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历山大二世:壮志未酬的近代化之路

2016-03-25刘占青

看历史 2016年3期
关键词:农奴尼古拉沙皇

刘占青

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19世纪50年代中期时,统治俄国已经近二百五十年历史的罗曼诺夫王朝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对内忧外患,初登沙皇宝座的亚历山大二世被搞得焦头烂额,全身病态的俄国向何处去成为了他必须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最终亚历山大二世像他的先祖彼得大帝一样开出了改革的药方,凭借个人意志对国家进行全方位改造,以至于有评论认为他是罗曼诺夫王朝历史上“最后的伟大沙皇”。

克里米亚战争的危机

1825年,击败过一代军事天才拿破仑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病逝,由于其没有子嗣,加之其弟康斯坦丁大公拒绝担任沙皇,沙皇的贵冠就戴在了亚历山大二世的父亲尼古拉一世头上。作为尼古拉一世的长子,亚历山大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储君。这一年,亚历山大年仅7岁。为了能把儿子培养成文武全才,尼古拉一世为其聘请了大量一流的老师教授其军事和文化课程。毫无疑问在俄国历代沙皇中,若论知识的渊博程度,亚历山大二世是最出类拔萃的一个,仅外语亚历山大就会四门:德语、英语、法语、波兰语。

1855年初,尼古拉一世突然得了重感冒后又发展成了急性肺炎,最终医治无效去世。不过对于尼古拉一世的死,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称其是服毒自杀。之所以要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主要是俄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败象渐露,士气低迷。这让自尊心和好胜心颇强的尼古拉一世十分羞愧和恼火,根本无法接受这样一个失败现实,他不想被人扣上一顶“失败沙皇”的帽子,抢在战争结束前就用毒药了结了生命。

1855年2月19日,37岁的亚历山大正式加冕为俄国沙皇,被称为亚历山大二世。当时全国上下并没有因新皇登基而有丝毫的欢呼雀跃,反而是弥漫着悲凉的气氛。这主要是在硝烟弥漫的克里米亚战场上,俄军节节失利的消息不断传来。

从1853年开始的克里米亚战争,应该更确切地叫第九次俄土战争。自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以来,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围绕着领土问题不断发生战争。19世纪之后,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力日渐衰落,俄国逐渐占据了上风,愈发觊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庞大的领土。1853年,尼古拉一世派出以缅希科夫海军上将为首的军事代表团访问土耳其,要求土耳其把南欧的领土割让给俄国,同时还要土耳其把境内所有信奉东正教的臣民由俄国派兵进行保护。俄国的无理要求,遭到了土耳其的断然拒绝,随即俄国向土耳其正式宣战。尼古拉一世早就打好了自认为如意的政治算盘,在他眼中,土耳其已经不堪一击,用不了多长时间,俄军就可以击败土耳其军队,不仅可以占领土耳其在南欧的大片领土,还可以将整个黑海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战局刚开始的发展,的确和尼古拉一世预想的差不多,土耳其军队在南欧战场兵败如山倒,俄军势如破竹。可是之后的战争态势却完全超出了尼古拉一世的预料。不愿看到俄国在欧洲巴尔干地区做大的英、法、奥地利、普鲁士、撒丁王国等强国纷纷站到了土耳其一边,组成了反俄同盟,与俄国在多条战线开战。这下俄军很快就吃不消了,不断吃败仗。反俄同盟的军队趁胜进攻俄国黑海舰队基地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军事要塞,经过长达近两年的拉锯战,1855年9月塞瓦斯托波尔要塞陷落,俄军被迫投降。战败的俄国不得不在1856年初与英、法、奥斯曼土耳其、撒丁王国、奥地利、普鲁士签订了《巴黎和约》,合约规定俄国放弃对奥斯曼土耳其境内的东正教教徒的保护权,原先占领的土耳其领土全部归还,黑海中立化。

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让俄国蒙受了数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巨大”战争耻辱,成为了强国的笑柄。“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震动了俄国朝野,更激起了统治上层对克里米亚战争的反思。

战争的失败表面上是俄国军事装备的落后,实际上处于封建农奴制下的俄国无论是政治体制还是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与英法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有了相当大的差距,早就不在一个量级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农业弱国”。国家面貌倘若不能有一个大的改观,就只能是日益沉沦,拒绝变革只有死路一条。

