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励小学语文教师创编教材

2016-03-25徐承芸

江西教育B 2016年1期
关键词:堂哥教学内容爸爸

徐承芸

新型的教学观指出,教师不再是“教书匠”,教学必须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顾名思义,“教教材”指教师将教科书作为唯一的教学材料,教学过程围绕教科书上的内容展开;“用教材教”指教师将教科书视为教学资源的一种,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引子,是媒介,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师的教学基于教材但不唯教材。“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比较说来,是为了倡导教师着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用教材教”有几层意思:第一层,学习教材的写作方法,语文教学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第二层,学习教材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感知、体验、思维,语文教学由学文向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第三层,教学内容是教材中呈现出来的,教师创编教材,体现教学的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创编的教材,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第三种最难做。

当前,内地的小学语文教师很少创编教材,主要问题是惯性思维使得教师们没有创编教材的意识。许多教师还保留着的对教学工作的“传统”认识,习惯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讲授教材里的内容,而对新时期教师必须具有开发、整合教学资源能力的认识不够,或有认识却动力不大,要求不明,自然在教学中只会“唱着昨天的歌谣”。

即使是有的教师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认识到适当创编教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也因尝试不够、经验不足而望而却步。

如何适当地创编教材呢?

1.创编教材,教学目标要明晰

为什么要创编?创编新的教学内容必须有教学的需要,不能盲目地去做这件事情,以致劳心劳力最后毫无意义。

第六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上,来自台湾南投埔里小学的易元培老师上了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使用的是易老师自编的教材《你回来了》,一首有着六个小节的叙事诗。六个小节六个故事,个个贴近学生生活。每个故事的最后一句都是“你回来了”。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是不相同的,诗中多用感叹号、问号,同一种标点符号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情感也是不相同的。课堂上,易老师没有说教,没有讲解诗意,只是把自己当成孩子的学习伙伴,营造了一个宽松、热情的口语表达环境,鼓励孩子们去尝试、练习、聆听、分享,快乐、期待、生气、怀疑、伤心、害怕等情感体验渗透在孩子们的朗读、交流中。这个过程,孩子们学习得实实在在、轻轻松松,很自然,很随意,却很有价值。短短的一节课,学生体验了标点符号在语境中的应用,感受到同一句话在生活情境中呈现出的不同意味。教师什么也没有说透,但我们能感受到学生已经懂得了。

2.创编教材,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育需要

创编教材时,教师成为教学资源的创造者、使用者,需要更真切地考虑到学习者的年龄特点,需要思考他们是不是能读懂,是不是喜欢读。以下是易元培老师创编的教材《你回来了》:

(一)

爸爸一早就上工去了。晚上天黑风大,爸爸却还没回家。

妈妈不安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她说:“我担心极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我说:“妈!您别慌!爸爸应该快回来了!”

妹妹朝门外张望,远远的,看到了熟悉的身影。她拍手大叫:“是爸爸耶!”

我们冲上前异口同声地说:“您回来了!”

(简评:天黑风大,爸爸晚归,引来了妈妈、我和妹妹的万分焦急,读这段,学生们似乎可以明白家庭的温暖不一定是围坐一团的高声谈笑,也可以是焦急等待后的一个拍手大叫。)

(二)

姐姐在家看书准备考试。

我在厨房帮着妈妈做家事,理家务。

顽皮的哥哥却一整个下午都在外头玩儿。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妈妈的脸越来越沉,越来越沉……

我知道大事不妙!果然,哥哥一进门,妈妈就大声地说:“你回来了!”

(简评:“我在帮着妈妈做家事,理家务”,文中的“我”给学生做出了榜样。哥哥的贪玩,妈妈的生气,无一不在对读者说:“出外玩耍不要太久,妈妈会担心,会生气。”

(三)

听说堂哥和伯父前天到台湾旅行去了。

爸爸说:“他们要好一阵子才会回北京!”

我问爸爸:“从北京搭飞机到台湾要飞很久吗?”

妈妈说:“当然啦!而且听说他们这次还要环游宝岛呢!”

今天早上竟然看到堂哥跟爸爸说话,这是怎么一回事?

我瞪大了眼睛问:“你回来了?”

(简评:这段文字表现了易老师的热情好客,因为教学地点在北京,易老师作为台湾教师,在教材中写上这么一段,用心良苦,用意在于告诉北京的孩子们,北京至台湾通航后,环游宝岛可以很快哦!)

(四)

妈妈上街市去买菜,要我们好好在家看书。

等妈妈一出门,我立刻开电脑,打电玩。

弟弟也打开电视,看着卡通片,吃着零食。

叮咚!叮咚!奇怪了,是谁呀?

我和弟弟打开门,妈妈居然出现在眼前!

我们俩看着妈妈,惊慌失措地问:“你回来了?”

(简评:这幅画面很熟悉!我想所有的孩子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背着大人玩耍很刺激,很紧张,它注定是童年生活的一抹霞。)

(五)

堂哥去美国念书已经四年了,今年他要回来过新年。

整个家族都很欢乐,非常期待这位学成归国的亲戚。

我说:“明天堂哥回来,我要把亲手做的玩偶送给他。”

表弟说:“真是等不及了,明天还要多久才来啊!”

第二天, 大堂哥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先喊了声“爷爷”!

爷爷笑呵呵地拍着大堂哥的肩膀说:“你回来了!”

(简评:归国学子,家族欢乐,这又一次展现出家庭和睦、其乐融融的场面。爷爷是家族中的长辈,归国学子回家第一个叫的便是他,谁说这不是在对学生进行尊老爱老的教育呢?)

(六)

听说林家姥姥病得很重,大家都很担心,也很难过。

姥姥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在临走前见小儿子一面。

她的小儿子在深圳工作,听到消息急急忙忙往回家的路上赶。

真不巧,连着好几天的大风雪,机场关闭,飞机都无法起飞。

小儿子没能及时赶回来,林家姥姥也在等待中离开了人间。

当她的小儿子赶到家时,家人流着泪说:“你回来了!”

(简评:当今社会“父母在,不远游”可能很难做到了,但年轻人必须懂得老人在离世前需要亲人陪伴,为老人养老送终,是晚辈的本分,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易老师的教材中隐喻了这个道理,的确是很让我们感叹。我们在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知孝顺的时候,有没有反思过,我们的教育为此做过什么?)

3.创编教材,应尊重教师自己的兴趣爱好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体,是亲历者,关于教学内容,教师有着话语权。创编教材,是一项彰显教师智慧、展现教师魅力的工作。为了使得这项工作执行起来更轻松,教师可以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写诗歌、写散文还是写篇小小说,在创编教材的文体、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自己做主,重要的是有兴趣、有生活。

虽然,大多数教师注定不能成为专业作家,但是每一位教师的生活却是专业作家梦寐以求的,因为我们生活在孩子当中,我们懂得并感受着每一个孩子活鲜鲜的生活。创编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我们可以做到。

猜你喜欢

堂哥教学内容爸爸
吃喜酒
吃喜酒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爱你,就和你成为“等式”
我和爸爸
爸爸
表堂哥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爸爸冷不冷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