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慕课(MOOCs)研究进展

2016-03-26阎秋娟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课程研究

阎秋娟(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



国内慕课(MOOCs)研究进展

阎秋娟(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

摘要:以慕课研究论文和科研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主题分析,梳理了国内慕课研究的现状,分析了慕课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慕课;MOOCs

慕课(MOOCs)这一术语于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布赖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和戴夫·科米尔(Dave Cormier)提出,近年来一直是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外已形成了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的EDX﹑Udacity和斯坦福大学的Coursera三大知名慕课平台,全球有上百所一流大学相继开设了500多门课程,吸引了不同国家的500多万学生选修了他们的课程。[1]

慕课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国内从不同视角研究慕课的成果逐渐增多。回顾国内有关慕课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有利于深入理解慕课理念,推动新信息环境下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1 文献统计

1.1研究论文统计

目前,国内对“慕课”一词的表述不一致,不同的研究论文中,“MOOCs”“MOOC”“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这四种表述方式均有出现。故本文以CNKI为数据源,以“MOOCs”“MOOC”“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为关键词进行“精确”匹配检索(检索日期截止到2015年1月20日),数据来源类别为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和CSSCI,共检索出339条文献。经过数据清洗后得到308篇文献,其中硕士论文12篇,CSSCI和核心期刊论文295篇,EI来源论文1篇。国内慕课研究年度发文量如下图所示。

图 2010~2015年国内慕课研究发文量变化

我国对慕课的研究始于2010年,是年侯勇等[2]在《计算机应用》上发表《在线课程下的自适应查询调度算法》一文。随着国外慕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12年“世界MOOC元年”的到来,国内教育界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兴起。上图反映了国内慕课发展经历的三阶段:(1)萌芽阶段(2010~2012年),这三年总共只有4篇相关研究文献,说明慕课并未引起国内学者的过多关注;(2)发展阶段(2013年),这一阶段的文献数量大幅增长,共有37篇,说明慕课已经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3)繁荣阶段(2014~2015年),这一阶段的文献数量较前一年增长7倍多,高达262篇。2015年仅仅过去了20天,文献量就超过2010~2012年这三年之和,说明慕课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体来看,国内教育领域关于慕课的研究呈增长趋势,并且正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成为研究热点。

1.2科研基金统计

科研基金是为支持学术研究设立的基金,可以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科研资金支持,从而使科研工作者更好地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目前,科研机构和科研工作者获得资金支持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各级基金组织,包括国家﹑各部委﹑高校等获得基金资助项目。科研基金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相关科研人员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能反映一定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笔者对国内慕课研究论文中列出的科研基金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 科研基金统计

由上表可以看出,随着慕课研究的快速发展,国内对慕课研究的科研基金资助也越来越多。

(1)国家级科研基金。慕课研究得到了国家科学基金的大力资助。①在国家基金资助项目中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不含教育学)资助的课题最多,有14项,占国家基金论文的38%,说明国家对慕课研究非常重视。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973”计划对慕课研究的资助也有13项,占国家基金论文的35%,说明慕课研究的交叉性和拓展性较强。③相对来讲,慕课研究受到教育类国家科研基金的资助并不高,这应当引起教育界科研人员的注意。

(2)省部级﹑厅局级科研基金。慕课研究受教育部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有29项,分别占省部级基金论文的30%,反映出该研究在中国高校的受重视程度。此外,省部级﹑厅局级科研基金中,教育教学的研究项目分别为41项和8项,占省部级﹑厅局级基金论文的43%和50%,从侧面反映出慕课的发展正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并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3)其他科研基金。高校基金资助慕课研究的论文有37项,占该类基金论文的84%,表明高校是研究慕课的主要承担者。而且在统计的过程中还发现,有些高校如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还专门成立了“MOOCs与在线教育”研究团队,发表了与之相关的系列研究成果4项;[3-6]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也成立了“慕课科研团队”,发表了相关的科研成果,[7]这都表明高校是慕课研究的主要阵地,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必将推动高等教育的变革。

