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遗世而独立 执琴而痴迷— 访青年钢琴家沈文裕

2016-03-26柳苏凌

琴童 2016年3期
关键词:琴童钢琴家钢琴

柳苏凌

沈文裕:6岁师从音乐教育家刘建平学习钢琴;7岁师从郑大昕教授;9岁在四川音乐学院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10岁两次受邀去南非巡回演出,引起南非全国轰动;11岁起移居德国,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国立音乐大学师从豪尔教授;14岁与波兰乐团合作,仅一天时间就演出和录制了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和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两张CD专辑;15岁转至德国汉诺威音乐戏剧大学师从凯默林教授;2003年6月,获得第14届“伊丽莎白王后国际钢琴大赛”第2名,是该大赛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2005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钢琴大赛上,凭借弹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出色表现,摘得冠军桂冠,并获得在美国音乐殿堂卡内基音乐大厅举行独奏音乐会的殊荣;2008年,荣获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8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成年组第1名;2009~2011年,被特聘为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被南京艺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2014年9月被浙江音乐学院(筹)聘为驻院艺术家。

沈文裕的演奏曲目相当广泛,包括巴罗克时期、德国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俄罗斯音乐家作品,并且擅长演奏巴赫、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肖邦、拉赫玛尼诺夫等作曲家的作品,尤以演奏高难度作品著称。他对音乐的理解具有内省似的直觉,且演奏技巧精湛纯熟,音色纯净透明,音乐表现力极为卓越。他的演出经历也十分丰富,曾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波兰、俄罗斯、美国、巴西、土耳其、南非等多地举办独奏音乐会,参加最负盛名的音乐节,并与世界各国的40多个乐团合作演出,包括:德国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比利时国家乐团、比利时皇家歌剧院乐团、比利时皇家室内乐乐团、卢森堡爱乐乐团、波兰华沙交响乐团、伦敦室内乐团、莫斯科爱乐乐团、俄罗斯圣彼得堡爱乐乐团、斯洛文尼亚广播电视乐团、巴西交响乐团、南非开普敦歌剧乐团、新加坡交响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和中国爱乐乐团等。

国内外知名人士与媒体都对沈文裕有着极高的评价。德国钢琴大师凯沫林先生说:“我们一般不说钢琴演奏家是天才,只说作曲家是天才,但沈文裕的确不同,他太出色了!”德国职业古典音乐乐评人霍尔维茵先生评论沈文裕在伊丽莎白钢琴大赛决赛中的“拉三”版本时,说道:“我手里有全世界60多位著名钢琴家的演奏版本,但沈文裕演奏的版本是最有朝气和特色的版本!”著名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广仁先生,听完沈文裕弹奏改编的《黄河》钢琴独奏曲后,大为赞赏,并鼓励沈文裕再把《梁祝》等中国名曲改编成钢琴独奏曲,试着像李斯特那样走改编结合演出的独特的演艺道路。还有《纽约时报》、《德国中部报》、伦敦《星期三周报》、中国《音乐周报》等也纷纷对沈文裕的演奏大为赞扬与褒奖。

回国十年,在低谷中前行

在国内的钢琴圈里,沈文裕这个名字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百姓所知晓。2005年沈文裕问鼎世界大赛的桂冠后,父母为其选择了回国之路。然而,这一举动让他及家人饱受国内众多的非议。没有想象中的鲜花和掌声,沈文裕就这样开始了他回国的发展之路,这大概是他自己都不曾想到的。少小离家远赴重洋,17岁就得到了第14届“比利时伊丽莎白王后国际钢琴大赛”银奖,该比赛是钢琴界里的奥斯卡,他是这个比赛迄今为止获奖年龄最小的钢琴家。专业上的辉煌并没有照亮他的前途,为了走出沈文裕事业的阴霾,他们全家再次收拾起了行装,举家从重庆迁往北京,只是这次的心情不同于10年前他们德国求学时,少了些欣喜,多了些惆怅。

