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2016-03-27张继晴唐玉林李海生李晓红李志明
郑 翔 陈 昆 张继晴 唐玉林 李海生 李晓红 李志明
(1灌云县植保站,江苏灌云222200;2河南省农科院商丘分院,河南商丘476000;3灌云县农委,江苏灌云222200)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郑翔1陈昆2张继晴3唐玉林1李海生1李晓红1李志明1
(1灌云县植保站,江苏灌云222200;2河南省农科院商丘分院,河南商丘476000;3灌云县农委,江苏灌云222200)
该文结合苏北地区小麦生产现状,针对小麦栽培中管理重点不清、病虫草害防治的关键时期难以把握和应对的问题,从栽培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2个方面进行探讨,重点阐释了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小麦;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除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到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及栽培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要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不仅需要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还需要配套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技术,即良种加良法,才能充分发挥其品质及产量的遗传潜力。小麦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育期都会受到病虫草害的危害,直接影响着其产量,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对于小麦增产意义重大。小麦普遍发生的病害有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和根腐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吸浆虫、麦叶蜂、麦蜘蛛、麦秆蝇麦蚜及地下虫等,草害主要有看麦娘、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和猪殃殃、大巢菜、播娘蒿、宝盖草、荠菜等阔叶杂草。本文针对栽培中管理要点及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关键时期及措施难以有效应对的问题,重点阐释了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草害防治措施,以期为苏北地区小麦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1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1选用良种良种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前提和基础。小麦种植首先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经过多年地试验示范,适宜在苏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小麦品种有济麦22、良星99和烟农19等。播种前应进行晒种,即将小麦种子放在阳光下晾晒1d,以提高发芽率,并在晾晒过程中去除带有病菌的种子和不完整的种子。
1.2整地施肥每667m2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2 500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60kg。将肥料撒匀后,用旋耕机深翻入土,旋耕深度不低于20cm,耕深耙匀,上无坷垃,下无卧垡,土壤齐平松碎净,没有凸凹不平的情况。
1.3精细播种播种量、播种时期和播种深度是影响出苗率、小麦长势及产量的关键因素,播种量过大或过小均影响小麦产量;播期过早易产生老弱苗,提高发病率,播种过浅,种子吸收土壤水分困难,播种过深,容易发生吊根现象[1]。因此,要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播种才能减少病害,获得高产。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拌种,如春泉牌矮壮丰等,苏北地区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10~20日,基本苗16万/667m2左右,10月20日后播种的,每推迟1d,增加0.5万/667m2基本苗。最好采用机械匀播,播种深度为3~5cm,播后镇压覆盖,以保证出苗整齐,便于后期管理[2]。
1.4田间管理
1.4.1苗期到分蘖期从出苗到分蘖,管理的重点是保证小麦全苗、齐苗和壮苗,促进小麦早分蘖[3]。小麦出苗后要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对于幼苗长势较弱的地块可进行叶面喷肥,并在返青期结合浇水追施8kg/667m2尿素,以促进发根和分蘖。对于旺苗可以通过减少浇水等措施进行控制。
1.4.2拔节期到成熟期从拔节到小麦成熟,管理的重点是争取多成穗,促进麦粒饱满。在拔节期进行追肥,每667m2施尿素15kg、硫酸钾10kg,孕穗期追施尿素5kg/667m2。如果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65%时,要进行浇水。抽穗后期由于根系衰老,吸收肥水能力降低,加之养分需求较大,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肥,以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浇水后或降雨时要及时疏通沟系,排除田间积水。
2 病虫草害防治
2.1化学除草小麦田杂草主要分两大类,即看麦娘、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和猪殃殃、大巢菜、播娘蒿、宝盖草、荠菜等阔叶杂草。对于禾本科杂草,可用6.9%骠马40~60mL/667m2,兑水50kg喷雾,用药量不能超过120mL/667m2,否则对小麦等产生药害。对于阔叶杂草,可在小麦拔节前用48%百草敌20mL/667m2,兑水40~50kg喷雾。用百草敌除草时要注意4个禁用时期:播种前或播种后;小麦4叶期前;拔节后禁用;接穗后。施药时,要求温度在10℃以上。也可每667m2用6.9%骠马80mL+巨星1g加水40~50kg喷施,防除单双子叶杂草,春季化除应适当加大药量。
2.2病害防治小麦生育期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纹枯病可用井冈霉素、三唑酮等进行防治,当田间病株率达到10%左右时,可每667m2用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60g,或5%井冈霉素水剂250mL[4],或12.5%纹霉净水剂300mL兑水50kg,对植株中下部进行喷雾,发病较重的地块7~10d后再用药防治1次。拔节至孕穗期白粉病、锈病易发,可667m2用20%粉锈宁25mL,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g,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g,兑水喷雾防治。赤霉病可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三唑酮等药剂,在扬花初期进行喷药预防,若喷药后遇到雨天,4~6d后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20g兑水再次喷药防治[5]。
2.3虫害防治小麦生育期虫害主要有吸浆虫和蚜虫[6]。防治蚜虫可每667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或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10g,对水50kg喷雾防治。防治吸浆虫可用毒死蜱、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等。吸浆虫的防治包括2个阶段,即孕穗期防治和抽穗期保护,孕穗期是吸浆虫的蛹期,此时是防治小麦吸浆虫的关键时期之一。蛹期防治方法是每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200mL兑水5kg拌细土25kg,撒入麦田,随即浇水或抢在雨前施下,效果较好。一般而言,小麦抽穗期与小麦吸浆虫成虫出土期基本一致,整个抽穗期都是小麦吸浆虫侵染的敏感期,是吸浆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在抽穗期,拨开麦拢一眼看见2~3头成虫飞翔,或黄色粘板每10块上粘有2头成虫时,要及时进行喷药防治。当有2/3以上的小麦抽穗时进行穗部喷药效果较好,可用40%辛硫磷,或48%毒死蜱1 5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1 500~2 000倍液,每667m2药液量为50~60kg,均匀喷雾。
[1]郝德有,郝志青.小麦机械化匀播无垄栽培理论与技术[J].北京农业,2014(21):15-17.
[2]刘松华,付桂明.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浅析[J].现代农村科技,2012(1):13.
[3]王簪武.试析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3(9):55.
[4]潘永翠.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22):67,69.
[5]张连胜.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科研农业科学,2015(4):61.
[6]陈友祥,魏宏伟,任明社.小麦主要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应对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91-192.
(责编:张宏民)
S512.1
A
1007-7731(2016)09-54-02
郑翔(1968-),男,江苏灌云人,农艺师,从事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2016-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