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贸易便利化问题研究※
2016-03-27金泽虎
●付 强 金泽虎
长江经济带贸易便利化问题研究※
●付 强 金泽虎
关于贸易便利化的议题最早是从1960年欧洲经济委员会所着手的研究开始的,多集中于通过相关的指标与数据来佐证这一议题的合理性以及影响贸易便利化的因素分析;国内关于贸易便利化研究起步较晚,既有规范分析,也有实证分析。在对长江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的研究领域里,焦点主要集中于影响长江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在追求贸易便利化目标进程中的对策与措施的研究。这些措施中以实现通关一体化为代表,贸易便利化设施建设则必须充分体现于关键领域与重点区域。
长江经济带;外贸便利化;区域合作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之下,结合时下供给侧改革的热点话题,推进“长江经济带”贸易和外贸便利化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各国对贸易便利化的深入探究和提出具体方法的过程中,能正确估计贸易便利化带来的收益大小和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的国家,可以率先在国与国之间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贸易便利化符合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今后国与国开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长江经济带要实现贸易便利化目标,必须总结梳理这些中外研究成果为我所用。
一、关于贸易便利化的理论研究
(一)国外研究综述
自二战结束以来,各国在进行相互贸易的过程中存在着复杂的交易程序,逐渐引发贸易国之间的不满。为了降低各个贸易国之间的交易成本,贸易国之间呼吁简化货物交易程序,促进相互之间的贸易便利化以规避上述的缺陷。从1960年开始,欧洲经济委员会开始研究如何使贸易更加便利化。UNECE认为在各国进行贸易的过程中,贸易便利化可以提升各国的经济效率与福利水平,通过相关的指标与数据来佐证这一论点的合理性。OECD认为出口的繁杂以及清关的杂乱造成了大量的贸易损失。在货物的进出口环节上,尽可能的简化手续可以削减相应的成本。时间成本的因素也在考虑之内,通关时间越短,某些货物的品质也就越好,会给相关的出口国带来更多的福利。反之,很可能造成某些特殊货物的品质变坏,阻碍了贸易国之间贸易便利化的开展。[1]
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外关于贸易便利化的研究之后发现,我发现影响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WilsonMannandOtsuki(2003)设定了贸易便利化评价体系指标是港口基础设施、口岸环境、监管环境、跨境电子商务的效率,这四个大的指标。进而直接引用引力模型复合计量出4个指标与贸易流量、存量以及国民福利、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他利用四个指标对贸易便利化进行量度、说明,最后综合其他方面的重要因素得出自己的独特看法:Wilson通过研读了大量关于亚太多数国家的贸易条件与现状,提出了货物的清关关流量和口岸的清关效率是密不可分的,各个国家通过提升自己口岸的清关效率,削减行政成本可以显著增强货物的清关流量,从而起到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相比于Wilson等人的研究,APEC也提出过相关方面的研宄内容。APEC提出贸易便利化相关影响的标准包括口岸效率、国际标准、规制环境、流动性、电子商务、港口环境等影响因素。用以上影响因素,通过相关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各个贸易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这从一个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出了各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国际间的比较也为便利化水平较低的国家提供了参照[2]。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贸易便利化研究起步较晚,基本上是在国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出自己的新颖看法。孙衷颖(2009)通过对科斯交易成本理论、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和共同市场理论进行概括、总结、分析之后,说明了进行自由贸易和贸易便利化的合理性,其中进一步阐述贸易便利化的可行性[3]。娄万锁(2010)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从经济、政治、制度三个源头方面对贸易便利化进行阐述,认为贸易便利化的经济根源是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政治根源是国家利益与利益集团,制度根源是路径依赖。通过三个层面的详尽论述,描绘了便利化给本国贸易本身带来的影响。[4]孙毅彪(2009)认为国家进行变革使得本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准的提高,可以使国民福利和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升和优化。[5]由此可见,影响贸易便利化的因素千差万别,从而使很多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应运而生。
段景辉,黄丙志(2012)在探究贸易便利化相关过程中,引用了全球竞争力报告和全球贸易投资便利化报中的详实数据,对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在制度环境、金融环境等四个领域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了国际的横纵向比较,以科学的方法阐述了相关指标是如何影响贸易便利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说明。就如何提高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他们在相关研究中给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6]王冠凤、郭羽诞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便利化研究》中提到,该定义包含贸易业务的环境、海关和制度环境的透明度和专业化,要积极适应新时期国际的新标准和参与国际贸易体系规则的制定,这样来提升自己的贸易便利化水准。[7]贸易便利化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中国政府、行政部门减少干预,减少通关手续,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货物的进出关效率。自中国真正融入贸易便利化的大潮之中,中国的经济增长依赖于贸易便利化进展迅速。通过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与论证,可以看出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性,并不是纸上谈兵的泛泛而论。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同样面临严峻考验。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贸易便利化实现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实现中国经济“软着陆”成为了国家或者部分经济区域所共同面对的话题,长江经济带也不能独善其身,需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建设好这一宏大的构想。
