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初探
2016-03-25吴厚宏
吴厚宏
人文关怀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面对绝大部分城镇高中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必须推进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探索。要打破一成不变的流水线式教育培养模式就必须实施分层次教学,为学生创设适合自身条件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把不可能的同步式发展变为可能的差异式进步。新课程理念更加体现出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的本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为本的分层次教学应该在城镇普通高中广泛开展和推广。
一、以生为本的分层次教学是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核心
(一)分层次教学模式是城镇高中的不二之选
城镇普通高中为什么要开展与推广分层次教学?最根本的原因是城镇一般高中与城市优质高中相比生员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品质有着巨大差异和区别。城镇一般高中必须要面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业基础和学习能力整体较差;二是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学习品质差异较大;三是学生厌学、辍学现象相对严重。
目前的高中教学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尤其值得反思。一是城镇高中学生的能力、知识、兴趣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大一统、流水线式的教学缺乏针对性;二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难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切身的体验,在难学难懂的窘迫中,极易丧失学习信心;三是与初中相比,高中课程多、知识面广、难度大的课程特点,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和统一标准的评价体系,致使中等生尤其是学困生备受冷落,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极其严重。
要扭转这种教学的被动局面,必须要打破目前课堂教学的大一统模式,并积极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有针对性的多元化教学,既不压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是分层次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色。教育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使得这种极具人性化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城镇高中的青睐。
(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分层次教学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悠久的教育实践历史。
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源自于孔子率先提出的“因材施教”。宋代的著名教育家朱熹也曾经归纳过孔子的教学方法,“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多元递进教学”是一致的。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过“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实施分层次教学就是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教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充分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特长能力,激发其创新思维的潜力,才能使所有学生乐其所学,学有所得。
二、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探究——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学习的快乐
(一)坚持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是从师本走向生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前的教学事实上还没有突破教与学之间的机械式单向传输形态。教学过程的设计不应是为了教师怎样教,而应该是为了学生怎样学。相关研究证明,所有的学问都是可以联系人的心灵和智慧的,都是可以让人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进入的。生本教育的本质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护每个学生内在积极性,挖掘并扩展学生的内在潜能,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分层次教学充分体现了生本思想,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模式。分层次教学更重视方法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方法简化了学习内容,学习合作凸显了团体中的角色,学习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思维潜能。
分层次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差异。教育观的核心是学生观。教育首先是要把每一位学生当作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来对待,必须在尊重学生的人格的基础之上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一种资源。一名学生就是一面镜子,有多少学生就应有多少面镜子。每面镜子里所照出的是精彩活泼的个性。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正确教学观。只要教师在感情上接纳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一定会激发起学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并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去。因此,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这种差异,丰富我们的教学,并使教学五彩缤纷。
分层次教学必须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为目的,促进个性的发展。善待个性差异,才能发展学生潜能。面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首先,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得在同一学习时间内,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教学要使学生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思考能有新的收获,新的提高;教会学生跳着去摘取桃子,学生的强项就更强,弱项就能得到加强。最后,教学应该正视个性差异,允许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探究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实践证明,实施生本思想指导下的实行分层次教学,不但能有效地解决厌学、辍学问题,而且保障了学生学习的均等机会,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依靠自身条件,发挥自身潜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
分层次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异步进步,优化班级管理是创设优良教学环境的必要条件。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以此类推,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也绝对不可能用同一标准培养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教学应该允许学生按个人条件自定目标层次,并争取达到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学校的教学管理可以根据实际灵活选择教学班级组班方式。目前已经取得一定实践经验的组班方式有很多种,以下三种或许可以借鉴。
一为“走班模式”。这是在原行政班级不变的情况下,按照学生自主选择,或依据学生学力水平等基础条件,将相同学科的某门课程设定为若干个教学层次,并按不同的教学层次组建的教学班级。教学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次,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方法,安排相应的授课课时。学生可自主选择不同教学层次和教学内容的组班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促进,但加大了日常管理难度,且不便于分层评价。目前的选修课程是可以尝试以走班的方式来开设的。二为“定班模式”。这是通过诊断性评价,在掌握了学生学力水平的基础上,辅以学生自主选择,按学生的学力层次组建的行政班级。行政班级与教学班级一致。教学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次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方法,安排相应的授课课时。“定班制”的分班程序较复杂,但教学针对性较强。便于日常管理和分层评价,适用于所有必修课程的教学。三为“复合模式”。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层次和需要,将一个教学班级划分为若干个教学小组(层次),按组制定分层授课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方法等。“通用式”模式通用性和灵活性强,适用性广,但组织课堂教学程序复杂,对学生纪律要求较高,对教师教学经验、课堂控制能力要求较高,分层评价难度大。
选择并实行什么样的班级管理模式,完全取决于学校的自身的特点、学生因素和其他的相关条件。但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不能让以分层次教学管理为目的的班级管理模式,落入分“快班”“慢班”的俗套之中。
分层次教学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快乐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是达到这一最高境界的必要手段。
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关键。要实现对同一教材、同一内容作不同的处理,首先就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多元处理。教学目标的多元分解就是要处理好基本要求与升学要求的关系。针对有更高升学要求的学生,就应该要求能达到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发展创新精神的目标。对升学要求较低的学生则引导他们明白所学内容将会对今后的前途产生积极的影响,鼓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知难而上,多学知识。
有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就能使教学内容的选择灵活自如,就能使教学方法更具针对性,这是处理好优生与学困生关系的关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学习才能”。针对以上要求,“低起点、分阶梯、螺旋上升”的教学方法,即“分层整体”教法是行之有效的。这种教学特点,既保留了传统整体合一教法的优点,而又在指导思想与做法上明显地实施了分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有“分”有“合”。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优化巩固反馈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要措施。
优化巩固反馈就是要求在作业布置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既要面向优等生,又不为难中等生,更不伤害学困生。给优生布置的作业可偏重于概念的深化理解,注重技巧与创新, 尽量要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发散性思维。给中等生布置的作业则要求透彻理解概念,掌握一般类型的解题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对学困生而言,则重在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会应用定理、概念解答最基本类型习题,促进技能的形成。不仅作业布置要因人制宜,作业批改也要因人制宜。
(三) 实施分层考试,改革学业评价
有教学就必有考试,测试分层是分层次教学的唯一选择。同一把尺不能量尽世上万物,统一的教学标准也无法衡量不同的学生。
试题编制可以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分基础题和层次题两个层面。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与层次题各占相应的适当比例,学生可完成本层次题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有时也可采用不同卷分层次命题的方式进行测试。
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学困生当以表扬评价为主,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中等层次的学生多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优生则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务实、拼搏,不断超越自我。
分层次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并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分层评价可以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总之,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问题很值得深入探讨,以生为本的分层次教学实践也还正在进行。目前,教育对象的智能类别虽已得到了充分认识,但离完全因材施教还有很大差距。大家所能做的,只是端正教学态度,正确认识学生的差异,满腔热情地对待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人人学有所得,最终期待更多人学有所成。分层次教学的宗旨是要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能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