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有机农业发展比较及中国有机农业的热点难点问题解析

2016-03-27孔四新李海奎Shuya崔建平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0009世纪神农北京国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0007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0009加利福尼亚大学美国圣地亚哥909河南省济源市水利局河南济源60

农学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有机农业发展

孔四新,李海奎,Shuya K,崔建平(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0009;世纪神农(北京)国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0007;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0009;加利福尼亚大学,美国圣地亚哥909;河南省济源市水利局,河南济源60)



中外有机农业发展比较及中国有机农业的热点难点问题解析

孔四新1,2,李海奎3,Shuya K4,崔建平5
(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094;2世纪神农(北京)国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73;
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91;
4加利福尼亚大学,美国圣地亚哥92093;5河南省济源市水利局,河南济源454650)

中国的有机农业认证面积居全球第四位,整体水平较低。存在问题有:有机产品单元规模小、产业化水平和附加值较低;单纯强调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而忽视生态协调、环境友好的理念和实践;现代生物防治技术、生物肥料技术、除草技术研究和推广滞后,不能满足有机农业规模发展的要求,生产成本高;山区有机农业基地的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土壤和大气污染对有机农业带来新的安全风险;国内有机认证尚未与国际接轨,缺乏国际竞争力。笔者就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将有机农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普及教育和宣传;国家对有机农业项目重点扶持;开展国家层面的特色有机农业规模基地规划;完善有机食品专业人员的资格认定、职业规范,建立有机农业诚信体系;各大院所、有机农业相关机构和生产企业应加强合作,促进有机农业产学研结合,延长有机农业产业链;重视山区有机农业的水土保持问题,加强对区域有机农业基地土壤和大气污染的防控和预警;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切实可行的有机农业标准体系,推动国际间有机证书的互认,提高中国有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有机农业;问题;对策

0 引言

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的核心是依循自然法则及生态学理论,通过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其实质是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拒绝施加化学肥料、化学农药、人工合成生长调节剂和化学添加剂,拒绝采用转基因技术及其产物[1-3];倡导安全生产、健康消费及环境友好的理念。作为可持续农业的高级形式,有机农业在当今大气污染加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生态日益恶化的背景下被解读为“高端农业”、“塔尖农业”,居于当代农业的前沿。有机农业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积极而广泛影响。发展有机农业,可促进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机农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存在核心集成技术缺乏,不能满足有机农业规模发展要求,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带来新的安全风险,国际竞争力差等问题。笔者在对中国与发达国家有机农业发展比较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中国有机农业在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所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其发展对策,对中国有机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中外有机农业发展比较

德国和瑞士是20世纪初世界有机农业的发源地。当时,相对于石油农业而言,有机农业只是基于生态协调及环境保护的一个美好理念,还没有演变为实践运动。随着现代石油农业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的负作用加剧,世界普遍认为:现代农业的高度机械化,化肥、农药、激素等农资的工业化生产及大量施用,在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生态平衡破坏、资源衰竭、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大面积灾害发生可能性加大、人类奇异病患增多等一系列问题。

