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分析
2016-03-27王平
王平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分析
王平
目的:对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进行讨论与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危重患者30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150例,对照组患者1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抢救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抢救方法,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相比对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较高。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抢救成功率两方面的指标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全程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抢救,救治效果良好,护理满意度与抢救成功率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急诊;抢救;危重患者;全程护理
急诊抢救要抢救人员尽快开展急救活动,缩短患者接诊到导管室、急救准备、确认、急诊室前处理等工作的时间,而医护人员的抢救速度和抢救质量对于抢救结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优化抢救流程对、减少护理、治疗、诊断、转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可以为挽救濒死的患者赢取时间。本次实验选取危重患者300例,对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进行讨论与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危重患者30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150例,对照组患者150例。实验组患者中,女性患者71例,男性患者79例,年龄最大75岁,年龄最小22岁,平均年龄48.34±9.92岁;对照组患者中,女性患者69例,男性患者81例,年龄最大77岁,年龄最小25岁,平均年龄45.56±8.72。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疾病类型、年龄以及性别三方面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院前抢救或急诊接诊接回急救患者,护理人员依照常规对患者实施抽血化验、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吸氧、卧床休息等护理手段,抢救手术完成后送到导管室。
1.2.2 观察组
急诊拉诊流程采用护士负责制,在十分钟内必须对患者时行确诊且立刻在患者左下肢建立静脉通道,抽血检测患者的心肌标志物、凝血系列、心肌酶学、血常规等指标,向患者家属询问患者病史,结合患者的心肌标志物、心电图等资料确定下一步的诊疗方案。在接到呼救信息后立即出诊,医护人员在救护车入与患者家属或现场医生进行电话沟通,指导前线人员对患者采取吸氧措施,安抚患者情绪,最大程度上稳定患者情绪;救护车赶到现场后,对患者实施输液、解除患者疼痛、面罩吸氧等治疗手段,现场用药,监测生命体征;抢救完成后送至手术室,在搬运患者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动作动轻柔、平稳并且迅速,保持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取仰卧位。接上氧气之后,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和静脉通道,避免患者出现输液管脱落、移位和扭曲现象,在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疼痛情况、心率、血压、呼吸、神志等情况进行持续的观察,准备好气管插管、吸引器、除颤器等物品,对患者进行不间断地监测、护理、救治并做好记录;通知主治医生和医护人员做好手术准备。在确诊工作完成之后,对于已经确诊的急救患者进行留置针处理并进行碘过敏实验;协助患者更衣,右腹股沟备皮,嘱患者排尿,安抚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情绪。
对转运风险以及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携带护理记录单,病历、氧气简易呼吸囊、监护仪、除颤器以及相关资料,将患者送至相关科室,抢救人员向新介入的医生交待患者用药情况以及当前病情。
1.3 评价指标
1.3.1 抢救成功率
遵循急救脱险标准等方面的指标,严格遵循抢救流程,稳定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安全转运至相关科室。
1.3.2 满意度
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调查护理人员与急救患者对于急救流程的满意度,采百分制。
1.4 统计学分析
本实所得出的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当P>0.05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χ2检验来对功能和症状进行比较;±s用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抢救成功率:本实验所选取的150例实验组患者中,抢救成功143例,抢救成功率为95.33%.本实验所选取的150例实验组患者中,抢救成功126例,抢救成功率为84.%。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方面的指标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对于急救流程的满意度为84.89±5.01分,护士对于急救流程的满意度为90.82±4.91分。实验组患者对于急救流程的满意度为93.91±4.09分,护士对于急救流程的满意度为96.48±0.35分。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以及护理人员急救流程满意度方面的指标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急救患者来说,无论是医疗护理、急诊室治疗还是院前抢救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急救质量,医护人员需要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例护理工作更加程序化、标准化,加强不同急救环节间的配合,避免浪费过多的时间,把握好治疗时机。医护人员之间一定要相互监督,紧密配合,遵循基本的医嘱规范但也不可以被医嘱规范后限制,灵活施用各种抢救手段.在实施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中,护士培训、护理质量控制及评价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从而更加完善急诊护理流程,提高救治成功率。急救工作完成后,督促患者家属为患者准备低脂、低盐且更加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米汤、豆浆等,直到肠胃功能恢复正常后才可以放宽饮食范围,在接受护理的时期内,要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促进患者排便。
综上所述,采用全程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抢救,救治效果良好,护理满意度与抢救成功率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人民医院)
[1]钱琼.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15:1433-1434.
[2]罗美香.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服务的效果探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24:3090-3091.
[3]黄小芳.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实施效果[J/OL].中国医学工程,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