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2016-03-27尹剑赵红
尹剑赵红
护理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尹剑1赵红2
通过探讨风险管理在骨科管理中的应用,对骨科病房中存在的风险或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治疗过程中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骨科;风险管理;护理
骨科在外科中极具特点,患者死亡率低而并发症常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容易出现各种风险和不确定的危险因素,护理中潜藏着极大的风险。因此,针对各种风险因素,护理人员对骨科患者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探讨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总结分析骨科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安全隐患和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1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通过识别、评估、处理和评价现有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而采取措施达到系统地避免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是一种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1-3]。护理是一种高风险、高责任的职业,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现代医学的局限性,决定了护理风险是始终贯穿在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风险性是随处可见的[1]。
2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2.1 患者
骨科疾病多是急诊,且多发伤及复合伤等严重创伤者多,加上病情复杂、变化快,患者大多合并基础疾病,受到外伤后,机体防御功能容易遭到破坏,加上精神紧张,易引起其他组织器官继发性病变,很容易发生肺炎、压疮等并发症,存在极大的隐患。患者及家属大多心理准备不足或承受力差,对护理要求相对较高。此外,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医学信息的认知程度也各不相同。有些患者有冒险行为、生活方式不健康、不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工作,可能与医务人员产生医疗纠纷,也会增加护理风险[1]。
2.2 药物
在治疗药物使用中,出现用药不当、药物配伍不当或无效用药等,有可能造成医疗事故,引发护理不良事件。李香娥的文献中指出,给药错误在护理不良事件中居首位[6]。
2.3 护理人员
(1)专业素质。部分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经验不足,各种操作及仪器使用不够熟练,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低资历护士或实习生对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不能全面掌握,不能及时对患者的用药不安全行为予以制止。对于骨科患者,有颈椎损伤患者,在翻身时,如果动作不熟练或者过于粗暴,则会导致患者的呼吸骤停的危险;为脊柱损伤患者翻身时若未保持头、颈、躯干呈轴位而造成损伤加重;在石膏未干燥的情况下搬动患者,造成石膏变形、折断;观察外伤患者时,被一些易于观察出的伤情所左右,而忽视了隐蔽的更严重的创伤。还有对疾病的潜在并发症预见不足,如长骨干骨折,在伤后72h易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易发生深静脉栓塞;前臂及小腿挤压伤后易发生骨筋膜间隙综合征。在骨科护理中,缺乏预见性思维,无个体针对性,无观察重点,致使伤后发生致命的并发症时才采取对策,会延误治疗时机,导致护理风险发生[1]。
(2)法律意识。护理人员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淡漠,在工作中存在着重治疗、轻记录的不良现象。
(3)护患沟通。骨科患者多是意外损伤,患者及家属情绪大多比较急躁,护理人员若未能站在患者的角度,或缺乏耐心和关心,只顾着忙于医嘱而未及时安抚家属情绪,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意识、缺乏沟通技巧,易引发患者的强烈不满,导致纠纷。再者,护理人员如果没有及时将医院的相关规定、护理操作可能存产生的风险及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及家属,或者只口头告知而未做记录,易引发护患纠纷,增加护理风险。
(4)护理文书。护理文书可以提供宝贵资料,包括为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管理等,也是重要的法律依据。目前临床上存在的护理文书问题包括记录不够及时,不能做到随时记录,尤其是病情加重或出现变化时记录不及时,大多在抢救后才回忆补记。同时,有些记录描述缺乏客观性、连续性和动态性,影响护理记录的可靠性[2],为发生护理风险时护士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埋下了隐患[3]。
2.4 护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未建立健全,操作流程不尽合理、完善,缺乏应急预案,护理记录偏于简单且有遗漏等,都会导致护理隐患的发生。护士对制度执行力不足,未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护理制度、抢救制度等。如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或已有的制度未落到实处就会造成责任风险,对患者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2.5 病区环境
骨科患者大多行走不便常需借助辅助工具行走,地面湿滑、灯光灰暗时易发生摔伤造成再次骨折;入厕时无辅助设施造成意外事故发生;老年人未加护床栏易发生坠床;患者在牵引过程中牵引装置无防护被他人不慎碰撞对患者造 成损伤, 病区环境的不完善使护理工作处于被动,导致护理风险发生。
3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3.1 加强法律教育、风险教育,提高风险识别
首先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五个风险管理意识:查对意识、检查意识、岗位意识、素质意识、法律意识[4]。针对患者的安全问题,对每例新入院的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同时要制订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分析现状及问题,不断找出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实施护理质量监控,落实各项核心制度。
3.2 加强药品管理
各种物品要使用安全标识。高危药品单独定点存放并要有醒目的标识,制剂与针剂分开放置。护士配药时,应避免被打扰。患者多途径给药时,不同途径的药品挂不同的输液架,应用不同颜色挂有醒目标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用药错误。
3.3 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
针对骨科护理特点,科内要有计划地组织业务培训,定期进行考核,做到专科技术熟练,考核优秀。此外,培养医护人员敏锐的观察力和提高预见性护理思维的能力,还要加强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增强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预见性护理思维的训练。此外,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在工作中充满热心、耐心、细心、爱心,疏导不良心理,取得信任和理解,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3.4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首先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成立风险预案管理小组,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其次是要狠抓关键环节,规范职业行为,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种护理操作规程。再次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合理而充足的护理人力配备,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
3.5 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
加强护理记录的书写培训,设置各种护理记录的标准样板,描述病情要客观、准确、连续、规范。
3.6 营造安全的病区环境
护士长应主动介入病房的基础设施建设[5],降低老年患者管理的风险。病房物品应摆放整齐,有充分的照明,地面保持清洁、干燥,通道无障碍物等,避免因环境管理不善引发的风险。建立醒目、温馨的护理警示标识卡,对护理人员和患者都可起提醒、警示作用,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4 小结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健康知识的普及、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医院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护理风险防范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如何避免护理风险, 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保障安全的护理服务,是护理管理者应积极应对的课题。因此,加强风险管理,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于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院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1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南华大学护理学院)
[1]李红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上旬版,2011,9(5) : 1191-1192.
[2] 何婷,杨彩云,张子辉.护理风险应对策略[J].护理实践与研究:下半月版,2010,7(22):93-95.
[3]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9-920.
[4]李香娥. 43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 7(19):69-71.
[5]曾选飞,黄金. 护士工作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及医疗纠纷的防范[ J ].中国护理管理,2006,15(10):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