“有机农业”一词最早由英国植物病理学家Howard于1940年正式提出,此后美国的罗代尔建立了世界第一个有机农场——罗代尔农场(Rodale Organic Farm)[2-3]。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陆续建立起有机农场及有机农业机构:日本首先成立有机农业研究机构;其后,欧洲于1972年建立全球性非政府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OrganicAgriculture Movements,IFOAM),IFOAM标准现成为全球有机农产品的权威性标准,其基本标准涵盖植物、动物生产及加工诸多环节,IFOAM监控体系IOAS(International Organic Accreditation Service)准则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权威监督机制;欧盟于1991年制定的有机农业规程EEC 2092/91,细化了有机农业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贸易、检查、认证等全过程;现行的EC 834/2007是在1991年规程的基础上改进后颁布实施;日本的JAS (Japanese Agricultural Standard)有机农业标准(2001)和美国的NOP(National Organic Program)有机农业标准(有机产品包装指定标志“USDA Organic”,2002)[3-7],这些在世界有机农业发展进程中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后,世界各国积极推行有机农业研究与实践,截止2014年,全球实施有机农业的国家共164个,全球有机食品年销售总额达640亿美元[8-11]。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有机农业理念并开展实践。1994年,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成立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rganic Food Development Center of SEPA,OFDC),负责全国有机产品标准制定和认证工作。2003年起,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家认监委)行使全国有机产品认证认可的管理行政权,实现认证与管理权分离[1-2]。2005年,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 19630正式实施[2,4]。此后,中国的有机农业产业进入规范化的快速发展时期。据国家认监委统计,截止2003年底,全国获有机认证的单位共540个,有机耕作总面积34.26万hm2,有机产品总产出82.31万t;2005年底,全国获有机(含有机转换)食品认证单位共约2000家,其中有机认证种养总面积169.4万hm²,总产量307万t,有机转换期种养总面积61万hm2,总产量为181 万t,获有机认证的野生采集总面积208万hm2,总产量5万t;截止2012年,全国有机食品获证单位798家,认证产品总数4360个。由于中国有机农业产业发展迅速,《2012全球有机农业年鉴》第13版首次推出中文版。据FIBL(瑞士有机农业研究所)和IFOAM(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编写《2014全球有机农业年鉴》第15版(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Statistics& Emerging Trends 2014)显示,全世界共有3750万hm2有机农田(包括有机转换农田),有机农田面积最大的地区分别是大洋洲(1220万hm2,占世界有机农田总面积32%)和欧洲(1120万hm2,占世界有机农田总面积30%)。亚洲有机农田面积320万hm2,占世界有机农田总面积9%。有机农田面积最大的国家分别为:澳大利亚(1200万hm2)、阿根廷(360万hm2)、美国(220万hm2)[8-11]。美国既是经济大国,又是农业强国,虽然其农业人口仅为1.5%,农业体系却高度发达,有机农业亦领先世界。中国共有140万hm2有机农业土地,排名亚洲第一,有机种植面积排世界第四,数量虽多,但销量却远不及欧美。全球有机产品销售市场96%集中于北美和欧洲,亚洲地区主要集中在日韩两国,中国市场额较低[6,12]。中国的有机农产品目前主要以植物性产品为主,动物源性产品比较少,野生采集有机产品量增长较快;植物性产品中,以传统茶品种和粮食作物的比重大,有机茶和有机大米等是出口主产品;市场需求较大的果蔬类(特别是水果干果类)有机产品的发展缓慢;中国有机产品品种单调,超过80%是初级、鲜活农产品,而在欧美等有机农业发达国家,80%则是深加工产品[13-17]。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特点:(1)发展速度保持高增长,产品开发加快;(2)有机农业理论和认证体系基本完善,产业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3)区域比较优势开始得以显现,部分地区成为有机食品集中产区,区域性有机农业已有雏形;(4)有机食品深加工薄弱,市场份额小。中国有机食品市场所占份额低于0.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因此就中国有机农业而言,尚处于初级阶段或成长期。

2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有机产品单调,规模和结构优势小,深加工和产业化水平低,供给不足

中国现有有机认证产品生产单元规模普遍偏小,有机种植面积占比低,仅占总可耕面积1%左右,与世界整体水平(5%~10%)相比差距较大;中国有机产品生产总量占农业生产总量的0.1%左右,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5%)[12-16]。中国有机产业不仅在生产面积、产量上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缺乏结构性优势:植物类产品占86.7%,动物性产品占7.1%;有出口优势和市场需求的中草药产品规模小,发展慢;有机产品深加工产业滞后,多为初级产品且成本高,深加工产品少,有机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尚未成熟;当前中国的有机产品供给不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

2.2单纯强调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而忽视生态协调、环境友好的理念和实践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人们片面地理解和认知有机产品为“最安全的食品”,不管是生产者、消费者还是监管层,都过多强调和监测最终产品,而忽视生产过程的生态协调、环境友好的理念;没有把有机农业放在生态文明和循环农业的战略高度来认知[13-17]。有机农业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强调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让健康产品的安全生产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实现和谐而完美结合,这种可持续的发展观应当作为有机农业的核心。