二、影响长江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的因素评析
长江经济带是中央政府在当今面临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下所构筑的宏伟良策,也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的开放开发战略。长江经济带是涵盖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我国东中西部的地区均有涉及其中,也是我国的轻重工业,服务业的集聚地,经济产业分布密度最大、行业内涵广度最深的经济地带,建设好长江经济带这一构想,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长江经济带拥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如何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所以要在这个广阔发展空间里要加快推动整个经济带的贸易便利化。
(一)WTO的推动及《贸易便利化协议》的获批
区域合作协商以及各国之间关于自由贸易区的签订安排的逐步完善有利于深化贸易便利化。WTO以及自由贸易区中的各成员国的相互配合为贸易便利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在此基础上,未来成员国之间积极协调政策措施,推进合作协商机制的建立,是贸易便利成为制度化的措施。例如:中国近几年与韩国,新西兰等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区以及相关的服务贸易协定,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中国国内的经济模式逐渐转型。同时《贸易便利化协议》的达成将大大推进其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自由贸易的手续的简单化,中国作为成员国之一,使得中国的重要区域——长江经济带内的各省市要利用这一机遇推进自身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一直以来通关成本是各主要贸易主体的主要成本,如何削减通关成本,各国各企业一直在寻求解决之道。因为一系列繁琐的通关程序在消耗了大量的经济与时间成本,阻碍了相关国家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如何缩减交易与时间成本,当参与各国真正实施了《贸易便利化协议》的规定之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成本必然会巨幅缩减。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长江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的建设与发展可以借鉴此协议,各省市之间要相互配合,尽量减少行政干预,营造健康的通关一体化环境[8]。
(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与配套
在2015年,我国发起并成立了多边性的金融机构(亚投行),多边机构的成立,可以弥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与相关参与国家的基础设施资金不足的缺口。基础设施资金的到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带区域沿线各省市和有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加速沿线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经济带区域内部的要素互补,这也是实现“长江经济带”与相关国家开展贸易便利化的基础。可通过沿线省份共建跨境运输合作项目,最大化的运用资金和挖掘现有道路的运输潜能,尽量提升货物的跨境运送效率;要改良优化沿江沿海省份的海关口岸基础设施,提高过境货物的通关效率;解决现有铁路运输建设的问题,同时推动高速铁路的建设,充分发挥海陆空联运的优势,提高运输便利化程度。加强长江经济带内贸易便利化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解决技术方面的难关问题,经济带内各省市海关实现电子报关和通关,从而节省货物清关的时间成本。同时利用好国家建设大数据中心这一契机,充分实现信息与数据的流动便利化。长江经济带内各省市应充分共享信息来源,保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增加贸易的公开性、公平性。
(三)金融领域的合作与支撑
中国与世界各国要加强基础设施、商品贸易以及技术合作,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得出有关国家在金融领域积极协作,对国家之间的贸易便利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金融业通过为相关国家或者企业提供融资、汇兑、结算、等金融工具,政府通过宣传和引导,将各企业与银行连线起来,提高企业的金融防控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区域投资贸易便利化,投资的便利化是贸易便利化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表现维度。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的主要经济地带,利用好金融合作这一大前提,在提升经济带内金融水平的同时也可以促进经济带整体投资便利化的开展。具体来说,在金融协调、监管层面,建立完善的支付结算、金融监管与跨境征信的硬件措施与制度安排。为中国与世界主要搭建良好的支付结算体系,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可降低长江经济带内各企业的贸易投资的汇率风险与结算成本,形成监管机制,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同时别国也可以用人民币对长江经济带内企业进行直接投资。在金融服务层面,鼓励长江经济带内的金融机构走出国门,去往相关区域并结合自身的情况开展相应的金融服务业务,提高在能源矿产、基础设施、农业、银行业以及证券业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此外中国还需要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建立人民币的输出与回流机制,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使人民币成为大宗商品的计价、结算与储备的货币[9]。在完善长江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的过程中,区域内与域外国家开展外贸合作可以降低金融风险,同时可以促进长江经济带金融对外开放与发展。
