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淮海区域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实施措施及建议

2016-03-27郑天存戴景瑞马志强邓士政谷登斌王天宇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郑州000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周口00中国农业大学北京0009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北京00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北京00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郑州00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0008

农学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黄淮海机收夏玉米

郑天存,戴景瑞,马志强,邱 军,邓士政,谷登斌,王天宇(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郑州000;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周口00;中国农业大学,北京0009;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北京00;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北京00;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郑州00;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0008)



黄淮海区域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实施措施及建议

郑天存1,2,戴景瑞3,马志强4,邱 军5,邓士政6,谷登斌1,王天宇7
(1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郑州450001;2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周口466001;3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94;4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北京100125;
5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北京100125;6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郑州450046;7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专家视点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精神要求,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玉米良种重大科研协作攻关方案,2015年农业部种子管理局等主管部门组织了国家玉米良种重大科研协作,成立了协作攻关专家委员会,旨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和科研教学单位组成的攻关联合体为依托,按照创新任务统分结合、资源有条件共享方式,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引领国家玉米育种的方向。经过协作攻关联合体共同努力,已搭建了玉米种质资源发掘、优异组合筛选、苗头品种测试平台,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育种人才培养与信息交流活动,目标是筛选与培育适应机械化生产、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玉米新品种,加快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的发展。

针对黄淮海区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为整体提高该地区粮食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实现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提出了通过晚播小麦10~15天,为玉米机收让出籽粒脱水时间,同时提出配套使用适宜机收籽粒的早熟、脱水快玉米新品种及栽培管理措施。通过制定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开展全方位协作攻关,进行小麦、玉米双机收品种筛选和培育,改进籽粒收获配套机械,开发配套烘干籽粒设备,并通过政府的农业扶持项目帮助产业升级,促进该地区粮食生产的全面提升。

早熟玉米;晚播小麦;黄淮海区域;籽粒机收;一年两熟制

0 引言

保证粮食安全是国家的头等大事。黄淮海生态区涉及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陕西、山西、北京、天津等9个省市,是中国冬小麦、夏玉米主产区,两种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分别约占全国的2/3和1/3,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制”。实现该区域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提高全程机械化水平,对提升中国粮食生产水平与国际竞争力,保证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1-3]。目前,该区域小麦已基本实现机收籽粒,而玉米收获仍以人工或机收果穗为主。近年来,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及科研教学单位大力推进黄淮海地区玉米机收籽粒试验与生产实践[4-5],以期提高生产效率。笔者在开展调研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小麦为玉米机收籽粒让出时间,结合筛选,培育出适宜机收籽粒的早熟脱水快玉米新品种,采用相应的玉米栽培措施,改进玉米籽粒收获机械性能,开发配套烘干设备,并通过政府扶持项目进行技术推广,实现黄淮海农业生态区粮食生产水平的全面提升。

1 选用晚播早熟小麦品种

通过选用耐晚播早熟、高产小麦品种,可为夏玉米实现机收籽粒让出10天左右的时间。

(1)小麦生育期长达8个月左右,耐晚播早熟小麦品种与早播晚熟小麦品种,生育期大约分别为220天和240天,相差20天左右。黄淮海区域小麦晚播早熟品种较早播晚熟品种生理期短15~20天。通过筛选种植小麦耐晚播早熟、高产品种,在时间上可实现夏玉米机收籽粒。

(2)30年前,黄淮海区域就以种植耐晚播早熟小麦品种为主。20世纪80年代前,因黄淮海地区主要秋作物是大豆、红薯、棉花等,收获较迟,小麦生产上应用的大部分是耐晚播早熟品种。近30年来,玉米杂交种迅速推广,由于玉米高产性和比较效益优势突出,大大压缩或取代了大豆、红薯、棉花等,成为主导秋作物。此外,相比其他秋作物,玉米生育期较短(比大豆早熟5~10天,比红薯、棉花早熟20~35天)。种植结构的变化逐渐对生产造成影响,选用的小麦品种由原来以耐晚播早熟品种为主转变为以早播晚熟品种为主。然而,大面积种植早播晚熟小麦品种,挤压了玉米收获时的站杆脱水时间,对实现麦后夏玉米机收籽粒十分不利,可通过筛选种植晚播早熟小麦品种予以改变。

