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草有约
——黔西南悬崖上生金的铁皮石斛
2016-03-26李青松
特约撰稿/李青松
深山无闲草,闲草也是药。
何谓药?与草有约,谓之药。
古代量器,从小到大,依次为:龠、合、升、斗、斛。
石斛,是自然界的一种草,其命名的意思是少于十斗米不换的草,一斛相当于十斗——相当珍贵。石斛生长在深山悬崖峭壁上,要得到它,非常不容易。
黔西南山区,鬼魅般的喀斯特地貌,变幻莫测的气象,加之丰沛的雨水,弥漫的雾气,使得乔木、灌木、竹藤、草等植物在这里疯长。石斛则成为重要经济来源。
身世少于十斗米不换的草
古代量器,从小到大,依次为:龠、合、升、斗、斛。
怎么计量呢?——二龠一合,十合一升,十升一斗,十斗一斛。斛,乃最大的量器了。
在古人看来,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容器。身体羸弱即是容器空虚了,需要补之,填之,充之,使其满盈,继而强健。用什么补?用什么填?用什么充?还用问吗?当然是用规格最大的量器了。
石斛,不过是自然界的一种草,古人却用最大的量器来命名,可见此草在古人心里的地位了。那意思是少于十斗米不换的草,一斛相当于十斗嘛!——相当珍贵呢。事实上也确实珍贵。石斛这种东西往往生长在深山悬崖峭壁上,要得到它,可不那么简单。采药人攀爬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跌入万丈深渊的危险。
黔西南山区,喀斯特地貌,变幻莫测的气象,加之丰沛的雨水,弥漫的雾气,使得乔木、灌木、竹藤、草等植物可以在这里疯狂生长。在这里,石斛成为重要经济来源。
黔地民间,把铁皮石斛称作黑节草。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石斛的生长具有附生性和气生性,也就是说,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附着在石头或者树体上,通过根系吸收空气中的养分及自身的光合作用,来维持生长。石斛的生命力极强,采回的鲜条,在自然条件下,至少三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脱水。次年,石斛干条只要喝饱了水,就会睁开眼睛,伸展经络,舒展筋骨,昂扬饱满地发芽开花,生长出新根。
石斛作为药用最早见之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屈指算算,距今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神农本草经》中对石斛是这么描述的:“味甘,平,无毒。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定志除惊。”“中”为何意?内脏也。
据说,道家有一部典籍叫《道藏》,列出了“九大仙草”。排名为:
铁皮石斛
天山雪莲
三两重人参
百二十年首乌
花甲茯苓
肉苁蓉
深山灵芝
海底珍珠
冬虫夏草
铁皮石斛名列魁首,具有至尊的地位。铁皮石斛,因表皮呈铁青色而得名。茎丛生,圆柱形,肥壮饱满。长茎着花时略弯垂。叶三至五枚,常互生,呈两列,生于茎上部结节上,长圆披针形,先端钝而略钩转,边缘和中脉淡紫色。花序生于无叶的茎上部结节,有回折状弯曲,花瓣或淡黄色,或黄绿色,或白色。
石斛,兰科植物中的一个大家族。它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一千五百多种,我国有七十六种。秦岭以南诸省区都有分布,尤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种类最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上,崖缝间,常年饱受云雾雨露滋润,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
资料显示,我国的石斛能够入药的有五十一种。《别医名录》曰:“七月、八月采茎,阴干。”石斛以茎入药。“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这句话的意思是,采药要按时节进行,不按时节采药,那药就跟柴火没什么两样了。采石斛的最佳时节是七月或者八月,入药的是茎,而且要阴干,不是晒干。中药材的哪个部位入药很有讲究,部位不同药效不同。就说当归吧——当归头止血,当归身补血,当归尾破血(催血)。一般来说,入药的石斛,是专指生于岩石及其缝隙间的石斛。石斛石斛,生于“石”的斛,才是石斛嘛。而附生于树木之上的石斛属植物,称之为木斛。石斛与木斛有什么区别呢?李时珍曰:“石斛短而茎中实,木斛长而茎中虚。”一短,一长;一实,一虚。看来,二者还是很容易区别的。
木斛可不可以入药呢?还是翻翻药书典籍吧。
《本草图经》曰:“惟生石上者胜。亦有生栎木上者,名木斛,不堪用。”而《本草经集注》则曰:“生栎木上者名木斛,其茎形长大而色浅……今始安亦出木斛,至虚长,不入丸散。惟可为酒渍,煮汤用尔。俗方最以补虚,疗脚膝。”
一说不能入药;一说不能搓药丸子,但是泡酒喝,煮汤吃还是可以的。可是,用木斛泡的酒,用木斛煮的汤算不算药呢?严格说,还不能算,只能说是药酒和药膳,至多算是滋补品吧。
价值
铁皮石斛怎么药尽其用?