亚历山大二世的全面改革

其实对于国家的种种问题,早在亚历山大二世当储君时就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他多次在侍从的陪同下访问俄国各地,农奴的悲惨生活、农村的极度落后让亚历山大二世触目惊心。当他去英国、荷兰、奥地利、普鲁士等国访问时,又惊叹于这些国家先进的科技、迅速发展的经济,内心受到了很大震撼,深感俄国太贫穷。

亚历山大二世初登皇位后,就下定决心要以英法两个强国为蓝本,进行“欧化”改革,他把改革的突破口放在了最难啃的骨头——俄国农奴制问题上。虽说已经到了19世纪中期,但俄国依旧在广大农村地区保持着野蛮的农奴制度,作为农奴主的私产,农奴好似物品一样可以被随意处置。由于身为土地贵族的农奴主对农奴实行残酷的经济与人身压榨,导致每年都会发生几十次农奴起义,这不仅重创了俄国的农业经济,更让农村局势不稳,曾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俄国政府是坐在农奴制的火药桶上。此外,农奴制的存在使得俄国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严重缺乏自由劳动力,这抑制了社会需求,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废除农奴制已经是大势所趋,若不能让农奴获得自由,满足他们的土地要求,国家将会迎来更大的狂风暴雨,付出惨重的政治代价,在这一点上亚历山大二世是有清醒认识的。

但亚历山大二世也深知:要想让农奴制改革取得成功,必须要平衡农奴和土地贵族的利益,一旦土地贵族觉得利益受到损害,必然成为改革的强大阻碍,更会危及政权的存在基础。为了稳定利益阶层的情绪,他专门在1856年4月底对贵族们发表了一番劝他们接受改革的说辞:“传说我要给农奴自由,这是不对的……你们可以将此告诉你们周围的所有人,我在彼得堡也对首席贵族们讲过这番话。但我并非完全反对解放农奴,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这一天早晚会到来。我想,诸位同我的见解是一致的,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亚历山大二世对于农奴制的改革没有选择急风骤雨,而是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从酝酿到最后实施花费了六年时间,并且将变革措施尽量控制在土地贵族可接受的范围内。1857初,在亚历山大二世主持下,宫廷中秘密成立了农民事务总委员会,专门调查各地的农奴生活和生产情况,同时收集地方官员和贵族们对农奴制存废的看法,为未来的改革做好调研,掌握第一手情况。 而后,亚历山大二世又在1859年成立了编纂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职责就是起草改革农奴制的方案。很快编纂委员会就确立了改革的大框架,即国家的土地依然属于土地贵族,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部分土地,国家为农奴赎买土地提供一定数额的贷款。

当废除农奴制的草案提交到俄国国务会议上表决时,遭到了贵族们的坚决抵制。在贵族眼中,针对农奴的任何改革都是在触犯他们的利益,给农奴任何形式的自由都是他们所无法忍受的。贵族们对改革的不合作态度使得草案大有流产的危险。针对这种局面,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2月1日主持国务会议时,对在场的人一再强调说:“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并且一般情况下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给贵族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接着他又语重心长地说:“诸位请相信,凡是为了保障贵族的利益能够做的一切,都已经做到了。” 最后靠着亚历山大二世的权威,草案被顺利通过。

1861年2月19日,在亚历山大二世执政六周年之际,正式颁布了《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数千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可通过赎买的方式从土地贵族的手中获得土地,不过赎买的价格要高出实际土地价格的数倍,如此大的土地差价,算是对土地贵族的一种经济补偿。农奴制改革让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称号。

接着以农奴制改革为先导,亚历山大二世拉开了全面改革的大幕,涉及教育、行政、司法、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

1863年最高当局颁布了新的《大学章程》,授予大学广泛的自治权,取消国家对校长的任命权,校长、教授都由选举产生,最后报教育部批准任用,这一举措一扫俄国大学的死气沉沉,大学成为各种观点交流碰撞的地方。

1864年1月沙皇政府颁布了《省、县地方自治机构条例》,规定在全国设置省、县两级地方自治局,并设有地方自治局代表会议,每三年召开一次,人员构成为贵族、农民、城市市民。地方自治局的权限是负责与地方的经济福利与需要有关的事务,诸如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济、道路维修等。地方自治局虽不是一级行政机关,但其成立可以更好地向政府反映民情民意,便于民众与政府沟通,化解底层矛盾。

