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县滑子菇生态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2016-03-26夏建平刘勇勇陈海丽刘春海
夏建平,刘勇勇,陈海丽,刘春海
(1.景宁县农特产服务中心,浙江 景宁 323500;2.景宁县农业局产业科,浙江 景宁 323500;3.景宁春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浙江 景宁 323500)
滑子菇又名珍珠菇,属于丝膜菌科、鳞伞属,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滑子菇能在较低的温度(5~20 ℃)条件下出菇,人工栽培具有适应性强、出菇时间长(浙西南山区从当年10月至翌年4月)、产量高、收益大等特点,同时,栽培原料可添加食用菌废料,实现培养料生态循环利用。2014年景宁春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引进滑子菇新品种,在澄照乡田源村进行试种示范10万袋获得成功,每袋产鲜菇1.1 kg,每千克按市场销售价9元计,每袋产值9.9元,核心示范基地产值99万元,实现纯收入59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015年景宁春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景宁畲佳农家庭农场等生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在澄照乡田源村和鹤溪街道城西村等地建立了滑子菇生态高效栽培示范基地5 hm2,生产滑子菇150万袋。通过核心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县栽培面积呈逐年扩大趋势,规模效益逐渐显现,从而调整了景宁县食用菌品种结构,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现将滑子菇生态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 菌种选择
滑子菇人工栽培要获得高产稳产,首先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栽培目的来选用品种。如栽培目的是供应市场所需的鲜菇,则以选择早熟和中熟品种为好;如供应加工出口,宜选择中熟品种,并搭配少量的晚熟品种。一般来说,中熟品种品质优于早熟品种。由于各地海拔不同,自然气候条件有所差异,还应根据出菇期适宜温度来选择良种。目前,在浙西南山区吉滑1号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合推广种植。
2 栽培季节
滑子菇菌丝充分成熟对子实体生长发育有利,因此宜春季栽培、秋冬季收获。浙西南山区滑子菇高产栽培的制袋接菌期一般可安排在2-4月份,当年10月至翌年4月中旬为采收季节。
3 培养料配方
种植滑子菇的原料广泛,杂木屑、棉籽壳、野草、农作物秸秆以及栽培其他食用菌的废弃料等均可利用。参考配方主要有:①木屑60%,棉籽壳10%,麸皮10%,废料18%,碳酸钙l%,石膏粉1%;②木屑38%,棉籽壳20%,麸皮10%,废料30%,碳酸钙1%,石膏粉1%;③木屑60%,棉籽壳10%,麸皮10%,废料18%,碳酸钙1%,石膏粉l%。以上原料的pH均应调节到6左右。
4 菌袋制作
4.1 装袋、灭菌
栽培袋采用规格为15 cm×55 cm×50 μm的低压聚乙烯薄膜袋。将培养料充分拌匀,含水量调至60%~65%。装袋后进行常压灭菌,灭菌时要在6~8 h内将料温提升到100 ℃,若火力不猛,长时间达不到100 ℃,易使培养料酸败变质。温度升到100 ℃后保持18~22 h。
4.2 接种
灭菌结束后,把料袋搬到消毒过的接菌室中冷却2~3 d方可进行接种,倘若料温过高,会造成菌种烫伤、烫死。接种前要对接种室(或接种箱)进行消毒。接种要求速度快,以缩短菌种和接种穴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菌种必须塞满接种穴,不能留下孔隙,以防感染杂菌。
5 发菌期管理
