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康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2016-03-26李忠权李晓琴

关键词:藏传佛教藏区寺庙

银 元, 杨 爽, 赖 芳, 李忠权, 李晓琴

(1.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成都 610059;2.四川行政学院,成都 610072;3.成都师范学院 史地与旅游学院,成都 611130;4.成都工业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成都 6117305.成都理工大学 旅游也城乡规划学院,成都 610059)



四川康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银 元, 杨 爽, 赖 芳, 李忠权, 李晓琴

(1.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成都 610059;2.四川行政学院,成都 610072;3.成都师范学院 史地与旅游学院,成都 611130;4.成都工业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成都 6117305.成都理工大学 旅游也城乡规划学院,成都 610059)

当前,推进四川藏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关键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藏传佛教文化,如何科学保护利用藏传佛教文化资源。以藏传佛教文化资源丰富独具特色但开发相对滞后的四川康北地区为例,通过分析康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现状及滞后原因,提出科学推进康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康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

实践证明,发展文化旅游是解决四川藏区发展不平衡性的有效方式和有力途径。加快发展的支撑在于资源,四川藏区文化资源的特色和亮点均集中体现在藏传佛教文化上,在现实生活中藏传佛教文化也是吸引国内外游客到藏区旅游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在发展观念、发展手段等方面的认识误区,四川藏区丰富且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资源尚未得到科学的开发利用,对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当地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作用尚未全面发挥。为此,本文以藏传佛教文化资源丰富但开发相对滞后的四川康北地区为例,通过分析康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现状及制约瓶颈,提出做好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综述

藏传佛教文化主要是在继承印度佛教文化的基础上,经过在藏区上千年的吸纳、融合和创造性转化,孕育发展而成的文化体系[1]。藏传佛教文化作为藏族传统社会的文化主流,有许多精华,有着极为重要的当代价值。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藏传佛教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突出的旅游开发价值,并开展了相关系列研究,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价值的认识。刘俊哲(2013)认为,藏传佛教文化是藏区的文化特色和优势资源,是以旅游业促进藏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1]。王亚欣(2011)认为,藏传佛教不仅具有宗教文化普遍的旅游吸引力和价值,而且由于其融入了雪域高原的自然风貌和藏民族风情,具有极高的旅游资源品位[2]。朱德亮(2013)认为,挖掘藏传佛教文化及其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并应用于旅游开发,将会更好地促进藏区旅游业发展[3]。昃冬(2007)提出藏传佛教不仅作为一种人文旅游资源,还对藏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以及旅游景观等产生了深远影响[4]。

二是对重点寺庙、相关地区藏传佛教文化资源的梳理、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陈亚艳(2003)、赵萍(2007)、姜馥蓉(2014)、赵改萍(2013)分别对青海塔尔寺[5]、甘肃拉卜楞寺[6]、郎木寺[7]、山西五台山[8]等重点寺庙藏传佛教旅游资源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开发对策建议。邱广艳(2010)、田富强(2011)、崔宁(2011)、李婷(2014)、石磊等(2014)则分别对河北承德市[9]、西藏自治区[10]、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11]、呼伦贝尔市[12]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开发优势、机遇、制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三是对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产品内涵及特征的分析研究,藏传佛教文化旅游是藏传佛教信仰者和对藏传佛教文化感兴趣的旅游者,以藏传佛教文化为吸引对象,借助藏传佛教文化景观或宗教活动等实现的旅游活动[2]。王勇琦等(2013)提出了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体验的双重三位一体结构,认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体验包括藏传佛教信仰层面、行为层面、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艺术等层面的综合体验[13]。王亚欣(2012)基于需求市场细分,提出了藏传佛教文化修学游、医疗保健游、艺术观赏游、节庆游等专项旅游活动设想[14]。

针对四川康北地区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主要体现在对甘孜州、德格县旅游开发研究中,涉及内容主要是要挖掘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使其与其他各类旅游资源开发并驾齐驱[15],以及对德格县藏传佛教旅游开发的具体建议[16]。

综上,国内已有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基本概念、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意义、价值、对策建议等方面,已有研究都认识到了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重要性,但研究主要停留在资源现状梳理和开发重要意义阐释上,宏观判断多于微观分析,特别是缺乏对开发滞后原因和具体路径的分析。对四川康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这与康北地区厚重的藏传佛教传承发展历史、丰富的藏传佛教文化景观和民俗活动极不相称。