2 主题研究

通过对308篇研究成果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将已有的慕课研究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介绍与述评

这类文献在研究的文献中所占比重最大,多数是对慕课(MOOCs)兴起的背景﹑发展历程﹑概念内涵﹑特点等进行介绍与评述。陈肖庚等认为,MOOC发端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兴起于连通主义学习理论,繁荣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并归纳MOOC具有规模化﹑开放性﹑网络化﹑创新性四大典型特征。[8]马若龙等认为MOOCs是教育开放历程在网络时代的独特表现,它源自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和商业模式的实践探索,其本质是教育开放。[9]

2.2慕课(MOOCs)的影响分析

(1)对传统教育的影响。慕课对传统教育,包括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等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研究的文献也很多。李志民认为,MOOCs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和学习方式,对教育观念﹑体制﹑方式等都有着深刻影响。[10]李明华认为,MOOCs的本性是将现有的大学课程体系瓦解掉,最终由独立课程市场替代大学。[11]汪琼则认为MOOC带来了新的教育生态,使高质量﹑低成本﹑大规模教学成为可能。[12]

(2)对图书馆的影响。慕课是未来在线学习的新趋势,图书馆界也开始关注这种新的在线学习模式。叶艳鸣认为,慕课式教育在促使学校图书馆向社会服务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图书馆自身发展和不同类型图书馆社会分工的重新定位。[1]刘恩涛等认为,MOOCs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包括开放教育资源的利用﹑嵌入式服务﹑教学参考系统﹑移动图书馆服务以及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13]

(3)对出版社的影响。慕课的发展也吸引了教育出版机构的青睐,目前国外已有教育专业出版商免费向Coursera用户开放了部分优质学习资源。在这种形势下,贾慧娟认为,应抓住MOOC在线教育给大学出版社带来的新机遇,将传统的纸质图书和音像制品出版升级为以学科和课程建设为核心,结合线上﹑线下多种出版形式和教学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出版模式。[14]

(4)对企业界的影响。慕课的风潮已经席卷各界,对企业界的影响更是愈演愈烈,而且目前国外已有企业将MOOC课程成绩作为发现人才和筛选人才的途径。[15]廖肇弘认为,企业MOOC有提供员工培训﹑延揽外部讲师﹑协助员工提升﹑跟全球大学合作﹑连接渠道伙伴﹑收集群众智慧﹑搭建企业品牌及招募全球优秀人才等八种应用模式。[16]而且他还认为,“短期而言,我们可能高估了MOOC颠覆传统高等教育的冲击力;长期而言,我们可能低估了MOOC改变企业培训模式的影响力。2014,绝对有资格称之为‘企业MOOC元年’”。[17]

2.3慕课(MOOCs)的教与学研究

教与学的研究是慕课相关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自2013年起,国内对教与学相关课题的研究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慕课的兴起,对教师的挑战是巨大的。黎静指出,面对这场“首先是扑向传统教师”的教育革命,教师应转变观念,主动迎接新的教育革命,并以掌握新技术为突困的利器;转变工作方式,从细节练起;提升自我,练就知识技能的独特性。[18]张丹认为,为了应对慕课时代的挑战,教师角色的重塑应该从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促进角色转换﹑提高综合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实现。[19]

(2)学习者。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是慕课研究中相对较受关注的话题。姜蔺等对MOOCs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纳了MOOCs学习者的6种学习动机和4种开展MOOCs学习的必需能力。[3]为了掌握当前MOOCs学习者的总体情况与学习体验,刘杨等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发现学习者的背景较为集中;MOOCs的主要吸引力在于优秀学校提供的优质课程;学习者对MOOCs的认同度和进一步参与意愿比较高;不同学习者群体的学习状态和对MOOCs的评价存在差异。[20]

