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之路

2016-03-26诸葛翀朱丽君黄国成张小英

蚕桑通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蚕丝被建德市小蚕

诸葛翀,朱丽君,黄国成,张小英

(1.建德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 311600;2.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浙江杭州 311614)

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之路

诸葛翀1,朱丽君1,黄国成2,张小英1

(1.建德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 311600;2.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浙江杭州 311614)

建德市蚕桑产业是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2003年成为浙江省蚕桑西进八个县市之一,蚕桑生产不断扩大,主要分布在大同和大洋两个乡镇,其中大同镇桑园总面积600余hm2;大洋镇桑园面积606余hm2,2个乡镇占全市桑园总面积的80%左右,逐步形成蚕桑两大区域优势。大同镇位于建德西南部,交通较为便利,通信设施完备,土地资源丰富,是经济作物主产区,也是我市蚕桑重点规划发展乡镇,而且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是浙江省示范性蚕桑专业合作社,其中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从2008年至今就一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示范性蚕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合作社规范内部管理,强化服务功能,基本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蚕桑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完善收烘设施,方便蚕农售茧。但近年来蚕桑比较效益降低,生产上存在薄弱环节制约了蚕桑产业进一步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态资源利用的重视,为了稳定当地蚕桑产业,建德市农业局和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以桑园基地为产业基础,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为开发手段的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之路。

1 蚕桑产业现状

1.1 种桑养蚕售茧仍是我市蚕桑生产的重点,小蚕工厂化饲养技术、培养家庭农场和养蚕大户,适度规模经营是今后我市蚕桑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

1.1.1 小蚕工厂化饲养技术为蚕桑产业提质增效

依托省市各级部门的资金和技术扶持,2012年新建成建德市大同小蚕共育服务中心1230 m2,配套建有标准的储桑室、饲育室、消毒池、叠放式木框等,养蚕室安装自动温湿控制系统,配备2台切桑机,每期共育蚕种近500张(每期共育能力可达到1000张),2013年共育蚕种799.25张,2014年共育蚕种914张,2015年共育蚕种620张,共育规模居全省前列。2015年参加共育每张蚕种平均节本增效达到322.5元,增加了34万元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市小蚕工厂化饲养技术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引导和带动更多农户加入小蚕工厂化饲养,科学发展蚕桑产业;同时转变蚕农思想观念,让农户从到订种人员手中购买蚕种改为到小蚕共育服务中心购买商品小蚕的饲养转变。再者加强示范带动作用,为周边县市乃至全省推广小蚕工厂化饲养技术打好基础,使之看有基地,学有样板,并且建德市也不断健全小蚕共育服务中心各项制度,规范管理,巩固小蚕共育的实施成果。

1.1.2 加强家庭农场式养蚕大户的培育,鼓励蚕桑适度规模化经营

饲养技术较好的养蚕大户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等方式桑园面积达到6670 m2以上,按照技术规程做好桑园管理工作,建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蚕桑站配合养蚕大户制定全年的养蚕规划,分期多期饲养,充分利用桑叶资源养足蚕种,同时推广机械化操作(桑园中耕机、剪伐机等),配合桑园统防统治,节本增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全年养蚕结束后桑叶多余可制作桑叶茶,桑园冬闲可进行立体种养,桑枝条加工种植食用菌或作为其他产品的原料,最大限度的循环使用桑园和养蚕设施,达到养蚕经济的最大收益。其中徐韩村养蚕大户租赁承包桑园4 hm2,每年饲养分批饲养6~8期40张蚕种左右,同时桑园套养鸡鸭鹅,每年的养蚕纯收入5~7万元。虽然养了6期蚕,但养蚕更轻松了,单产较分批饲养前相比也有一定的提高,多批次饲养解决了蚕桑生产劳动力不足,提高了复养指数和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其优点在于:一是减轻了蚕农的劳动强度。原来1年饲养3期,1期10张以上,在蚕5龄期食桑量大,劳动强度相当大。现在饲养6~8期,养蚕总量不变,每批次只饲养蚕种5~8张,劳动强度明显降低。二是节约成本,蚕室蚕具得到充分利用。原来每季饲养蚕种数量较多,所需蚕室要大,蚕具就多,成本增加,现在每批次养蚕数量减少,所需蚕室蚕具相对较少,成本减少。同时原来蚕室蚕具每年只使用3次,现在每年要用6~8次,大大提高了蚕室蚕具的使用效率。三是有利于生产优质蚕茧。由于饲养批次增加,每批次养蚕量减少,便于蚕扩座,切实做到大蚕稀养饱食,管理可以更加精细,生产优质茧率也可大大提高。四是优化桑叶采摘方式,可以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五是可以有效地避开高温闷热天气对养蚕的不利影响。

