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构建内蒙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016-03-26孙炜东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外经贸开放型体制

■文/孙炜东



加快构建内蒙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文/孙炜东

开栏的话: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以新理念引领和指导新实践,以新理念推动和实现新发展。从2016年第1期起,本刊开设“新理念 新发展”栏目,宣传和推广我区各盟市、各厅局、各企事业单位认识新规律、践行新理念、推动新发展的思考探索与实践经验,助力我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自治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内蒙古改革开放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我们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近年来,自治区商务厅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取得初步成效。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扩大沿边开发开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要求。内蒙古商务和口岸系统深入学习领会《意见》精神,与时俱进、攻坚克难,努力为加快构建内蒙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更大贡献。

一、内蒙古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蒙古地处‘三北’,外接俄罗斯、蒙古,具有发展沿边开放的独特优势,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内蒙古是我国北部边疆的战略屏障。随着国家区域开发政策的逐步实施,内蒙古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加快内蒙古向北开放,构建我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部署;是内蒙古深化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发挥内引外联的枢纽作用,努力构建面向北方、服务内地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现实途径;是带动内蒙古经济和社会发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选择。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有利于加强我国经略周边战略意图的实施,为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构建地缘政治新优势作出贡献;有利于内蒙古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依托重点口岸和合作园区,加快国际通道、对外窗口及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有利于我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开放范围,拓展合作领域,发挥比较优势,找准互利合作的契合点,提升区域经济活力,助推我区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

二、内蒙古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现实基础

(一)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全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45.5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1.4%,高于全国进出口增幅17.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3.94亿美元,增长56.2%,进口81.59亿美元,增长3.3%。1980-2014年,全区对外贸易进出口额累计达1203.9亿美元,年均递增15.77%。2015年1-10月,全区进出口总额达到107.93亿美元,其中出口48.84亿美元,同比增长5.1%,进口50.09亿美元,下降10.2%。特别是对俄罗斯和蒙古国贸易是我区的优势所在,蒙古国和俄罗斯分别为我区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2015年1-10月,我区对俄罗斯贸易额达21.54亿美元,其中出口4.7亿美元,进口16.88亿美元;对蒙古国贸易额达27.94亿美元,其中出口6.61亿美元,进口21.33亿美元,对蒙古国贸易额占到中国对蒙古国贸易额的50%以上。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区的贸易伙伴和地区近170个,对外贸易市场向多元化发展,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双向投资不断发展。2005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10亿美元。2007年,突破20亿美元。到2014年末,实际利用外资39.77亿美元。2015年1-10月,全区实际使用外资15.67亿美元,同比增长13.7%;新备案境外投资企业(机构)89家,中方协议投资总额16.22亿美元,同比增长183.7%。

(三)口岸开放功能显著提升。目前,我区有16个对外开放口岸,其中边境公路口岸11个,边境铁路口岸2个,国际航空口岸3个。与沿海港口对接实现“属地查验、直通放行”模式的陆港(无水港)有5个,已经形成铁路、公路、航空、陆港等多种通关模式并存的口岸开放格局,跨入全国多口岸省区的行列。在对外开放口岸中,对俄罗斯边境口岸4个,对蒙古国边境口岸9个,分别承担中俄陆路运输货物总量的65%和中蒙间货物运量的95%,其中满洲里口岸和二连浩特口岸分别是我国对俄罗斯和对蒙古国最大口岸。据统计,“十二五”前4年,国家和自治区累计投入口岸建设资金18.93亿元,口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特别是现代化通关手段的运用,口岸通过能力逐年提高。“十二五”期间,货运总量完成33986.6万吨,平均增速约为3.1%,客运总量完成2352.1万人次,平均增速约为1.4%。交通运输工具总量完成672.7万架(辆列)次,平均增速约为1.5%。2015年1-10月,我区对俄罗斯口岸进出境货运量为2327.43万吨,进境货运量1029.32万吨,出境货运量为198.91万吨。