(3)实践表明,选用小麦耐晚播早熟品种能实现高产,不会影响小麦整体产量。例如,从天津、河北到河南、安徽,在不同年代大面积推广的耐晚播早熟、高产品种有:20世纪60年代的‘丰产3号’、‘石家庄54’、‘津丰1号’、‘内乡5号’;20世纪70年代的‘阿夫’、‘博农7023’、‘郑州683’、‘矮丰3’;20世纪80年代的‘百农3217’、‘冀麦5418’、‘陕农7859’、‘小偃6号’、‘徐州21’;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豫麦18’、‘周麦11’、‘周麦17’、‘偃展4110’、‘济麦20’、‘郑麦9023’、‘西农979’、‘衡观35’、‘郑麦366’、‘周麦23’等,均具有良好的产量表现。另外,在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小麦早播经常遭受冬、春冻害,对小麦高产稳产易造成不利影响,譬如近年来,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时常出现较大面积小麦冻害,都与小麦播种早、入冬前过早进入生长发育阶段有关。

综合分析,选用耐晚播早熟、高产小麦品种,替代目前的早播晚熟品种,可将小麦播种期推迟约7~10天,收获期提早约2~3天,为玉米早播、晚收让渡10天左右。这种替代在生产上可行,不影响小麦产量。

2 培育适合机收的玉米品种

加速筛选、培育和推广适合机收籽粒的玉米品种,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大举措,是市场的迫切需求[6-7]。玉米目前已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但因缺少适合机收籽粒的早熟、脱水快玉米品种,尽管机收果穗面积逐年扩大,果穗籽粒含水量一般仍在30%~40%。在实际生产中,玉米果穗晾晒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农村缺少晾晒场地,农户抢占道路晾晒严重影响交通,二是晾晒所需时间长,如遇阴雨果穗易霉变,三是果穗运输、翻晒、脱粒工序繁琐,劳动强度大。因此,实现玉米机收籽粒的首要任务是筛选和培育适合机收籽粒的玉米品种。

2.1加速筛选、培育适合机收籽粒类型的玉米新品种

从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开展的机收类型品种试验及国家玉米良种重大科研协作攻关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的国家机收玉米测试结果看,适合机收籽粒类型的玉米品种不多。究其原因,在品种上,目前多数品种表现熟期偏长、适收期籽粒含水量高、且倒伏倒折率、籽粒破碎率、落穗落籽率偏高,不适于机收;在栽培技术上,施氮量掌握不合理造成贪青晚熟、籽粒脱水慢、倒伏率增加、播种偏晚、收获偏早。

因此,针对现有玉米品种存在问题与不足,应加速早熟、籽粒脱水快、持续抗倒、抗青枯病的玉米自交系选育,组配出适宜机收籽粒的优良新品种。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第一阶段目标是筛选、培育具有早熟、脱水快、持续抗倒、抗主要病虫害等特性的机收籽粒玉米品种,实现黄淮海南片(黄河以南)夏玉米6月1—10日播种,9月20—25日生理成熟,10月10—15日机收籽粒,籽粒水分含量25%左右;黄淮海北片(黄河以北)麦后夏玉米6月5—18日播种,最迟不晚于6月20日播种,9月25—30日生理成熟,适收期机收籽粒含水量27%左右。通过推进机收籽粒类型玉米新品种审定和示范应用,达到预期目标。

2.2夏玉米生长季节短,要解决早熟与高产矛盾,还需解决早熟与耐密植的相互关系

早熟品种果穗相对较小,只有增加种植密度才能提高群体产量,但增加密度,又会加大倒伏和病虫害风险。因此,培育早熟、耐密、抗倒、抗病虫、群体产量高且稳定的玉米新品种,是当前和今后玉米育种攻关的主要方向和目标。通过不同育种单位合作,才能互补优势,共享资源,完成攻关目标。

3 改进栽培方式与技术

在黄淮海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区域,“收麦种秋”和“收秋种麦”是最繁忙的季节,“见籽不顾苗”是该区农民的传统认识。对小麦的习惯性重视,形成了玉米种得晚、收得早,不利于玉米机收籽粒。因此,应在“麦秋并重”前提下,改变玉米种植习惯,改进栽培技术。

3.1玉米早播

麦收后抢时早播玉米,做到“秋不让晌”。黄河两岸及以南地区,应于6月1—10日播种;黄河以北地区应于6月5—18日播完。6月20日以后播种,不适合玉米机收籽粒。

3.2玉米迟收

玉米生理成熟(乳线消失)后,田间站秆脱水10~15天再开始机收籽粒,即10月10—15日收获玉米籽粒,15—20日播种小麦。

3.3控肥、控水,防止贪青晚熟

应特别防止氮肥过量而造成玉米贪青晚熟并加重倒伏,玉米全生育期每667 m2施纯氮量一般为12~13 kg,不应超过15 kg,进入玉米灌浆后期停止灌水。

4 综合措施实现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4.1改进玉米收割机

目前中国玉米收割多用玉米果穗收获机,籽粒收获机仍在试制与试用阶段,还普遍存在落穗、落粒、脱粒不净、破碎率高、轴粒分离较差、杂质多等收割质量问题,需要改进提高[8-9]。