1.2 我市桑叶茶、蚕丝被、桑果及桑果产品开发等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不断提升,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令蚕桑产业从各个环节、不同层面融入现代大农业

1.2.1 桑叶茶的开发成为我市蚕农和合作社效益新的增长点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桑叶内含有一种叫做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生物碱,这是在高等植物中仅存在于桑中的一种生物碱,含量约100 mg/100 g,同时桑叶内还含有丰富的γ氨基丁酸和植物醇,其含量是绿茶的3~4倍,具有减肥、美容、降血糖的作用。2013年开始,我市在大同镇逐渐开拓桑叶茶制作,合作社将田间养蚕剩余的桑叶收购来制作桑叶茶和保健茶,全年制作桑叶茶10余t。2014年逐渐扩大桑叶茶制作规模,加工生产桑叶茶80余t,主要出口台湾、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2015年,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新建一条桑叶茶加工生产线,每d可制作桑叶茶3 t,全年加工我市桑叶茶将加工170 t,出口台湾、美国等国家作保健茶原料,还加工桑叶袋泡茶和冬桑保健茶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15你说呢桑叶茶预计产值超过1500万元。加工桑叶茶对养蚕的农户来说每亩多余的桑叶可增加几百元收入,而不养蚕的农户,667 m2桑采叶每年可收入3500元以上,不仅增加的蚕农的额外收入,还有效激励蚕农做好桑园规模化经营管理,减少失管、弃管桑园数量。2016年桑叶茶制作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建立桑叶茶专用桑园,并且研究优化杀青、高温提香等生产工艺,脱除传统桑叶茶的青味和腥臭味,提升桑叶茶的风味品质,打造有机生态桑叶茶产品。

1.2.2 蚕丝被产业规模扩大,蚕丝销售产业链拓宽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蚕丝被已经作为一种高档寝室用品开始越来越受到中高收入家庭的喜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名牌家纺系列用品”的队伍之中。众所周知,蚕丝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不仅有滋养皮肤、清洁保健的作用,还能增强体表细胞的活力,对关节炎、哮喘等病人都非常适宜,有很好的美容保健作用;其次,蚕丝是被保暖透气性良好,特别适合皮肤易瘙痒的老年人或敏感性肌肤的人士使用;第三,蚕丝被贴服性好,特别适合有颈椎炎或特别害怕肩膀受风的人士使用。第四,蚕丝被使用免拆翻,清洁健康。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从2010年注册了“新安江”牌蚕丝被商标,2011年开始引进蚕丝被加工生产流水线,生产100%桑蚕丝纯手工制作免翻蚕丝被,将原来加工成高档丝绸产品的原料用来加工成贴身保暖的被子。2015年继续扩大蚕丝被生产规模,加工蚕丝被5000余条,预计销售产值将达到350万元。蚕丝被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市场容量日益扩大,前景十分看好。扩大蚕丝被产业规模不仅能很好地拓宽蚕桑产业链,还成为解决当地农村富裕劳动力,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蚕桑专业合作社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1.2.3 果桑采摘游,农业休闲观光又一道风景线

