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沙:从制造向智造蜕变

2016-03-25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总院智造长沙

有着“工程机械之都”之称的长沙,在制造业领域一度以耀眼的成绩令世人瞩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与制造业开始相互交织、融合,传统制造业也开始了一场奇妙的智能变革。走在前端的长沙不甘落后,各行各业中开始出现一批创新生力军,推动产业不断“向上”,攀向研发、品牌等附加值更高的“微笑曲线”两端,变长沙制造为长沙智造。

在梦洁,从意大利引入的吊挂式智能生产线上,花样繁多的床上用品都有各自独有的编号,产品智能识别、全流程自动化,成为关上灯也能正常生产的“黑灯工厂”。

中联重科泵车总装车间

在中联重科,通过远程监控服务系统,包括混凝土泵车、挖掘机等51个产品系列、1200多个品种的13万台套设备,每台设备的开工时长、运行轨迹、性能状况等各项数据全部汇集在数据库中,依靠智能制造,中联这头装备制造“大象”正欲腾飞。

“互联网技术和传统工业的生产体系,正在酝酿一场前所未有的‘联姻,进而把制造业推向智能化和个性化时代。”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如是说。

这场“联姻”也引发出一场制造业的裂变。在这个逐渐智能的世界,传统制造业开始痛定思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豪迈地加入这一场变革之中。晟通科技、博世汽车、楚天科技、宇环智能、九芝堂……长沙制造业正发生悄然变化,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纷纷走上转型之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成为传统企业智能之路上的标配。

而与传统制造业相比,众多新兴产业天生就带着智能的基因。

在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华恒机器人厂房内,世界第一条叉车机器人焊接柔性生产线在这里建成,这条生产线配备的工人为20个,而未上生产线之前人工焊接需要焊接技师65人。这只是长沙机器人供需对接的一个缩影。短短两年,长沙市机器人产业园已初具规模,目前已有37家机器人企业入驻,预计2016年可实现“双百工程”的目标,在全国47个机器人产业园中脱颖而出,进入第一方阵。

“机器人产业最重要的不仅是产业本身,而是它的溢出效应,对整个工业的贡献,对打造长沙制造业升级版有无法估量的价值。”长沙市副市长张迎春认为,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长沙的制造业优势能否保持。

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湖南湘江新区3个政策叠加区,这是长沙重大的历史机遇。长沙市委、市政府认为,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顺势而为,大力推动智能制造专项行动,从而全面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要借势而为,更要逐浪而起。2015年8月21日,“中国制造2025·长沙在行动”正式启动,在国家政策出台仅3个月之后,长沙在全国率先发布《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明确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提出到2018年底实现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频率降低30%。

“在市场失灵的地方,政府有形之手能发挥强大的作用。”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邓子畏认为,长沙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需求量大,但因企业生产制造水平参差不齐、制造工艺数字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导致实施智能制造快速推进难度大,尤其在自主创新、高端制造等方面,政府的引领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2015年10月至11月,又密集出台了《长沙市智能制造、新材料产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实施细则》、《长沙市智能制造孵化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从“奖、补、购、投、池”等多环节,以及市场拓展、产品优化等方面全领域、全流程构建了智能制造发展体系。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相继落地,政府的行动力、决策力在智能制造的推进过程中充分释放。长沙,显然将眼光盯紧在更为前沿的技术之上,更多地着眼未来谋篇布局,将创新驱动、高端引领、错位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无疑成为经济新常态下长沙制造业腾飞的破局关键。

制造业是长沙产业的主力,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长沙规模工业总产值已进入“万亿俱乐部”,然而如何突破瓶颈,引领制造向智造转变,长沙也在探寻自己独有的路径。

“尽管长沙工程机械、家纺等部分先进企业启动了具有部分智能功能的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的探索,但从整体来看,高端智能装备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很高。”邓子畏说,要实现更多行业、更大范围的智能制造,必须发力自主创新,大力开发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关键部件、软件及装备是关键。

企业主导、政府引领,一直是长沙市政府确定的智能制造之路的原则之一。《行动计划》公布一个多月后,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成立,与此同时,中国电子-IBM联合创新实验室也落户长沙。作为长沙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机构,二者将对长沙现有制造业进行全面调查,提供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同时,鼓励采取股权量化投资等市场化模式,将研究总院建设成为全面开放的创新基地和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研究总院成立后,长沙将以资金补贴的方式来研发“智造”技术。对于自主研发“智造”技术的,政府会主导组建“智能制造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用以支持孵化资金。在“智能制造”产品的推广使用上,相关部门会搭建“智能制造装备租赁平台”,以补贴方式促进“智造装备”的租赁。

政府引领、第三方机构参与执行、市场与企业唱主角,长沙的智能制造探索之路基调已定,帷幕已启,并试图以领先的姿态,开创一条崭新的“长沙路径”。※

猜你喜欢

总院智造长沙
打卡长沙网红地
长沙之旅
“青岛智造“未来已来
“智造”符号意识 智慧数学素养——以《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为例
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研究机构将落户津西
中国智造
矿冶总院:以创新为使命践行创新发展战略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为打造“百年产业技术研发集团”凝魂聚力
长沙第一师范附小学生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