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虏伯VS克虏伯
2016-03-25匡济
匡济
历史上的德国,曾是一架强大的战争机器,这种强大又是以其强大的军事工业为基础,其中之代表,便是大名鼎鼎的克虏伯公司。其所产武器,性能优异,除了自用,还大量出口,畅销全球。
武器卖得多了,便极有可能卖到未来的敌人那里去。当纳粹上台,与世界为敌之时,装备着克虏伯所造军火的侵略军就惊讶地发现,抵抗他们的武装力量竟然也装备着来自于克虏伯的枪炮。
谁会赢?
一战冤魂
克虏伯VS克虏伯的典型故事发生在1940年的挪威战役中,主角是一艘名为“布吕歇尔”的纳粹巡洋舰。但这个故事的前奏却要从距离挪威并不太远的北海讲起,因为那里是“布吕歇尔”的前世葬身之地。
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开打,德国数百万陆军在陆地上向英法发动的攻势甚是凶猛,而在大海之上,就是另外一番局面了。虽然手中有一支耗费巨资与大量心血打造出来的庞大公海舰队,嘴上也号称敢与稳居世界海军第一强的英国人较量较量,但德国人始终不敢轻举妄动,长期龟缩在港内,只是偶尔偷偷摸摸溜出去搞点破坏。
需知英国是以海权立国,武力发展最重海军,也是引领海军“时尚”的先锋,在这方面德国远远不及,它更多的是一个陆权强国。在各种军舰的发明创新上,德国人基本上都是跟在英国人后面学习模仿。这种学习模仿又往往依赖于情报刺探,当哪天情报有误,或者不够具体时,德国人的判断便会导致一些失败品的诞生。
比如“布吕歇尔”的前世。
它也叫“布吕歇尔”,源于德国情报机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对于英国海军正在建造一种新型快速巡洋舰的刺探。这个情报基本正确,但不够详细,具体多大、多快、多凶都不是很清楚。当时英德竞争日趋激烈,不可能等到人家造出来了再去学,必须提前应对。于是德国人便想当然认为这是一艘加强版的装甲巡洋舰——当时最强的巡洋舰,并按照自己的想象,先造了一艘出来,即“布吕歇尔”。
事实上,海军“时尚”先锋英国人发明了一种名为战列巡洋舰的新式军舰,比装甲巡洋舰厉害得多。可德国人浑然不知,还自认为这一次成功地打到了提前量,待到人家的新式军舰下水,才知道蒙错了。
虽然蒙错,但“布吕歇尔”的实力还是不容低估的,因为它正是一艘来自于克虏伯的精工之作。
其诞生于德国基尔的德意志造船厂,该厂在1896年被克虏伯收购,为德国公海舰队建造了大量舰艇。以炼钢起家的克虏伯,当时最为得意的军火产品包括装甲和大炮,这两项都是优良军舰所必需,一个管防御一个管攻击。故而在克虏伯手中诞生的“布吕歇尔”,尽管理念落伍,攻防能力却依然出色,善加运用,可堪一战。
关键是德国人运用舰队的能力并不怎么样。畏惧英国人的德国海军,长期龟缩不出,企图用骚扰和偷袭逐渐降低对方实力,不料英国先用偷袭让其屡屡受创。依靠新式战列巡洋舰,英国人屡屡偷袭溜出来的德国海军,多有斩获。恼怒之下,龟缩了许久的德国人,在某日出动了一支颇有力量的舰队,大小战舰二十多艘,准备去拿英国人在北海某地的渔船出气。“布吕歇尔”正在其中。
其实打渔船不需要出动如此惊人的阵容,大约德国海军是想引来英国海军的几艘军舰。殊不知他们的通讯密码,早已被英国方面破译,一举一动都在人家的掌握中。
准备前去打渔船的德国舰队,发现似乎自己成了反被打的对象后,立即回撤,不料英国舰队的主力,都是那些速度很快的战列巡洋舰。
追杀开始。
其时德国舰队也多由速度很快的战舰组成,却有那么一艘由于理念过时而速度稍慢的“布吕歇尔”,在大家都开足马力逃命的比赛中,它很快就成了最后一名。英国人的炮火毫不留情地集中到了它的身上。
本来英国人这一次打算通吃这支德国舰队,而不是单单一个“布吕歇尔”。在海战初期,英国旗舰为了这个目的,奋勇飙到前面,试图拦截德国舰队,却遭来德军猛烈反击,多处被击伤,最关键的无线电通讯和灯光指挥系统被打坏,只得用原始的旗语指挥舰队。在那混乱的海面之上,要准确识别远远的几面旗子所指何意是相当不容易的,于是其他英国战舰很容易地将旗舰发出的命令,误解成了围攻“布吕歇尔”。
在二战时期,意大利舰队曾为了援救一艘掉队的军舰,付出了四艘军舰的代价。但此时的德国人,却并不想理会正在被围攻的“布吕歇尔”。相反,其余德国军舰趁有战舰吸引火力的机会,加快了逃离。
可叹那“布吕歇尔”,孤舰一艘,在几十上百门英国舰炮的猛烈轰击下,一枚又一枚鱼雷的撞击下,被打得遍体鳞伤,直到沉没。
