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店厂合一”格局未筑 限制自主渠道

2016-03-26李冉

中国林业产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剑川木雕雕刻

李冉

木雕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手工艺技术,而今,木雕已从纯粹的民间手工技艺逐步向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产业部门转变。商品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向,让木雕开始具有市场经济的诸多特征,成为产业化进程中的新兴手工业,其商业价值、文化内涵以及艺术风格等发生着相应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木雕在市场经济、现代生产方式的影响下,产品的类别、形式、生产方式、技艺和相对稳定的文化意蕴在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中发生了系列变化。

剑川木雕业呈现“县企+村社”模式

木雕的原料以青皮木、松木、杉木木材为主,也有不少揪木、桦木、袖木等,在部分家具的制作中还使用楠木、香樟和紫檀等高档的木材。不同的木雕质地不一,价格也存在差别,因此会根据雕刻对象的不同来选择相应的木料。过去木料多从本地的森林砍伐,现今的木材则多以外地为主,部分优质的硬木则从缅甸等国家进口。通常购得的木料都被改成板材,便于运输和存放,之后根据实际的雕刻需要再进行细改或粘合。购置之初的多数木材普遍含有较多水分,不适宜直接进行雕刻,因而需要进行干燥处理。天然干燥法是最常用的,即将木材交错叠放在阳光充足和空气流通的地方,利用阳光照射和空气流动带走水分,如今部分个体雕户也采用室内烤房进行烘烤干燥。

具体工序上,一般分为绘图、雕刻、打磨、上漆几个主要的步骤。在木雕企业,随着图案设计的准备与雕刻设备的运用,雕刻的工序则会细化为设计、选料、机雕、精雕、打磨、组装、上漆。其中,设计、选料属于前期的雕刻准备;机雕、精雕是木料加工成型的主体工序;打磨、上漆则为了保证成品的清洁和美观,使木雕能更好地抵御自然界的侵蚀,增加耐久性和美观度。制作工具上,包括木工工具:有锯子,用于分解木料;斧子,用于砍劈木材;刨木机,用于刨削木材平面使之光滑平整;镖机,用于打底板;电钻,用于镂等刀种。雕刻技法上,雕刻分为浮雕(又称凸雕、阳刻)、凹雕(又称阴刻)、透雕(又称镂雕)、圆雕(又称整雕)四种。在雕刻中,无论浮雕、凹雕、透雕还是圆雕,都要遵照这样的操作技法:“由上至下”,先从上部入手往下雕;“由前至后”,先雕前身,再雕后身;“由表及里”,先雕外面,步步向里剥进;“由浅到深”,先雕浅的地方,再雕深的地方。

目前,我国的木雕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以剑川木雕为例,从1970年剑川木器厂正式建立起,剑川木雕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部门已有4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木器厂起步时,因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特殊性,该时期,木雕生产通常是根据上级的特殊需要进行专门订制,形成一种以外贸出口创汇的木雕业格局。即侧重家具木雕生产,用于出口创汇,总体规模弱小、产品类型相对单一,手工雕刻偏重等,这些都反映了当时木雕业薄弱且特殊的状况,因而也缺少相应的产量、产值的信息。改革开放以后,商品经济表现出活跃的景象。2000年以后,剑川木雕业开始呈现“县企+村社”的二元化发展特征,产值与规模呈稳步增长的态势。相关数据显示,产值上,2005年,剑川木雕行业总产值3000万元,销售收入2800万元;2006年,木雕总产值达4078万元;2009年,木雕业总产值已达7000万余元;至2011年底,全县木雕年产值已超过1.2亿元。企业构成上,从最初的唯一一家民族木器厂,至今已发展为10余家木雕企业,个体户1500多户,经营大户40余家;从业人员上,木雕行业的直接从业人员7000多人,木雕艺人1.8万余人;木雕产品上,已发展成为嵌石木雕家具、现代家具、室内装饰装潢、园林古建筑装饰和旅游小件五大类200多个花色品种。总体看来,剑川木雕业呈现出产值从低到高、规模从小到大、稳步发展的总体过程。