2008年,沈文裕迁居北京大兴的一处民居,这是他在北京的家,陈设比较简单,却也不失家庭的温馨。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沈文裕的地下琴房,那是需要通过一条很深的台阶才能进入的琴房。虽说地方不大,但挤满了他音乐上所需要的一切,一台几乎占据了整间房间的施坦威三角钢琴,两台加湿器摆放在钢琴前,此外就是堆放成山的唱片和乐谱,还有沈文裕和郑大昕老师、凯莫林老师、周广仁先生、刘诗昆先生以及国际钢琴家的合影也摆放在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一住就是8年,熬过当初的低谷,沈文裕的事业逐渐有了起色。在这期间,沈文裕先是参加了“CCTV全国钢琴小提琴比赛”获得成人组第1名,慢慢打开在国内的知名度。随后他又参加了中央台的多档节目。通过媒体的曝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沈文裕。在2009~2011年,沈文裕被特聘为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被南京艺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2014年9月被浙江音乐学院(筹)聘为驻院艺术家,在此期间他还在国内举办过巡演。从2011年起,他将自己的演奏视频免费上传到门户网站,为全世界的爱乐者提供免费的学习机会,这个项目他已经坚持了5年,发布了上千条视频,是网络上最为活跃的钢琴家,没有之一。

沈文裕说,成为网络最活跃的钢琴家,录制视频并上传其实是从一次无心之举开始的。“我从2012年正式开始录制视频,到今年已经是第5个年头了。上传的第一个作品是贝多芬的奏鸣曲《悲怆》,我当时先录制了光碟,曲目是8首贝多芬奏鸣曲。录制完我回到家,父亲建议我自己在家录制一遍,因为完成录音我特别累,也没有把在家录制视频当回事,所以这段视频里面有打电话、喝水等画面,其实是很不专业的。因此,录制完的视频也就放着,没有整理。直到一年后我在整理视频的时候才重新发现了这段视频,才把这段视频发布到了网上。要说我真正上传的第一段视频是大钢琴家霍洛维茨改编的一首作品,第2段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六号》,第3段是钢琴流行音乐《水边的阿狄丽娜》。几年间,我的录像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从几千块的一直用到现在上万块的。起初是妈妈帮我每天上传,后来我慢慢对电脑和网络熟练了,全部由自己负责了。包括机器的调试、录制、审听、上传等步骤,经常是为了一段视频要忙到深夜。”

五年坚持做一件事,成为最接地气的演奏家

一段沈文裕录制的《野蜂飞舞》的视频,让网友叹为观止,沈文裕由此走入了网民的视野。视频中他将演奏速度层层递进几乎达到人类极限,从始至终没有一个错音,这样机器般精准的演奏,世界上屈指可数。5年里,沈文裕几乎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录制和上传视频,没有度假和娱乐生活,他的生活一天都离不开钢琴。用他的话说:“时间就是生命,只要活着我就要不断地工作,创造出我的人生价值。”

在网络上与他的粉丝紧密联系,用沈文裕妈妈的话说,他足不出户就可以云游四海。沈文裕的默默工作得到了回报,喜爱他的粉丝称他为“最接地气的演奏家”。他说:“录制视频之后,我的粉丝越来越多。起初演奏纯古典音乐视频的点击率不高,比如我把录制的巴赫《十二平均律》上传,半年之后只有几十个点击量。后来我想到演奏流行音乐和电影插曲是提高点击率的好方法。果然,这些流行音乐和轻音乐的视频随随便便就几十万次的点击率,古典音乐果然敌不过流行的冲击,这个鲜明的对比,让我有些苦恼。从今年开始,我在网上录制讲课的视频。讲课没有事先写好的文字,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中间会穿插给网友们做些示范。由于我的表达能力欠佳,可能最初几集有点啰嗦吧。”

为了保证随时上传演奏视频,沈文裕在最近一两年内几乎就没有安排演出和教学,意味着他放弃了很多机会。但在他看来,和赚钱相比,他更希望把音乐奉献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和喜爱自己的音乐。沈文裕说:“有的网友评论我不务正业,其实我只是想通过网络把我的音乐传播出去,而且是免费的,让更多的琴童、家长和教师观看,一起交流。我也是从一名琴童走到今天,所以,希望能给后来的琴童带来学习的便利,让琴童们少走弯路。”