2.3现代生物防治、生物肥料、除草等关键性有机农业技术研究滞后,有机生产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有机农业的生产体系有其特殊性,近年来,由于现代农业过分依赖化学农药、兽药,农作物及动物病虫害抗性增加、天敌锐减,农业生态系统失调。在向有机农业转换中,病虫防治的挑战最大。安全高效的生物农药品种中国目前较少,生物综合防治体系尚待完善;生物肥料技术研究滞后;生物农药、生物肥料选择性小,效果较差,成本较高;缺乏符合有机农业体系要求的高效除草技术。有机农业技术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缺乏融合、整合。有机种养、加工技术研究的投入不足,系统研究不够。

2.4山区有机农业基地的水土流失及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对有机农业的影响问题

中国是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水蚀和风蚀)面积356.92万km2,占国土总面积37.6%。中国虽然近年来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力度加大,而新的水土流失却在加剧:近10年共治理水土流失20.4万km2,而同期新增水土流失54.3万km2;土地荒漠化加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2.2万hm2,占土地总面积27.3%,每年荒漠化净扩展超过66.67万hm2;荒漠化导致全国草场退化1.38亿hm2,占荒漠化地区草场总面积59.6%;耕地退化773.33 hm2,占荒漠化地区耕地面积40.1%[18-20]。这些地区正是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潜在区域,山区、偏远地区有机农业基地的水土流失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并解决,否则不符合有机农业的基本理念。

近年来的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剧也使有机农业面临的新的严峻的问题,大气尘降、污染空气的远距离传播、土壤重金属污染等为有机农业生产者增加了新的不可控因素[21-25],增大了最终产品污染物超标的风险,成为有机农业面临的新的难点问题。

2.5有机认证的制度体系问题表现为生产过程的诚信缺失和公信度较低

有机认证是政府部门监管体系下的民间行为,各个认证机构依据国家标准、法规对申请者进行检查、认证,该过程中有可能因利益输送对生产者降低要求,存在对转换期和生产过程的把关不严,客观上为有机认证申请者违规提供了便利条件;即使严格按认证规程操作,检查专员能现场监控过程的时间也很有限;非检查期不按标准生产加工有机产品,甚至放任施用违禁农药兽药或化学添加剂,导致产品重金属、农药残留等超标现象时有发生。这种认证不规范、诚信缺失现象使有机认证的公信力降低,影响有机农业及相关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23-27]。能否完全按标准来生产加工有机产品,根本靠诚信。

2.6国内有机认证难以与国际接轨,缺乏国际竞争力

中国有机农业的管理办法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但国内有机认证难以与国际接轨,互不认可,有些虽然通过国内有机认证,但不能进入国际间的有机认证体系[26-30],或不能通过进口国有机产品标准检测。中国有机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成为中国由世界有机农业大国发展为世界有机农业强国的主要障碍。

3 中国有机农业产业发展对策

要实现中国有机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正视中国在有机农产品质量标准、管理体系、监管认证和卫生安全方面的不足,积极引进、借鉴发达国家有机农业生产的成功经验和理念[26-30],将资源优势、关键技术、先进经验和理念整合,转变为核心竞争力,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政府应主导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给予政策扶持和支撑,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纵观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越来越多的人们正在或已经将有机农业作为人类健康文明生活追求的最高境界。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近年来社会的焦点问题。后工业时代,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背后,环境与健康问题相伴而生,人们对食品安全愈加关注,对健康安全食品的追求更为强烈。有机食品作为安全系数最高的食品,其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同时,有机农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强调可持续发展,应成为当代的文明理念;在生态环境遭受重创的今天,如何既发展生产同时又保护好环境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31-33];有机农业作为协调生产和环境关系的最佳生产模式,应得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认同、支持、推动。政府应在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中发挥引导作用,将有机农业作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普及教育和宣传;国家和地方应充分发挥农业专项资金的作用,对有机农业项目予以重点扶持,组织开展国家层面的特色有机农业规模基地规划;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有机食品专业人员的资格认定、职业规范。

第二,努力构建有机农业诚信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严格认证标准和规程,构建产品溯源体系,建立健全认证机构、生产者、销售机构诚信档案[34-39],实现有机产品真正意义上的可追溯,规范处罚和退出机制;健全有机农业信息网络,提高有机农业管理信息化程度;搭建有机农产品供销网络平台,促进有机产品贸易通畅和升级。

