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苗经济打造藏区新农村

2016-03-26李冉

中国林业产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互助县藏区树苗

李冉

提到藏区,人们会普遍认为藏族人过着牛羊为伴,以酥油糟粑为主食的生活,但如果用这些基本认知概括当代藏区民众的生活,无疑是不确切的。

因这种刻板印象忽略了藏族自身所应有的现代性,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藏区社会生活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而树苗经济也成为打造藏区新农村的重要手段。

由“青棵”到“树苗”的转变

传统藏区主要是以青棵为主的农业文化以及畜牧业,但因耕地缺乏和气候环境的制约,大规模发展农业受到限制。相反,畜牧业是一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直观反映一个家庭的经济水平。引入树苗,经济由“青稞”到“树苗”这一转变,并且树苗经济逐渐成为村里的主导经济,其他农作物以及牧业退出。农村经济的生计来源从单一到多元再到单一的发展过程。

藏区的树苗种植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近几年在国家力量、市场经济以及村民认同三者共同作用下,迅速发展,逐渐形成规模。树苗这一新物种成功进入村子,并且树苗种植这个新的生产方式成为村里的主要生计活动,树苗种植业逐渐成为藏区农村的主导产业。

树苗经济已经成为村子的主导经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树苗种植面积的比重看,树苗种植的土地面积在土地总面积和土地使用面积中占很大比重,树苗种植已成为主要的生产活动。

以藏区甘沟村为例,早在2008年村里苗木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19.5%,到了2009年,这比例上升至23.9%,2015年,苗木种植面积占耕作面积的50.1%,从2011年起,村里开始了大范围的种植。而小麦种植面积越来越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也就维持在能满足一个家庭基本的需求上,饲草的种植面积随着牛羊的减少而减少。

另一方面,树苗的收入在村子总收入中比重越来越大,也表明树苗成为村里的主导经济,是一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在甘冲沟村,2002年畜牧业带来的收入为135万元,占总收入的73.7%,是村里最重要的经济收入。而粮食的收入也有20万元,占21. 1%,位居第二位。然而,到了2015年,村子的总收入由2002年的147.5万元增加到574.5万元,其中树苗收入295.5万元,占总收入的51.4%,而畜牧业的收入由2002年的135万元下降到62万元,比重也从73.7%下降到16.1%,树苗经济取代畜牧经济成为主导。

另外,在甘冲沟村的三社已经不再种植小麦,水浇地基本种上树苗,甚至在高山旱地上,村民也把水引上去开始种植树苗。树苗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总收入从2007年的79.8万元增加到295.5万元。与此同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畜牧业的收入从2002年的135万元下降到2015年的62万元,比重从73.7%下降到16.1%。相反,2011年树苗经济收入占总收入的51.4%,成为村里主要的经济来源。

此后苗木得以迅猛发展。2012年,全乡共种植各类苗木2440亩,种植最多的农户面积达24亩。种植面积比较多的村分别是峡塘、学科,全乡户均种植面积1.85亩,人均种植面积0.48亩。种植较早的甘冲沟、甘冲口的苗木专业合作社史都在十年以上,种植较多的苗木品种主要有:圆柏、碧桃、青海云杉、沙棘等。随着近年来苗木市场的不断升温,农户种植每亩花卉苗木年收入上万元,农民种植苗木的积极性增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专业合作社和个体私营育苗成生力军

苗木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乡经济的发展,表现在种植结构优化,种植传统农作物已不是首选,更多的农户更愿意在自家的耕地里种植苗木,同时也拓宽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空间,苗木种植成为部分村民的专职。

而藏区苗木生产又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是呈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趋势。根据生态立省战略和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及产业政策的调整,加之互助县和青海省高标准造林绿化等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有力地拉动了互助县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各地紧紧抓住苗木紧缺、种苗价格上扬的契机,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苗木产业,特别是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个体私营育苗已成为互助县育苗产业的一支生力军。

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苗木种植户自愿组成的民间新型组织,从维护参与者切身利益,降低市场风险,避免无谓损失,提高苗木产值,维护品牌形象,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实际需求出发,自愿组成利益共同体,规范苗木销售市场,消除变相压价等不良现象,实现会员利益最大化。

截至目前,已成立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17个,其中加定镇相继成立了“互助县加定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互助县加定镇得红苗木专业合作社”、“互助县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互助县绿鑫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截至2014年底,加定镇种植苗木面积1850亩,共销售各类苗木299万株,苗木销售累计收入1275万元,其中专业合作社运作销售189万株,苗木收入716万元,其他途径销售苗木110万株,销售收入559万元,成为互助县个体育苗的排头兵。