桑椹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胡萝卜素、维生素、苹果酸、酒石酸,磷质等丰富的营养成份,并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常吃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驻容养颜之功效。桑椹的市场价格达到30元/kg,特别适合老人小孩全家出游采摘,2016年我市大同徐韩果桑采摘园采摘游客达到6000人次,“五一”三天游客数达到2500人次。明年合作社将把果桑采摘园建设成高水平果桑生产基地,应用安全生产技术,有效防止菌核病,保障桑椹质量安全,在鲜食的同时研发复合型桑果汁、桑果酒、桑果保健醋、桑果干等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并且针对桑园生产周期短的特点,进行桑果产品食药用开发,提高桑果基地的综合经济效益。相信我市随着果桑种植的不断增加,桑椹加工的副产品也将逐渐增多,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1.2.4 “互联网+蚕桑”的模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随着农村电商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也开始渗入蚕桑产业。我市部分年轻电商企业依托大同的蚕桑基地,开启“土地流转+电子商务”的新模式,在淘宝等互联网交易平台上出售各式各样的蚕桑产品,有各式各样的蚕品种并配备桑叶销售,还有彩色蚕、彩色茧、桑叶茶、蚕丝被等,同时2年生品种桑、果桑苗木在互联网上销售也极为火爆。由于我市蚕品种网上销售起步较早,从而打下基础。2015年蚕桑网上销售产值达到500万元,而2016年更添加其他蚕桑产品进行销售,上半年蚕桑电商销售产值就达到700万元,不断将我市优质的蚕桑产品推出去,把品牌和营销推广做出来。同时互联网让蚕桑产品品牌快速建立,降低推广成本。把优质的蚕桑产品“嫁接”互联网,助力蚕桑这个传统的农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融入现代大农业。

同时我市桑园立体种养、桑枝条栽培食用菌等方面也在不断发展。据初步调查,我市2014年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的产值比2010年几乎翻了一番,而2015年产值比2014年又翻了一番,预计2016年蚕桑多元化利用的产值要比去年更上一个台阶。

2 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在建德市大同镇蚕区蚕桑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推广,小蚕工厂化饲养技术也日趋成熟,规模种桑养蚕的大户逐渐增加,但传统的蚕桑产业目前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

2.1 行业风险大

蚕病、农药中毒以及恶劣气候影响蚕茧的产量和质量,茧丝行情存在大起大落,政府没有建立一些相应保障措施,农民是很难应对这些风险,所以蚕农对蚕桑的生产信心不足,部分桑园弃管、失管,蚕农减少饲养数量,观望蚕茧收购价格,导致桑叶浪费,蚕种饲养量呈逐年下滑趋势。

2.2 人工工资上涨,导致蚕桑生产成本提高,家蚕饲养劳动力矛盾更为突出

人工工资上涨过快,致使养蚕成本提高,蚕桑生产是集种养为一体较为复杂且技术含量高,风险大的产业,它需要房屋、生产工具和密集型劳动力。目前家蚕饲养技术改进缓慢,费时费工,特别是大蚕饲养技术,费工量大,在当前劳动力紧和价值高的情况下,日益上涨的生产成本也挫伤了蚕农积极性。

2.3 经营面积小而散,机械化程度低规模经营难

在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和农业新兴产业不断崛起的时期,加之蚕桑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效益比值差等状况,且难以实施机械化作业,故难以开展大规模饲养。部分年轻蚕农已将蚕桑产业由主业转为副业,有的甚至抛荒,外出打工。

2.4 产业比较效益低

由于近年来茧丝绸行情的低迷,导致蚕茧的收购价格不高,据2013~2015年养蚕张种产值调查,农民养蚕除去养蚕用工张种产值仅为1500元左右,667 m2桑园产值仅为5000元左右。相比之下,其他产业经济效益更高,外出务工效益稳定,不愿种桑养蚕的人渐渐增多。

3 提升蚕桑产业资源利用的目标

目前在整个蚕桑产业的资源利用中,茧丝绸所占的比重很小,丝绸虽贵,但种桑养蚕的比较效益却不高,但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所以在做好传统蚕桑技术革新、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开拓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其中主要目标是:

3.1 通过蚕桑工厂化饲养助推蚕桑产业升级、技术革新

合作社将通过投入资金承包改造旧桑园,发展新桑园,并统一购买蚕种、统一种植桑苗,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管理和销售,通过小蚕工厂化饲养技术提升小蚕饲养质量,引导培育养蚕大户和家庭农场进行工厂化模式饲养大蚕,合理安排养蚕规划,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节本增效,生产优质蚕茧。

3.2 合理定位桑叶茶,提升品质,建立适宜的营销渠道

合理利用桑叶茶有点进行宣传,促进桑叶茶的快速推广。合作社加大投入资金改造桑叶茶加工生产线,扩增桑叶加工设备,改善制作环境,实现年生产桑叶茶200 t。采用标准化技术种植桑园,采摘优质桑叶,根据你桑叶理化特性,调整切叶、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形成先进工艺应用于桑叶茶的制作和品质提升。建立连锁加盟经营和网络销售相结合的模式促进拓宽桑叶茶发展的营销渠道。

