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就地就近实现城镇化的困境与对策

2016-03-26尹春芬魏战刚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困境对策

刘 勋,尹春芬,魏战刚

(1.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管理工程系,河北 承德 067000;2.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社科与数理部,河北 承德 067000)



农村就地就近实现城镇化的困境与对策

刘勋1,尹春芬2,魏战刚2

(1.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管理工程系,河北承德067000;2.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社科与数理部,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就地就近实现城镇化是农村城镇的发展模式。就地就近城镇化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分析了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就地就近城镇化需要科学规划,改革户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强化产业支撑和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化等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就地就近城镇化;困境;对策

所谓就地就近城镇化,是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农村人口不再向大中城市迁移,而是在原居住地一定空间半径内,依托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就地就近市民化、就地就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镇化模式。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将城镇化提高到与城市化同等重要的地位,强调城市化的健康发展,需要有高度发达的农村城镇化支撑。2014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到达了54.77%,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率80%的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加快城镇化建设是建成全面小康、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项重要任务。

1实行就地就近城镇化的意义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资料显示,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GDP增长两个百分点。而经济发展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增加130万个就业岗位。就地就近城镇化还有利于农村土地自由流转和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国际上发达国家城镇化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德国200多个10万人以下的城市,居住了全国70%的人口,80%的大企业和高校都在小镇上。美国是世界上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城镇化率高达85%,大、中、小城市近2 000个,其中90%以上的城市人口规模都在10万人左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以镇区人口规模排序的千强镇,镇区平均人口规模7.6万。就地就近城镇化在我国江苏、浙江、四川、河南、山东等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初步成效[1-2]。

就地就近城镇化,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就地就近城镇化,使农民就近就业,“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就地发展非农产业”,符合农民的愿望。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减少农民工大规模异地流动的社会代价,减轻农民外出务工成本,减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避免农村出现大量土地撂荒、空壳化和空心村等“农村病”问题,也可以减少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大中城市所形成的环境严重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交通拥挤等各类“城市病”[3]。

就地就近城镇化,有利于经济发展。就地就近城镇化,能够有效扩大内需,吸引投资。现在农村适婚青年在城镇买房结婚定居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他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农民进城建房或购房定居,将有力地带动房地产和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如家具家电业、室内装潢业、交通运输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效扩大内需,吸纳大量人员就业。就地就近城镇化还会产生道路、园林绿化、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一大批投资需求,产生大量生产和生活性需求,带动民间投资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2当前就地就近城镇化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36%上升到2014年底的54.77%,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则只有37%左右,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我国就地就近城镇化建设面临一系列问题。

2.1就地就近城镇化建设缺乏科学规划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大部分农民工希望去大中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也愿意留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这是因为政府的资源配置集中在大中城市,集中在行政中心,大量人力资源和生产要素流向大中城市,造成了大中城市与小城镇资源配置不均衡,公共服务存在很大差异。小城镇建设缺乏科学规划,这种情况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各类开发区中表现尤为明显,由于规划管理薄弱,出现遍地开花式的零星建设,交通、公共服务、学校、医院等公共资源设施配套不完整,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为了子女的教育等问题,很多农民工原意留在大城市而不愿生活在小城镇。比如承德开发区已运行了多年,有了三所大学和一所中学,但还没有建成一所小学和初中,也没有建成一所规模较大的医疗机构,给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带来不便,特别中小学生上学带来很大不便,每天来往于老市区和开发区之间。

2.2社会保障和户籍制度不健全

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农业、非农业二元户口管理制度。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多种不同的公共福利待遇,如现行城镇社会救助体系只覆盖城镇户籍人口,农民工没有城镇户口,他们虽然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却享受不到最低生活保障或其他方面的救助,无法享受与城镇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务,在因失业、疾病、意外伤害使生活陷入困境时,往往孤立无助。 如果失地农民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没有一个托底的社会政策,城镇化建设就难以维系,社会也难以稳定和谐发展。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会达到8.7亿左右,如果不及时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问题,我国城镇化质量不仅难以根本改善,反而还会加剧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

2.3城镇缺乏支撑产业,农民工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产业是城镇化的支撑。目前一些城镇主要为周边农村提供商品交换和物资,城镇工业和服务业不发达,缺乏支撑产业。缺乏有效的产业带动,进城镇的农民就业难以保证,制约城镇化发展。