沈文裕整日忙于录制视频,他已无暇顾及窗外的世界。或许在外人看来,他是如此寂寞的钢琴家,但每日就在他的一方天地里与音乐相伴,录制更多的视频,在他心里其实是最幸福的事情。沈文裕正走在创造一项纪录的道路上,如果再有一个5年,他将会成为一个留存影像曲目传播最多、最广的职业钢琴家。

中国的琴童缺乏“听”

沈文裕从小被誉为“钢琴天才”,一年之内就考取了6级水平。那时候在成都学琴,虽然有名师指点,但沈文裕自己也在通过不断地聆听各种大师的录音中得到学习。在学琴的道路上,他聆听的唱片数不胜数,对于那些他喜爱的不同的演奏版本他都如数家珍一般。在德国留学的日子里,他为了不打扰邻居,就带着耳机聆听大师的演奏,手指在桌面上敲击,手指都敲得发烫了。对沈文裕来说,聆听各种版本的大师演奏,是他不断探求音乐世界的方式。因为从小学习音乐,他几乎没有伙伴和朋友,所以音乐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这样的学琴历程,让他觉得学琴时的“听”尤为重视:“曾经有一个琴童对我说练琴很苦,我问他练琴多久,他说半个小时。我认为这个时间远远不够。我问这个孩子是否听一些录音,他说根本不会听其他音乐。我学琴的时候,练完琴我就会听各种唱片,在聆听唱片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光练不听是中国琴童不喜欢练琴的最大问题,如同闭门造车一样。我录制视频也是希望国内的孩子能够多听、多看。”

“神童”今年“而立”了

沈文裕6岁时的启蒙老师是刘建平,是他发现了沈文裕的音乐天才,推荐给成都的名师郑大昕。郑老师认为沈文裕是不可多得的天才。为了保证沈文裕的进度,郑老师一周给他上两次课,别人留作业一次留一首奏鸣曲,他给沈文裕要留一套(最少3首),而且回课质量还特别好。沈文裕说,他学琴是特别愉快和开心的,尽管那时学习条件艰苦,买不到乐谱、碟子,但是他享受上课和练琴的过程,并且始终受到老师的表扬。郑老师说:“我刚开始没对他有那么多期望,后来看到孔祥东,觉得沈文裕能弹到孔祥东那样就好了。再后来就是沈文裕自己一步步地要向前冲,他对钢琴的喜爱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最后是他牵引着家庭不断在钢琴艺术的道路上前进。”

然而,在艺术之旅前进的过程中,他走得崎岖又坎坷,特别是回国后的10年间,沈文裕一家人经历了太多的悲与喜。拥有与郎朗、李云迪不相上下的水平却没有得到与之相匹配的关注和光鲜的生活,外界的评论也众说纷纭。然而,今年的沈文裕就30岁了,俗话说三十而立,作为演奏家也到了他艺术的黄金年龄,他却表明依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继续他的音乐,依然坚持做自己,无论人们如何指责与评说。纵然他身上有很多常人不能理解的缺点,但每当看到他在钢琴上挥洒自如的手指、飞扬的眉宇、甘于寂寞的坚持与执著,都知道这位孤独行走的钢琴家对未来的期许与梦。

因为他是沈文裕……

寄语琴童

沈文裕说道:“希望琴童不要把弹钢琴当做苦差事。中国琴童大多数练琴属于‘闭门造车’。希望琴童们除了练琴要多听、多看:多听大师的录音,多看演奏的视频,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多练琴。另外,琴童和家长还是要摆正练琴的心态。将弹琴、听音乐、看录像等结合起来,这样琴童就会觉得练琴是多彩的。”

猜你喜欢

琴童钢琴家钢琴
老钢琴家的记忆消退之际(改编)
最具有诗人气质的大钢琴家
我是小小钢琴家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钢琴家风范
琴童风采
琴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