二、康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概况

四川康北地区包括甘孜州北部的炉霍、新龙、甘孜、德格、道孚、白玉、色达、石渠等8县。康北地区藏传佛教历史传承厚重,拥有丰富的藏传佛教文化景观。

从发展历史来看,四川藏区是我国藏传佛教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康北地区又是四川藏传佛教传播较早的地区。位于甘孜州石渠县洛须镇的“卓玛拉康”,其修建时代与拉萨的大、小昭寺是同一时代(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在世时期),是我国藏区最早建立的佛殿之一[17]。

从文化景观资源来看,康北地区是藏传佛教传承发展的主要中心,现有藏传佛教五大教派200多座寺庙,仅德格县就有57座寺庙,汇聚了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并囊括了四大教派的“母寺”[18]。“每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就是一座艺术宫殿”,这些藏传佛教寺院是藏区建筑的精华所在,康北数量众多藏传佛教寺庙提供了丰富的宗教建筑景观,以及佛塔、嘛呢石、壁画、经幡、宗教乐舞等宗教文化景观。同时,康北地区的藏传佛教文化资源品味较高,甘孜州42座省级以上重点保护的古寺庙中有29座都分布在康北地区,始建于公元1729年的德格印经院,是我国藏区的三大印经院之一, 被誉为“雪山下藏族文化宝库”,其传承的藏族雕版印刷技艺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康北地区藏传佛教利爱护民的光荣传统浓厚,红色遗迹与红色故事丰富。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长征途经四川藏区时,各地藏传佛教寺庙的一些僧人,和当地群众一道,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并以实际行动支援红军。甘孜县白利寺格达活佛(又名洛桑登真扎巴)就是其典范, 朱德与格达活佛之间的亲密友谊当今仍被传为佳话[17]。

三、康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开发滞后原因分析

与丰富且品位高的藏传佛教文化资源不相匹配的是,康北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滞后于康南、康东和康西地区,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康北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滞后,表面上看主要是由于区位交通、建设资金、建设难度等客观因素所导致的,通过调研发现实质上是由于对发展优势认识不全面、对发展路径把握不准确等带来的观念上和工作上的限制,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藏传佛教文化,如何科学保护利用藏传佛教文化资源。

(一)发展优势认识片面带来的观念限制

康北地区的最大发展优势就是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从自然景观看,康北虽然拥有众多优质的高原湖泊、雪山、草原、湿地、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活动等自然景观,但这些自然景观在整个青藏高原普遍分布且数量众多,各地自然景观相似性强、雷同现象突出。旅游开发需要体现差异性,在自然景观大体相似的情况下,通过文化来体现差异性是必然选择。

康北地区文化资源优势集中体现在藏传佛教文化上。调研得知,藏传佛教文化是吸引国内外游客到康北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康北地区的五明佛学院、甘孜寺、大金寺、竹庆寺、八邦寺、白玉寺等寺庙是外地游客到康北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藏传佛教文化作为发展优势的认识还不全面,没有将藏传佛教寺庙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规划管理和配套建设。

(二)发展路径单一带来的工作限制

从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项目包装来看,康北地区现有文化旅游规划大多存在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简单模仿复制内地和国外已有文化旅游项目的现象。现有文化开发项目主要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民间工艺文化保护开发、民族村寨保护利用的角度出发,采用博览园、产业园、影视基地、演艺中心等传统形式进行包装[19],项目布局分散、整体投资额度偏小、规划水平不高,对投资者及市场的吸引力不强。

从实际工作来看,当前对藏传佛教寺庙仍停留在日常管理、文物保护、宗教和统战工作层面,没有将其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规划管理和配套建设。在调研中发现,常常出现游客被藏传佛教文化所吸引来到藏传佛教寺庙观光体验,但寺庙的讲解、接待、停车、厕所、餐饮等旅游服务设施没有及时跟上,不仅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还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对藏传佛教文化、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正确认识。

综上,由于在规划设计、项目编报、开发形式等方面上存在的理念落后、路径不足,导致了康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资源开发滞后,藏传佛教文化的“文化名片”尚未转化为“文化产品”,发挥“文化效益”。

四、科学推进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当前,做好康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资源开发,应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重要原则,在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的前提下,把有条件的藏传佛教寺庙作为文化旅游开发热点,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丰富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体验,通过发展旅游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一是分类分批有序进行藏传佛教寺庙旅游开发。对康北地区现有藏传佛教寺庙进行资源普查和旅游开发条件评估,根据寺庙基础条件、文化特色、旅游环线布局、旅游市场开发前景等,选择具有开发条件和潜力的重点寺庙,制定现有藏传佛教寺庙分类分批旅游开发方案,确保有序推进、试点推进。

二是完善寺庙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明确把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投入作为寺庙帮扶的重要内容,争取和整合各系统各板块资金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寺庙厕所、医疗点、购物点、餐饮接待等设施设备投入。