三、关于长江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的措施
(一)长江经济带内重点领域的贸易便利化建设措施
一是完善金融重点领域建设,积极打造域内节点城市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在长江经济带内建立上海为金融中心,加强与域外国家的金融的合作。为大宗货物贸易、物流、定价等一揽子交易提供合作平台,建成相关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逐步构建功能齐全的安全的金融生态系统。要完善支付结算、金融监管和跨境征信方面的制度建设,建立良好的支付结算体系、全面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最终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为各国之间的金融便利化打下坚实的基础,金融便利化也有助于国家之间的贸易便利化。
二是提升服务领域的水准,完善服务支持。近年来,中国积极进行贸易便利化软环境建设,通过资金投入,提升了贸易通关中的技术水平,提高了通关效率。例如,中国大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重庆建设了面向中亚、南亚等地区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与阿里巴巴、京东等中国知名的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在国家的重点培育政策大力支持之下,打通了进出口贸易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提高了贸易便利化服务水平。对整个经济带的其他城市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具有示范作用。此外,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各成员国之间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协定,中俄、中哈和中吉先后实现了贸易本地结算,缩减了不必要的清关手续,减少了外贸企业的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10]随着“一带一路”规划的不断扩展,长江经济带上的大量节点城市要运用国家建设外贸便利化的大环境,带动长江经济带整体战略的成型。
三是人民币国际化领域做出傲人成绩。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经济带贸易便利化。通过支持长江经济带内各企业去外国投资,也为境外企业提供低息的人民币贷款业务,努力使人民币“走出去”,获取别国的认可,为中国金融的腾飞注入新的元素与活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实现长江经济带金融服务业的繁荣。另一方面,做好人民币的“回流”机制,国外企业和机构可以以人民币贷款直接购买自己所需的相关技术、商品,此外还可以以投资给国内的企业或产业项目的方式使人民币“回流”。中国人民币已确定在2016年10月1日加入了SDR,成为了一揽子国际通用货币之一,人民币也开始逐渐成为各国都接受的计价,结算以及储备货币。加上随着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系统(CIPS)的上线,加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设,提高人民币跨境清算效率、满足各种交易需要并确保其安全性。这样可以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以后经济带各省在进行外贸交易的时候,可以和别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人民币的结算和交易工作,大大的降低了货币的汇兑和结算风险,同时也方便了各国企业的经济与金融往来。
(二)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通关一体化措施
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通关一体化战略的认识与内涵拓展,使我意识到了现代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各种信息流的汇集与衍生基础上的,信息的及时到达可以降低很多的贸易摩擦。长江经济带实现区域通关一体化后,将加快经济带内各企业集散、配送等物流服务信息与配套程序的便利化,也将促进经济带内商品批发、电商等服务业的繁荣,所以加快形成区域通关一体化已成为应有之义。
自2014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内的海关区域实行通关一体化改革,长江12个关区也逐渐纳入了区域通关一体化,意味着长江经济带实现了“12关如1关”。长江经济带内通关一体化的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遵守市场规律和优化行政资源配置,对长江经济带海关的通关监管与服务设施的资源整合、要素分工颇有益处。打破了行政区域界限,在经济带区域内部打造了统一的申报平台、风险防控平台、专业审单平台和现场作业平台,实现经济带内内企业自主选择报关纳税和货物验放地点,形成海关统一高效执法,以便实现经济带内的贸易便利化。在通关一体化后,长江经济带内各企业审单便利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长。如果大部分省市的通关工作达成了一致,意味着通关成本的降低和货物清算效率的提升。全面达成通关一体化的措施后,经济带内海关的报关单量将占全国海关总报关单量的70%,意味着大量的货物清单进入清算效率最高的地区,并将为企业节省通关成本15%到25%。而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就体现于此,政府提供通关的便利措施,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审批手续和环节,企业通关成本随之降低。而且各地海关将按照统一规范和制度为企业服务,使企业在各地一视同仁。既在减轻了行政压力的同时,也释放了对企业的管制要求,可谓真正的“简政放权”。
通过以上的各类措施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长江经济带实现对外贸易便利化,也由此可以带动整个经济带地区人民经济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而通关一体化的政策的实施也符合当下中央的“简政放权”和“供给侧改革”的多项政策的精髓,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三)长江经济带重点区域贸易便利化的建设措施
一是利用好长江黄金水道,上海作为经济带中的贸易便利化程度最高城市,要以国家战略为支撑,带动长江经济带中经济落后省市的贸易便利化水准。上海市要与经济带区域内中西部地区做到要素互补,战略对接,推进长江经济带的整体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沟通全球各大港口城市的海上运输通道,深入推进我国自东向西的开放格局与水平。将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协调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将上海建设为国际航运中心,上海作为中国的知名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海关口岸,可以借鉴纽约做为范例,将上海打造为世界性的金融中心,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金融业快速发展。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为域内其他省市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借鉴作用。经济带内其他省市依托上海市的“龙头”效应,做好产业承接,要素互补。最后整个经济带形成合力,成为世界令人为之称道的经济带。沿江港口要积极推进与域外国家的海上运输合作、促进国家间相互贸易与投资。实现国家与国家之间,我国三大城市群的产业对接与分工,完善贸易便利化的机制,最终促成长江经济带和相关域外国家的贸易便利化一体化的形成。