4.2加快籽粒烘干配套设施建设

黄淮海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区域,受复播小麦时间限制,无论如何提高玉米品种早熟性,也难以实现籽粒在田间植株上充分干燥、达到储藏籽粒安全水分(≤14%)。目前,若机收籽粒的含水量达到20%~30%,距安全贮藏含水量依然相差较大,如果不及时做干燥处理会发生霉变。粮食收购企业及种粮大户应加快建设玉米籽粒配套烘干设施,以适应玉米机收籽粒的市场需求。

4.3政府立项,协作攻关和财政扶持

推进玉米机收籽粒,是保障中国粮食产量、质量、安全大局的方向,涉及玉米育种创新、小麦品种选用和创新、玉米栽培技术改进、玉米收割机改进、籽粒烘干设施建设等,建议各级政府组织多方协作,实施技术攻关,并同时设立“十三五”专项扶持资金,促进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水平的全面提升。

[1]郑天存,殷贵鸿,杨光宇,等.建国50年来河南省小麦品种农艺性状演变规律及21世纪遗传改良方向探讨[C].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2001.

[2]王怀苹,王同朝.黄淮区域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收获及安全储藏模式展望[J].中国种业,2015(12):31-33.

[3]董佑福.山东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农机化,2013(4):13-16.

[4] 谢瑞芝,雷晓鹏,王克如,等.黄淮海夏玉米子粒机械收获研究初报[J].作物杂志,2014(2):76-79.

[5] 郭庆辰,白光红,刘洪泉,等.黄淮海地区籽粒机收玉米育种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15(9):7-11.

[6]代秀云,仲义,董亚琳.适应机械化收获玉米新品种的选育[J].现代农业科技,2015(14):31-32.

[7]佟屏亚.对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的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 (4):4-6.

[8] 柳枫贺,王克如,李健,等.影响玉米机械收粒质量因素的分析[J].作物杂志,2013(4):116-119.

[9] 桑海涛,周圣君.影响玉米机收水平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农机科技推广,2013(10):22-24.

Strategy and Suggestion Achieving Wheat-Maize both Mechanically Harvesting Grain in Huang-Huai-Hai Region

Zheng Tiancun1,2,Dai Jingrui3,Ma Zhiqiang4,Qiu Jun5,Deng Shizheng6,Gu Dengbin1,Wang Tianyu7
(1Henan Fengdekang Seed Industry Co.,Ltd,Zhengzhou 450001,Henan,China;2Zhouk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oukou 466001,Henan,China;3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94,China;4Bureau of Seed Management,Ministr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0125,China;
5Nation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and Service Center,Ministr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0125,China;6Station oqf Seed Management,Zhengzhou 4500467,Henan,China;
7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Huang-Huai-Hai region is an important commodity grain production region in China.Its double cropping farming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by winter-wheat and summer-maize planting.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grain production in the Huang-Huai-Hai region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advancement of agriculture,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and the well-being of farmers.In this study,we propose a method that features a 10-15 days delay of winter wheat sowing,in combination with the use of early maturity and high grain dehydration rate maize varieties that fit mechanically harvesting and related cultivation management and harvesting form.Meanwhile,we suggest that collaborative coope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be carried out to select and cultivate mechanically harvesting grain varieties,improve the grain harvest machinery,build drying equipment,and apply for national supporting projects to help industry upgrading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grain production in Huang-Huai-Hai region.

Early-maturity Maize;Late-sown Wheat;Huang-Huai-Hai Region;Mechanically Harvesting Grain;Double Cropping System

S225

A论文编号:cjas16060018

农业部国家玉米良种重大协作攻关计划任务。

郑天存,男,1944年出生,河南周口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育种研究。通信地址:450001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长椿路11号,Email:hnsztc@163.com。

2016-06-28,

2016-07-19。

猜你喜欢

黄淮海机收夏玉米
2022 年国审黄淮海夏播玉米新品种
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稳产高产的播期优选
机收减损,颗粒归仓,湖南早稻机收预计减少损失1.45亿斤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小麦收割之后 如何种植夏玉米才能高产
今夏山西省小麦机收率达到98.1%
夏玉米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天津市2011年良种补贴推介品种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