“取茎舍花”——这是一个错误。
过去,受传统药典的影响,人们只盯着铁皮石斛的茎了,而花,一度被药学界忽略了。
花,正在归位。
近年来,铁皮石斛花的药用功能也被人们逐渐认识。据说,铁皮石斛花有解郁的功效,能使人心情开朗,缓解精神压力。
孙思邈尝百草,著作亦甚丰。他还注重养生,对铁皮石斛偏爱有加,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养生之本。
史料记载,乾隆爱吃铁皮石斛炖的汤,主要是铁皮石斛炖的排骨汤。不说天天吃吧,但三天两头吃是言不为过的。朝廷为他八十岁的寿辰举行庆祝活动,邀请两千名超过百岁的长者出席国宴。乾隆高度重视此事,亲自审定菜单,见菜单上没有铁皮石斛炖排骨汤时,断然提笔加了上去——如此盛大的筵席,怎么可以没有铁皮石斛炖排骨汤呢?
光绪二十二年,李鸿章出使英国,时年已经七十四岁。当时的大清国处在内忧外患中,临行前的李鸿章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咳喘连连,头晕眼花。这怎么行呢?怎么说也是代表着大清国形象啊!慈禧把自己日日服用的秘方赐给李鸿章,说爱卿啊,你照方子把这六样东西泡水煲汤,一路服用,到英国之前一准会好的。李鸿章照方子做了,果然有效果——咳喘止住不说,睡眠也好些了。
那方子上的六样东西是——铁皮石斛、阿胶、灵芝、燕窝、龙眼肉、茯苓。瞧瞧吧,又是铁皮石斛列首位。
到英国后,李鸿章将随身带来的铁皮石斛作为国礼送给伊利莎白女王(当然,自己服用的得留够)。女王服用后感觉也非常好,请李鸿章带话对慈禧表达谢意!从此,铁皮石斛成了英国王室的养生奢侈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公斤铁皮石斛可以从欧洲换回十二吨小麦。十二吨小麦能养活多少人呢?算算就知道了。
在一定意义上,与其说铁皮石斛是治病的,倒不如说是防病的。明代《本草乘雅》载,服铁皮石斛“补虚羸,暖五脏,填精髓,强筋骨,平胃气”。
什么样的铁皮石斛才是上品呢?