三是加强培训优化服务。联合宗教、民族、统战、旅游等部门,邀请宗教界知名人士、专家学者,编写藏传佛教文化、党和国家宗教民族政策等的规范化旅游讲解词,加大重点寺庙讲解人员、服务人员以及寺庙周边参与旅游服务的农牧民群众培训,发挥重点寺庙的示范作用,提高寺庙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保障游客旅游权益。

四是开展藏区文明旅游活动。引导外地游客尊重藏传佛教宗教仪轨、藏区农牧民群众信仰和生活习惯,鼓励康北地区民众、僧尼与外地游客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旅游活动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引领作用,增进相互了解,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总之,旅游资源是康北地区最大最好的资源,在藏区自然景观大体相似相近的客观条件下,康北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亮点均集中体现在藏传佛教文化上。新时期新形势应科学做好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把有条件的藏传佛教寺庙作为文化旅游开发热点,通过旅游形式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康北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康北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

[1]刘俊哲.藏传佛教文化的当代性及其弘扬机制与模式[J].民族学刊,2013,4(1):40-49,108-109.

[2]王亚欣.当代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3]朱德亮.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2):43-45.

[4]昃冬.试探藏传佛教对藏区旅游的影响[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2007,(2):48-50.

[5]陈亚艳.塔尔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述论[J].青海民族研究,2003,4(4):35-39.

[6]赵萍.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J].康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1):72-75.

[7]姜馥蓉.郎木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对当地社区的影响[D].兰州:兰州大学,2014.

[8]赵改萍.论五台山藏传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J].五台山研究,2013,(4):48-53.

[9]邱广艳.承德藏传佛教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10]田富强.西藏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开发战略及对策试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1,(2):94-100.

[11]崔宁.通辽市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价值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5):17-20.

[12]石磊,陈炜.论内蒙古呼伦贝尔藏传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文化价值[J].怀化学院学报,2014(2):21-23.

[13]王勇琦,阿旺加参. 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体验的双重三位一体结构[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18(4):43-45.

[14]王亚欣. 潜在需求市场细分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体验研究[J]. 青海民族研究,2012,(1):94-99.

[15]邓建萍.甘孜州藏传佛教文化与旅游[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6):54-58.

[16]杨俊义,张慧利.关于四川省德格县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J].四川地质学报,2009,(S2):277-280.

[17]杨嘉铭. 四川藏区藏传佛教的基本特点[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02:49-53.

[18]胡昌升. 甘孜州德格地区藏传佛教的现状及对策[J]. 天府新论,2002,01:69-72.

编辑:鲁彦琪

The Study of Sichuan Kangbei Area Tibetan Buddhism Culture Resource Tourism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YIN Yuan1,2,YANG Shuang1,3,LAI Fang1,4,LI Zhongquan1,LI Xiaoqin5

(1.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Sichuan 610059,China;2.Sichuan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Chengdu Sichuan 610072,China;3.School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and Tourism, Chengdu Normal College, Chengdu Sichuan 611130,China;4.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Chengdu Institute of Industrial,Chengdu Sichuan 611730,China 5.College of Tounism and Urban-Rural Planning,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Sichuan 610059,China)

The key question of promote Sichuan Tibetan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is how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ibetan Buddhism culture, how to scientifically protect the Tibetan Buddhist Culture(TBC) resources. To take Kangbei(the north of Sichuan Tibetan) for an example, this area TBC resources are rich but development relatively backward.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TBC resource tourism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stricting bottleneck of Kangbei, put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Tibetan Buddhist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Kangbei region of sichuan; Tibetan Buddhism culture; tourism

10.3969/j.issn.1672-0539.2016.06.021

2016-05-30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川西藏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机制及模式研究”(2015SZ0224);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提升发展动力机制与路径研究”(WMYC20151016);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新一轮四川藏区全域旅游创新发展研究”(15SA0018)

银元(1985-),男,四川遂宁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景观地学、可持续旅游研究;杨爽(1982-),女,四川成都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文地理研究;赖芳(1971-),女,四川泸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研究;李忠权(1965- ),男,四川资中人,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构造地质、旅游地学研究。李晓琴(1973-)女,江西吉安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庄旅游规划研究。

F590

A

1672-0539(2016)06-0105-04

猜你喜欢

藏传佛教藏区寺庙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从管理寺庙到监督寺庙*——民国时期宗教立法观念的转变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藏传佛教寺庙管理的思考
现代藏传佛教系统初探
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
手机媒体的使用与藏区稳定研究*——基于迪庆藏区田野调查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