克虏伯的品质也在这次围攻中有一定展示,“布吕歇尔”在炮火中坚持了三个多小时,仅大口径炮弹就挨了近百发,英国人还送上了十多条鱼雷。顽强的巡洋舰让对手心生敬意,在其徐徐沉入大海之时,英国人派出多艘军舰前去救援舰员。不料一艘德国飞艇突然驾临上空,误认为“布吕歇尔”是一艘被击沉的英国战舰,开始猛丢起炸弹来。这次轰炸使七百余人死伤,很多人随“布吕歇尔”沉入大海。
那位统率德军舰队成功逃跑的将领希佩尔,因仅靠“布吕歇尔”的损失就“挽回”了一支舰队,非但无罪,还算有功。不到二十年之后,这个当年一手葬送了“布吕歇尔”的人物,又将自己的名号,安在了下一代“布吕歇尔”的头上。
“布吕歇尔”巡洋舰“复活”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英法要利用这“宝贵”的机会,将德国彻底打入深渊。战后对德国的处置,除了瓜分德国所有在海外的殖民地外,还强行割走了其一大块本土土地,然后是一百多亿英镑的战争赔款,外带一批要送上绞刑架的战犯,还必须交出所有1500吨以上的商船、几乎全部铁路火车……对军事力量的改造也没有放松:陆军改成警察,空军禁止存在,海军被压缩到海岸警卫队规模,装备以几艘老掉牙的破船为主,如要新造什么军舰,必须先经过英法许可。
德国人的民族情绪中,对英法的仇恨更加强烈,纳粹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攫取了政权,将德国带上了一条更加疯狂的战争之路。
这些当年的战胜国发现德国又开始从深渊爬了出来,那些自认为有一手的政客,则又幻想着能在自己的纵横捭阖下,上演“祸水东引”——别打我,去打苏联!于是纳粹以越来越快、越来越明目张胆的速度,进行军国主义化,并不断压低英法的底线。如在海军的扩充之中,先是造出了一批明显超标的“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见英法未发出什么反对意见,便开始设计更大级别的军舰。
其时在纳粹的战争计划中,海军并非主角,横扫天下的是陆军以及与陆军紧密协同的空军。故而纳粹所造战舰,以打击英国航运为主要目的,在潜艇的作用还未得到重视之前,主要发展快速大型巡洋舰。名为“希佩尔海军上将”级的巡洋舰建成了三艘,“布吕歇尔”号名列第二。
与它的前世一样,复活的“布吕歇尔”依然是出自于克虏伯名下的的德意志造船厂。早已捆绑在纳粹战车上的克虏伯,为这艘复活军舰精心研制了许多新式装备。比如“布吕歇尔”所装备的八门主炮,名为SKC34,口径约为203毫米,与英法美日同类火炮差不多,但其炮身颇长,射程也超长,长到能和英国口径为356毫米的战列舰主炮对射。
除了射程上大有玄机的主炮外,“布吕歇尔”还搭载有大量高炮。这些高炮都是高平两用,也就是向上能打飞机,平射可毁人和舰,由于数量巨大,多达几十门,一旦进了射程,便是一道恐怖的火网。
克虏伯的东西一向都不便宜,“布吕歇尔”的复活造价就高达8700多万马克。与之相比,德军所用虎式坦克单车造价大约在25万马克左右。也就是说一艘“布吕歇尔”可换差不多350辆虎式坦克——可以组成两个强大的装甲师了。
“布吕歇尔”的造价如此昂贵,纳粹对它的表现,自然也是充满期待。但“布吕歇尔”还没造好,纳粹德国就开始入侵波兰,被逼无奈的英法只得宣战,然后静观德军如何灭掉自己信誓旦旦要保卫的盟友。“布吕歇尔”也由此躲过英法空军轰炸,否则它可能等不到下水那一天,就先去见自己的前任了。
在德军开始合围波兰首都华沙时,“布吕歇尔”正式服役,在它加入纳粹海军的仪式上,有一位嘉宾是埃德曼夫人,她的丈夫正是前一艘“布吕歇尔”的舰长——死于英国战俘营中。
同门相斗
“布吕歇尔”的从军之路,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急不可耐的节奏中。按照海军军舰服役的程序和套路,原本“布吕歇尔”经过入伍仪式后,要进行一系列测试,当然这些测试大都得在海上进行,而且最好是远洋。但考虑到英法已经宣战,且英国又有庞大的舰队游弋在德国附近,即便其一直呆坐一边“看戏”,纳粹还是不敢轻易出海去挑衅。故而包括“布吕歇尔”在内的众多战舰,都只得效法当年的公海舰队,龟缩港内,偶尔溜出来在近海小跑一下,片刻即走。
直到纳粹决定来一次大规模的海陆空协同作战。
当时波兰已在纳粹铁蹄之下,宣战已经半年有余的英法坐拥百万大军,却不发一枪,不鸣一炮,不伤德军一根毫毛,堪称战争史上一大奇观。这个奇观之所以产生,还是在于英法没有从“祸水东引”的美梦中醒来,他们指望着德军继续向东进军,去攻打苏联呢!