3.3 “互联网+蚕桑”开拓创新蚕桑产业发展

合作社将投入资金改建装修电商营销用房,开发硬软件设备。2015年依托大同蚕桑园区,电商在蚕桑产业的销售产值达到600万。2016年上半年小蚕及鲜桑叶销售产值达到700万元,预计下半年桑叶茶、蚕丝被、食用菌等电商销售产值能达到400万元。通过“电商平台+蚕桑基地”的全产业链电商运营模式,制定蚕桑产品线上标准体系,包括蚕桑产品质量、包装、运输的模块化、标准化设计,促进蚕桑产品的线上的品牌确立和普及,帮助蚕桑产值增效,蚕农增收,产业转型。

3.4 发展果桑休闲采摘推进乡村农业休闲体验

扩大果桑种植规模。科学规划布局,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果桑质量。同时努力开拓市场,开展果桑产地,优化品牌形象,做好品牌宣传。随着城市闲暇时间的增加,中国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以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也迅速发展。合作社将投入资金依托果桑采摘园建造农家乐、教育参观实践基地,同时扩大果桑采摘园的面积,并增加四季水果园的建设,把现代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产业紧密结合从而打造一家自助游,休闲吃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

4 发展思路

4.1 加大投资力度,建立示范基地

争取政府财政资金,联同企业资金对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投入,重点做好桑叶茶、蚕丝被、桑果采摘游。在大同建立蚕桑资源多元化发展的示范基地,积极推广先进的发展模式,进一步调整蚕桑品种结构,加快新品种更新,培育、引进、推广优良的蚕桑新品种和新技术,奠定产业提质增效的坚实基础。以小蚕工厂化饲养技术和省力化机具的推广应用,以点带面带动建德市蚕桑资源多元化发展,提高全市蚕桑资源的利用率,增加蚕桑产业经济效益。

4.2 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根据大同蚕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发相应的1~2种蚕桑多元化产品,通过资金和技术支持,提升产品质量。同时组织引导、灵活经营,围绕主导产品生产、统一购销等形式,带动当地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实行区域化专业生产,扩大合作社的经营生产规模,促进建德市大同镇蚕桑资源产业链的发展,提高蚕区的整体经济效益。

4.3 加大科研合作,吸引工商资本,促进成果转化

建德大同的蚕桑多元化发展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技术研究的深度的广度还不够,同时蚕桑多元化发展设计农业、食品加工、医药生物等多领域多学科,同时市场营销也是薄弱环节。因此需要通过政府平台,积极引进科研院校合作,鼓励支持工商企业资本发展蚕桑产业,以建德市大同蚕桑基地为基础联合技术攻关,创新蚕桑资源的精深加工,开发新产品今年,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成果转化,实现研究开发有效对接,促进产品的规模化和市场化。推进“公司+合作社+大户+基地”的利益联结模式,充分发挥知名企业、合作社、大户的带动作用。

4.4 树立品牌意识,增强市场竞争力

充分发挥桑叶茶、纯手工蚕丝被加工、果桑休闲采摘游等方面的优势,增加资金投入,扩大发展规模,开发更多具有名特优的蚕桑新产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使蚕桑多元化形势能更快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4.5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科技水平

蚕桑多元化发展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全面综合发展,目前建德市蚕桑技术从业人员就十分短缺,从事蚕桑多元化发展的人才就更为稀少。因此要加强与各大科研院所和搞笑的合作交流,通过聘请专家、培训培养,依托省市蚕桑产业创新服务团队等多种途径来加快蚕桑多元化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进一步提升建德市蚕桑多元化发展的科技水平,进一步促进建德市蚕桑产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猜你喜欢

蚕丝被建德市小蚕
种子的梦
浙江省建德市: 文明浸润一座城
蚕丝被产业发展及其关键质量性能指标分析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蚕丝被的清洗与保养方法
可爱的小蚕
可爱的小蚕
链接:蚕丝被清洁与保养
蚕丝被行业的开拓者
浅谈建德市遥感影像地图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