第三,加强有机农业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与实践,各有关科研院所、有机农业相关机构和生产企业应加强相关研究项目的联合,促进有机农业产学研结合,延长有机农业产业链。不仅要实现生态理论与新型生物培肥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融合,而且要进行理论和技术创新[40-44],开展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体系攻关;加强有机农业中的生物防治、生物肥料、除草核心技术以及有机产品深加工技术联合攻关[45-49],提高有机产品的质量、产量及附加值;优化有机农产品结构,如大力发展有机中草药、有机茶等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有机产业,提高有机产品出口竞争力。

第四,重视山区有机农业的水土保持问题,加强对区域有机农业基地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的防控和预警,开展动态风险评估。重点水土流失区和山区有机农业基地要特别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有污染风险的地区要建立污染防控预案。这些方案和预案在生产和认证验收环节都应得到科学而有效贯彻,真正落实有机农业环境友好、生态协调的理念。

第五,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切实可行的有机农业标准体系,加强国际交流,推动国际间有机证书的互认[50-55],提高中国有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重视并拓展有机产品深加工产业链[56-59],扩大中国有机产品出口规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以及国际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增量,有机农业前景广阔。如能真正建立起科学、永续、诚信和环境友好生态协调体系,未来中国就会对世界有机农业发展格局产生更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杜相革,董民.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优势及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07(1):4-7.

[2] 孙红军,戚建强,李红.有机农业在中国(中篇)[J].蔬菜,2009(9):1-4.

[3]Qiao Y H.Organic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R].The World of OrganicAgriculture.Statistics and Emerging Trends,2011.

[4]孙红军,戚建强,李红.有机农业在中国(下篇)[J].蔬菜,2009(10):1-4.

[5]Li X J.Organic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Background-Status and Expectation in China[J].Farm Produce Market Weekly,2006(42):26-29.

[6]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世界有机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动态[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09(12):24-29.

[7]潘永圣,彭汉艮.德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与启示[J].江苏农业科学,2004(5):113-115.

[8]H Willer,M Yussefi.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Statistics and Emerging Trends 2011[R].IFOAM and FIBL,2011.

[9]Willer H,Kilcher L.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Statistics and Emerging Trends 2012[R].IFOAM and FIBL,2012.

[10]Willer H,Lernoud J,Kilcher L.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 Statistics and Emerging Trends 2013[R].IFOAM and FIBL,2013.

[11]Willer H,Lernoud J.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Statistics and Emerging Trends 2014[R].IFOAM and FIBL,2014.

[12]张新民,陈永福,刘春成.全球有机农产品消费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展望,2008(11):22-25.

[13]郭春敏.美国有机农业的探索[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绿色食品,2004(1):46-49.

[14]马世铭,Sauerborn J.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动态[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0):1510-1516.

[15]余庆来,崔凯.世界有机农业(食品)的发展态势[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3(3):7-9.

[16]潘慧锋,程兵.美国的有机农业及其认证制度[J].世界农业,1999 (07):13-15.

[17]焦翔,穆建华,刘强.美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启示[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09(3):48-50.

[18]李智广.中国水土流失现状与动态变化[J].中国水利,2009(7):8-9.

[19]李晓明.绿色农业与其发展对策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8-21.

[20]孙洪烈.中国水土流失问题与防治对策[J].中国水利,2011(6):16.

[21]方杰.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22-124

[22]孔四新,崔旭盛,李海奎.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农业问题及其对策[J].农学学报,2013(11):14-19.

[23]马卓.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338-342.

[24]吴文良,孟凡乔.国际有机农业运动及我国生态产业发展探讨[J].中国蔬菜,2001(3):3-7.

[25]韩海东,王俊宏,陈志彤,等.浅析福建有机农业发展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J].中国水土保持,2015(12):49-52.

[26]郝建强.中国有机食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世界农业,2006(7):1-4.

[27]蒋珠燕.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1999(12):46-49.

[28]王冠辉.有机农产品认证新制度的解析及对我国有机农业的影响[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29]周继强.从有机认证制度论我国有机农业发展[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0.

[30]马文娟.中国与欧盟有机产品标准及认证认可制度的比较研究——以IFOAM基本标准为平台[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31]史剑茹,陈笑.低碳经济下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4):48-51.

[32]刘月仙,吴文良,蔡新颜.有机农业发展的低碳机理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2):441-446.

