达能力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与人和睦相处。在日常的解剖学实验教学中,为充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我采用了“学生老师”上课的方式,即在实验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易于掌握的前提下,选取学生上讲台给其他学生和老师“讲课”师生对其讲课内容进行评价。运动系统的几次实验课我都采用了这种方法,由学生自学10分钟后,选取学生上讲台进行“授课”,学生对其“授课”内容,语言表达清晰程度,语言逻辑等进行点评,老师再对所有同学的表现进行点评,复述知识点。学生参与热情很好,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5 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团队协作能力首先是指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有团队意识,同时要求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有与其他成员进行合作共事的能力。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与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低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3]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体解剖学实验课全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很好的达到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这一目的。
5.1 建立合理的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的建立除常规设立小组长、异质分组外,还依据学生学习的情况,不定期进行小组的重组。
5.2 合理安排合作内容
不是所有的实验内容都要求小组合作,在整个实验中强调一般问题个人组内陈述,疑难问题组内讨论解决,并全班展示。这样既强化了团队意识培养,又兼顾了个人学习能力的培养。
5.3 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我在实验教学中不仅通过集体分值的方式,给予学生鼓励,同时采用随机抽取“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作者单位: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1]汤向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2]张冬霞,浅谈观察能力的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2008(1):104.
[3]张宗胜,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2):78-80.
梁军伟(1962~),男,助理实验师。
段河军(1973~),男,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