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编辑的市场意识
2016-03-25朱春玲
朱春玲
摘要 经济和文化全球化发展,出版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出版业的运作越来越贴近市场,这给编辑出版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新要求。出版编辑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编辑功底,还要有经营头脑,既要懂得生产,又要懂市场,能够实质性参与市场策划、运作、管理和营销。从这一角度出发,出版行业要注意培养编辑的市场意识。
关键词 出版社;编辑;市场意识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57-0043-01
当下,经济和文化全球化发展,出版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出版业的运作越来越贴近市场,这给编辑出版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新要求。出版编辑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编辑功底,还要有经营头脑,既要懂得生产,又要懂市场,能够实质性参与市场策划、运作、管理和营销。从这一角度出发,出版行业要注意培养编辑的市场意识。
1 当前图书编辑市场意识的现状
一是图书编辑的知识素养、文化积淀不足。一方面,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海量而杂乱的、瞬息万变的纷至沓来,数字出版、网络传播成为必然,编辑人员除了本专业的学术知识以外,还应该通晓国内外大事,知晓数字化产业的发展状态,具备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但传统的出版社,编辑队伍年龄老化、面临断层的现象比较严重,知识更新的能力较弱,处境尴尬。另一方面,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而当前多数编辑为“60后”“70后”“80后”,受时代的局限,缺乏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难以担当重任。
二是图书编辑的策划能力较弱。优秀的图书产品离不开好的策划。编辑的策划能力决定了一家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当前编辑人员策划能力偏弱,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主动策划的选题少,靠作者投稿和版权引进的外来选题多。另一个是好的策划、好的创意。后者包括好的营销策划和创意。没有好的编辑,再好的创意,都会一纸空文,都会被束之高阁。反之亦然。
三是图书编辑的技术素养不足,难以应对新媒体时代挑战。目前,许多出版物已经不再单一由纸质出现,而是转换为数字化,新的出版趋势需要编辑懂得数字技术,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其次,图书编辑人员市场意识较低。具备市场意识的编辑人员从选题伊始就会考虑图书经营的各个环节,比如,成本预算、价格定位、市场定位、出版时机、初版印数、发行渠道、发行折扣、宣传手段等。然而,目前图书编辑人员的市场意识普遍偏低,往往简单地把编辑工作理解为加工原稿、设计版式和封面设计、确定装帧档次等。至于图书是否有理想的销售业绩,则是发行人员的事。
第三,忽视了对年轻作者的发掘与培养。我们常说“内容为王”,好的内容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好的创意与策划,二是优秀的作者。当下,闲居办公室、等待作者自行投稿的编辑观念和行为已经过时,出版社想要出一批好书,就需要手头有一批一流的专家学者、一批有潜质的年轻作者加盟。
2 增强图书出版编辑市场意识的有效路径
针对当前我国图书编辑人员市场意识不足的问题,提出以下路径。
首先,要提高图书编辑综合素养,保证图书质量。
一是提升知识与文化素养,做一个真正的文化人。图书编辑从事的是文化事业,每天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出版的是承载着知识与文化的产品,这一切都要求编辑人员具有深厚的知识基础,具备良好的文字修养和文化素养,拥有博大的人文情怀。
二是提升创新素养,做一个有创意、善策划的出版者。编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策划、编辑加工、宣传推广等各个工作环节,均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均有必要的技术和规范。编辑人员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提升自己的创新素质。要投入更多精力,发现新人新作,出版更多原创作品。
三是提升技术素养,做一个新时代的“弄潮儿”。在数字化时代,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编辑的一个紧迫任务,就是学习、掌握科技知识和数字出版的知识,掌握开展数字出版活动的必备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承担历史使命。
其次,强化图书编辑的市场意识,多角度开展图书营销。具有市场意识的图书编辑,会主动了解学术理论动态、社会发展趋势、读者心理变化和读者阅读需求等,不仅仅参与图书的策划、编辑,也会主动与发行人员一起,开展多角度的图书营销活动。
一是做好前期的图书预告工作,为销售热身。这种预告,往往可以利用本出版社的网站开展,比如,编辑人员可以上传图书基本信息(书名、作者、定价、出版机构等)、详细的内容信息(内容简介、目录、章节提要、精华段落等)、图书相关信息(书讯、书评、作者的感言、作品的成因、专业人士的推荐意见等);还可以设置读者空间,以便获得读者反馈,从而对销售数量进行预估和判断,决定起印数量和指导下一步的图书营销策略
二是开展各种活动,促进中期的图书销售。图书出版后,编辑人员可以开展线上和线下活动来协助发行部门开展工作,促进销售。
三是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后期的图书销售。对于那些长销却不畅销的图书或是有市场但不能迅速引起关注的图书,在传统销售模式下,随着上架周期的结束,其销售周期往往也就结束了,发行人员给予的关注度相对较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编辑同样可以利用网络,延长这些图书的销售周期,使其在出版社可以接受的库存周期内都能进行销售。比如,语文出版社的《趣味寓言故事选》-书自出版后,该书的责任编辑经常上当当、亚马逊等网站关注其销售动态,并及时与作者、发行人员互动沟通,使该书呈现出良好的销售态势。
第三,提高引领和培育市场的意识,重视年轻优秀作者的发掘和培养。
良好的市场意识,不仅表现在对当前市场的判断及紧紧跟随上,还表现对市场的自觉引领和培育上。比如,京东、当当等著名网站,王府井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定期推送的“图书销售排行榜”就对市场起到了引领作用。作为编辑人员,除了对已经出版的图书要积极推介,还要注重对年轻优秀作者的发掘和培养。比如,编辑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特长和个人喜好,物色年轻的作者群,定期联络,互相沟通,充分发挥作者的思维潜力,捕捉作者的思维亮点,鼓励和激发作者的创作欲望和创作激情。在这方面,期刊《小说月报》的做法值得借鉴。近几年来,《小说月报》的编辑特别重视搜寻发掘年轻作者,不仅推出了“小说新声特集”,还特别开设了名为“开放叙事”的新栏目,通过编辑的充分挖掘、精心筛选、有效传播,一批年轻的作者,比如1989年出生的余静如、1992年出生的国生等。又如,1985年出生的新西兰作家埃莉诺·卡顿,曾因处女作《彩排》而一举成名,在2009年被誉为“年度小说黄金女孩”,2013年又凭借长篇小说《发光体》,成为世界文坛上影响最大的文学大奖之一布克奖史上最年轻得主。总之,在新媒体不断涌现,出版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今天,要做一名合格的图书编辑就必须面向市场,增强活力,自觉培养市场意识,赢得市场主动,生产出受市场欢迎的优秀图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