纳粹当然没有那么听话,他们选定的下一个打击目标,不是苏联而是挪威。
挪威临北大西洋而立,扼守波罗的海入口,旁边还有一个能供应铁矿的瑞典,一旦落入纳粹手中,就将成为其扩大战争的重要基地。军力弱小、难以自保的挪威政府,在宣布中立的同时,寄幻想于英法,希望他们能在波兰覆灭后有所动作,赶快调兵来保护自己。英法则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了商讨各种对纳粹施压的方案上,一会儿要去布水雷,一会儿要去驻扎几个师的远征军,总之待到纳粹都开始发动攻击时,英法联军还无一兵一卒前去保卫挪威。
1940年4月9日,挪威战役开始。纳粹的侵略以大批飞机投放伞兵开始,随后是分成五路的海军舰队,各自都运载着一个师的陆军部队,分别向挪威五个重要沿海城市发动突击。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路,将负责突击挪威首都奥斯陆,作战任务则是抓捕挪威政府和皇室成员,虏获价值不菲的挪威国家黄金储备。
“布吕歇尔”就在此路中,而且,它还是旗舰。它的舰长名为奥斯卡·库梅兹,官拜海军少将,五十来岁,是一位从一战中走过来的老海军。正因为这种资历,以及与资历相匹配的经验,让他对这次任务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忧惧。这种忧惧倒并非来自于挪威防御力量,而是来自于这艘战舰。
参军刚过半年的“布吕歇尔”,因为缺乏足够的出港时间,大量装备还处于调试状态,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调试过,比如克虏伯所产的精良主炮,竟然一炮未放。对于一艘战舰而言,至关重要的动力系统和损管系统,也是保持着出厂参数状态。舰上一千余名水兵,则大半都从未经历过实战,不敢让人对他们在实战中的表现有太大的期许。
更为要命的是,似乎是嫌“布吕歇尔”的状态不够糟糕,又或者是纳粹手中的军舰实在是不够用,明明是一艘战舰,却被硬性摊派了运输舰的额外任务。来自第163步兵师的八百余名步兵,连同他们的机枪大炮都被装了上来。在空间吃紧的情况下,就将舰上配备的水上飞机挪走,堆积起数量不小的弹药箱,这要是在战斗中被敌人一炮命中的话……
对于被炮击的可能性,库梅兹舰长倒是不太担心,根据情报,挪威方面用于守卫奥斯陆的主要力量,是一个依托海峡中间小岛建成的要塞。说来也巧,那要塞也名为奥斯卡。此要塞的历史开始于1643年,在数百年历史中断断续续得到加强,最近的一次强化则是在19世纪90年代,也就是中日甲午战争时。要塞上的主要火力,是三门280毫米岸炮。大炮的生产厂家是克虏伯。
这是一种在当年畅销全球的重炮,北洋水师就曾大量采购,用于保护威海卫。另有两门部署于厦门胡里山炮台,其中一门至今仍在,成为世界级文物。其性能自然是非常优异,但问题是再优异,那也是几十年前的古物,经不起岁月的摧残,在军事科技飞速进步的20世纪,要靠它们来守住挪威的首都,除非有奇迹发生。
这种奇迹发生的唯一可能性,就在于那古董还能发射炮弹,而且恰好命中了那堆弹药箱。但库梅兹舰长得到的情报显示,这三门重炮自购入开始,就未放一炮,缺乏保养,都已处于报废状态。
当然除了这三门重炮外,奥斯卡要塞上还有数量不明的150毫米火炮和57毫米火炮,在足够近的距离下,也会对装满了弹药和人员的“布吕歇尔”造成威胁。不知为何,库梅兹舰长却并未对此引起重视,或许他认为“布吕歇尔”有强大火力和超远射程,能先出手打掉对方吧。
既然是要去“擒贼先擒王”,那么最好选择突袭,突袭又以夜袭为好。这又害苦了“布吕歇尔”,通往奥斯陆的海峡并不是很宽阔,如果在暗夜之中航行,容易有触礁的危险。
