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上做实验错了吗

2016-03-25范林伟

江西教育B 2016年1期
关键词:科学课数学课容积

范林伟

在一次教学比武中,笔者执教的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体积与容积”这节课名落孙山,心中一股酸楚涌上心头。课后,有人质疑:“这是数学课还是科学课?”有人感触:“原来数学课还能这么上!”也有人反思:“如何更好地将数学味和科学味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地理解容积概念?”在大部分教师心中,在数学课上像科学课一样做实验实在有些另类,甚至还有失分寸。那么,用数学实验实施教学真的错了吗?

[课堂回放]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杯子,你觉得哪个杯子装的水会更多一些?

生1:我觉得不能确定,因为1号杯的高度大约是2号杯的两倍,但是2号杯比1号杯大得多。

生2:1号杯又高又细,2号杯又矮又胖,我猜可能一样多。

师:这样看来,光凭眼睛观察是无法判断的。那么,你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齐):能!

师:想一想,你打算选择什么材料进行研究,然后独立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把你的想法填在记录单中。在设计过程中,仔细思考,你的方案可行吗?

(学生独立设计方案,填写实验单,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其间,个别学生在嘀咕:“要先建立假设的,科学课学过。”)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生1:准备一盆水和一个秤,先把1号杯和2号杯装满,然后放在秤上称,得知重量,再称杯子的重量,再用刚才的重量减去杯子的重量,哪个重,哪个装的水就多。

生2:先把1号杯灌满水,把1号杯的水倒入2号杯。如果满出来,就说明1号杯装得多;如果2号杯还有空间,说明2号杯装得多;如果2号杯正好满,说明一样多。

生3:准备一个3号杯,把1号杯装满水,再把1号杯的水倒进3号杯里,并做好记号。再把2号杯装满水,然后把2号杯的水倒进3号杯里,再做记录。最后,把1号杯和2号杯的记号比较一下。

……

[反思]虽然这次比赛没有取得好名次,但也收获不小,笔者开始再次考量数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价值。

一看“教材”:北师大版《数学教师教学用书》指出:“(本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容器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揭示容积的概念。”这说明,让学生在实验主题的引领下进行独立设计,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经历和直观体验,为理解容积概念积累活动经验,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数学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也指出:数学的许多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就成为学生的“现实”,教材在选择数学学习素材时应当予以关注。可见,借助数学实验进行教学是有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二观“学生”: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说过:“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首先要能够思考起来,用自己的见解和别人的见解交换,会有很好的效果。”由于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数学实验,于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积极,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在如何解决“哪一个杯子装的水更多”这一问题上,而且在互动交流中还熟练地运用了“如果……就……”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进行着富有逻辑的数学思考。在这个开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想象、猜测、推理与验证和分享交流,大大提高了自身的质疑、批判、反思的能力。此外,科学学科的实践经验(天平、量筒、烧杯等工具的使用,实验方案设计等)已经成了学生学习容积的现实基础,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著名数学家欧拉也曾表示:“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课堂上,笔者发现,学生能主动联系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经过大胆猜想、合理分析和科学验证,经历了独立分析研究的过程,提高了空间测量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很大的作用。

三问“核心素养”: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一词,并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纵观本节课,学生自觉地从数学学科向科学学科跨越,自觉地借助其他学科的力量来解决数学学科的问题,这正是我们学科教学所期待的:学生能主动地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系,积极地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地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由此,笔者认为,适度跨越所谓的“学科界线”,借助数学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一种方向。

猜你喜欢

科学课数学课容积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有趣的数学课
巧求容积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网红”数学课
截断的自适应容积粒子滤波器
不同容积成像技术MR增强扫描对检出脑转移瘤的价值比较
科学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