2.4进城农民素质有待提高

中国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城镇化的质量低,是没有质量的市民化,没有市民化的城镇化。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享有人生出彩机会、实现“市民梦”, 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目标。但村民与市民从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及思想观念各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我国农民在向市民化转变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整体文化知识和能力不高,思维方式陈旧,乡土意识、小农意识强,缺乏现代思想观念和文明观念,法律意识淡薄,转移能力不强,进城后就业竞争力低。

3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就地就近城镇化建设要加强科学规划

地方政府必须把规划作为推进城镇化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政府制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要有比较齐全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的配套,培育宜居、宜业、宜商的优良环境,强化公共服务功能,保障公共服务公平、均衡供给。加快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民生事业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进入城镇的农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使他们“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吸引更多的人到城镇来定居生活。具体来说,城镇要有较完善的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关系到居民基本生活设施,有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便民场所,有文化馆、体育馆等提升居民精神素质的设施,有优质的各类学校和医疗机构以及优良的环境。

3.2改革户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

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打破城乡分割的农业、非农业二元户口管理结构,剥离户籍内含的各种权利和福利,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以城乡一体化、迁徙自由化为目标和方向,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让农村人口和城镇居民拥有同等的就业、发展机会,让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工作、创业,不受身份限制,求学、就医不受歧视。给农民以平等的公民权,农村转移人口“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从根本上为农民工转为市民创造条件。

改革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将农民纳入社保范围,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制度,确保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各项权利和发展机会,建立面向全社会失业劳动力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一体化统一管理,解除农民后顾之忧,提高农民进城落户的积极性。

3.3强化产业支撑,积极促进稳定就业

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的核心和关键是产业发展,必须把产业支撑放在城镇化的首要位置。要立足于资源优势,把发展工业和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如承德地处山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城镇化进程中,要抓住“京津冀一体化”这个重大历史机遇,走出自己的山地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即文化与生态并行的城镇化道路。重点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和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特色县城和城镇,全力打造天蓝、水清、地绿、宜居宜业的城镇。如丰宁借助靠近北京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良的环境优势,加速扩大规模、聚集人口、完善功能、发展产业,正在逐步向山水园林中等城市和文化旅游与绿色产业高度融合的国际旅游名县城迈进。

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结合,大力发展有效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农产品、资源品深加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如承德、兴隆、宽城的板栗,平泉的食用菌和杏仁,围场的马铃薯,兴隆的山楂全国闻名,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通过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推进农业现代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要充分利用公共投资导向作用和基础设施的带动作用,引导企业向城镇集聚、产业向园区集中,打造产业聚集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如承德市全力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区,建设张百湾新兴产业示范区、承德六沟新兴产业聚集区、承德凤山新兴产业示范区、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向京津广泛招商引资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部分项目已落地开工。

要做大做强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就业吸纳能力。要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吸引在大中城市务工、有一技之长和一定资金积累的农民工回归创业,鼓励大学生创业。

3.4培养进城农民的市民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

在就地就近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民向城镇集聚过程中,要引导农民工向市民化转化,各级政府机构要组织开展市民化培训教育,帮助农民工提升综合素质和市民化能力。

对进入城镇的农民一方面要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如进行家政、餐饮、缝纫、建筑、电子、冶金等技术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水平。另一方面,要对进入城镇的农民进行城市生活常识、现代观念、文明准则、法制观念和城市意识教育,逐步引导新市民破除封闭保守、急功近利、小富即安、随心所欲、自由散漫的小农思想和意识,逐步形成与现代城市生活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特别是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树立和不断增强竞争意识、效率意识、规则意识、卫生意识、生态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他们成为具有新素质、新技能、新思维“三新型”的市民,适应城市生活工作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席雪红.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8):114-119.

[2]贾文章.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3):349-351.

[3]李习民,翟宝珍,周显武.农村城镇化思考[J].中华建设,2014(6):68-69.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rbanization Locally and Nearby

LIU Xun1, YIN Chun-fen2, WEI Zhan-gang2

(1.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Chengde 067000, Hebei, China;2.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Chengde 067000, Hebei, China)

Abstract:Realizing urbanization locally and at the nearby place is an urbanization model for rural area. Urbanization locally and at the nearby place will contribute to society stabil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in realizing urbanization locally and at the nearby plac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scientific planning of urbanization,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reform, social security improvement, industry support reinforcement and promotion of transfer from peasants to citizens.

Key words:urbanization locally and at the nearby place; dilemma; countermeasure

基金项目:2015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农村就近实现城镇化的困境与对策):20152018

收稿日期:2015-06-09

作者简介:刘勋(1988-)男,河北承德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管理工程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446(2016)02-0073-04

猜你喜欢

困境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困境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