(3)教学模式。慕课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宏雷等认为,包含视频课﹑面授课﹑讨论课三个模块的线上与线下﹑慕课与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能实现“动态智能教育”。[21]潘亮结合MOOCs信息流特点,构建了一种基于MOOCs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能实现实体课堂和网络授课的同步进行。[22]李红美等构建了一个融合了混合学习﹑协作学习﹑案例学习﹑沉浸学习﹑移动学习等教学模式优势的CH-SPOC模式。[23]

(4)课程。课程是慕课教学研究的关键因素之一。贾义敏等以美国圣塔菲研究所开设的《复杂性科学》网络课程为研究个案,从学习评价和教学设计的视角审视MOOCs,并通过与其他典型网络课程的对比分析,探究了MOOCs课程设计的特点与规律。[24]冯菲等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结合北京大学第一批上线课程建设经历,分析并总结了教师建设一门MOOCs课程的准备尝试﹑准备招生﹑资源制作﹑开始上课﹑总结反思五大关键阶段。[25]

(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目前,慕课还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评价模式。沈欣忆等认为,对课程学习的评价应该采用同伴评价﹑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等多种评价策略相结合的“学习评价策略”,使学习者成为评价者,参与到评价中来。[26]杨满福从MOOCs浪潮中高校微课建设的角度,提出应根据不同学科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加大用户评价的权重,重视可重用资源的价值导向三方面来建设MOOCs评价体系标准。[27]

2.4技术支持

慕课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侯勇等认为,作为MOOC核心组件的自适应查询处理器,必须考虑如何平衡系统负载,降低系统资源成本,从而在有限资源环境下为用户实现理想查询处理的功能。[2]李华等构建了一个面向MOOC的管理系统框架,该框架以LTSA为基础,增加了交互代理和知识代理两个元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慕课缺少合适评估机制的缺陷。[28]

2.5版权

版权是慕课应用过程上必须解决的问题。叶文芳等以版权基本理论为出发点,对MOOC课程的版权归属,合理使用在MOOC中的适用性问题,学生作业等成果的版权获得问题,一一作出梳理,并归纳社会公众对MOOC课程侵权行为的范畴,希望形成全社会良好﹑有序的版权制度,确保MOOC健康发展。[29]叶兰则从图书馆角度出发,概述了MOOCs版权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及课程资源的归属﹑图书馆提供版权资源的合法性﹑平台课程资源的使用﹑课程使用第三方版权资料﹑学生课堂延伸阅读的版权资料﹑用户生成内容的版权等6类版权问题,并研究了现有法律法规对MOOCs版权解决的适用性,同时调查了国内外主要平台及主要高校的MOOCs版权政策。[30]

2.6运营模式

良好的运营模式是MOOC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随着企业元素在慕课发展历程中的出现,慕课的运营模式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李青等以Coursera﹑Udacity﹑EdX和P2PU平台为例,分析了MOOCs运营模式中的主要合作伙伴﹑价值主张﹑客户关系﹑成本构成﹑收入来源等要素和典型特征。[31]董晓霞等则从课程运营﹑收入运营和产业价值链运营等三个方面讨论了MOOC平台的运营模式。[32]

2.7冷思考

面对慕课研究的持续升温,不少学者开始逐渐趋于理性,对国内慕课研究冷静的思考。祝智庭等认为,面对MOOCs风潮,应该理性总结我国开展在线教育和开发共享资源的经验与教训,确立创新与开放教育理念,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学习服务。[33]桑新民认为,中国大学面对MOOCs挑战,应理智而清醒地探索中国特色之路,同时还应有影响世界大学课程建设发展潮流的志气﹑自信﹑底气。[34]

除了以上的理论研究外,国内慕课实践研究也开展的如火如荼,国内著名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相继加入edX平台。而且综合性的MOOC联盟和专业性﹑区域性MOOC平台也开始涌现,如:2013年7月,C20等中国常青藤大学及其他大学共建中国MOOC共享平台;2014年5月,16所高校加盟“中国大学MOOC平台”。至此,中国的慕课大潮汹涌来袭。