看似一根草,嚼时一粒糖。古代药学家张寿颐说:“石斛必以皮色深绿,质地坚实,生嚼之脂膏黏舌,味道微甘者为上品,名铁皮石斛。”
近代名医张锡纯说:“铁皮石斛最耐久煎,应劈开先煎,得真味。”
但是,也有专家主张,由于铁皮石斛最主要的成分是石斛多糖和石斛碱,水煎并不能保证多糖和石斛碱全部溶于水,因此,服用时应该把石斛也嚼细吞下。真正的铁皮石斛嚼后没有粗渣,也没有杂七杂八的怪味,只有微甘的黏稠感。
当然,用鲜铁皮石斛煲汤更是鲜美无比了(史料记载,这是乾隆的最爱)。这也没什么秘密,就是将铁皮石斛切成段,放在汤里,或者与鸡,或者与鸭,或者与鹅,或者与排骨,或者与腔骨等同时炖上一两个时辰即可。吃肉喝汤,美。不过,可别忘了锅里的铁皮石斛,要把它吃了,好东西才算没有浪费。
种植 喀斯特地貌区青冈树更适作附生树
近年,有个寨子因种植铁皮石斛而日渐闻名遐迩了。
山寨位于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右岸,海拔在七百至一千米之间,森林资源丰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每年有六个月时间大雾弥漫,空气湿漉漉的,特别适合铁皮石斛生长。
林中很多青冈树上似乎缠着一圈一圈的东西,原来这是铁皮石斛一种仿野生的种植方式。
当然,并不是只有青冈树上才生长石斛,杉木、枫香树、黄角树、油桐、槲栎、樟树、乌桕上都可以长,只不过在喀斯特地貌的山区青冈树更适合。
青冈树树皮厚,营养丰富,含水多,裂纹深,透气好,无杂菌,保湿。附生的铁皮石斛种上去,发根旺。
更主要的是青冈树喜欢生长于微碱性或中性的石灰岩土壤上。青冈树吸收的营养成分,正好也是铁皮石斛喜欢吸收的营养成分。
不过,石斛不是从石灰岩土壤里直接吸收,而是通过自己的根系从空气、雾气和水分中吸收。
青冈树的树叶叶片中所含的叶绿素和花青素有一定比值。长期干旱,即将下大雨之前,强光闷热的天气,使得叶绿素的合成受阻。
而叶绿色和花青素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在叶绿素弱势的情况下,花青素就呈现出强势状态,体现在叶片上就是红色。
可以根据青冈树的树叶变化情况,打理种在树上的铁皮石斛。种植铁皮石斛既要保湿、透气、增加营养,也要防虫防病防止烂根。
产地 兴义前地名即因盛产石斛而得
黄草坝是地球上唯一以石斛命名的地名。此地后来设县。提出设县建议的那个人,名气很大。
那个人叫徐霞客。那个地方就是现在黔西南的兴义。兴义之前叫黄草坝,其名始于明代天启年间,因此地盛产黄草而得名。黄草是什么呢?就是石斛。兴义出产石斛十六种以上。黄草是布依族人的叫法。
兴义是当之无愧的石斛之乡。就野生石斛的产量和品质而言,当年,全国没有哪个县能超过兴义的。早年间,兴义每年收购的黄草都在三十五担(每担五十公斤)左右。一九五一年二十担。一九六四年是最高的年份——五十担。之后,一直是每年二十担,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黄草越来越少,黑节草(铁皮石斛)和金钗(金钗石斛)几乎绝迹。
黄草坝的山以陡峭、高耸见奇。因之奇,徐霞客来了。
明代,黄草坝还是吐司管辖下的一个小镇。
徐霞客到此时正遇大雨,宿农家。“虽食无盐,卧无草,甚乐也。”他在札记中写道,“其地田畴中辟,道路四达,人民颇集,可建一县。”
徐霞客为什么提出建县的建议?理由是什么呢?——在普安十二营中“钱赋之数则推黄草坝”。那意思,黄草坝这地方很富,应该归入朝廷体制内管理。可是,此地可以建县,却没有建县,长期属于布雄吐司势力所辖是何原因?徐霞客写道:“吐司恐夺其权,州官恐分其利,莫为举者。”老徐一语道破,两个东西在作祟,其一为权,其二为利。可惜的是,徐霞客的建议并没有引起当朝的重视,直到一百五十九年之后,也就是清代嘉庆二年,才在黄草坝设兴义县。
黄草坝的地名至今还在沿用——兴义县城所在地就是黄草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