二是经营形式灵活多样。互助县苗圃经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国有育苗。国有苗圃依然起着龙头示范作用,它们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继续发挥着骨干作用。

②乡村集体苗圃。这部分苗圃主要是村集体育苗,所占比例不大。其主要经营方式是集体统一规划、统一出地、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优点是充分发挥了集体优势,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壮大集体经济。缺点是责、权、利不明确,成本高,浪费大,效益较低。

③个体育苗。个体育苗又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个人独资育苗,通过自产自销、租赁土地等形式,利用兴办其他产业盈利资金投入育苗生产。二是专业合作社育苗。通过技术入股、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按照合作社形式育苗。这种方式弥补了个人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不足,集中力量,共同兴办。

避免单一经济对村民抵抗风险能力的冲击

通过树苗经济使藏区农村的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改变。不过在树苗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苗木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在生产上要求技术含量高,经营上要求市场信息通畅,才能取得较高的收益。甘冲沟村苗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科技含量不高。大多数种植户还依靠传统技术种植苗木,种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市场信息不够畅通,经营方式粗放。苗木市场信息掌握在少数苗木经营商手中,普通种植户缺乏苗木市场信息,苗木信息掌握在少数苗木经营商手中,普通苗木种植户缺乏苗木市场信息,导致出现一些苗木种植结构不合理,出售价格低等现象。

三是苗木销售外向化程度低,种植的苗木大多在本县境内来回出售,向外省出售的苗木较少,难以从直接的对外交流中获取第一手市场信息、优良品种和技术。

四是合作化程度低,大规模种植面积小。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苗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大规模种植的面积小,大多数苗木种植户很大程度上仍属个体自由经营,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合作,整体看小面积种植户多,大面积种植户少。

其次,在调查过程中,有村民就提出过对土地营养问题的担忧。树苗种植周期很长,以云杉为例,第一年种下去后,三年开始第一次卖,卖不出去的再拉开树苗间距,同时,再重新培育新的苗子。如此循环,那么一块地是没有停歇的。一方面树苗种植需要不断地吸收营养,另一方面,给树苗杀虫害喷洒的化学药水等都会对土壤造成危害,长此以往,土地营养缺失,甘冲沟村适合培育树苗的土壤就不复存在。这仅是村子少数的村民有的担忧意识,就目前甘冲沟的树苗发展规模,这个问题还没有凸显,也没有引起村民的注意。

再次,藏区农村因树苗种植的扩张导致经济生产方式的单一化,及其所产生的潜在危机与风险也是应当给予重视的,如何让村民对市场经济有深刻认识,并建立相应的市场风险保障机制,也是当地政府在发展苗木经济的时候必须认真考虑的。

短期来看,树苗的种植的确给村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逐渐迈向了富裕生活,但村子一旦形成以树苗为单一经济来源之后,村民抵抗风险的能力下降,其生活水平受市场波动影响明显。此外,单一的树苗经济面对自然灾害的侵袭时,也很脆弱,尤其是云杉,对于环境要求苛刻,第一年是其生长关键期,雨水多少都影响成活率,虽然就目前树苗种植的情况来看,种植树苗是村民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二选择。

最后,面对树苗种植及树苗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交往范围扩大化、方式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以及价值观念发生冲突与融合等问题,进行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新的社会和文化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村子和当地政府的重要任务。也就是说,在发展经济及新农村建设当中,重视基础建设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

财富增加同时丰富精神文化

对现代化的适应和传统文化的变迁中,每个民族都必须作出自己的选择。藏区村民面对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努力地调适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不断适应新的形势。树苗的种植,是村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次积极应对。

人们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市场经济的交换中,传统的小农经济不断瓦解,村里的人家已经普遍使用各种现代电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的文化在缓慢而踏实地发生着变化。

不可否认,树苗种植将村民和村子卷入到新的更大范围、更加复杂的经济交往关系中,并使人们从中受益,获得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树苗成为人们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产业和经济来源,人们的生计模式逐渐单一化,并且随着围绕树苗开展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日益活跃,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传统与现代比较融合。

由于农村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等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强。

如苗木这样的经济作物的引进生产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生计转型推动少数民族的文化进步,经济发展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在藏区,村民的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文化也没有落下。伴随着树苗种植所带来的财富增加,村民有条件享受更好的生活,物质文化率先起着变化,与此相适应的精神文化也在随之变化着。

猜你喜欢

互助县藏区树苗
移栽树苗
小牛壮壮栽树苗
巧栽树苗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三棵桃树苗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
互助县杨树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关于互助县农村苗木基地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