[33]张慧,李显军.实现农业循环经济的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及对策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3):31-34.

[34]张纪兵,王茂华,肖兴基,等.中国有机产品认证认可监管体系现状[J].中国食品工业,2008(9):41-42.

[35]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有机产业发展报告[J].中国计量,2014.

[36]唐茂芝,王茂华,乔玉辉,等.中日有机产品认证标准体系比较分析及互认可行性分析[J].标准科学,2012(01):84-87.

[37]鞠美华.我国有机食品的立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38]张纪兵,王茂华,肖兴基.中国有机产品监管制度的实践和完善[J].生态经济,2009(2):125-127.

[39]丁锁,臧宏伟.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现状及发展优势[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348-348.

[40]张纪兵,胡云峰,解卫华,等.关于新形势下中国有机产品发展的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6):1-3.

[41]张纪兵,席运官,肖兴基.发展有机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5):10-13.

[42]李言鹏,王玉华,郭鹤群.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演化与区域比较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3(3):110-117.

[43]张洪梅,任怀谨.有机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国内外对比分析[J].世界农业,2012(12):72-75.

[44]张优.我国有机茶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45]徐栋,周惠明.美国和欧盟有机农业政策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科技与经济,2013,26(3):46-50.

[46]袁媛,陆建飞.国外近10年有机农业的发展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2(2):14-17.

[47]谷博轩,王玉华,牛雷.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总体格局与现状评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2):191-194.

[48]张智一,杨德利.有机农产品产业现状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3 (44):87-89.

[49]杜相革.有机农业科技创新将成为产业化的核心支撑[J].中国科技投资,2013(Z6):38-41.

[50]王悠阳,陈杰,高慧,等.国内外有机产品认证标准的比较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2012(06):23-24.

[51]覃海元.我国有机食品发展的现状与前景[J].农业展望,2007,3(10):36-38.

[52]杨成才,周志翔,罗曼.有机农业发展模式与生产技术概况[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4969-4975.

[53]李显军,刘建华,张慧.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模式、成效与对策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2):58-61.

[54]刘敏.转换期有机农业风险控制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55]丁长琴.中国有机农业发展保障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56]郭红东,郑伟强.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2011(11):34-37.

[57]刘珅铭.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

[58]吕迅,何慧丽.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1(12):93-95.

[59]闫世福,臧黎,蔡晨蕾.制约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现代化农业,2015(3):41-42.

Organic Agriculture Development:At Home and Abroad

Kong Sixin1,2,Li Haikui3,Shuya K.4,Cui Jianping5
(1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94,China;
2Shining-Herb(Beijing)International Bio-Tech Co.,Ltd,Beijing 100073,China;3Institute of Resource Information,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Beijing 100091,China;
4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92093,U.S.A.;
5Water Resources Bureau of Jiyuan Municipality,Jiyuan 454650,Henan,China)

China ranks the fourth in the world in organic agriculture area certified,but the overall level is relatively low.The main problems include small scale of organic product unit,low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and added value;simply focusing on product safety and hygiene quality,while ignoring the ecological harmony,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theory and practice;undeveloped modern biological controlling technology,biological fertilizer,weeding technology and technical promotion,which cannot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scal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agriculture,and high production cost;severe soil and water loss in organic agriculture production in mountainous area,new security risks brought by soil and atmospheric pollution;inconformity of domestic organic certification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and lack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as:promoting education and publicity of organic agricultur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enhancing the country’s support for organic agriculturedevelopment;conducting assistance of characteristic scale base planning at national level;improving professional standards of organic food identification,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redit system of organic agriculture;promoting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ies,related institutions and production enterprise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research and production,and the extension of the organic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mountainous area,strengthen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early warning of regional organic agricultural soil and atmospheric pollution;developing feasible organic agriculture standard system that could integrat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promoting international organic certification accreditation and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organic products.

organic agriculture;problem;countermeasure

S-1

A论文编号:cjas16020004

孔四新,男,1967年出生,河南济源人,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植物资源与生态环境、药用植物学。通信地址:100073北京丰台区马连道南口茶缘F2-20,Tel:010-52690519,E-mail:snherb@sina.com。

2016-02-07,

2016-05-24。

猜你喜欢

有机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