就在操舵的德国新兵开得胆战心惊之时,一艘挪威巡逻艇发现了这群入侵者,但它分辨不出是英法舰队还是德国舰队,便壮起胆子,打出信号灯询问,结果招来一顿炮火,顷刻间就翻沉海底。此艇沉没之间,以无线电告诉要塞,发现不明舰队。随后不久,海峡左右两边的小炮台便打开探照灯搜索海面,在发现德军舰队后,发射了几发炮弹进行警告射击,德军舰队并未还击,继续前进。
就在那些炮台守军还在纠结这支舰队是哪个国家派来时,挪威国家广播电台传来一个莫名其妙的消息:政府命令关闭所有海岸导航灯塔。于是他们便不再打开探照灯,管那舰队开到哪儿去,海面又归于一片寂静。但德军没有寂静,150名步兵随后就被小船送到了岸上。“布吕歇尔”则率其余舰只继续前进。大约四个小时后,它出现在了奥斯卡要塞的面前。
这座老掉牙的要塞,此时的守备力量太年轻,450人几乎全是二十来岁的新兵,还是七天前才刚刚应召入伍。其中知道怎么操作那三个古董大炮的,还不到30人。唯一资深的专家,是要塞的指挥官,埃里克森上校,六十四岁的他早就退休了,因为正好在要塞附近海域休养,而要塞原指挥官又在休假,才被抓来顶岗。
这位曾长期指挥海岸炮兵的老将,在发现德军舰队之后,毫不犹豫地下令朝带头的那一艘开火。当时尚未收到挪威政府的交战命令,这属于违背“中立”姿态的擅自行动,其属下也有不少质疑。埃里克森上校则说了一句名言:“不管我将来是得勋章还是被送上军事法庭,现在,都听我的命令,开火!”
四十多年的老古董,轰然发出了第一声巨响,重达两百五十公斤的炮弹呼啸而出,只是由于炮手严重不足,装填速度极慢,先后只发射了两枚。但这是致命的两枚。
第一枚击中了“布吕歇尔”的高炮指挥塔,造成多人伤亡。第二枚则命中了舰上水上飞机存放处,也就是那堆弹药箱堆放处。
爆炸声中,一场大火燃起,“布吕歇尔”成了一个耀眼的靶子。随后海峡两岸残存的挪威炮台,也纷纷用枪炮向这个靶子开火。
但好歹这也是出自克虏伯的精钢良舰,虽然上层建筑受损严重,但舰体还算完好,没受致命伤。即便暴露在外的船舵被打坏,库梅兹少将还是有信心用人工舵的方式,将这艘战舰带回德国。
不料又有一个纳粹情报机关未能探明的挪威炮台,用两枚同属于19世纪90年代的白头鱼雷,命中了这艘战舰,将其动力系统打坏。“布吕歇尔”瘫在了海上。等待其他德军战舰前来相救。
但等不到那一刻了。此前被炮弹引发的大火,由于新兵的扑灭不力,越燃越大,窜入舱内,引爆了更多的弹药,然后是更大的火势,差不多整艘战舰都要变成一个恐怖的火把了。库梅兹少将只得下令弃舰。
德军舰队被逼退。挪威皇室、政府带着二十辆卡车的黄金趁机逃脱。两个月后,纳粹占领挪威全境。
后记
当年一战成名的克虏伯古董炮,连同它所在的奥斯卡要塞,成为了一个知名的北欧旅游胜地。
不过这个旅游胜地有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在它旁边的海里,有一个巨大的油污制造者——“布吕歇尔”。
这艘克虏伯的产品,虽然最终翻沉海底,却因为结构坚固,而保持了舰体的完整,舰上携带的一千五百余吨燃油也基本封存在了其中,然后从一些细小裂缝中,以每天大约四十来公斤的速度,持续而“执着”地泄露出来,污染奥斯卡要塞附近海域。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敌人”,挪威政府花费重金,请来潜水公司,下水作业。无奈产品质量实在是太过硬,潜水公司使尽浑身解数,也未能将燃油全部取出,还有四百余吨封存于坚固的舰体内。
克虏伯VS克虏伯,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