1864年11月又颁布《司法条例》,规定俄国境内的所有臣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权与行政权相分离,法官独立于政府且终身任职;确立公开与独立的诉讼程序,法院受审案件实行陪审员制;设立律师制,检察官与律师享有同等地位。

1865年亚历山大二世下令废除了书报检查制度,放松了对舆论的控制,社会思想氛围空前活跃。

针对俄国军事力量薄弱问题,1874年1月颁布《兵役条例》,它结束了自彼得大帝以来以农民为主要服役对象而且长达终身的等级兵役制,代之为普遍义务兵役制,服役期限缩短为6年,同时改善士兵的日常生活,禁止体罚士兵。另外建立中央军事管理制,组建了国内的军区。

被炸身亡

自1861年开始,亚历山大二世对国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可以说是自俄国彼得大帝之后最有改革魄力的一位沙皇,改革也确实让俄国国力有了一些增长。但让亚历山大二世颇为尴尬的是,他的这场自上而下的国家变革曲高和寡,响应者寥寥,无论是保守的贵族还是激进的革命派都对改革不满意。前者认为改革正在逐步剥夺他们的利益,因此对改革没有丝毫的热心,反而是想方设法进行阻碍;而后者则始终认为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力度太小,速度太慢,他们要的是俄国来一个彻底的变革,将所有旧事物都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在激进的革命派眼里,亚历山大二世依然是一个维护沙皇专制制度的独裁者,不可能像英法等国一样走向近代民主之路。于是乎激进的革命派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暗杀亚历山大二世,让俄国来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为此他们先后在1866年、1873年、1879年、1880年对亚历山大二世展开了四次政治暗杀。在近代欧洲的诸位君主中,若论被暗杀次数,恐怕没有人能超过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二世也对革命派充满了愤怒,他动用宪兵一次次搜捕镇压自己的反对者,将他们送上绞刑架。

亚历山大二世的高压政策并没有震慑住反对者, 1881年俄国民意党对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第五次暗杀行动。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和近臣乘坐马车离开皇宫,准备到军队进行视察。半路上,一个叫雷萨科夫的暗杀者突然冒出来向亚历山大二世的车队投了一枚炸弹,当场炸死炸伤了几匹马和数名护卫,沙皇倒是安然无恙,雷萨科夫被当场抓捕。

面对炸弹袭击,坐在马车里的亚历山大二世早已是见怪不怪,他不仅没有下令车队迅速离开爆炸现场,反而是走出马车慰问伤者,还查看弹坑。让所有人没有料到的是这次暗杀行动一共有两名暗杀者,除了雷萨科夫,还有一个叫格林尼夫斯基的暗杀者躲在人群中,当他看见亚历山大二世下车后欣喜若狂,觉得这是天赐良机,他瞄准亚历山大二世投出了第二枚炸弹。亚历山大二世双腿被炸断,奄奄一息的他马上被抬回了皇宫,因失血过多当天就死了。

亚历山大二世突然被炸身亡,宣告了俄国持续二十年的国家改革戛然而止。当他的次子亚历山大三世即位后,贵族内的保守派得势,改革措施大多数被废,俄国改革的大门彻底关闭了,国家陷入了持续的政治经济动荡。当亚历山大三世之子尼古拉二世上台后,他面临的国内政治形势比他祖父当年面对的情况更糟糕,日俄战争惨败,反政府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革命者暗杀活动时有发生,不少政府高层被刺死。在这种危机下,尼古拉二世想接续起祖父未完成的改革事业,他重用改革家斯托雷平担任首相,在1906年进行改革,可在1911年斯托雷平被暗杀身亡,改革再次中断。又过了仅仅6年,罗曼诺夫王朝就在俄国二月革命的隆隆炮声中灭亡了,尼古拉二世一家也在后来的革命风暴中遭到处决。

猜你喜欢

农奴尼古拉沙皇
谢甫琴科见沙皇
翻身“农奴”做英雄的James Bond
尼古拉·特斯拉:现代普罗米修斯的非凡人生
淘气尼古拉带你游法国
农奴的新生
新疆出土佉卢文文书所见奴隶和农奴的处境
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