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疑,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游向“深水区”

2016-03-25鲁兆周

江西教育B 2016年1期
关键词:深水鲁迅语文课堂

鲁兆周

我时常想,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最怕什么呢?我的回答是“小问题灾难”。小问题也即“呈现型”问题,就是靠提取记忆就能回答的问题。小问题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泛滥成灾,还体现在学生把原来属于“发现型”和“创新型”的问题,人为地矮化成“呈现型”问题来“记忆”,学生探索、创新的潜能就是这样被活生生地打磨掉了。阅读教学的课堂,需要“发现型”和“创新型”的问题来支撑。给“发现”一个地位,就是给“探索”一个空间;给“创新”一个关照,就是给个性一个“恩典”。为了使学生的质疑更加有效,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思维方式上展开质疑。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我始终要求自己和学生的质疑,真正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节课时,我的课堂在质疑的牵引下,悄然游向“深水区”。我和学生在“深水区”畅游了一番,那感觉就是一个字——爽!

一、 求异性质疑,寻找不同的见解

【教例一】

生:鲁迅先生送给“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他为什么偏偏送这两本书给“我”呢?

师:呵,剑走偏锋,上来就咄咄逼人。这个问题确有新意,请大家先小组内讨论,再展示。

生:我认为这是鲁迅先生的随意之举,“我”突出书名,无非是表达对伯父的深切怀念之情。

生:这篇课文是作者时隔多年后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可见《表》和《小约翰》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睹物思人,除了表达怀念之情,还告诉我们这两本书对“我”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生:我是借助注释来理解的。《表》是苏联作家班台莱耶夫写的童话,《小约翰》是荷兰作家写的长篇童话。这两本书是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为孩子们翻译的。他时刻想着“帮帮孩子”“救救孩子”“能为孩子做点什么呢”。他把爱给予了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孩子。

师:是啊,如今孩子们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老人,怎能不伤心。但在求异的过程中要注意,切不可让求异与文本内容游离。

求异性质疑,就是要求学生不拘泥于课文,对课文内容寻找不同的同时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地发挥,最终要使结果服务于课文的理解。

二、多向性质疑,让思维向多处发散

【教例二】

生:“‘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中作者并没有真正领悟到“碰壁”的含义,为什么会用“恍然大悟”呢?

师:是啊,“恍然大悟”是一下子明白过来的意思。其实“我”真的一点儿也不明白,这又是“文本的矛盾处”。请大家静心地读,安静地想,认真地写。

生:这样写突出了“我”年纪小,回答的话显得特别天真,意思就有点“张冠李戴”了。

师:既然“我”的回答张冠李戴,为何“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他们是在笑“我”的天真吗?

生:“我”的稚嫩的话语中,不经意地道出了一个事实:当时的黑暗势力太强大了,鲁迅先生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了,就像墙壁和鼻子一样,突出了鲁迅先生不惧怕黑暗势力的斗争精神。“我”的回答歪打正着,自己却浑然不觉,所以“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生:我是通过了解时代背景来理解的。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是个战士,为了唤醒民众,写出了一篇篇杂文,像匕首,像投枪,直刺反动统治者的心脏,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恼羞成怒,查禁鲁迅作品,不允许发表,甚至对他本人进行残酷的迫害。

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从他们的笑谈中,我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师:这正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生:我想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给他们补充:“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无边的黑暗象征着反动统治,“微弱的光”象征着像鲁迅先生一样有良知的、敢于抗争的中国人,在漫漫长夜里,是他们给苦难的人民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师:奇思妙想!诗一般的语言!你有诗人的气质!

上述问题是学生读出文本的关键处、矛盾处提出的质疑。学生能联系上下文与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背景思考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思维向多处发散,如礼花绽放,精彩纷呈。

三、逆向性质疑,收获精彩的课堂生成

【教例三】

师:“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这是环境描写的句子。环境描写有烘托和象征的作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请“静心地读,安静地想,认真地写”。(不能全让学生抢了风头,我也得质疑了。)

生:我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它的。在那凄冷的傍晚,难道发现这位受伤的车夫的就只有鲁迅先生吗?不,文中明明写着“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微弱的灯光”象征着人间真情,之所以“微弱”,是因为“天黑了”,是因为旧社会人与人之间感情冷漠,形同陌路。

生:我想起来跌倒在马路上没人敢去扶的老人,想起来被车两次碾压而惨死的小悦悦……无论哪个年代,都需要像鲁迅先生那样“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啊!

师:“位卑未敢忘忧国!”你不但关注社会,还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这一点很难得。同学们,还有问题吗?

生:有。“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里的“要求”似乎不妥,长辈对下辈可以提要求,同辈之间可以相互提要求,“我”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怎么能要求伯父解说,而且是“详细地解说”?“我”是不是太不礼貌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反过来想一想,也许会给你一个惊喜的。

生:哦,我知道了。在“我”的眼里,鲁迅先生既是长辈,又是亲密的朋友,他俩之间是良师益友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平易近人,关心、爱护青少年。

师:透彻!下一课《一面》就是讲鲁迅先生关心进步青年的故事。同学们,还有问题吗?

生:还有。(笑声)“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按”是用力往下压,还“半天没动”,“我”受得了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师:进入“深水区”,看到的海底世界就是不一样啊!大家想一想,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失态”呢?他在想什么呢?

生:这是对前一句“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的补充,由神态描写自然过渡到动作描写。从动作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想得很多,由这位车夫想到千千万万的穷苦人,他们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些都是人吃人的社会造成的,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深深地叹了口气”,鲁迅先生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更无法向涉世未深的“我”解释,因此而叹气,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穷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逆向性质疑是基于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对文本反向思考,找出原结论的缺陷与不足。学生都有质疑精神,他们不拘泥于课文的结论,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反向入手,对质疑展开思考,如“为什么只有鲁迅先生发现了车夫?”“我怎么对长辈提要求?”“我受得了伯父的‘按’吗?”继而拓展了对文本的理解,催生了精彩的课堂生成,让语文课堂游向了“深水区”。

阅读教学的课堂拒绝小问题,更不允许小问题泛滥成灾。“小问题灾难”是扼杀学生系统思维品质的罪魁祸首,会把阅读教学带入“死胡同”。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对文本知识的认同、接纳、识记、收藏,还应该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依然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让语文课堂游向“深水区”,培养的是学生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没有智力挑战,没有思维训练的语文课堂,又怎能入情入境,感悟文本背后的情感激荡?让语文课堂游向“深水区”,就是用教师和学生的质疑,积极引导学生涵咏语言文字,保持深刻的思维训练,也就是保持对语文的新鲜度、挑战性,并从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丰富自己,进而树立一种最充盈的幸福和最宽广的精神自由。

猜你喜欢

深水鲁迅语文课堂
识人需要“涉深水”
鲁迅《自嘲》句
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海口港二期深水码头正式对外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