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调查
2016-03-26韩巧灵
□文/韩巧灵
(中共漯河市委党校 河南·漯河)
一、调查方法和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定量分析为主,在某些问题上采用定性分析。在对山东省莒县一些村庄前期观察基础上,以曹河村和丁家村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为例开展调查,主要采用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法,并辅以观察法和文献法。本次调查共发放130份问卷,回收问卷122份,有效问卷122份,访谈对象8人。调查时间为2015年2月,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通过对典型个案进行分析,归纳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一般性,发现其流动的现状与特征。本次调查的研究视角主要从“一般研究”到“具体研究”再到“一般研究”。一般研究主要指“现象是什么”、其产生的动力因素;具体研究则是以山东莒县为研究个案分析“事物的现状、特征如何”、“事物的影响及其成因是什么”、“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再到一般研究,指通过具体实证研究得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最一般和最普遍的结论。
(二)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以莒县安庄镇曹河村和夏庄镇的丁家村为例,以农村劳动力个人为单位进行抽样调查并辅之以入户访谈。安庄镇位于莒县北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与沂水毗邻,地形多山地和丘陵,人口约3.5万;夏庄镇位于莒县南部,与临沂等地相连,靠近国道和省道,交通便利,人口较多,经济发展情况较安庄镇好,人口约6.6万。曹河村共有约1,000人,丁家村共有约4,000人,对两村的流动劳动力人口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选取样本122个,其中选取曹河村66人(54.1%),丁家村 56人(45.9%);男性 76人(62.3%),女性 46人(37.7%);大专以上、高中中专中技、初中、小学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比例为 0.8%、19.7%、63.1%、16.4%;15岁以下、15~30岁、30~45岁、45~60岁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5.7%、59%、21.3%、13.9%;工业制造业、建筑装修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农业种植业、其他行业人数分别占总人数50.8%、27.9%、4.9%、3.3%、8.2%、3.3%、1.6%。对8名农村劳动力(包括1名县城务工者、3名青岛务工者、1名返乡创业者、1名有出国劳务意愿者、2名在家务农者)进行入户访谈,以期搜集到一些问卷中不易发现的问题与想法。
二、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调查分析
(一)劳动力流动的总量和规模较大。莒县辖2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260个行政村(居委会)。2014年底全县总人口11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8万人,占总人口的21.9%。农业人口88.5万人,占总人口的78.1%。根据该县相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全县农村劳动力约68万人,常年外出务工的为20.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0%。常年外出务工人员中,在乡外县内就业的为6.8万人(10%),县外省内就业的为10.54万人(15.5%),省外或出国劳务就业的为3.06万人(4.5%)。除常年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外,仍旧有5.5万多(8%)农村劳动力从事县内企业的计件工或钟点工,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决定了他们大致的工作时间。由此可以看出,全县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8%,劳动力流动总量和规模比较大。
表1 就业类型*求职渠道交叉制表
(二)劳动力流动的类型呈多样化趋势。据调查显示,曹河村和丁家村的就业类型分布为省内乡外72人(59%),乡镇企业25人(20.5%),省际或出国劳务21人(17.2%),其他类型就业4人(3.3%)。可见,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省内流动约占劳动力总人数的79.5%,主要因为省内流动符合生活方便、恋家情结、农业生产需要、转移成本较低等要求。有关调查也显示,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发展的劳动力主要来源于东部地区自身农村劳动力转移,这部分农村劳动力数量大,素质较高。调查中发现这17.2%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外省一些重要城市或出国劳务并且趋势不断增强,近年来出国劳务人员在不断地增加。目前,通过正规组织,已经输送境外就业800余人,涉外劳务人员储备库中储备人员3,500余人。省内流动多为“季节性”短期流动,主要存在于老一代农民工之中,他们就业呈现出非正规性和季节性,省际与出国劳务则多为非季节的长期性流动。
(三)农村劳动力流动方式组织化程度较高。省内就业(省内乡外和乡镇企业)主要以血缘和地缘为主,靠乡土人际关系网络找工作,或者是业已建立起来并逐步巩固的业缘关系(但这种业缘关系的范围狭小有限,其次才是劳动力市场的开发。而省际和出国劳务则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开发、亲戚朋友介绍以及政府职能的改善,就业方式呈现组织化和规范化特点。调查中得知,即使通过亲戚朋友介绍,最终也需要通过中介公司或正规劳务输出组织。由表1可见,劳动力流动以自发性外出务工为主,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表1)
(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性别差异较大。被调查者中,男性76人,女性46人,分别占总人数的62.3%、37.7%。女性外出务工者年龄集中于15~30岁,即青年期;男性外出务工者大部分集中于15~45岁,其次是45~60岁,分别占73.7%、22.4%,即青壮年期和中年期。(表2)
表2 性别*年龄交叉制表
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主要由于女性家庭劳务、生育以及年龄和体力等因素。首先,家庭的生育功能、教育和抚养功能与女性特征更具有亲和力,女性更多地被赋予家庭责任与义务,这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农村“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趋势;其次,女性的身体与生理特征使得男女在相同的条件下女性竞争力较弱,女性的身体不能承受过重的负担且体力有限。这也是很多企业男女同工不同酬的重要原因。
(五)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宏观方向在变化。莒县农村劳动力宏观流动方向主要由农村、小城镇向城镇、大城市流动,由农村向亚、非、拉、美、澳洲以及欧洲等地区国家流动。但近年来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国内流动由“单向流动”转变为“双向流动”,出现“回归工程”的现象和模式。这将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最初资本积累和人才集聚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当地城镇化的发展,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经调查得知,由于近几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企业破产倒闭,返乡创业和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人数大增,并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该县廉价的劳动力市场也成为吸引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重要因素,这给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后劲与人力资本积累,也带动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与家庭收入的增加。
(六)出国劳务人数不断增加,趋势逐渐增强。劳务出口亦称“服务出口”或“海外就业”,它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国劳务近年来在莒县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一条龙服务链,从“招募报名——选审培训——外出劳务——期满归国”等一系列过程变得成熟稳定。根据该县相关部门的资料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县总共有5,500多人涉及出国劳务(包括有出国意愿、已经出国或者期满归国者),其中曾有出国经历的800多人,目前正在参加培训或已经出国人员有1,200多人,打算出国且已经进入备选库的人员有3,500多人。在调查中发现,出国劳务年龄多为中青年男性和青年女性,许多夫妻一起出国。出国劳务人员一般有年龄限制,大约在35岁以下。输出国家主要是亚洲一些发达国家,其次是美洲、澳洲、欧洲等发达国家和非洲一些国家。出国劳务的最大动机就是快速发财致富,这是一条快速发财致富的最佳途径,耗时较短且收益颇丰,能达到“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目的。调查发现出国劳务人员从事的行业主要是农业、建筑业、制造业、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技能性行业较少,与国内农村劳动力整体就业领域相一致,但与国际劳务输出的差距很大。据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报告,OECD国家引入的外籍工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已超过60%,而受过初级教育的仅占10%左右。但该县外派劳务人员主要集中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工人,受教育程度低,从事非技术性工作的外派人员占到70%以上。
[1]陈仲常,臧新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区域差异与跨区流动度的估量[J].经济问题,2006.1.
[2]倪毅,冯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回归工程”发展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2010.6.
[3]卢进勇.优化结构,扩大中国劳务出口[J].国际商务,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