三、内蒙古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议

近年来,内蒙古开放型经济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与国内发达地区比,无论进出口规模、吸引外资数量,还是城市的开放程度,都有较大差距。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体现在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外商投资结构不合理。2014年,内蒙古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区出口额的18.6%,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差37.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区出口额的5.4%,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差22.9个百分点。三是对外开放布局不合理,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呼包鄂等少数几个城市和地区。四是基础设施落后,部分口岸联检设施不完善,口岸现代化、信息化程度较低,配套性较差,影响了通关速度和工作效率。因此,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的眼界、更加开放的胸怀谋划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工作思路的创新谋求开放型经济的新飞跃。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思路。“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应从自治区层面上,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深入研究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部署,紧紧抓住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科学编制内蒙古开放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及与之配套的对外贸易、外商投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口岸经济发展等专项规划。通过规划,进一步明确开放型经济的战略目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从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政府和企业等不同层次研究提出具体工作措施,使规划的指导性更为清晰并具备可操作性。

满洲里公路口岸

(二)改革外经贸管理体制,理顺外经贸促进体系。后经济危机时代,外经贸领域面临的问题日益增多、日益复杂,且涉及部门广。为保证外经贸政策的统一实施,有必要建立由自治区政府牵头的跨部门政策协调机构,对我区对外贸易的重大问题作出科学决策。同时,为促进跨部门之间日常性工作的沟通与协调,保证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要进一步在政府部门之间建立和完善各种类型的横向联系机制,增强外贸政策与管理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对于商务部门牵头的厅级联席会议制度,要作为重点加以推进,逐步完善,同时尽可能转交给自治区政府牵头的跨部门政策协调机构进行协调。加强自治区商务部门与各盟市、地区纵向联动机制,加强对地方外经贸工作的具体指导,改善相关工作,促进我区外经贸可持续发展。加强与商协会的沟通与合作,通过整合调整,形成分工合理、密切配合的商协会贸易促进机制。

(三)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增强发展持续能力。为推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内蒙古要借鉴其他省市的成功做法,在积极争取国家扶持的同时,出台政策措施引导外经、外贸、外资企业的发展,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实施适度的政策调控,扶持外经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技术更新改造、融资贷款贴息等,以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坚持改革推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级政府和各地商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有效利用“互联网+通信”,提供自动化的信息服务,优化商务服务体系。营造法治化发展环境,加大商务依法行政推进力度,提升商务公共服务水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育、引进、发展的机制和环境,制定和完善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内蒙古投资和工作的相关配套政策。

(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发展开放型经济方面,应积极发展服务贸易,采取有力措施扭转服务贸易发展的被动局面。优化外商投资方向,实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由量的扩张向质量并重转变,注重引进技术含量高、占用资源少、节能减排项目和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积极吸引外资投资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以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的发展。向境外输出国内产品供给相对富余的生产能力和资本要素,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和国内短缺的资源。

(五)充分挖掘口岸资源潜力,促进沿边开放型经济发展。在积极争取国家建设资金的基础上,内蒙古政府应充分利用沿边口岸优势,不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提升口岸开放度。要将目前以边贸带动为主的单一发展模式转变为以贸易、投资、加工、制造、旅游等协同带动的综合发展模式,依托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进口资源加工区、边民互市贸易区打造具有沿边地区特色的加工制造业,增加沿边开放的着力点。通过出台优惠的产业、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措施,拓展与俄罗斯、蒙古国在贸易、资源开发、物流、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把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促进口岸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作者系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责任编辑:刘 佳

猜你喜欢

外经贸开放型体制
打好“侨”牌,稳中有为——打造江苏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窗口”
江苏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态势
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缺陷与完善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开放型应用问题变式训练教学的策略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完善地方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浅析
进博会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中国动力”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临沂首家外经贸企业工会联合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