3 研究评价

3.1研究特点

基于上述的分析与讨论,国内对于慕课的研究,可以归纳出以下特点。

(1)对慕课的兴起和发展高度关注。随着2012年“世界MOOC元年”的到来,国内对于慕课的研究逐渐兴起,特别是2013年以来,除了学术研究外,大量对于慕课现象的分析与反思集中在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或非传统媒体的博客﹑微博等当中。而且国内慕课的实践数量也在逐年攀升,有关慕课的学术研讨活动也开展的丰富多彩。这表明慕课的研究与实践都处在上升期,已经收获了丰富的成果,同时也反映出国内学者对于慕课研究的高度关注,慕课研究正日益成为国内的研究热点。

(2)慕课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研究方法趋于多样化。从上述研究主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慕课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从研究兴起初期的慕课兴起背景﹑发展历程﹑概念内涵﹑特点等的介绍与评述及影响研究,到研究发展与繁荣阶段的教与学研究﹑技术﹑版权﹑冷思考等,研究内容的层次不断提升;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研究成果的涌现,国内慕课的研究方法也不再以文献调研为主,多种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词频统计等也被学者们纳入到研究中来,研究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3.2研究不足

综合以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关于慕课的研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思考。

(1)研究主题发散。目前国内慕课研究的主题和内容虽然涉及的范围较广,但总体来说,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不足,已有的研究通常只是在某一方面展开,如介绍与述评的文献数量所占比重最大,这说明慕课的研究与实践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而且在慕课的教学研究中,以评价为主题的文献大多数只是简要提及慕课评价,对慕课的评价方法﹑策略或机制等未进行深入研究。

(2)重理论轻实践。与国外学者们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理论在实践中获得验证和修正,以及对理论与实践进行多学科﹑多视角分析不同,国内关于慕课的研究重视理论研究,在实践研究方面视角单一,特别是对于案例研究的针对性不够。如在慕课的具体应用中,特别是开设一门MOOC课程,其具体的实施效果如何?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哪些?考评方式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如何评价?对于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有没有及时进行总结反馈等方面,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少有提及。以后的研究要加强以系统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的实证性研究。

(3)教与学模式研究有待创新。从目前国内研究现状来看,慕课模式虽然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设计简单﹑教学平台功能不完善﹑教学组织形式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翻板等问题;而且慕课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学习者的退学/辍学率很高;教学与研究关系的进一步弱化;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慕课认证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慕课的发展。因此,只有在教与学的模式上进行创新,国内慕课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4)现有研究与我国教育现状结合不紧密。从国内目前的慕课研究现状来看,现有研究与我国教育现实状况的结合不紧密。虽然有学者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也在这方面做了反思,但是其理论与实践研究仍与我国教育现状脱节,今后慕课在我国的发展潜力如何;什么样的方式才能符合我国的校情﹑国情;什么样的慕课才是有中国特色的慕课,其主要受众又是谁等问题,都决定着慕课在我国的发展走向,但现有的研究少有涉及。

[参考文献]

[1]叶艳鸣.慕课,撬动图书馆新变革的支点[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2):3-9.

[2]侯勇,等.在线课程下的自适应查询调度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0,30(4):1008-1010,1018.

[3]姜蔺,等.MOOCs学习者特征及学习效果分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54-59,65.

[4]韩锡斌,等.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61-68.

[5]韩锡斌,等.MOOCs的教育学视角分析与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4(1):45-51.

[6]韩锡斌,等.MOOCs在全球高等教育引发海啸的根源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3):160-172.

[7]徐苏燕.在线教育发展下的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J].高教探索,2014(4):97-102.

[8]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5-10.

[9]马若龙,袁松鹤.MOOCs:教育开放的模式创新与本土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3(12):20-26,62.

[10]李志民.MOOCs的挑战与大学的未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19-20.

[11]李明华.MOOCs革命:独立课程市场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场新格局[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3):11-29.

[12]汪琼.MOOCs改变传统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9):26-28.

[13]刘恩涛,等.MOOCs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4(2):67-71.