滑子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在4~32 ℃,最适为16~22 ℃。温度太高(高于32 ℃),菌丝将停止生长甚至死亡;温度太低(低于10 ℃),菌丝生长缓慢,长期处于-5 ℃以下,还会发生冻害。
发菌期管理:①为利于菌丝恢复定植生长,接种后菌袋先按柴式堆放,堆间间隔25~30 cm,待接种穴菌丝圈直径达7~8 cm时,改为“井”字形叠放,每小堆8~10层。堆温低于25 ℃时,将菌袋摆紧些;堆温高于25 ℃时,将菌袋摆疏些,同时要加强通风降温,以防高温烧菌。②认真剔除受绿霉菌等杂菌污染的菌筒,而受毛霉、黄曲霉、红色链孢霉等污染时,滑子菇菌丝最终可以将其覆盖,对产量影响不大。③培菌室要保持空气清新,光照适宜。④滑子菇菌袋越夏培养时,应做好菇蚊、菇蝇等害虫的防治工作。
6 菇棚搭建
菇棚选择交通方便、供电安全、靠近洁净水源、地势平坦、环境卫生的地块。整个菇棚由外棚和内棚组成,其大小长度及内棚数量视场地、栽培规模灵活安排。
6.1 内棚标准
一般每个菇棚设4个内棚,内棚用塑料薄膜笼罩成拱形,竖排三列菇架,菇架外柱高2.5 m,内柱高3.0 m,分8层,底层距离地面20 cm,顶层外边离棚顶30 cm,内边离棚顶50 cm,层间垂直距离30 cm,架宽80 cm,恰能对排2袋菇筒。菇架立柱间跨度约1.5 m,不能太宽,以免支撑力不够,2个菇架中间走道宽1 m。
6.2 外棚标准
外棚为遮阳棚,中间高4.5 m,两边高3.5 m,棚顶用小口径圆木或毛竹搭盖,下衬固定的塑料薄膜,上盖五节芒、铁芒葚等野草,起遮阳、保护薄膜等作用。由于菇棚遮阳物较厚,棚内光线较暗,所以,内棚要安装节能灯或日光灯,用于调节光照和生产操作照明,安装密度以生产作业时清晰明亮为准。
7 上架与催蕾管理
当菇棚内气温稳定在20 ℃以下时(浙西南山区为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即可上架。菌棒上架后,挖除接种口老菌块,接种口朝一侧放,并盖好塑料薄膜,保持一定湿度,3~5 d内不喷水。待接种口长出新的菌丝时,选择气温适宜的时候,向菇棚空间、菇筒表面喷水,每日2~3次,使空间湿度达到90%左右,促成现蕾。菇蕾出现后,接种口要朝上,接种口凹陷处若有积水,要及时倾倒。袋栽滑子菇,第1潮菇发生在接种口处,不须割膜;第2潮菇发生在接种口外围;第3、4潮菇在菇筒表面即可形成。当菇蕾长至米粒大小时,用利刃沿菇蕾外围割破3/4薄膜使其裸露自然生长,割膜要及时,过迟会造成菇蕾畸形,品质变劣。
8 出菇期管理
8.1 温度管理
滑子菇属于低温结实性菌类,一般在5~20 ℃条件下均可出菇生长,适宜温度为8~18 ℃(因品种特性而异)。自然气候条件下,以日平均温度7~12 ℃时菇体品相较好,产量较高,早熟品种耐高温能力略强于中熟种。滑子菇对温度的总体要求是:出菇期棚内最高温度不能超过20 ℃,较长时间高温会引起菇蕾大批死亡。如果气温变幅较大,需加强调控,棚内气温过高时,要加厚菇棚遮阳物,做好通风换气,并采取畦沟灌水,棚顶喷雾等措施降温;棚内气温低于5 ℃时,子实体生长缓慢,易出现畸形菇,菇盖表面出现皱折,色泽深,黏液厚,菌柄短而粗,基部相连,并呈明显肥大,此时应调疏薄覆遮阳物,提高棚内温度,促进菇蕾正常生长。
8.2 水分管理
滑子菇属于喜湿性菌类,出菇期空气相对湿度以85%~90%为宜,保证一定的湿度是滑子菇高产的重要因素。现蕾后,每天喷水2~3次,水要轻喷、勤喷,不可让菇袋积水,以防引起腐烂。
8.3 通风换气
菇蕾生长期不能对流通风。气温低时通风量小些,每天1次,每次0.5~1 h;气温高时(18 ℃以上),要加强通风。为防止湿度下降,要相应增加喷水次数。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易产生畸形菇、烂菇。
8.4 适度光照
出菇期光线太强,菌柄短,菌盖色泽深;光线过弱,出菇少,菌柄长,菇盖较小,色泽淡,且易开伞。光线适中,菌柄稍长,菌盖色泽呈黄褐色.外观好。因此必须保持一定的散射光,一般白天靠太阳散射光满足,夜间应辅以灯光照射。
9 适时采牧
按照滑子菇销售规格适时采收,一般要在尚未开伞时采收。一潮菇采收后,须休养10 d左右,让菌丝充分恢复,积累养分,而后通过喷水增湿,进行下一轮催蕾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