产业链基本完整,但部分环节薄弱

从木雕的销售范围看,可划分为本地市场与外地市场。本地市场正式形成应以1980-1990年木器厂恢复生产时期为准,除了用于出口的家具木雕之外,木器厂已具备批量化的格扇门及雕花窗的生产能力,而这类产品正是以供应本地市场,尤其是农村的家庭建宅所用,并持续至今;而近些年,家具木雕也在本地范围内取得了较大的市场需求。外地市场以云南范围内的滇西、滇西北、滇东为主,以及部分省外、东南亚地区。外地市场呈现需求量大,以古建修复工程及其建筑木雕构件、高档次的家具木雕为主,兼有少量木雕工艺品的特征。外地市场在剑川木雕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更高些。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云南的西部地区多个市镇逐渐形成一批能够消费昂贵手工艺的阶层,也吸纳了大量高技术的工匠。该时期,木雕还是一种地方性建筑和家庭装饰艺术,也是工匠赖以谋生的一门手艺。由此可知,早期的木雕市场是处于一种相对自由的条件下的。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这段时期,木雕其实已逐步退出之前以个体自由劳务为特征的市场环境,而处于国家计划和控制下的状态。而在近些年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带动下,木雕市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出口至东南亚、日本和欧美国家。

木雕的推广,包含了木雕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实现。一层是木雕经济价值在销售中的实现。木雕面向市场销售,主要是指木雕以一种商品的属性而存在,通过生产和销售来完成市场供求的交换过程,进而达到实现其经济价值的目的。另一层则是木雕文化价值在传承中的实现。木雕承载的民族文化价值向外传播,这偏向于木雕将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艺术以间接的方式加以传播,即通过木雕的精美雕刻技艺等外在有形的艺术风格来展现其内在无形的文化寓意。而就具体的操作表现上说,如作为特色品牌的商业化打造,借助旅游业兴起的市场拓展,通过现代传媒平台的宣传,都可以理解为在经济与文化方面的具体推广方式。

目前,木雕产业链已经完整,生产链条主要包括创意设计、材料购买、生产加工、包装、营销、文化旅游等内容。总体而言,以新华银器为代表的手工艺产品已形成比较成熟的产业链,资源、人才、工艺、市场主体、营销、消费者等生产要素基本成型并具有一定的规模。这一成熟的产业链即在生产场地上包括了新华本村和驻外店铺一体的产销格局;在本村范围内形成以家庭作坊的小户与小型工厂的大户并存的市场主体格局;在销售途径上形成私人渠道与公司渠道结合的销售渠道格局;并且具备产品类型种类多样、市场范围较广泛等特征。但木雕在蓬勃发展的同时,自然也存在一些现实的困境,面临着相应的问题有待解决。

首先,产业链尽管已基本完整,但仍存在部分相对薄弱的环节。一则统一的“前店后场、店厂合一”的生产与销售格局并未构筑,这就使资源共享、市场拓展的自主渠道受到限制;二则品牌营销的水平和创新不足,除了借助原有的品牌形象和木雕协会的影响之外,对现代纸质与电子传媒的平台以及人际媒介传播作用的利用程度还亟待加强;三则对前后产业的关联度偏低,因而既要对上游原材料的来源渠道加以拓展,又需要充分利用滇西地区已发展成熟的传统民族手工业的优势,降低原材料及交易的成本的同时,开拓木雕产品与其他产业市场的关联;四则是对各级加工者、承销商及消费者的信息反馈不够,这些信息的反馈将有助于调整和改善生产,使整个生产链形成良性且稳定的循环。

猜你喜欢

剑川木雕雕刻
千年繁华后的平淡剑川弥井村
剑川娃
On art
剑川花椒的主要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雕刻树叶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雕刻时光
木雕鱼
极“左”年代剑川民间文人的诗创作——以赵慰苍为中心
自然形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