[14]贾慧娟,温韫辉.浅谈MOOC给大学出版社带来的挑战和机遇[J].科技与出版,2014(2):22-24.

[15]李新娥.MOOC时代的企业员工培训:机遇和挑战[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3):12-17.

[16]李志军,史媛瑜.MOOC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3):24-28.

[17]廖肇弘.关于企业MOOC成功案例的几点发现[EB/OL].[2015-04-18].http://blog.sina.com. cn/s/blog_59170fb60101jfyu.html.

[18]黎静.在线教育来潮:教师的困境与出路[J].高教探索,2013(5):151-155.

[19]张丹.略论慕课对教师角色的深层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3):45-46,49.

[20]刘杨,等.中国MOOCs学习者参与情况调查报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27-34.

[21]过宏雷,崔华春.幕课:高校教学模式的全新挑战与变革契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13(5):110-114.

[22]潘亮.基于MOOCs的信息流与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2014,32(12):115-118.

[23]李红美,等.后MOOC时期高等学校教学新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58-67.

[24]贾义敏,桑新民. MOOCs在教学设计与学习评价中的创新发展——《复杂性导论》网络课程的个案体验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4(13-14):103-109.

[25]冯菲,等.从教学设计的视角解读教师的MOOCs建设之路[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 (2):6-11.

[26]沈欣忆,等.如何提升MOOCs的学生参与度与学习效果——来自BOOC的经验[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3):63-70.

[27]杨满福,桑新民.以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1-5.

[28]李华,等.面向MOOC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28-33.

[29]叶文芳,丁一.MOOC发展中的版权制度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4(2):13-17.

[30]叶兰,易晓娥.图书馆视角下的MOOCs版权问题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5):25-33.

[31]李青,等.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网站的商业模式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5):71-78.

[32]董晓霞,李建伟.MOOC的运营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34-39,149.

[33]祝智庭,等.观照MOOCs的开放教育正能量[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6):18-27.

[34]桑新民.MOOCs热潮中的冷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4(6):5-10.

动态·资料

小手拉大手共享读书乐

(本刊讯)2015年12月5日,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图书馆迎来了40多名可爱的小嘉宾——湖畔小学三年级(五)班的学生,他们是带爸爸妈妈和老师一起来参加“小手拉大手,共享读书乐”图书馆体验活动的,让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爱上图书馆、爱上阅读。

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老师、同学及家长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热情地介绍了金凤区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带领嘉宾们参观了综合借阅室、少儿借阅室、期刊室、电子阅览室、特色阅览室、残障室等,并一一介绍了它们的情况。工作人员还专门对图书的分类、上架等进行了详细介绍,让同学们了解了图书馆的相关知识。在体验了如何通过图书借阅机借还书后,小读者们在少儿借阅室选取了自己喜爱的图书。

为了家长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培养孩子和家长们共同阅读习惯,图书馆还举行了“如何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主题座谈会,并开展了知识竞答活动。“海水是什么颜色?”“端午节的起源……”一个个有趣的竞答题不断激发着孩子们开动脑筋,进行作答。

此次活动,学生“小手拉大手”带着家长走进图书馆,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让家长们对图书馆、对阅读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喜欢上了图书馆,喜欢上了阅读。他们表示以后会多来图书馆阅读图书。

(谢晶)

Reseach Development of Dimesit MOOCs

Yan Qiu-juan

Abstract:This article, taking research papers and projects as study objects, makes a survey on the status of domestic MOOCs and analyzes research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shortage ofcorresponding research.

Keywords:MOOC;MOOCs

[收稿日期]2015-08-10[责任编辑]徐娜

[作者简介]阎秋娟(1978-),女,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已发表文章10余篇。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方民族大学科研项目“新媒体环境下民族高校本科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兼论北方民族大学《文献检索》课程改革”(项目编号:2014XYS06),北方民族大学科研项目“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2Y030),北方民族大学科研项目“民族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信息素质教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3XYS013)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250.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214(2016)01-0019-06

猜你喜欢

图书馆课程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图书馆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