二是要发挥云南省的特殊地理位置作用,云南省作为成渝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建设面向邻近国家与地区的运输通道体系。同时,利用各种手段与措施(资源互换、优惠贷款),进一步改善口岸公路交通条件加快推进区域内重点航道整治,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货物过境疏散能力和通关效率,近而推动贸易便利化的快速发展。加快构筑中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物流大通道建设,面向广阔的亚欧大陆的国家积极加强和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利用好现有的中欧班列、建设航空港和货物中转基地,强化区域货物物流集散效应。更要从供给侧改革的侧重点入手,沿江省市政府要转换思维,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创建良好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沿江节点省市(重庆、武汉)相关部门要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一条心,在实际行动中形成一盘棋,解决在贸易过程中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问题。增强长江经济带内部区域的航空港和海关口岸吞吐能力,海关之间互相要配套协作,合力打击不法行为,提升整体的运输便利化水平,推动贸易便利化的繁荣。
三是要建立运输便利化机制。在国家层面,中国要充分利用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合作机制、以及中国发起的与一系列相关国家签署的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合作机制,建立国家间的高效协调机制。与周边国家在开发陆海空立体式联运等方面展开响应的讨论与合作。在国际层面,中国政府应在国际上大力宣扬、拓展与他国政府的交通领域合作,应用我国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扩大交通运输设备和相关人员“走出去”的规模,推动“中国标准”在海外推广和应用,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可以为长江经济带内的相关从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保驾护航。在国内层面,协调好战略衔接,改进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之间的运输便利化措施、削减因沟通交流不畅通而造成的行政成本,加强相互之间运输的效率。在上述有关条件的铺垫下,构筑好运输便利化的成果。
综上所述,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贸易便利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给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无穷的动力。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构建,在长江经济带如何实现自身的贸易便利化,成为了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这些研究,不仅有贸易便利化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分析。也包括构建贸易便利化的相关措施建议,所有这些研究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水平,促使我国尽快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为处于“经济新常态”之下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诸多方法和参照建议。这个议题的纵深挖掘还在继续,学术界的追求依旧任重道远。
[1]唐琼.丝绸之路经济带下贸易便利化的研究综述[J].商,2015(28).
[2]Wilson J S.Trade Facilit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Measuring the Impact[A].World Bank Poli⁃cyResearchWorkingPaper,2988[C],2003.
[3]孙衷颖.区域经济组织的贸易便利化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9.
[4]娄万锁.贸易便利化理论根源探析[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0(01).
[5]孙毅彪.合作推动贸易便利化,共同应对挑战[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0(03).
[6]段景辉,黄丙志.贸易便利化水平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发展,2011(07).
[7]王冠凤,郭羽诞.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便利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4(01):66-68.
[8]杨荣珍,王玮.贸易便利化协议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4(11).
[9]成贵,丁志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互利合作[J].苏州大学学报,2015(01).
[10]程中海.罗超.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理论、实践与推进[J].石河子大学学报,2015(02).
2016-04-13
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47(2016)03-0057-05
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高等学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建设点项目(项目编号:TS1Z248)阶段性成果。
作者及单位:付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国际商务专业研究生;金泽虎,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安徽 合肥 230601)
责任编辑 李 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