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患者的安全认知分析
2016-03-27李彩霞
李彩霞
输血患者的安全认知分析
李彩霞
目的:调查我院输血患者对安全输血的认知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降低输血中遇到的风险。方法:自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我单位100例输血患者对安全输血的认知程度和需求。结果:输血患者对涉及输血不良反应、自体输血等内容的认知相当欠缺。结论:应该持续性的对输血患者进行安全输血知识培训,保障输血安全。
输血患者;对输血的安全认知
输血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但输血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问题,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往往被大众忽视,按发生的机制分为:①免疫性反应:发热、过敏、溶血反应、输血后紫癜、移植物抗宿主病、推迟肿瘤缓解、促进肿瘤复发。②非免疫性反应:细菌污染、输血传播疾病、长期输血反应。特别是2002年我国已有100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接受HIV阳性血制品感染HIV的可能性接近100%,这对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众的输血安全意识仍令人担忧[1]。为了解临床患者的输血安全意识,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现报道如下。
1 选取的患者资料
选取我单位2015年6月-2016年6月住院患者,因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血容量减少、严重肺心病等各种原因进行输血治疗共100例。其中输注全血2例、输注红细胞悬液61例、输注血小板21例、输注冰冻血浆16例。1例患者输注血制品时发生寒战,1例患者出现输血后发热,2例出现输血后皮肤瘙痒,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
2 方法
(1)本次研究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 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①输血健康教育相关基础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②患者健康教育培训方式需求情况调查[2]。
(2)调查方法:采用无记名问卷形式开展调查,事先向被调查患者就调查的目的及答卷要求进行相关解释说明后,以选择题形式答题。并发放问卷100张,实际回收100张,有效问卷98张,有效率是98.0%
3 结果
98份有效问卷中患者输血知识正确认知情况:血液制品由血站专采专供(72.3%)、输血存在感染疾病风险(68.1%)、国家有无输血相关立法(63.2%)、全民无偿献血制度(57.4%)、现代医学提倡成分输血(52.17%)、血液制品是否有营养作用(45.6%)、是否提倡输注最新鲜的血液制品即所谓的热血(37%)、输血存在不良反应的可能(33.4%)、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和临床表现(21.2%)、自体输血的优点和主要方法(11.8%)
患者对输血安全培训方式需求调查结果:专业医务人员提高免费健康讲座(90.4%)、广播电视媒体(82.3%)、网络新兴媒体(58.6%)、报刊杂志健康专栏(53.2%)、输血知识宣传手册(42.3%)、亲友间交流(30.0%)
4 讨论
(1)输血安全性认识差异的原因:文化程度高的输血安全意识较强,文化程度低者输血安全意识淡薄,这是因为,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平时比较关注输血安全等医学卫生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较强;农民输血安全意识普遍低于城镇居民,这是因为,在农村受传统观念影响,相当一部分人把血液当补品,认为输血可以强身健体,但不了解可能会感染其他疾病;危重患者及家人往往考虑的是治病救人,对输血安全性考虑较少,只有在病情稳定的时候才会重视输血的安全性。
(2)有针对性开展宣传教育 血液传播性疾病已严重威胁着输血的安全,经输血及血制品引起的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等近20种感染性疾病。加强输血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输血安全意识,是科学输血、合理输血、安全输血的前提[3]。而全民尚未建立起保护意识,只知道输血可以健体,可以救命,看不到输血所带来的危害。要告诉人们输血没有绝对安全,能不输血的尽量不输,必须输的应尽量采用成分血,有条件的提倡自身输血,因为自身输血最为安全,既可防止输血感染疾病和免疫不良反映,又可避免输异体血的不良后果稀有血型或特殊患者(LGM缺乏等)更宜自身输血,降低被感染率。在输血前要进行输血安全教育,医生要告诉患者或家属输血风险,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提高患者或家属的安全意识。护士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输血也有风险,输血次数越多,感染危险越大,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风险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调查提示应把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和病情危重患者及家属作为重点宣传教育对象,把输血的负面危害、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的优点等输血安全知识给大众,提高全民的输血安全意识。
(作者单位:安阳市中医院输血科)
[1]王剑英临床输血患者安全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年2期96
[2]刘寓鄂西北某院患者输血知识认知情况及教育需求分析[J]价值工程,2011,27期319
[3]姚向阳住院患者输血安全认知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护理,2006,6(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